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

合集下载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杨宪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成就 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成就上, 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传播 。他们与外国作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多个高校翻译专业的教授和导师,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VS
提高翻译质量
杨宪益认为,提高翻译质量是提高文化交 流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主张在翻译过程 中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包括对 原文的理解、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对文化 背景的了解等。同时,他也主张在翻译过 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以确保译 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4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观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翻译要与时俱进
杨宪益认为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语言变化 ,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认为培养翻译人才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应该 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05
杨宪益的文化交流贡献与影 响
杨宪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他翻译 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 声誉。
03

杨宪益

杨宪益

杨宪益,1914年生。

安徽泗县人。

194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希腊拉丁文及英国文学荣誉学士、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重庆、贵阳、成都大学教师,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编辑。

1949年后历任北京外文局《中国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著有文史论文集《零墨新笺》,译著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罗兰之歌》、《萧伯纳戏剧集》,中译外文作品《楚辞》、《史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百余种。

文革中经受牢狱之灾,唯一的儿子精神失常,死于自己点燃的烈火中。

乃迭在牛津是第一个选修中文的学生,1999年底病逝于北京。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

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福建是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

这里有1702年就旅居法国,后来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译坛先驱黄加略;有“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最早组织翻译班子译“夷书”的林则徐;有操五国语言,应对如流,让碧眼虬髯者,自惭不及的外交翻译家罗丰禄;有东学西渐第一人陈季同;有译界之王林纾,他译介的西洋小说之多至今无人出其右;有译界楷模严复,一百多年前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译学研究;有掀起凡尔纳热潮的译坛伉俪陈寿彭与薛绍徽,薛绍徽还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有学贯中西,被西方人尊为东方文化“圣哲”的辜鸿铭;有“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学、翻译大师林语堂;有著名的文学家兼翻译家郑振铎、谢冰心、许地山、杨骚、梁遇春等;有首次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多篇著作译成英文的许孟雄教授;有将中国现代散文译成英文的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教授,他的两册《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汉译英的典范,他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至今还在各高校使用;有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东亚语文教授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郁正,他的《葵晔集》和《待麟集》是译介中国古典诗词的力作,在西方有广泛的影响;有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翻译家凌青和五、六十年代外交部翻译“五朵金花”之一罗旭;有集作者、学者、译者于一身的文学、翻译大师余光中教授;有《英语世界》的创始人、主编并翻译过福尔摩斯探案等西方名著的陈羽纶;有《中国翻译》原主编、翻译家林煌天先生,他主编的《中国翻译词典》是介绍翻译的百科全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译林》的创始人和主编、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翻译出版家李景端教授,近年他在翻译打假维权方面所做的贡献,译界有口皆碑;有著名普希金翻译家并获得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普希金奖章的冯春先生;可谓译才济济,群英荟萃。

杨宪益自传内容

杨宪益自传内容

杨宪益自传内容
杨宪益的自传内容涵盖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包括他的出生、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婚姻生活以及他在中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杨宪益自传中的内容:
1. 出生和家庭背景: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是家里的长子。

他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官员,母亲则出身于名门望族。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描述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责任,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影响。

2. 求学经历:杨宪益的求学经历丰富。

他曾在天津私立育青中学、私立育才中学以及国立青岛大学就读。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提到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天赋,以及他在学校中遇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翻译事业:杨宪益是中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和夫人戴乃迭一起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经典名著。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详细描述自己的翻译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和戴乃迭的合作经历。

4. 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宪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关进监狱多年。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坦诚地描述自己在那个时期的遭遇和心路历程,以及他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看法。

5. 婚姻生活: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婚姻生活是他自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始终相互支持。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详细描述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守的过程,以及他们对彼此的影响和贡献。

总的来说,杨宪益的自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他的个人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他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通过阅读他的自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背景。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符合口语化,根据意思 增加了goodness,这样就更加体现口语那种轻微 的抱怨和无奈,使句子更加顺口。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 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出 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戴 乃迭的婚礼在重庆举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半世纪 的情缘与生活,可以说历尽了艰辛——他们在“文革” 中共同蹲过监狱。
他的妻子——戴乃迭
他的妻子——戴乃迭
直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表达出原文意思。 使译文最大化的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杨 氏夫妇为了保存原文风姿,尽可能的传达出中国 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远水解不了进渴。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时间:2009年11月24日作者:看世界分类: [ 墙旮旮 - 零碎的其他 ]永久地址:/user/kanshijie/20091124809911月23日电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杨宪益1915年生于天津。

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

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23日下午,居住南京的杨宪益先生的小妹杨苡女士对记者介绍说,杨宪益患的是颈淋巴癌,不久前曾治疗过,这次又复发,但已经晚了。

杨宪益从幼年起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留学英国牛津时,干尽调皮捣蛋的事,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杨宪益翻译理论

杨宪益翻译理论

• 1953年,杨宪益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恩来当 时特别向毛主席介绍:这是一位翻译家,已经 把《离骚》译成了英文。 • 杨宪益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 语言文化方面具有深厚造诣。 • 他毕其一生精力,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 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卐越贡献。 • 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杨宪益是继季羡林后,第二位获奖翻译家。 • “杨先生在我们心里是位高山仰止的学者。”
杨宪益生平简介



• •
1915年 生于天津 1936年 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1940年 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 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 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 部专家 1980年 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 2009年 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文 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给予 翻译家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 杨先生的学术作品丰硕可人,曾任 《中国文学》杂志主编。1985年4 月被推丼为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香 港大学授予杨宪益名誉文学博士学 位。杨宪益还是中国作协名誉顾问 和中国文联委员。同时还是中国笔 会、外文文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编委会、红楼梦学会等等众多文化 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
• 杨宪益翻译非常注重准确性,其次还注 重译、介结合。 • “译、介结合,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所 致。杨先生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也写过 一些历史考证的文章。他在介绍作品的 同时,总是会做一些文学研究的工作, 对作家本身以及创作背景做相应的介绍 ,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走进作品。这对 翻译工作者而言,的确是非常珍贵的学 术习惯。 • 此外,杨宪益还特别注重译介的系统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涉猎 。

杨宪益

杨宪益

意译
例:“一则是天缘,一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译文:“It’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相爱的人看到对方就觉 得漂亮,“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是英语中对等的习语。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
Hawkes译: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dressed for bed,by open casements sit.(归化)
杨、戴译:In lake pavilions everywhere flutter silken fans,and the blinds are rolled up on the vermilion tower,as she finishes her evening toilet.(异化)
例: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例: “…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 耳旁风。”(《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译文:“But it’s no use our talking, we just waste our breath.”
“耳旁风”比喻建议不被采纳,白说。 “Waste our breath”是英语中白费口舌的固定用语。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 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

云南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令人震撼

云南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令人震撼

云南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令人震撼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令人震撼。

无论是在政治、文学、艺术还是科学领域,他们都为云南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这片土地的骄傲。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和震撼。

一、杨宪益:民族英雄,石化工程的奠基者杨宪益,生于云南昆明,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创者之一。

他广泛开采石油资源,将石油工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为纪念杨宪益,国内的数条大型石油管道被命名为“益”字管线。

杨宪益一生致力于石化事业,力求将我国的石油资源利用到极致。

他投入巨资,探索前所未有的技术,建设了一批先进的石油化工基地。

正是有了这些基地的建设,中国的石油工业才能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宪益的故事令人震撼,不仅因为他对石油事业的贡献巨大,更因为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不懈。

他曾遇到过技术难题、经济压力和政策变动等种种问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帕木丁·波哥列夫:探险家,永远的冰山船长帕木丁·波哥列夫是云南的一位著名探险家,他的故事令人震撼。

他多次组织南极考察,探索了南极洲的神秘之处,成为中国南极事业的奠基人。

波哥列夫是一位非凡的冒险家,他不畏严寒、艰险,带领团队攀登冰川、越过冰原,为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南极资料。

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能在南极大陆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波哥列夫的故事令人震撼,他的坚毅和勇气不仅震撼了整个世界,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攀登到山的顶峰。

三、阿部龙之助:医学奇才,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阿部龙之助是中国近代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令人震撼。

阿部龙之助出生于日本,但他热爱中国,尤其是云南,他对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阿部龙之助在云南开设了一家医院,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西方医疗设备和技术,将中医和西医有机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段原文描写的是在百草园时候拔何首乌的情 景。原文中用6 个短句子表达出拔何首乌的原因, 动作,结果,完全依靠句子内部的语气联系起来 的。在译文当中,就不能够直接把这6 个短句子 一个一个照样子翻译出来,英语中每个独立的句 子只有唯一的谓语成分,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连 词,将一个一个短句子连接成为一个长句子或者 复合句。译者采用了 “ if, so‖ 来表达原因,用 “and, but‖来表达结果。
3)运用适当的介词成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 的先生的家。 – “A few hundred yards east of our house, across a stone bridge, was where my teacher lived.‖ – of+宾语——向东 – Across+宾语——走过
以上译例看似平铺直叙,但也准确到位,紧扣 原文意义。
b)没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则归化处理
• 例9: (平儿) ―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 丢的也有了主儿。”(第61回) 杨译:―The fact is, this business ismore or less solved; we‘ve even found out as well who took the things missing from themistress‘p lace the other day. ‖ • 例10:虽不免大家赖一回,终不免水落石出。(第73回) 杨译: Though at first everyone denied ever having gambled, in the end inevitably they arrived at the truth; 解析:在处理“水落石出”这一习语时,杨宪益没有保留 “水”(waters)和“石”( rocks)的意象。“水落石出”这 个隐喻在汉语文化中使用频率很高,大家耳熟能详,基本相 当于死喻。由于这一比喻显豁,意义不言自明,且此处源语 文化背景并不十分突出,杨宪益采取意译法将其隐含意义 明示出来,直截了当,简洁明快。
Linguistic Level Comparison Cul姐妹妹都没 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个这么 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 好东西。 • 霍译:“……And now this new cousin comes here who is as beautiful as an angel and she hasn’t got one either,so I know it can’t be any good.” • 杨译:“…Even this newly arrived cousin who’s lovely as a fairy hasn’t got one either. That shows it’s no good.”
Features of Yang‘s version
–accurate
–vivid expressions –varied and smooth structures
–original content and style
From Baicaoyuan to Sanweishuwu:《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Comparison Between Yang &Hawkes in HongLouMeng
• YangXianYi: Foreingnization Strategy(异化)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 Hawkes: Domestication Strategy(归化)
• 王夫人因说道“: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再见罢。 • 霍译: “Your uncle is in retreat today,”said Lady Wang. “He will see you another time.‖ • 杨译: “Your uncle’s observing a fast today,”said Lady Wang.“You will see him some other time.”
Linguistic Level Ex1
• Angel : sacred, beautiful, wise • Fairy :a small imaginary creature with magic powers, which looks like a very small person
Cultural Level Ex2
• 2)运用适当的从句
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 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翻译:“He had a ferule which he seldom used, and a method of punishing students by making them kneel which again he seldom used. In general, he simply glared round for a while and shouted: ‗ Get on with your readings!‘‖ 这一段描写了私塾老先生严厉而又慈爱的模样: 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惩罚方式,最终还是不用, 只是一心想让孩子们学习私塾五经。原文中一共 有6 个短句子,每个句子都有完整的意思。译者 将这6 个小句子合并成为2 个英语的长句子。在 第一个长句子中采用了两个which 引导的限制性 定语从句,把小句子联系起来了。
沈钧儒著名民主人 士
The techonique of his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异化翻译
•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 Considering the original book and cultur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红楼梦》
• 杨氏夫妇多采用纪实翻译、语义翻译和异国手法 以保留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国风情。
a)意象或表达方式意义相似则意译
例1:黛玉便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 (第57 回) 杨译:Daiyu exclaimed in distress and sympathy. 解析: “兔”与“狐”在中西生态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含义。 两种动物都是打猎的主要对象,在英语中也有fox - hunting , hare- coursing的用法。这两个意象并未包含非常重要的 文化信息,所以跳脱未译,在杨译本中没有出现。
类似的还有: 例2: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 玉,却是哪个? (第34回) 杨译: Her eyes were swollen, her face was bathed in tears: it was Daiyu beyond a doubt. 例3:贾瑞急的也不敢则声,只得悄悄的出来,将门撼 了撼,关的铁桶一般。(第12回) 杨译: He crept out to try the gate and found it securely locked.
• 选择不同技巧整合汉语句式
1)运用适当的连词 例:“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因此弄坏了 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形。” “ Fork said that some of these had human shapes and if you ate them you wouldbecome immortal, so I kept on pulling them up. By uprooting one I pulled out those next to it, and in this way destroyed part of the mud wall, but I never found a tuber shaped like a man.‖
杨宪益与 戴乃迭 ——中英合璧
The technique of translating
沈钧儒说,他同杨宪益先生特别有话讲,是 因为他们对翻译有相同的看法。几十年来, 父亲一直遵从严复先生的翻译理论:信、达、 雅。杨宪益先生也持同样的看 法:翻译第 一要义,是信,译文不能离原文太远。当 然光信不达,译文没人读得懂,也不行, 至于雅,那就全看译者的文化修养了,外 文中译能做到雅者,已属凤毛 麟角,而中 文外译能做到雅的,可说杨宪益先生之后, 无一来者。
• Retreat:a period of time that you spend praying or studying religion in a quiet place. • Fast: 斋戒期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