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心理学常识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一、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在集体环境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会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集体决策等因素的影响。

1. 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指在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

它包括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认同感。

群体凝聚力越强,个体越容易受到群体影响。

群体认同感是指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2.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群体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人们在群体中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规范分为明示规范和暗示规范,明示规范是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而暗示规范则是通过群体行为和社会期望传递的。

3. 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是指群体中成员共同参与的决策过程。

在集体决策中,个体的意见和观点会相互影响,最终形成群体的决策结果。

集体决策可以通过协商、投票和共识等方式进行。

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它包括对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偏差等方面。

1. 对他人的认知:人们对他人的认知是指对他人的个性特征、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认知。

人们通过观察和交流等方式获取他人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对他人的认知。

他人的认知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和行为。

2.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人们通过比较和反思等方式来认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3. 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社会信息时存在的一些心理偏差。

例如,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常受到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的影响,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此外,人们也容易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自我保护性的认知偏差。

三、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社区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心理学常识

社区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心理学常识

心理治疗方法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第三节行为疗法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第五节认知疗法第六节暗示与催眠疗法第七节森田疗法第八节家庭治疗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一)临床各科病人出现的情绪问题(二)各种心身疾病(三)慢性疾病(四)癌症病人(五)各种神经症(六)抑郁症(七)各种行为问题(八)社会适应不良(九)婚恋与家庭问题(十)学生心理问题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

目前在我国已少有人用。

(一) 自由联想鼓励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二)梦的分析分析者应对患者的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三)移情(四)解释和疏泄第三节行为疗法三、行为疗法的适应症1、神经症:如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神经衰弱等。

2、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

3、物质滥用或依赖4、性功能障碍5、各种性心理障碍6、冲动控制障碍7、儿童多动症、品行障碍8、儿童抽动症、图雷式综合症等9、儿童遗尿症、异食症10、儿童学习障碍11、心身疾病(一)系统脱敏疗法将该情境根据病人的恐惧与焦虑强度列出不同的等级,由低级到高级进行肌肉松驰训练,以对抗患者面对此级情境下出现的不良情绪,最终消除这种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二)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在治疗者陪同下让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患者恐怖或焦虑的情境,坚持到恐怖和焦虑状态消失。

(三)厌恶疗法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出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此疗法对各种物质滥用如烟酒依赖、贪食、吸毒和性心理变态者疗效较好。

治疗中通常采用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和想象厌恶疗法三种。

(四)标记奖励法又称代币卷法(五)模仿法(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六)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帮助患者经过训练,学会自主控制和调节这些电子信号。

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又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询者中心疗法对求助者坦白、真诚,与求助者自然而然地、开放地交流自己此时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态度和感受,而毫不带有欺骗或讨好对方的性质第五节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论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才能相应而有效地改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社会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社会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社会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发表时间:2018-10-12T10:10:26.897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车怡萍[导读]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工作不断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做出有效的措施。

但是,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社会工作不断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做出有效的措施。

但是,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中,更需要了解每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是怎么思考、感受和行动的。

社会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影响他人。

社会心理学不仅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1)人在情境中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我们是如何改变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社工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

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

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要探讨的是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强调要善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去引导个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都是强调在做活动的时候,让参与者感觉到都是为了奖励而来参加活动的,而社工的目标就是整合资源,让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服务,假如单单令到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奔着奖励而来,那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目的。

社区工作者考试之社区基础知识简答题必备知识点

社区工作者考试之社区基础知识简答题必备知识点

社区工作者考试之社区基础知识简答题必备知识点1.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范围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办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气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定名。

9.社区扶植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关键信息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理论与观点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社会认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我概念与社会认同自我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认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社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众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人际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群体心理与社会凝聚力群体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凝聚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社会偏见与歧视社会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歧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亲社会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他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在社 会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社 会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专业活动。

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方法技术,在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和早期童年经验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在社会工作中,这一理论有助于理解服务对象的深层心理冲突和动机,比如一些受虐儿童可能在潜意识中对施虐者产生复杂的情感。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的访谈和分析,帮助服务对象揭示潜意识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改变。

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塑造的。

在社会工作中,这一理论可以指导行为矫正和习惯培养。

例如,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强化、惩罚等方法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在社会工作中,这一理论促使社会工作者以尊重、接纳和信任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相信他们具有自我成长和改变的能力。

这种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激发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关注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调整情绪和行为。

比如,对于焦虑症患者,通过改变他们对事物的过度担忧和负面评价,来减轻焦虑症状。

二、心理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在社会工作中,心理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提供依据。

常见的心理评估工具如心理健康量表、人格测验等。

2、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如倾听、共情、面质、解释等,来帮助服务对象处理情绪问题、解决心理困扰。

(完整版)新社工常用理论汇总

(完整版)新社工常用理论汇总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二、社会学习理论 (2)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四、镜中我理论 (4)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4)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七、九型人格理论 (5)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6)九、社会支持网络 (6)十、优势视角理论 (7)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12)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13)十三、社会化理论 (13)十四、继续社会化 (14)十五、活动理论 (15)十六、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16)十七、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7)十八、社会系统理论 (19)十九、场地理论 (20)二十、认知行为理论 (20)二十一、增能理论 (24)二十二、符号互动论 (25)二十三、角色扮演理论 (26)二十四、皮亚杰游戏理论 (26)二十五、标签理论 (29)二十六、多元智能(力)理论 (30)二十七、情绪ABC理论 (32)二十八、家庭治疗理论 (32)二十九、社区营造 (33)三十、任务中心理论 (33)三十一、生命周期理论 (34)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内容。

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社会工作社工常用理论汇总

社会工作社工常用理论汇总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的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
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
第三节行为疗法
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
第五节认知疗法
第六节暗示与催眠疗法
第七节森田疗法
第八节家庭治疗
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
(一)临床各科病人出现的情绪问题
(二)各种心身疾病
(三)慢性疾病
(四)癌症病人
(五)各种神经症
(六)抑郁症
(七)各种行为问题
(八)社会适应不良
(九)婚恋与家庭问题
(十)学生心理问题
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
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

目前在我国已少有人用。

(一) 自由联想
鼓励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
(二)梦的分析
分析者应对患者的梦的内容加以分析
(三)移情
(四)解释和疏泄
第三节行为疗法
三、行为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症:如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神经衰弱等。

2、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

3、物质滥用或依赖
4、性功能障碍
5、各种性心理障碍
6、冲动控制障碍
7、儿童多动症、品行障碍
8、儿童抽动症、图雷式综合症等
9、儿童遗尿症、异食症10、儿童学习障碍11、心身疾病
(一)系统脱敏疗法
将该情境根据病人的恐惧与焦虑强度列出不同的等级,由低级到高级进行肌肉松驰训练,以对抗患者面对此级情境下出现的不良情绪,最终消除这种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二)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
在治疗者陪同下让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患者恐怖或焦虑的情境,坚持到恐怖和焦虑状态消失。

(三)厌恶疗法
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出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此疗法对各种物质滥用如烟酒依赖、贪食、吸毒和性心理变态者疗效较好。

治疗中通常采用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和想象厌恶疗法三种。

(四)标记奖励法又称代币卷法
(五)模仿法(示范法)
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六)生物反馈疗法
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帮助患者经过训练,学会自主控制和调节这些电子信号。

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又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询者中心疗法
对求助者坦白、真诚,与求助者自然而然地、开放地交流自己此时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态度和感受,而毫不带有欺骗或讨好对方的性质
第五节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论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才能相应而有效地改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第六节暗示与催眠疗法
第七节森田疗法
要做到不理、不怕、不对抗、顺其自然。

把注意力转移到重工作中
第八节家庭治疗
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从相互间的欣赏、理解、关注、信任、尊重和爱做为维系家庭生活的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