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
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
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
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
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
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大文化,其具有四大特点,其思想影响深远。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篇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优秀文化。
它是上下五千年不断传承丰富发展的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历史文明的文化。
这种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仍将对现在和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走向更高文明的基础与源泉。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包括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
它的主要体现形式:一是革命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等;二是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三是革命文艺。
中国当代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内的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奉献;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创新。
和谐、奉献、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株大树”。
“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有: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五行生克,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经典著作,代表作是《周易》等书。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3、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4、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5、如何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作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
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们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即文明教化之义。
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
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
仅就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
【9A文】青少年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9A文】青少年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积淀深厚,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我
们应该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中的文化活动,学习古代诗歌、文言文、传统绘画、音乐等领
域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阅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如《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次,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在饮食、服装、住房等方面,尽可能地保留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色。
例如,可以在家中陈设一些传统文物,如茶具、青铜器、古典家具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如烹饪
技艺、餐桌礼仪等。
再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组织文化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参加学校或
社区中的文化艺术节、旗袍比赛、传统乐器演奏比赛等活动。
同时,我们还可以自己组织
文化活动,例如举办传统歌舞表演、传统技艺展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应该在心理上积极接受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自觉地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坚定地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和破坏。
同时,我们还应该培
养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让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
总之,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
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让其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

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该如何更好的发扬光大?2、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4、怎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6、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该如何更好的发扬光大?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因此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因此,现在我国非常推崇的与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我认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其次就是发扬一些民俗习惯,还有就是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诗词文化以及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说一个国家想要进步,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发扬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因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的措施,比如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还有一些中国的华裔在外国的街头穿上中国的汉服,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第一,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魅力历史文化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拥有生后抵用历史文化的城市,让人感觉充满了魅力,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现在世界各国对于各自的历史文化都进行了弘扬和发展,并且现在我国也可以看到许多的外国文化在我国的街头进行传播,也引起了很多青少年的喜欢!而我国当然也认识到了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前几年的时候,我国在世界各国都开设了孔子学院,对我国的中国汉字以及也写古代所弘扬的思想进行传播和弘扬,让更多的国家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做的是非常好的,并且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欢迎!而现在的很多青年男女也对于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进行着弘扬,他们身穿汉服走在外国的街头,他们在外国的街头弹奏古筝,引起外国友人的喜欢,可以说他们将我国的文化带进了外国的街头!第二,诗词文化是中国的特有的文字魅力我国的汉字就现在世界各国的文字来说是比较难以学习的,并且我国的文字也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是怎么画也是从古流传到今,可以说古代的文人将世子文化发挥到了淋漓尽致那一句句的诗词,蕴含着非常大的魅力,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一些思想情感,同时又有着对于当时场景的一些描述,而这些奢侈文化是其他国家的文字所描述不出来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当将诗词文化放在首位,首先就是让青少年去学习诗词文化,了解诗词文化的内涵,让孩子在极小的时候就去背诵和接触了解诗词,去传播中国的文化,去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三,继承风俗习惯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一些深厚的历史典故,并且也是为了纪念一些古代时候的节气或者是人物,可以说这些节日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而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对于这些传统节日都不是那么的注重,并且对于一些风俗习惯也不是那么看重,所以使得现在的中国是比较现代化的,对于一些慢节奏的东西却慢慢的丢失了,而我们也应该去继承一些风俗习惯,去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典故!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怎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礼节习俗等。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传承和创新的层面进行探讨,旨在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之道。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将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代。
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教育传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途径是通过教育。
学校教育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将其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家庭传承: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父母应该在家庭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讲故事、传唱经典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3.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经典戏剧演出等,以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1. 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使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感。
比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演出形式。
2. 推陈出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于固守不变,应该适时进行创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提取和转化,创作出适应现代观众需求的作品。
3. 引入国际元素: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元素来丰富文化内涵。
借鉴国外的表演形式、创作理念等,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科技,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
然而,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肩负的责任。
毕竟,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我们灿烂文明的瑰宝。
在大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例如买书、参加社团、听讲座等等。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独特和魅力。
二、学习传统文学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赋等等。
学习传统文学是我们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在大学选修传统文学课程,或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等,以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三、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剪纸、剪窗等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
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大学中,我们可以选修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课程,或者加入相关社团,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技巧。
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是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春节期间学习制作年画、包饺子、吃汤圆;在端午节学习制作粽子;在中秋节沿街共赏月亮,品尝月饼等等。
五、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光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落地实践,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例如我们可以在大学中学习古文、经典等,重新写一些当下的现代版古文,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经典著作,也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延续到下一代。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习、参与传统文化,将其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优秀文化。
它是上下五千年不断传
承丰富发展的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是推动中国社
会进步与历史文明的文化。
这种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并仍将对现在和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传
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
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走向更高文明的基础与源泉。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包括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
它的
主要体现形式:一是革命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等;二是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三是革命文艺。
中国当代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内的
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理念
是奉献;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创新。
和谐、奉献、创新,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株大树”。
“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有: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五行生克,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经
典著作,代表作是《周易》等书。
“一块沃土”,是指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主要包括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陕文化、巴蜀文化等;还包括民族文化和
宗教文化等。
“三株大树”,是指儒、道、佛三个思想文化体系。
儒,就是儒学、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孔子首创,以孔(子)孟(子)为代表。
道,就是道学、道家思想、道学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佛,就是佛学、佛家思想、佛学文化,以释迦牟尼为代表。
其发源地是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信奉佛
教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等。
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继往开来,浩浩荡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生命力,主要来自它的四大特点。
一是科学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古圣先贤大智慧的结晶,是客观规律的科学反映。
二是系统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围绕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
的关系而展开,而深化,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准确、最完备的思想
理论体系之一。
三是实践性。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领域,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空间,与人类生存、社
会和谐息息相关,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和相当多的外国人所接受、所实践,并在实践中所验证,在实践中发展。
四是稳定性。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几千年来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理论框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即使在少数民
族入主中原的几个朝代,其基本精神也都得到很好的传承。
古往今来,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及其他做研究工作的人,研究来研究去,无非是研究“三个关系”的问题。
一是
人与自我的关系,即人如何提高自我、丰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
自我、控制自我、驾驭自我。
二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即人如何与他
人相处,根据什么原则相处,达到什么境界、什么目的。
三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即人如何适应自然,维护和建设自然生态,认识和运
用客观存在的各种规律。
儒、道、佛三个学派,就是集中研究和回答这三大关系的学派。
儒家,主要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于第一、第二关系,涉及第三关系。
道家,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侧重于第三关系,涉及第一、第二关系。
佛家,主要研究宇宙人生真相,探讨因果关系以及如何摆脱“六道轮回”,侧重于第一关系,涉及第二、第三关系。
儒、道、佛三家中,道、佛两家早已发展为宗教,而儒家始终没有形成宗教,但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长远、最广泛、最深刻,因
为它是靠汉朝以来历代政权的力量推广的。
因此可以说,在儒、道、佛三株文化大树中,儒学思想是最高、最大、最根深叶茂的一株。
同样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学思想是主导、精髓和灵魂。
曲阜孔庙明成化碑是这样赞颂儒学(主要是孔子)思想的:“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思想,如
阳光,普照中华大地;如春风,吹拂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如雨露,
滋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
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
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灾荒、战乱而没有分裂、解体,主要因素不是经济、政治、军事实力,而是优秀传统文化。
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遍布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骨子里生长着中国传统文化
的魂。
常言道:“砸断骨头连着筋”“精神不死,灵魂不散”。
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筋”“神”“魂”。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影响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有了自己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
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
的总和。
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注意,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升、科学的发展,原来比较先进的东西,现在也可能落后了。
我们
必须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进行
科学的分析,有所取舍,不断创新。
要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要想提升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就应以优秀文化、先进理念、崇高境界引导人的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提升国民素质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
要想真正
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既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要做中
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