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综述

合集下载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在医学领域,肿瘤与癌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肿瘤和癌症的定义、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肿瘤与癌症的定义肿瘤是指细胞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在局部生长,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小,一般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则会侵犯周围组织,经血管或淋巴途径扩散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瘤。

癌症是一类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特征是无控制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与良性肿瘤不同,癌症细胞能够穿透基底膜,并侵入邻近的间质组织,使肿瘤不断扩大。

二、肿瘤与癌症的病因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年龄等都是重要的病因。

1. 遗传因素:一些肿瘤和癌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例如,乳腺癌、子宫颈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率在亲属中有较高的相关性。

这些肿瘤往往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

2. 环境因素:环境暴露是导致肿瘤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吸烟、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放射线等都被认为是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

3. 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期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异常细胞增长。

4.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增加肿瘤和癌症的发生风险。

三、肿瘤与癌症的预防与治疗肿瘤和癌症的预防措施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参加体检,可以更早地发现肿瘤和癌症的迹象,并进行早期治疗。

3.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癌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肿瘤和癌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肿瘤科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地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最新的科技进展。

本文将综述肿瘤科领域的新发现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免疫治疗的突破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科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根据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以使用PD-1抑制剂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攻击癌细胞,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靶向治疗的突破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一特定变异进行治疗。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发现肿瘤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变异,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针对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赫赛妥珠单抗,该药物能够抑制HER2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针对不同的致病基因变异,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生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研究和治疗。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通过CRISPR-Cas9技术,针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进一步研究了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敲除、基因修复等。

四、液体活检的应用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往往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但这一过程痛苦且可能造成并发症。

而液体活检则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循环肿瘤DNA,实现对肿瘤的无创检测和监测。

液体活检可以用于肿瘤早期筛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液体活检技术,不仅能检测肿瘤的存在,还能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肿瘤科领域的新进展及最新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肿瘤与癌症摘要: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关键词:肿瘤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1、引言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

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英语:Infiltration (medical))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1][2]。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的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

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活体组织切片或经手术取得的组织,甚至是生物标记的含量做出诊断。

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的部位和发展的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

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也增进治疗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3]。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

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

抗肿瘤药物综述

抗肿瘤药物综述
抗代谢药—吉西他滨
美国礼来原研,商品名“力比泰”。 用于局部恶化或初化疗后非小细胞转移性肺癌及联合顺铂用于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11年销售金额排国内第九,12年排第三(国内样本医院亿元):豪森第一%,齐鲁%,礼来28%。 现已进入十几个省市地方医保。 国内已有13家生产企业。CDE有2家仿制。
7

氟维司琼
转移性乳腺癌
阿斯利康
1

药品名
主要适应症
代表企业
生产企业
其他
奥沙利铂
转移性结直肠癌
赛诺菲、恒瑞、齐鲁
>10
基药,医保乙类
卡铂
广谱抗肿瘤药
齐鲁、施贵宝
10
基药,医保甲类
顺铂
抗癌谱广,对卵巢癌及睾丸癌疗效显著
齐鲁、豪森
>10
基药,医保甲类
6.金属铂类
第三代铂类化合物,抗瘤谱与顺铂不同,而毒副反应较顺铂轻。 赛诺菲原研,商品名“乐沙定”,现国内19个企业有生产文号。 2012年全国样本医院肿瘤药市场中占%,排名第四。“乐沙定”和恒瑞的“艾恒”占据其中80%的份额。
抗代谢药—卡培他滨
2013年专利到期后,恒瑞、齐鲁的产品上市。现有20多家企业在报本品的仿制 12年罗氏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抗肿瘤药物中排名第6,金额为亿元。
抗代谢药—卡培他滨
本品为核苷同系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 美国礼来原研,商品名“健择”。1996年获FDA批准。 至今仍是治疗胰腺癌的最佳药物。 豪森(首仿)的“泽菲”现销量第一,与“健择”占了90%以上的份额。 国内现有13家企业拥有21个制剂文号,药审中心有多于10家企业在申报仿制。
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来曲唑、他莫昔分、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肿瘤是由于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的疾病,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梳理肿瘤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规律,并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同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肿瘤这一严峻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概括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让读者对后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目的部分将明确文章的目标,即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的综述,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文部分将具体介绍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发生机制以及生长和扩散的过程。

在肿瘤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介绍肿瘤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常见肿瘤的分类方法。

在肿瘤的发生机制部分,将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变异、突变和异常信号通路等。

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部分,将详细解释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在机体内如何扩散和侵袭其他组织。

结论部分将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对肿瘤学基础重要性的总结中,将强调肿瘤学基础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意义和作用。

在对未来肿瘤研究的展望中,将探讨目前肿瘤研究中的挑战和趋势,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

最后,用简短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1.3 目的肿瘤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肿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肿瘤微环境研究综述

肿瘤微环境研究综述

肿瘤微环境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与健康细胞不同,癌细胞更具有侵袭性和不可控性,这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引起的。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及周围的细胞、分子、组织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复杂环境。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细胞类型,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影响因子的方式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肿瘤微环境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细胞外因子,如细胞外基质组分、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它们也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具有反肿瘤的作用。

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功能往往被抑制或调节,从而使它们无法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活化状态,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免遭免疫系统的攻击。

除了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成纤维细胞是一种支持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维护。

在正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是恢复受损组织。

然而,在肿瘤的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会受到肿瘤细胞的诱导,向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支持。

成纤维细胞的参与,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也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细胞因子是一类蛋白质,能够介导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周围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从而调节和影响邻近细胞的生长和活动状态。

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取决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的信号通路。

总的来说,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因子相互作用,不断调节和改变着肿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肿瘤微环境研究是肿瘤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引言:肿瘤和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也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

这两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和癌症的发展和治疗方法,本文将综述过去几十年来关于肿瘤和癌症的研究文献,从而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肿瘤是指在人体组织中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根据其发展和特征,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较慢,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容易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其他部位,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健康威胁。

癌症的发展和病因:癌症是指一类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展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

癌症的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吸烟、暴露在致癌物质中、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等习惯和行为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

肿瘤标志物与诊断: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异常表达的分子或物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进展。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和癌胚抗原糖蛋白125(CA125)等。

然而,肿瘤标志物并不是特异性的,也不能作为肿瘤的唯一诊断标准,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肿瘤治疗方法: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肿瘤和良性肿瘤。

放疗和化疗则主要用于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但这些方法通常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可以更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并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的预防与早期筛查:肿瘤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致癌物质的暴露和接种相关疫苗等。

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死亡。

治疗肿瘤的传统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然而,这些方法有时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反而加重了疾病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的概念最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

然而,由于缺乏关于免疫系统和免疫治疗的全面了解,一直无法开展系统的研究。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抵抗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针对肿瘤的生长过程做出反应,并且适用于各种肿瘤类型——包括固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免疫治疗药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的Keytruda和BMS公司的Opdivo。

这些药物主要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PD-1,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

这些药物的使用已经在多种肿瘤类型的治疗中得到证实,并且已被证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持久的治疗效果。

一些病例显示,通过免疫治疗可以产生长期的肿瘤控制,甚至有可能实现肿瘤彻底治愈。

与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要少得多,且对患者的身体系统造成的影响更小。

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一些肿瘤的细胞表面没有PD-L1、PD-1,因而这些药物对这些肿瘤没有作用。

其次,一些患者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免疫性反应,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的疗效难以预测,因人而异。

针对这些挑战和不足,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核心技术是将T细胞与免疫受体设计成一个融合的蛋白,结合肿瘤特异性抗原,最终实现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杀灭肿瘤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疗效。

如美国FDA批准上市的Kymriah(卡美依)和Yescarta(耶斯卡达)等药物即是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综述摘要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关键词肿瘤良性与恶性治疗预后一、肿瘤的概念肿瘤(tumor, neoplam )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

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学(一)、肿瘤的一般形态(1)肿瘤的肉眼观形态肉眼观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

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

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

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

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肿瘤的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

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

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4)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

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

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2)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肿瘤的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1)肿瘤的实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

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

通常根据肿瘤的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

通常生长比较快的肿瘤,其间质血管一般较丰富而结缔组织较少;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多比较少。

此外,肿瘤往往有淋巴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

此外,在肿瘤结缔组织中还可以见到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点,这种细胞即能产生胶原纤维,又具有收缩功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浸润有所限制,这种细胞的增生可以解释乳腺癌的乳头回缩,食管癌和肠癌所导致的肠管僵硬和狭窄。

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时,对恶性肿瘤具有诊断意义。

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异常改变多与染色体呈多倍体或非整数倍体有关。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

瘤细胞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如激素、粘液、蛋白、色素等),因此具有不同特点。

(4)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超微结构与其起源的组织基本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其分化的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异型性。

总的来说,恶性肿瘤细胞通常绝对或相对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内陷或外凸,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奇异型核。

胞浆内的细胞器常有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

细胞连接常有减少,有利于肿瘤浸润生长。

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

若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产生严重后果。

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

颅内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

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肠的腺癌性息肉、膀胱乳头状瘤等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

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

恶性肿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肿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有发热、顽固性疼痛,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这种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性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此类肿瘤多为恶性肿瘤,以癌居多,如胃癌、肝癌、结肠癌,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此外APUD系统(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也可产生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如类癌、嗜铬细胞瘤等。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引起内分泌、神经、造血、消化、骨关节、肾脏、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副肿瘤综合征。

四、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肿瘤一词在医学专著中定义为:“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与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了原来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则是一类恶性肿瘤。

由于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所以下面着重介绍恶性肿瘤,特别是癌症。

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

人们对癌听得较多,而对肉瘤听得较少,这与癌症病人远比肉瘤病人为多有关。

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

那么,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癌作为一类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人体无法约束它,产生所谓的“异常增长”。

异常增长是相对于细胞的正常增生而言的。

人体细胞有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老化的细胞死亡后就会有新生的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

但是这种正常细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

正是由于这种恶性增生,使人体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

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

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癌细胞还可以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其后果极为严重。

良恶性肿瘤鉴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

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2)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

(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5)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8)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

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

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个别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退。

又如见于少年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发育成熟,使肿瘤停止生长而自愈。

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五、常见肿瘤举例1.上皮性肿瘤( 1)良性上皮性肿瘤1)乳头状瘤:肿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外观,由覆盖上皮发生。

肿瘤的根部较狭窄形成蒂与正常组织相连。

镜下每一乳头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状间质组成轴心,其表面覆盖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

在外耳道、阴茎及膀胱和结肠的乳头状瘤较易转变为乳头状癌。

(2)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统称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润性生长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发生于皮肤、粘膜表面者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发生在器官内者为不规则的结节状。

癌早期一般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

这与间叶组织恶性肿瘤有区别,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先经血道转移。

癌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原有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阴茎等,也可发生于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正常时虽不由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化生而发生鳞状细胞癌。

肉眼呈菜花状,可向深层浸润生长。

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可在镜下观察,层状角化物称为“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2.间叶组织肿瘤(l)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这类肿瘤的发化成熟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度、颜色等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相似。

肿瘤生长慢,一般具有包膜。

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纤维瘤: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排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间含有纤维细胞,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

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此瘤生长缓慢,手术摘除后不再复发。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统称为肉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