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暑假练习题5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四)地理

2013地理暑假作业(四)一、选择题(1—16为单选,17—20为双选)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A. 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2. 图中甲山地北坡分布有云杉林,其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山地的向阳坡B. 位于山地的阴坡C. 位于山地的背风坡D.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3. 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 光热条件B. 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 水源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7题材料一:一、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
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到海洋中与海水中丰富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 3 ,由于地壳变动,海底隆起,海水退缩,这里形成了高原 。
二、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降水丰富;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蚀和溶蚀随水流失;高原面变得崎岖不平,漏斗广布;地下岩层多溶洞、暗河。
形成著名的岩溶地貌。
三、随着侵蚀的进一步加强,原面不断降低,只有一些石灰岩残峰残留在地表,形成“碧莲玉笋世界”。
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如下图)。
(不按先后排序)2500 1500④Bm/海拔⑤A/海拔30002000 1000溶洞、 暗河 钟 乳 石 漏斗Ca+ Ca+ Ca+Ca+Ca+ 海 平 面CO 2 CO 2 CO 2 CO 2 15001000② m/海拔 ③m /4000 20004.材料二中,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④②B.②⑤④①③C.①②③④⑤D.②④⑤①③5.图⑤中A的成因是()A.化学沉积B.流水侵蚀和沉积C.波浪侵蚀D.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6.材料二中,图④内B(钟乳石)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侵蚀B.化学沉积C.波浪侵蚀D.流水搬运7.云贵高原石漠化突出的原因有()①土壤少②降水丰富③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④水土流失严重⑤地表干燥度大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8.右图是我国西部沿东经87°30′的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剖面经过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地区②图中④⑤均为干旱区,属于热带荒漠带③沿途见到的自然带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两种分异规律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9~11题。
2013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 候
土 壤
水 文
生 物
地 貌
90° 80°带带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冰冰 原 原 气 带 候 苔 苔 原 原气 带 候 带 带 针 针 叶 叶 林 林 气带 候
90° 80° 70°
亚 亚
温带落叶 温带海洋 阔叶林带 性 气 候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 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地貌:地势北高南 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 崎岖;水文:河流纵列分布,流向自北向南,水 能资源丰富;生物: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 物具有多样性。
【例题】(2011·上海高考)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 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 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反 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 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 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 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 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 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 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例题】(2011年·福建高考)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 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 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 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 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 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 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 工农业的发展。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 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2013届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内含答案)

2013届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地理(问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本试题共Ⅱ部分,第Ⅰ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第Ⅱ部分为综合题,共4道小题,合计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道小题,每小题2分)读某种水体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水体主要分布在( )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高山区2.该水体为( )①液态水②固态水③湖泊水④冰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3~5题。
月份123456月平均气温(℃)-7.3-2.5 5.311.716.720.5月平均降水量(mm)0.50.6 2.5 6.013.011.0月份789101112月平均气温(℃)22.421.015.99.4 1.6-5.7月平均降水量(mm)19.828.517.0 9.0 1.60.53.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 D.气候干旱4.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5.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A.出现地下水漏斗 B.土壤板结C.土地盐碱化 D.绿洲面积扩大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6~8题。
6.ab段河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7.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8.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水足迹是指商品生产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新课标)地理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新课标)地理部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图1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1)~(3)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2,完成(1)~(2)题。
图2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高三】高考地理暑假训练试题(带答案)

【高三】高考地理暑假训练试题(带答案)1.对下列各组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裕、风沙太少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为主的是a.cb.dc.ed.f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顺利完成13-14题。
3.图中兼有资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①b.②c.③d.④4.④地拒绝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迁移将首先推动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c.海岛旅游研发d.港口建设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5.图中箭头右图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合乎区际关系的就是①为资金②为技术③为劳动力④为原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当全面承揽繁盛地区的产业迁移,以推动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繁盛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迁移第二产业,有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化右图就是我国部分区域图,读图顺利完成17-19题。
7.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表示相对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的是a.年均气温b.年有效率风能c.年降水量d.年太阳辐射8.目前,图中数码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9.近年,图示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内人口大量迁入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c.近几年的降水量偏多d.资金和科技投入增加念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率图,提问20-21题。
10.江苏1997-2021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度比较小,就是经济的关键推动力量b.2001年,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相同c.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贡献率比较大。
高三地理暑期检测题

高三地理暑期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
1.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势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难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现在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A.① B.② C.③ D.④3.若抢救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抢救人员直截了当观测到A.A点B.B点C.C点D.D点读图,AB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现在地球公转处于远日点邻近。
回答4-6题。
4.若图是以赤道某点中心的侧视图,(A、B是赤道与圆的交点),赤道上只有图内各点为7月7日,则北京时刻为A.8日12时 B.7日0时 C.8日8时 D.7日8时5.上题条件下,以下说明正确的是A.安大略湖烈日当空B.南极圈极夜范畴在扩大C.亚历山大港温顺多雨D.我国长江口东海海域海水盐度达一年中最大6.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则A所处的纬度是A.66°34′N B.23°26′N C.60°N D.0°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7-8题。
7.若地球正朝远日点方向运动,则现在“北京时刻”为A.3月22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C.9月24日3时20分D.9月23日7时8.据一行驶在某洋面轮船上的船员观测,这一天正午,该船桅杆没有影子,且当其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恰巧为北京时刻13点,能够推断该船可能正处于A.马尔代夫邻近的印度洋上 B.船刚过马六甲海峡C.在大堡礁以东洋面 D.立即登陆美国迈阿密读下表三个都市某日日出日落时刻表和三地与北京相应位置示意图,回答9-10题。
甲乙丙日出6:36 6:54 7:33日落16:51 15:31 17:359.现在太阳直射点位于A.南半球 B.北半球C.赤道上 D.南回来线与0°经线交点上10.乙城是上图中的A.a B.b C.c D.d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1-12题。
2013年高二文科暑期假期作业(一)答案

风筝试题日期:2013年7月24日
2013年高二文科暑期假期作业
地理(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BCAA 6—10 DCDBD 11—15 CBABB 16—20 CCDBD 21—25 DCBCC
26—30 BAA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个空1分,共40分)
31.(6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
(3)因地制宜
32.(6分)(1)乙(2)南寒(3)(地表和地下)径流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
33.(6分)
(1)0° 66.5° 90°(2)赤道平分(相等)(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4.(9分)
(1)甲反气旋上升(2)甲(3)①后前(4)长春偏南风(南风、西南风)
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整体(2)西风带(西南风,风向略2分)(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2013年高二文科(地理)暑假作业答案第 1 页共 1 页。
2013届高三地理暑假天天练25汇总

2013届高三地理暑假天天练251. 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渋讨勺J|1[形訥ri|4| irt-2. 述i.殳闻「工利枢跡';序眄韦兄A•更一 B..亡辽C•防浜D/"邂3. ■■仃为叮用炖」訓制邛広迟匸卸:贞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的下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①C.①③D.②③F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4〜5题:料林地期耕地粽花卉和绿化树种这”河流囲村庄。
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4•有关图中从I到川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 从川到W 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政策B .交通运输C .劳动力D .市场 读“某乡农业产业结构图”,回答6〜7题:6. 关于该 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② 有利于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③ 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深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④ 有利于推动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⑤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7. 该地发展沼气工程的最不利因素是A .热量不足B .原料不足C .资金不足D .技术落后 李明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
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 摇过,鱼儿在池塘中跳跃。
基埂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此完成第8〜 9题。
8. 李明的家乡所处的区域是A.黄淮海平原B .东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渭河平原 9. 当该区域经济开始腾飞时,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A.信息产业 B .轻纺产业 C .旅游业 D .精密仪表工业F 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图中黑色部分)生产与生态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 我国北半球,西半球
C. 我国东部水资源丰富,与海陆位置有关
D.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2、关于我国疆域四至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最南端是海南岛
B. 最北端是黑河
C. 最西端是青藏高原
D. 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3、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东海
B. 黄海
C. 琼州海峡
D. 台湾海峡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A. 滇、桂、粤、台
B. 滇、桂、闽、台
C. 台、粤、桂、滇
D.滇、粤、闽、台
5、我国第一大岛是:
A. 海南岛
B. 崇明岛
C. 曾母暗沙
D. 台湾岛
6、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不是位于边疆的是:
A.辽
B. 云
C. 甘
D. 赣
7、下列国家中,与西藏自治区相邻的是:
A. 蒙古
B. 哈萨克斯坦
C. 印度
D. 越南
8、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与河流无关的是:
A. 京
B. 湘
C. 闽
D. 赣
9、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不临海的是:
A. 辽宁
B. 广西
C. 湖北
D. 天津
10、下列省区中濒临渤海与黄海的是:
A. 河北省
B. 山东省
C. 浙江省
D. 江苏省
11、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 湘、辽、宁
B. 台、鲁、苏
C. 青、粤、苏
D. 桂、甘、豫
12、图1中,从左到右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图1
A. 青、辽、晋、湘
B. 新、鲁、苏、宁
C. 鄂、黑、云、藏
D. 甘、冀、陕、澳C D C A D D C A C B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