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形制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一、历代玉器工艺特点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璧、玉斧、玉圭、玉璜、玉块及各种鸟兽。

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与玉石形近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此时玉器虽片状为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如器物的主平面平如刨板,就应考虑这件器物是否为伪制品了。

夏代玉器新石器时代后期,在中原地区居住着许多不同血缘关系的父系氏族部落。

这就是历史文献中常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期,五帝是当时氏族部落的酋长成部落联盟长。

各部落联盟彼此之间经历了大约4000年之久的兼并和战争。

长期残酷的征战,彼此间相互同化,最终形成后来的汉民族。

直至舜禅让干禹,继之“禹传启,家天下”,终于到启时建立了夏玉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古老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玉器制作技术在夏朝有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夏朝独特的玉器文化。

商代玉器,属于生产工具和礼器器形的有玉刀、玉斧、玉铲、玉璧、玉璜以及单体的玉制鱼、鸟、兽。

钻孔有两种,一种是一面钻孔,另一种是两面钻孔,孔眼两端大,中部细、蜂腰状。

许多商代玉器孔内留有螺旋形琢磨痕。

周代玉器,玉戈、玉琮趋向小型化,圭呈细长形。

春秋战国玉器,佩玉大量增加,丧葬用玉也较多。

玉龙种类较多,一般为蛇形。

汉代玉器,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外,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

唐代玉器,大量出现花鸟、人物图案,器物多生活气息,有实用价值的杯碗增多,另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

宋代玉器,仿古玉器极多,有玉环、玉剑饰、玉璧等。

仿古玉给人似古非古、似今非今感觉。

宋代玉鸟、玉鱼数量也较多。

明代玉器,早期多选用白玉,雕刻精致,有宋元遗风。

明中晚期玉器,南北差异较大;北方玉器浑厚,加工较粗。

明晚期苏州一带制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时间:2015-05-23 14:44:28 来源:作者:一起玩收藏红山文化古玉,往往被泛指东北、内蒙、外蒙古、冀北出土的特殊形态的新石器古玉,覆盖地域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其器形、风格、大小、沁色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别。

本文主要以考古发掘实物为例分析红山文化古玉的器形,请欣赏《红山文化古玉器形种类和鉴定特征》。

一、几何造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几何造型类玉器的器体呈立体或平面的几何造型,主要有玦、管与管珠、斧、筒形器、刃边形器、环、璜形器、三孔器、瓦沟纹臂饰等。

块、管、斧等玉器主要承袭了兴隆洼文化的形制,在制作上进一步规范化,主要见于红山文化早期;刃边形器则是在吸纳吉黑地区同类玉器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扬;而筒形器、环、三孔器、瓦沟纹臂饰等器型较大,制作工艺成熟,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代表性器型。

一是红山文化玉玦玦是近年来学术界对一种环状或管状而带有缺口形状玉器的通称,最近有学者考证这种玉器应为古代文献中所谓的“珥”。

从出土位置看,它是佩戴在耳部的玉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春秋战国时期。

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共同特征是均光素无纹,断面较厚,有的外缘、内孔及缺口的断面不规则,形制厚拙古朴。

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都发现了玦,东北地区主要出土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前期和黑龙江的小南山文化,在红山文化后期基本不见这种器型。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是中国较早制作和使用玉器的时期,这里出土的玉器有的比较规整,有的则非常古朴,说明当时制作玉器的技术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在赵宝沟、洪格力图和查海遗址出土的玦,圆环形外廓相对规整一些。

但在这些遗址中也有一些较粗糙的作品,较小的玦和管式玦磨工较差,直接裸露切割痕。

晚于兴隆洼文化而早于红山文化的赵宝沟文化出土的块,形制更加规整。

在阿鲁科尔沁旗塔本套勒盖和克什克腾旗南台子出土的红山文化早期的玦,与兴隆洼文化的块相比,红山文化早期的玦制作技术有很大进步,都是由规矩的圆环切口而成,肉部较窄,中央的孔较大,缺口处虽为线具切割,但已经比较平整。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繁盛时期,各种纹饰和图案在玉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纹饰不仅仅是装饰玉器的元素,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器纹饰。

一、凤凰纹春秋战国时期,凤凰纹成为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君主的权威。

在玉器上,凤凰纹多以雕刻的形式呈现,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凤凰的姿态,栩栩如生。

凤凰纹饰经常出现在玉璧、玉琮等器物上,既为玉器增添了艺术价值,又表达了吉祥祝福的意义。

二、龙纹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君主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龙纹饰十分常见。

龙纹饰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刻画出龙的蜿蜒身姿和威武形象。

龙纹饰常出现在玉器的中央位置,象征着权力和荣耀,也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和向往。

三、云纹云纹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云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吉祥,因此云纹常常被用来装饰玉器,带来吉祥和幸福之意。

云纹多以线刻或浮雕的形式出现,呈现出层次分明的云彩纹样。

云纹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玉器,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四、花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常见各种花纹,如莲花纹、牡丹花纹、菊花纹等。

花纹的出现让玉器更加生动、生气勃勃。

花纹多以浮雕或线刻的形式出现,形状逼真,栩栩如生。

花纹的选材经常与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如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菊花纹象征着富贵和寿命。

五、动物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纹饰,如虎纹、鸟纹、鱼纹等。

这些动物纹饰不仅仅是对古代动物的再现,更寓意着吉祥、福寿和权威。

动物纹以雕刻的形式出现,形象栩栩如生,给玉器增添了一份生命力和神秘感。

六、神话传说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还常见一些神话传说的纹饰,如四神兽、神仙等。

这些纹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玉器上展现的是人们对神秘的追求和信仰。

神话传说纹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明阳中国的玉器刚刚出现之时,只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来使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在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对美的追求,玉器逐渐被赋予了人性化和神化, 玉器开始在原始生产工具单一形制的基础上,演变并发展了原始的神器和佩饰用器。

原始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后,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慢慢地这种产量稀少,美丽耐久的玉器就成为统治阶级专门享有的器物,并产生了更多的功能,赋予了更特殊的意义。

玉器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 到代表政治等级,融进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成为财富的象征,宗教图腾的崇拜等,其形制也变得更加丰富。

中国玉器发展史已有数千年,各朝各代在对玉器工艺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了迥然不同的器具形制,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器多为工具器、佩饰器等。

距今七、八千年以前,辽河的兴隆洼文化,沈阳地区的新乐文化,大连地区的长海广鹿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阜新查海原始村落文化等。

在这些原始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制的斧、凿、匕等生产工具和玉玦类佩饰器。

它们是玉器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辽河地区是我国最早的用玉地区之一,它对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及其相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产生了承袭关系。

红山文化玉器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处于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并首创了宗教用器。

工具类器形增多,如锛、铲、勾形器等。

佩饰用器种类发展为以现实题材的鸟兽动物为主题,如鸟、燕、枭、鹰、蝉、鱼、龟、猪等,并增加了如勾云形佩、马蹄形箍、二、三联璧、双兽首(或人首)三孔玉饰等形制。

首创的宗教用器如玉C形龙和玉兽形(猪龙)玦、玉兽面丫形器、高冠的玉凤首、玉兽形佩等,都属于模拟幻想中的玉雕神灵,反映出红山文化部族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

红山文化玉器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点。

红山文化玉器的形制对相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玉器以及晚期各种文化玉器都产生过影响,直至商代晚期玉器形制中,仍然有红山文化玉器的影子,如商代的卷体龙、勾形器等,显示出红山文化玉器很强的延续性。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原始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

制艺较粗糙。

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

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西周玉器西周玉器主要是礼器和装饰品。

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基本是商代后期的延续。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饰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

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

玉质优良,做工精致。

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

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

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古玉器各阶段风格特征

古玉器各阶段风格特征

古玉器各阶段风格特征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1、品种数量各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出土,仰韶和大溪文化遗址较少。

工具:刀、铲、斧、凿、锛、镞等。

饰玉:璧、璜、环、玦、镯、珠、管、坠、耳珰、指环、笄、鱼形饰等。

礼仪玉器:玉龙、玉鹰、玉人、大型玉钺等。

★各地都有玉璜、玉玦出土。

◆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饰玉出土。

▲北方以玉制工具为多,南方以饰玉为多。

◆凌家滩出土玉器丰富而独特。

2、玉质(玉材)多为当地所产,玉石不分。

北方:以岫玉为多,其次有墨玉、青玉(非和田玉)、玉髓、煤精。

黄河中下游:绿松石、水晶、粗质玉。

长江下游:透闪石玉、阳起石玉、蛇纹石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水晶、煤精、莹石、石质、粗质玉。

3、纹饰和工艺因生产力低下,琢玉工具不锋利,故:●器形简单、多小型化。

○工艺粗糙,仅琢磨打光,常见砣切痕、对钻孔▲ 一般光素无纹。

纹饰简单、朴实。

新石器时代:青玉玉斧新石器时代:玉环(素面,面不平,边不圆,有切痕)新石器时代: 玉管串项饰(北阴阳营文化,代表当时的工艺,玉质不好)凌家滩文化遗址发现于1985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

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

1、品种丰富、数量多。

已发现上千件玉器,主要类型有:工具:以钺为主,其次有斧、铲。

礼仪玉器:仪仗器:大型玉钺、戈、玛瑙玉斧等。

礼器:玉龙、玉鹰、玉人、玉龟、长方形玉片等。

饰玉:玉璜、玉璧、玉玦、耳珰、玉镯、玉管串、玉扣、玉冠状饰、玉喇叭形饰等。

2、玉质品种较丰富,以透闪石玉为主。

还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蛇纹石玉、水晶、煤精、石质(粉砂岩、凝灰岩、流纹岩等)3、纹饰工艺★造型:较丰富、简洁,用阴刻线琢出动物、人物的头部。

出现第一龙、玉璜造型多样。

★纹饰:多数为素面,少数用阴刻线或阳线装饰。

★工艺:较原始。

常见砣切痕迹、对钻孔;圆度不好、厚度不均。

玉龙:鸡骨白色,透闪石玉玉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座姿玉人:鸡骨白色透闪石玉玉钺:仪仗器,透闪石玉(不细腻)砣切痕迹玉钺:仪仗器,水草玛瑙凌家滩出土石戈: 仪仗器,凝灰岩质石钺(工具):肉黄色凝灰岩质石凿(工具)粉砂岩质石锛玉冠状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双虎首玉璜:饰玉,透闪石玉素面玉璜:饰玉,透闪石玉玉镯:石英岩玉,饰玉,圆度好玉璧:饰玉,砣切痕迹,对钻孔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为距今5000-4000年前后,即新石器晚期。

春秋战国玉器特点

春秋战国玉器特点

春秋战国玉器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玉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制丰富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形制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玉璧、玉圭、玉琮、玉钺、玉斧等多种器型。

这些器型不仅形制独特,而且具有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雕刻技术,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二、纹饰精美细致: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非常精美细致,纹饰主题多样,包括神兽、神人、凤凰、龙纹等。

纹饰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给人一种高雅、庄重的感觉。

同时,玉器上的纹饰还往往寓意着吉祥、福寿、辟邪等寓意,具有强烈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三、工艺精湛: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了多种手工和机械工艺,例如雕刻、磨光、打磨等,使得玉器的表面光洁如镜,手感温润细腻。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还注重对玉石的选材和切割,力求使玉器的质地纯净,色泽均匀。

四、器型独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形制上与以往的玉器有所不同,器型独特。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玉璧,形状类似于一个圆形的平面,中间有一个小孔。

而玉圭是一种类似于扁盘状的器物,上面有纹饰雕刻,通常用作祭祀或礼仪用途。

这些独特的器型不仅展现出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还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宗教和文化信仰。

五、地域特色明显: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不同地域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

例如,春秋时期的楚国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饰而闻名,主要以玉佩和玉璧为主。

而战国时期的齐国玉器则以其形制独特和纹饰精美而著称,主要以玉琮和玉钺为主。

不同地域的玉器不仅体现了当时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还反映了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细致,工艺精湛,器型独特,地域特色明显。

这些玉器不仅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也是他们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汉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佩饰,据 说专门制于农历正月卯日,又称 “双卯”。佩于腰间的护身符, 起逐鬼、驱灾、辟邪的作用。
刚卯(正月)、 严卯(疾日)
汉代佩戴双卯 有严格的等级制 度,上层统治者 佩戴白玉双卯, 中下层人士则用 黑色犀牛角和象 牙制作。
44
翁仲
姓阮,名翁仲,为秦始皇看门守 宫的武士。在其任职期间,宫廷内 外相安无事,他死后,秦始皇为他 塑了一座铜像以示纪念。
唐代使用玉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本朝亲王 才能佩戴玉带,
宋代后玉带的使用增多,三品以上都佩戴玉带, 明代皇帝、公、侯、驸马和一品官员均佩戴玉带, 清代时只有特赐和一品以上才能佩戴玉带。玉带 板上的龙纹、万寿等纹饰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39
玉带 唐 镶珠宝玉带
40
用作腰带扣环的 玉件。既实用,又 有装饰性。
由钩首、钩体和 钩钮三部分组成, 通常是整块玉料雕 琢。
玉带钩、玉带扣
束腰用品,其形制 是由两件大小相近 的长方形玉器配套 合为一副,形似带 钩,但较短。
41
玉觿(xi)
由骨觿或兽牙转变 而来,弯角状,一头 尖锐,是古人解结时 用的工具。 后来由 实用性演变为装饰佩 玉,有以智慧解除困 惑的含义。
49
一、原始社会的玉石业
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人们主要使用石器,采集天然 食物和狩猎为生。从约200万年前至距今约4000年,分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个发展阶段。
的腹部。据《周礼·春官·典瑞》载:疏璧、琮以敛尸 。
“璧在背、琮在腹…… 疏璧琮者通天地”。
玉琮最早见于新
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至汉初已基本消失, 明清有仿制品。
带座玉琮 汉
8

弧形扁平的玉器。据《周礼·春官·大宗伯》: “半璧曰璜”。
玉璜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璜有
的相吻合,商周以后
往往由“璧”、
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
4
六瑞:符信玉器,是朝廷 命官的凭证。古代以玉作 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 六种,故名"六瑞"。
六瑞:以玉作六瑞, 以等邦国。
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 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 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
16
玉戈:新石器时代已使用,考古中曾出土一件商中期的 玉戈,长达93厘米,厚却不足1厘米。
玉钺:钺是斧的一种,近似长方形,很薄,一端 为弧状刃。斧为生产工具,钺为兵器,是兵权、军 权的象征。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
玉钺 新石器时代
玉戈 商
17
玉剑饰
用于装饰铜剑或铁剑的玉器。用玉所饰之剑称 为“玉具剑”。 玉具剑是一种仪仗器物,以显示 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环”、“瑗”切割
成两、三半而成。玉
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
时代。
玉璜 春秋
9
用途: (1)“以玄璜礼北方”。即立冬时用黑色玉璜祭 祀北方的神灵-黑精之帝。 (2)朝聘。天子或诸侯酬宾时作敬宾的礼物。 (3)丧葬。据《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 琥在右,璜在足”。即将玉琥放在尸体的右边,玉 璜放在尸体足部位置。 (4)佩饰。如春秋战国 时代的成组玉佩是由璜、 璧、环等组成。一般大 璜为礼器,小璜为佩饰。 汉代以后大璜逐步消失。
皇帝登基大典,臣下敬献如意祝愿新政顺利; 会见外国使节,馈赠如意表示缔结友好; 帝后、妃嫔的寝室中如意,以颐神养性等。 “九如意”是如意头为灵芝形状,个头较小,往 往是九只搁在一个 扇面形的匣子里, 寓意“长久如意”。

26
玉插屏
• 始于汉代,流行 于明清,以清代 最盛行。
• 一种雕琢有各种 精美图案的长方 形、圆形的玉石 薄板,以山水、 人物画面为常见
玛瑙羊首杯 唐
第三节
古玉的形制
青玉双联洗 清
玉琮 良渚文化
1
中国古代玉器涉及到
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按 其用途可分为八类:
礼器 丧葬玉
兵器 首饰类
陈设品及生活用品 文房用具
其它杂器 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
中,古玉的形制和用途处 于不断的变化中。
虎形佩 春秋
鸡心佩 清
2
1、礼器
玉作为礼器用于祭祀活动 和其他礼仪活动,系统使用 方法最早见载于《周礼》, 《周礼·大宗伯》有六器、 六瑞之说。
后人认为翁仲有驱除邪恶的神力, 便以玉石琢成人形代表翁仲,佩在 身上避邪,这种饰物流行于汉代。 造型较简单,方冠窄脸长髯组成倒 三角形头部,长袍及地,宽袖笼手, 脸部常有三个小圆洞代表眼和嘴。
45
环、瑗
《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 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即玉璧的 边宽是孔径的两倍,玉瑗的孔径是边宽 的两倍,玉环的边宽与孔径相同。
玉剑饰始于春秋晚期,战国及两汉时期成为时 尚,一直延续到清代。
完整的玉剑饰一般由玉剑首、玉剑格(也称玉琫 (beng))、玉璏(zhi)(也称玉瓗(qiong))、玉珌(bi)四件器物 组成。
18
19
4、首饰类
1、玉笄[jī] :也称“玉簪[zān] ”。作用有: ①连冠于发。仅供男子使用,“天子诸侯以玉,大夫以 象牙,士以骨”有等级之分,玉笄是天子诸侯的专享。 ②固定头发。男女均可使用。 2、玉玦:“环而不周”谓之玦。出土时多位于死者耳部 ,故推测它一种耳佩。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 早的一对白玉玉玦出土于辽宁兴隆洼文化。 3、发冠、串饰、玉镯、指甲套等。
5

圆形、片状,中部有圆孔,边径大于孔径, 即“肉倍好,谓之璧”。 古人认为“璧圆象
天”,因此“以苍璧礼天”。
镂空螭虎纹合壁 战国
白玉蟠螭纹壁 清
6
大璧:直径一尺二寸。天子祭 天时执。公、侯、伯、子、男 爵朝见天子所献的也是大璧。
谷璧:饰谷状的凸纹,礼仪活 动中子爵执的器物。
蒲璧:饰蒲席状凸纹,礼仪活 动中男爵执的器物。
玉瑗
玉环 战国
46
子刚形玉牌
长方形、扁平状,正面常刻山 水人物画,背面常刻诗文。

47
殷墟
定陵 内蒙古赤峰红石砬子
第四节 各时代古玉的特征48
中国八千年的制玉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石器时代-汉代(创立和大发展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孕育,经商周的礼器、春秋战国的装饰 到两汉的丧葬风气,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发展到仪礼、饰 用等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并注入精神和文化等深层意义 第二阶段从汉代-明清时代(逐步繁荣时期) 宫廷玉器为主,其中唐的西域风格、宋元的花鸟饰玉 、明清大规模玉山制作,将玉器推向全面发展的鼎盛。 第三阶段从清代-至今(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玉雕业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受 时代潮流和时尚的需求,逐渐冲破传统观念,中西方文 化的结合,现代艺术风格使古老的中国玉器面貌一新。
12

虎形的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流行于 春秋时代。
用途: (1)“以白琥礼西方”。虎形象凶猛,象秋肃杀 之气,立秋时用白玉制作祭祀西方神灵-白精之帝。 (2)赠物。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间相酬时,玉琥 和玉璜常被用作敬宾的礼器。 (3)丧葬。随葬礼器放置在尸体的右方。 (4)佩饰。
13
上端呈斜角,下端方形的玉器。据《说文
玉鼻烟壶是鼻烟壶 中的精品,鼻烟用上 等烟草加各种名贵药 材及香料磨成粉末, 供人们吸闻用的。

30
即现代的花瓶,起源于明代以前,乾隆时期 为鼎盛,造型独特,立意奇巧,琢工精细。
玉 花 插
玉兰花花插 清 桃椿双也花插 31
6、文房用具
玉玺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所用玉印专称为“玺” 32
笔筒、笔架
放置毛笔的用具,文 房中使用最广。

27
• 大块玉料通体圆雕山水人物或历史故
玉山子
事的大型场景。气势宏大,尤以乾隆 年代最为突出。如“大禹治水图”。
人物山水 清
28
炉、瓶、盒
炉、瓶、盒三式组成,盒用于贮放香料,炉用于 燃香,瓶用于插放夹取香料的金属夹和勺。是乾 隆年间盛行的文房陈设品。

29
鼻烟壶
口小腹大的扁圆、 扁长方造型,顶部有 盖,用于装盛鼻烟。 流行于清代。
虎形璜 春秋
10

扁平长条形玉器,下 端大体平齐,早期多 为平首,晚期多为尖 首。 圭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流行于商至汉代。 古文献中玉圭的名目 繁多,天子及诸侯所 用的玉圭有严格的等 级差别。
11
用途: (1)“以青圭礼东方”。即春分时用青色的玉圭 祭祀东方的神灵-青精之帝。 (2)瑞器。《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 (3)测量。五寸长的土圭在冬夏用来测量日影, 春秋用来测量月影,并根据土圭所测的影子的长短 来划分诸侯国的疆域。 (4)赠品。据《周礼·春官·典瑞》载:“谷圭以 和难、以聘女”。谷圭的纹饰象征和美好,是古代 帝王使者所持的瑞节,用以讲和或天子聘女。
青玉蟠螭谷纹壁 汉 青玉蒲纹兽面纹壁 汉
璧:常见量多、用途广、使用 年代长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一直延续到清代。璧在古代最 重要的作用是祭天、祭祖先。
7
外方圆的柱状玉器。中心有一贯通两端的通
琮 孔,两端高出的圆口称为“射”。古人认为
“琮八方象地”,故“以黄琮礼地”。
除礼地外,玉琮在葬礼中也是重要的礼器,放在尸体
青玉桥形笔架 清
33
调色盒、玉砚 用于绘画,文房四宝之一。
34
磨墨时用来加水的文 房用具。以钮上之水滴 于砚上,故名“砚滴”。 大约始于宋代,明清时 增多。
与砚台配套使用。
兽形砚滴 宋
砚滴、玉勺
35
笔洗
青玉双联洗 清 玛瑙梅花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