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2~12岁:体重=年龄2+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2、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2/3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00~110=500~550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2020年医用临床儿科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2020年医用临床儿科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为了记住儿科临床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提醒:公式只是参考,临床是有变化的。
1. 尿量每日尿量(mL) = (年龄-1) ×100 + 4002. 体重1~6 岁:体重(kg) = 年龄(岁) ×2 + 87~10 岁:体重(kg) = 年龄(岁) ×3 + 23. 身高2~10 岁身高(cm) = (年龄×6.5) + 764. 胸围胸围(cm) = 头围+ 年龄-15. 血压收缩压(mmHg) = 80 + (年龄×2)舒张压(mmHg) = 2/3 收缩压6. 呼吸、脉搏7. 体表面积体重≤30 Kg 儿童体表面积(m2) = 体重(kg) ×0.035 + 0.1体重>30 Kg 儿童体表面积 (m2) = [体重(kg)-30] ×0.02 + 1.05儿童体表面积 (m2) = 0.007184 ×身高(cm) 0.725 ×体重(kg)0.425儿童体表面积 (m2) = 0.0061×身高(cm) + 0.0128 ×体重(kg) -0.15298. 液体疗法1 周内新生儿血浆渗透压= 5 + 1.86 ×血清钠(mmoL) + 2.8 ×尿素氮(mg/dL) + 葡萄糖(mmol) ÷185% 碳酸氢钠(mL) = (-BE) ×0.5 ×体重(kg)5% 碳酸氢钠(mL) = [ 22-实际碳酸氢盐(mmol)] ×0.5 ×体重(kg)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需水量(L) = 0.6 ×体重(kg) ×[ (患儿血清钠mmol/L÷140) -1 ]低钠血症所需钠mmol = [ 130-测得血钠(mmol/L) ]×体重(kg) ×0.3所需3% 氯化钠(mL) = [ (125-血清钠) mmol/L ×0.6 ×体重(kg) ] ÷0.5注:3% 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 提高血钠10 mmol/L。
儿科计算公式

儿科计算公式儿科计算公式是医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参数来计算各种指标,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儿科计算公式。
1. 体重的计算公式体重是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体重:男孩体重(kg)=(身高(cm)- 80)× 0.7女孩体重(kg)=(身高(cm)- 70)× 0.6这个公式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性别和身高,可以快速计算出其体重。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生长曲线进行综合评估。
2. 身高的计算公式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根据儿童年龄和性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身高:男孩身高(cm)=(年龄(岁)× 6)+ 77女孩身高(cm)=(年龄(岁)× 5)+ 77这个公式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可以快速计算出其身高。
同样地,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生长曲线进行综合评估。
3.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表面积是评估药物剂量和液体输注速率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体表面积:体表面积(㎡)=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这个公式适用于1个月以上的儿童,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可以快速计算出其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的准确计算对于儿童药物的合理用药和液体输注的安全非常重要。
4.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公式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儿童体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儿童的BMI:BMI = 体重(kg)/(身高(m)× 身高(m))根据儿童的BMI值,可以判断其体重是否偏低、正常、超重或肥胖。
BMI值的正常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需要结合年龄和性别的生长曲线来进行评估。
儿科计算公式是医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和BMI等指标,帮助医生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儿科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配药剂量计算公式通常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
1. Clark公式:剂量 = 体重(kg) ×成人药物剂量 / 70
2. Young公式:剂量 = 年龄(月) ×成人药物剂量 / 150
3. Fried公式:剂量 = 体重(kg) ×成人药物剂量 / 150
4. West公式:剂量 = 体表面积(BSA) ×成人药物剂量
其中BSA的计算公式为:BSA = sqrt(身高(cm)×体重(kg)/ 3600)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具体的剂量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此外,儿科配药时还应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
因此,如果需要给儿童配药或计算剂量,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资料类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体重计算公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体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个月体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2 个月体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高计算公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时身高(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岁身高(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头围计算公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时头围(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岁时头围(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岁时头围(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胸围计算公式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时胸围(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岁时胸围(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体重计算公式111 出生体重:男婴约为 33kg,女婴约为 32kg。
112 1-6 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113 7-12 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114 2 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kg)+8(kg)12 身高计算公式121 出生时身高:约 50cm。
122 2-12 岁身高(cm)=年龄×7+75(cm)13 头围计算公式131 出生时头围:约 33-34cm。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年龄计算公式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年龄计算公式在儿科学中,年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儿科学计算公式,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年龄和成长过程。
一、身体发育相关计算公式1. 年龄(Age)计算公式:这是最基础的年龄计算公式,用于确定儿童的实际年龄。
它通常根据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的差值计算得出。
2.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相关计算公式:- 出生体重百分位数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确定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在同龄婴儿中所处的百分位数。
计算方法是通过与同年龄婴儿体重数据对比,得出百分位数。
- 出生体重指数(Birth Weight Index,BWI)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相对于其出生年龄和性别的指数。
计算方法包括出生体重除以出生年龄乘以合适的调整因子。
3. 身高(Height)相关计算公式:- 身高百分位数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确定儿童身高在同龄儿童中所处的百分位数。
计算方法是通过与同年龄儿童身高数据对比,得出百分位数。
- 预测成年身高(Predicted Adult Height,PAH)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根据儿童当前身高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他们成年后的身高。
计算方法涉及年龄、性别、父母身高等因素。
二、生理和发育里程碑计算公式1. 智力发育(Intellectual Development)里程碑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估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根据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
2. 牙齿生长(Teeth Eruption)里程碑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确定儿童牙齿生长的进展情况,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出现的牙齿种类来计算。
三、其他相关计算公式1. 心率(Heart Rate)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估儿童的心率,通常根据每分钟心跳数来计算。
2. 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估儿童的呼吸频率,通常根据每分钟呼吸次数来计算。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以下是常用的儿科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1. 儿童静脉注射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g/kg)=药物总量(mg)/体重(kg)
2. 儿童口服药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g/kg/dose)=每次剂量(mg)/体重(kg)
3. 儿童口服液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l/kg/dose)=每次剂量(ml)/体重(kg)
4. 儿童肌肉注射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g/kg)=药物总量(mg)/体重(kg)
5. 儿童皮下注射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g/kg)=药物总量(mg)/体重(kg)
6. 儿童眼药水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gtts/min)=每分钟滴数(gtts/min)×每滴药液含药量(mg/gtt)/体重(kg)
7. 儿童肛塞剂剂量计算公式:
剂量(mg/kg)=每次剂量(mg)/体重(kg)
8. 儿童吸入剂量计算公式:
每次剂量(mg)=每次吸入量(mg)×每次喷射次数/每次吸入时间(s)。
医学职称考试:儿科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医学职称考试:儿科学常用计算公式汇总1.尿量每日尿量(mL)=(年龄-1)×100+4002.体重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0岁:体重(kg)=年龄(岁)×3+23.身高2~10岁身高(cm)=(年龄×6.5)+764.胸围胸围(cm)=头围+年龄-15.血压∙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mmHg)=2/3收缩压7.体表面积∙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 +1.05∙儿童体表面积(m2)=0.007184×身高(cm)0.725×体重(kg)0.425∙儿童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8.液体疗法∙1周内新生儿血浆渗透压=5+1.86×血清钠(mmoL)+2.8×尿素氮(mg/dL)+葡萄糖(mmol)÷18∙5%碳酸氢钠(mL)=(-BE)×0.5×体重(kg)∙5%碳酸氢钠(mL)=[22-实际碳酸氢盐(mmol)]×0.5×体重(kg)∙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需水量(L)=0.6×体重(kg)×[(患儿血清钠mmol/L÷140)-1]∙低钠血症所需钠mmol=[130-测得血钠(mmol/L)]×体重(kg)×0.3∙所需3%氯化钠(mL)=[(125-血清钠)mmol/L×0.6×体重(kg)]÷0.5注: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提高血钠10mmol/L。
9.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11.泌尿系统∙肾衰指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尿肌酐(μmol/L)∙滤过钠排泄分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血清钠(mmol/L)尿肌酐(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肌酐(Cr)×每分钟尿量(mL/min)÷血Cr浓度∙Schwartz计算公式测算CCr=身高(cm)÷血Cr(μmol/L)×K值注:K值2岁以下为39.8,2~12岁为48.6∙矫正GFR(肾小球率过滤)=实际GFR×1.73÷小儿体表面积(m2)13.微量泵静脉输液计算公式(1)乘6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min∙10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6×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min)]÷静脉输液速度(mL/h)(2)乘3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min∙5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3×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min)]÷静脉输液速度(mL/h)(3)乘0.1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h∙10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6×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h)]÷[60×静脉输液速度(mL/h)](4)乘0.05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h∙5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3×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h)]÷[60×静脉输液速度(mL/h)](5)需加入某容量液体的药物剂量(μg)=[60×液体容量(mL)×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μg/kg.min)]÷输液速度(mL/h)(6)需加入某容量液体的药物剂量(μg)=[液体容量(mL)×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μg/kg·h)]÷输液速度(mL/h)儿科除了以上公式还有许多需要记住的内容,比如潮气量、吸气时间(Ti)、头围、冠状动脉内径、改良的Glasgow评分法、患儿死亡危险性(PRISM)、换血量、静脉营养的计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
7~12个月:体重=6+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
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