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广西大学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初探与思考

广西大学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初探与思考梁甲元;朱迅成;林武辉;江蕾蕾;余克服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22()35
【摘要】海洋科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和海洋地质五大分支学科。
这使得海洋科学本科专业阶段的人才培养充满着挑战。
目前,全国开设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共有35所,且基本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采取分模块培养,即按照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学科方向进行分流培养。
然而,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自2017年以来一直执行“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不区分领域方向来培养学生。
本文对该创新性的培养模式进行成效分析与问题剖析,旨在为探索一条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途径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梁甲元;朱迅成;林武辉;江蕾蕾;余克服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控制工程类本科专业宽口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阶段宽口径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大学的实践
3.中国—东盟背景下
广西大学制糖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4.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现代海洋商务物流管理人才--以浙江海洋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为例5.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初探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
——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进人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必须重视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海洋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之路,使浙江海洋经济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是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系统。
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基于海洋产业、海洋开发的集政、社、产、学、研等创新执行机构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其实质是一个创新的组合,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及其组合。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是顺应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
从海洋经济的特性来看,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复杂、恶劣并且多变,人在海洋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借助于专用的技术装备,从而加大了海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技术的发展。
海洋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
从海洋资源开发到生产过程的展开,从海洋经济运行到海洋开发管理,都依赖于整个知识系统和高新技术的支持。
海洋经济的这种高技术特性,使得海洋科技成为发达国家竞争的新领域。
世界上一些经济强国近年来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一个世界性的依靠高科技争夺海洋资源的浪潮正在兴起。
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我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
2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两个阶段,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海洋资源开发粗放、集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然比较突出,致使可开发利用的海域、岸线等资源急骤减少。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议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议作者:王江高鳗渝李强廖然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第03期摘要: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动力,海洋已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和技术开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联系更加紧密,涉及的问题也更加地突出,海洋学科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
文章结合国内海洋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蓝色国土”教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统筹安排学科设置及涉海高校个性化发展;涉海各界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及戰略研究;增设海洋相关学科之间的通识认知与交流;加大海洋公共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学科;海洋人才;海洋公共平台建设;清华大学中图分类号:G643; P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857(2020)03-0027-04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Marin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WANG Jiang,GAO Manyu,LI Qiang,LIAO Ran(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Tsinghua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5,China)Abstract:The demand of society is the primary motive force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Oce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The ocean i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China′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the country.The ocean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 sovereignty,security,development interests,and involves more problems.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discipline should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ceanography in China,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ceanography,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of marine powers construction,enhancing the attra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making overall arrang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ne science disciplines and th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universities,maritime departments,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and enterprises jointly develop marine technology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strengthening exchanges between domestic marine related institutions;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marine public platforms,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The paperfinally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of Tsinghua University.Key words: 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Marine discipline,Marine talents,Construction of marine public platforms,Tsinghua University1;海洋学科专业概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规定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我国与海洋领域直接相关的一级学科分别是“海洋科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水产”[1]。
海洋实践观测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人类探索未知、追求发展的广阔舞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海洋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海洋实践观测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对海洋的神秘和美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海洋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海洋的神秘与美丽在这次海洋实践观测活动中,我们首先来到了我国某沿海城市。
站在海边,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壮阔和澎湃。
那无尽的蓝色,仿佛可以吞噬一切,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让我惊叹不已,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自由地生长、繁衍。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乘坐科研船深入到海洋深处。
当我第一次看到海底世界时,我被它的美丽和神秘所震撼。
五彩斑斓的珊瑚、形态各异的鱼类、奇特的海洋生物,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此外,海洋观测设备的应用让我对海洋的监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感受到了科技在海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海洋科学的魅力在海洋实践观测活动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观测和实验。
这让我对海洋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几点体会:1. 数据的重要性:海洋科学研究的核心是获取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分析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只有掌握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海洋观测活动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共同参与。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了观测任务。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3.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海洋观测过程中,我们对待实验数据严谨求实,力求做到精确无误。
这种科学态度使我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4.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海洋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层出不穷。
在这次活动中,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海洋科学的发展步伐。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通信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6月18日专题:海洋观测探测与安全保障技术Ocean Observation and Security Assurance Technology引用格式:吴园涛, 任小波, 段晓男, 等.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7): 861-869.Wu Y T, Ren X B, Duan X N, et al. Thoughts on constructing self-reliance and self-strengthening marine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detectiontechnology system.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37(7): 861-869. (in Chinese)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的思考吴园涛1*任小波2 段晓男3 文质彬1 董丹宏4 殷建平5 沙忠利6 赵宏宇7 蒋 磊8 江丽霞1 沈 刚11 中国科学院 重大科技任务局 北京 1008642 中国科学院 科技促进发展局 北京 1008643 中国科学院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北京 10086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7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 1101698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三亚 572000摘要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

2022年2月第8期Feb. 2022No.8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史西志,孙爱丽,张泽明(宁波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
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助力“双一流”建设水平提升。
[关键词]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动植物检疫虚拟仿真实践”(201902238011);2021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农科背景下基于科教、产教融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发”(202002241007)[作者简介] 史西志(1979—),男,山东淄博人,博士,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水产品安全、教学管理与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102-04 [收稿日期] 2021-05-0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已不再只满足单一追求规模的扩大,而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社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需要强劲的内动力,其中高质量的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海洋学院毕业生而言,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也与学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动手能力不能只靠课堂教学,须与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实训平台等合作获得,这就需要高校调动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走协同育人的路线。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摘要:东山县康美中心小学是一所滨海小学,以海洋资源、海洋文化为依托构建海岛特色校本化课程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化课程”课题研究从文化建设、特色课程创建、学科融合、专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探索实施策略,并做深入思考、总结,持续推进学校、师生个性化发展和校本化课程开发建设。
关键词: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校本课程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宝贵的蓝色家园,它既有着无比重要的生态与经济资源,也具有丰厚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所海岛县的滨海中心小学,我校一直注重立足“海”的特色,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于2022年创立实施《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构建海岛特色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以挖掘海洋文化为基础,以构建海岛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主线,全面贯彻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以下,拟就课题开发与实施谈谈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海洋文化校本化课程开发建设的意义(一)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开发海洋文化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将海洋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学校课程中,让师生在校本化课程的实践与体验中,增强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感,立足本县本乡海洋特色,[1]多渠道挖掘海洋文化德育资源,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构筑学校鲜明特色育人模式,建构海岛学校的德育特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建设海洋文化校本化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知海、爱海、护海的多方面综合素养。
通过结合乡土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强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2]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知识、海洋民俗、海洋经济,认识海洋资源,懂得海洋保护,传承浓厚的海洋文化,培养他们深沉的故土情结、爱国爱家的情操;通过与海洋的亲密接触,引导学生感受海洋宽广、博大、进取的魅力,培养学生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加强海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思考

加强海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思考海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思考海洋工程是一个有前景的学科,海测专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还需要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实验室来支持海测专业教学活动,才能较好地发挥教学功能。
因此,如何建立海测专业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大学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实验室建设目标在构建海测专业实验室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四点:首先,确定建设的范围,识别不同海测专业的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的专业设备要求;其次,定义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设计实验室的空间布局;第三,从现有的投资、技术、教学条件及实验室的建设考虑,考虑其成本、投资和可操作性;最后,就实验室的建设要求,提出改进及投资建设报告。
二、实施实验室建设在实施实验室建设之前,应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活动,建立完善的海测专业教学体系,实施科学的管理,以确保建设质量。
要有很好的实施方案,准确掌握实验室的条件,提出具体的投资方案以及实施改造的安排。
三、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建立的实验室必须正常运行,以便于提供给学生用于实践学习。
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设备,保证实验室设备系统运行良好;其次,要时刻关注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定期安排大修,保证实验室设备的运行状态;最后,严格监督教室的实验活动,落实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及时完成实验室的维护工作。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对实验室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及时检测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具体状况,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改造、突出实验教学功能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要促进海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特色的实验室是新教师及未来工程师所需要拥有的重要实验技能;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实验室建设要定期维护,同时建立实验室持续评价机制,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研究生处
我校是一所以海洋、水产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已经明确发展海洋经济、学校的发展一直与广东海洋经济事业发展和海洋发展战略紧密相结合。
广东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
因此,建设海洋科学学科,培养是学校的使命所在。
一、海洋学科的学科结构
我国海洋科学的学科建设,厦门大学的历史最为久远,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祥地,始于1946年。
现在我国海洋科学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分别是厦门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3个,别是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这两所大学是我国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领头羊,下面就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科结构进行分析,希望能从这两所大学的海洋学科的构架对我们学校海洋学科发展思路有所启发。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环境学院,有海洋科学,海洋学,海洋管理,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5各本科专业。
(070601)气象学,(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20)应用海洋学(自设),(070721)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自设),(077203)流体力学6各硕士点;070601气象学;(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20)应用海洋学(自设)和(070721)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自设)5个博士点。
2、厦门大学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点和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所有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厦门大学是我国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最好的一所大学,在物理海洋学科中以水声遥测遥控、河口近岸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环境动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海洋化学学科中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海洋化学,河口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
在海洋生物学科中以海洋浮游生物学、鱼类学、底栖无脊椎动物学、海洋动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海洋地质学科中以海洋资源(油气、矿产)、海洋环境、海岸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
二、我校海洋科学学科结构现状:
本科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
本科专业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校现在仅有海洋生物学一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有海产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和海洋生物环境与资源保护两个方向。
在我校申报博士授权单位规划中,海洋科学作为授权学科规划有海洋生物学、
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等四个研究方向。
三、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1、海洋学科及其海洋学院建设的调研:学校领导带队,组织规划处、研究生处、教务处、有关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环境等有关学科人员到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海洋大学和综合性海洋大学进行调研,论证海洋学院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等问题。
2、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凝聚师资队伍:
我校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面仅有一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海洋生物学。
而且我校的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一直与水产养殖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交织在一起,应用的研究多于基础性研究,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展。
其实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包罗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分类、形态、区系分布、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等,主要有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像厦门大学在藻类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海洋生物学队伍引进人才,充实学科队伍,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实力。
物理海洋的研究主要针对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海洋波动预混合、陆架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等领域开展研究。
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学科梯队,有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职称,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我校海洋化学的学科方向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目前海洋化学的学科团队的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海洋化学学科的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海洋化学学科建设方面,建议学校急需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或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引进一名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带领海洋化学团队进行相关的研究;建立海洋化学的研究平台;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争取一批国家级、省级海洋化学的科研项目,支撑海洋化学学科方向。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方向:以南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为目标,主要开展海洋生态监测技术、近岸生态环境承载力、海湾生态健康评价、环境安全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明确,学科梯队的框架基本搭建。
建议进一步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支撑海洋科学的一个方向。
3、海洋科学学科的构架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学科目录,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面有四个二级学科,前面已经介绍了三个学科的发展情况。
我校还有一个二级学科没有人员和相关的研究,海洋地质二级学科。
海洋地质主要进行南海海洋油气、矿产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南海的资源与利用非常需这样一个学科,但是这个学科我们学校没有
任何基础,包括师资、研究基础和条件,而且这个学科的前期投入非常大。
我们要建设海洋科学这个学科,海洋地质在我校如何发展?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认真的调研和论证。
四、完善海洋科学的学科体系:
海洋科学的学科建设中,注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海洋学科体系。
所谓的学科体系是由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海洋学科群。
学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海洋科学作为学科群的主干学科,学校在发展海洋科学的相关学科的同时,注意建设与海洋科学相关的基础学科比如数学、化学、物理、气象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或支撑学科的建设。
因为没有高水平的基础学科,其它学科就不可能高水平的发展。
通过学科交叉---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多学科之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真正实现学科的综合性。
学科的交叉、综合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新的创造、新的生长点,往往产生在学科的交叉处,通过海洋学科体系的建设实现建设综合性海洋学科的目的,也是我校提出的拓展海洋学科的具体措施。
这些就不展开谈,只要我们对一所高水平的大学的学科结构认真的研究一下,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