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和制备食品均匀性样品(1).doc

合集下载

食品样品采样方法

食品样品采样方法
· (6) 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分析检测,
以免发生变化。 · (7) 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在进行检测之前样品不得被
污染,不得发生变化。例如,作黄曲霉毒素B1测定的样品,要避 免 阳光、紫外灯照射,以免黄曲霉毒素B1发生分解。
精品PPT | 实用可编辑
25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精品PPT | 实用可编辑
7
第七页,共三十页。
随机抽样
· (4)分段随机抽样
当整批样品由许多群组成,而每群又由若干组构成时, 可用前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以群作为单位 抽取一定数量的群,再从抽出的群中,按随机抽样 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组,再从每组中抽取一定数量 的单位产品组成原始样品,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段 随机抽样方法。
精品PPT | 实用可编辑
12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采样的方法
· 具体采样的方法可因物料的品种或包装、分析对象的 性质及检测项目要求不同。
1、均匀固体物料 (如粮食、粉状食品): (1)有完整包装食品 (袋、桶、箱等) 首先按下面 公式确定取样件数:
式中:n为取样件数;N为总件数。
精品PPT | 实用可编辑
· 1、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 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取样数量应考虑分析项目的要求、分析 方法的要求及被检物的均匀程度三个因素。样品应一式三份, 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或仲裁使用。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 于 0.5kg。
· 2、 一切采样器具、包装等都应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入 样品中。供微生物检验用的样品,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食品安全监测样品的采集 及注意事项
精品PPT | 实用可编辑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干法灰化
样品→ 炭化(脱水,分解,氧化→ 灰化(500 ~550℃灼烧) →白(灰) 色(无机成分)
(1)灰化温度
视样品和待测成分而异,一般为500~550º C 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因温度过高 而造成某些成分的散失,或因温度太低而灰化不 完全,导致分析结果误差。
(2)灰化时间 对于一般样品,并不规定时间,以灰化完全 为度,要求灼烧至灰分为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 量为度,一般为4~6h。
凯氏烧瓶示意图
注意事项
a.在消化过程中要避免发生炭化现象,溶液颜色变 深就说明硝酸不够,需添加硝酸。添加的量一次不 要过多,以免溶液中残留过多的氧化氮,不易除尽, 影响以后的检验。 b.因汞具有挥发性,测汞时为防止汞的挥发损失, 样品消化最好使用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烧瓶。
c.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样品需放置过夜。因为开始的 反映相当剧烈,故加入硝酸后到开始加热的时间必 须足够。 d.对于产生泡沫多的样品,开始时加2~3滴癸醇或 辛醇效果较好。
消化样品时,仅加入浓硫酸一种氧化剂,加热 时,依靠硫酸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
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其它酸弱,沸点又高,因此 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炭化变黑 后,可保持较长的炭化阶段,延长消化过程。为了 缩短消化时间,经常要加入一些催化剂如CuSO4等, 或加入硫酸盐如K2SO4或Na2SO4 等以提高沸点。
②高氯酸—硝酸法
高氯酸和硝酸对有机质的氧化能力比硫酸强,
而所需消化温度都比硫酸低,是一种破坏有机质的
常用方法。 优点: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炭化过程不 明显,消化温度低,挥发损失小。但对于某些还原 性较强的样品,如含有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 酸盐的样品,容易引起爆炸,不易采用。

抽取和制备食品均匀性样品.doc

抽取和制备食品均匀性样品.doc

抽取和制备食品均匀性样品用于检验的样品的数量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样品是不正确采集或被误操作,或者采样批不具有代表性,实验室结果就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对整批食品的判定是这批食品中的小样为基础的,所以已经确立的取样程序必须得到一致的应用。

当致病菌或毒素在食品中含量相当小,或者整批食品的处置是基于按照法定标准证明细菌含量而定的时候,代表性样品就是决定性的。

从食品指定批中抽取代表性样品所需的单位量必须具有统计学意义。

每一批的组成和特性影响总样品的均匀性和一直性。

根据食品是否为固态、半固态、粘质、液态,正确的统计学取样方案必须由取样员在取样时依照《调查操作手册》决定。

文献6中详细讨论了取样和取样计划。

可能时,将样品以原始未开启的包装状态送至实验室。

如果样品是散装或其包装太大难以运送,则以无菌操作有代表性地抽取一部分装于灭菌容器中。

在应用灭菌取样设备和应用无菌技术方面不得含糊。

用高压锅或干烤箱对单个包装的不锈钢勺、叉、铲、剪等进行灭菌。

应用丙烷喷灯或将用具浸于乙醇中然后点燃的方式对于灭菌来说是危险的,是不充分的。

使用的容器应清洁、干燥、防渗漏、广口、灭菌,且大小适于装该产品的样品。

像防渗漏的塑料瓶、金属罐等容器可以密封。

尽可能避免使用玻璃瓶,因其有可能破裂、污染食品。

对于干态物质,可使用金属盒、罐、袋或具有适当闭合装置的套袋。

灭菌塑料袋(只用于干态、非冷冻食品样品)和塑料瓶是有用的样品容器。

当心塑料袋不要装得过满或被刺破。

用带有标识的胶带将每以样品单位予以标识。

不要在塑料上用墨水毡笔(felt pen)写字,因为墨水有可能渗透于容器。

只要有可能,每一样品应至少100 g。

以尽可能接近最初贮存的条件将样品送交实验室。

采集液态样品时,另取一些样品作为温度对照。

在采样时和实验室接样时检查对照样品的温度。

记录所有样品抽取和到达实验室的时间和日期。

不易腐败、室温下抽取的干态样品和罐头样品不必冷藏。

冷冻或冷藏产品需在刚性结构的绝缘保温容器中运送,使其到达实验室时不会变化。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样品的制备和保存(食品检测技术课件)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样品的制备和保存(食品检测技术课件)
❖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
❖罐头 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四分法
三、样品保存
采集的样品应在短时间内分析,否则应妥善保管。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易腐 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 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 冷冻干燥保存。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目的 是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在检测时取任何 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分搅拌。
❖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51
为了确定牧场在一定时期内牛乳的成 分,可逐日按重量采集一定的样品量 (如0.5毫升/公斤),每100毫升样品 中可加入1-2滴甲醛作为防腐剂。
52
固体奶油:放在40℃水浴中温热混合。 加工奶制品、酸奶酪、生奶油:充分搅 匀。冰淇淋可溶解成液状后搅匀。 干酪:弃去表面0.5cm厚的部分,再切 下3片(1片接近中心,两端各1片),剁细混 匀。
42
样品保存
(3)防止水分变化:防止样品中水分 蒸发或干燥食品吸湿。前者可先测其水分, 保存烘干样品,然后通过折算成新鲜样品中 的含量;后者可存放密封的干燥器中。
43
样品保存
(4)防止腐败变质:动物性食品极 易腐败变质,可采取低温冷藏,以降低酶 活性及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44
样品保存
2、保存方法 (1)低温冰箱保存,WHO(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 -15℃保存动物性食品的新鲜样品。 (2)放入无菌密闭容器(如聚乙烯袋、聚乙烯瓶等) 中保存。 (3)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置换出容器中的空气。
49
食品样品的制备
4、鲜蛋 抽取5枚以上鲜蛋,将其敲碎放入 烧杯中,充分混匀,待检。
如蛋白、蛋黄分开检测时,将蛋敲碎后倒入 7.5~9cm漏斗中,蛋黄在上,蛋白流下,然后 分别收集于烧杯中,再用玻棒充分混匀,待检。
50
食品样品的制备
5、乳类 液体乳类:每次取样最少为250毫升。由于牛奶的表 层浮着脂肪,取样时要先将牛乳混匀,混匀方法可用特制的 搅拌棒在牛乳中自上至下,自下至上各以螺旋式转动20次。 如要采取数桶乳的混合样品时,则先要估计每桶乳的 重量,然后以重量比例决定每桶乳中应采取的数量,用采样 管采集在同一个样品瓶中,混匀即可。一般每公斤可采样 0.2~1.0毫升。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1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1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及判断胡晓燕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是标准样品的基本性质。

均匀性即是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具有同组分或相同结构的状态。

通过检验有规定大小的样品,若被测量的特性值均在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该标准样品对这一特性值来说是均匀的。

不论在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是否经过均匀性初检,凡成批制备并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标准样品,由大包装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时,都需进行均匀性检验。

这是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也是确保标准样品定值准确的最基本条件。

1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进行均匀性检验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均匀性检验说明特性值在各个部位之间是否均匀,另一方面要了解标准样品特性值在不同部位之间不均匀的程度,进而判断不均匀性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可以作为标准样品使用。

1.1 均匀性检验抽样数目的确定和取样方式:为了检验标准样品均匀性,通常从包装好的总体样本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仪器用标准样品也可以从不同部位取样。

所取的样品数取决于总体样品的单元数和对标准样品的均匀程度的了解。

当已知总体样品均匀性良好时(从冶炼、加工等技术上判断),抽取的样品数可适当减少。

抽取样品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还应适合所采用的统计检验要求。

一般抽取的单元样品数不得少于15个(套),当N>500时,抽取数为23N,N为总体单元数。

抽取的单元样品数决定后,采取什么样方式取样也直接影响均匀性检验结果。

在均匀性检验取样时,应从待定特性量值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取样,取样点的分布对于总体样品应有足够的代表性,应满足规定的测定精度要求。

例如:粉状样品应在不同部位取样(或用分堆法),对圆棒状样品可在两端和棒长的1/4、1/2、3/4部位取样,现在研制的仪器用块状样品,可在加工过程中按材料的不同部位取样。

也可采用随机数表决定抽取样品的号码。

1.2 均匀性检验的测试方法的选择:无论研制何种标准样品都必须对有代表性和不易均匀的待测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检验。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样品的保存方法
(1)短期保存可采用冷藏的方法,可保存在0-5℃冰箱 内,但应尽快检测,不能长时间存放。 (2)可根据样品种类及要求采用干燥保藏的方法,如自 然风干、烘干或真空冷冻干燥等。
样品的保存方法
(3)不能即时进行处理的鲜样,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 罐藏的方法保存。
可放入无菌密封器中保存,或充惰性气体。 (4)特殊样品可加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
样品制备的目的
样品制备的目的
食品种类繁多,很多食品不同部位 的组成存在差异性。用于检测的样品必 须要保证样品各个部分的均匀性,取任 何一部分都能很好地代表待检测食品的 特性。
样品制备的目的
在检测之前需要根据待测食品的特性 及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样 品的制备是指对采取的样品进行分取, 粉碎及混匀等过程,目的是要保证样品 均匀,使在检验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 全部样品的成分检验结果。
基本条件有干燥、低温、避光、密 封等,特殊样品根据需要应保证必要 的条件,确保样品成分不发生任何变 化,使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Part 02
样品保存的原则
样品保存的原则 1.防止样品污染 保存样品的容器及工具必须清洁干净,最好用玻璃瓶,切忌使用带橡皮 垫的容器。 不能含有待测成分或其他可能污染样品的成分,不能引入新的污染物。 同时样品的包装应密封,可避免样品在运输及保存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 境影响而污染。
散粒状固体样品
四分法取样:即用分样板先把样品混合均匀后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 压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圆台形料堆,在料堆上画对角线,将其分成 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按照上述方法分成四份,取对角两份, 剩余样品继续混合,重复操作至样品达到所需数量。
Part 03
液体及半固体样品

食品样品处理

食品样品处理

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催化剂:硫酸铜、硫酸汞、五氧化二钒等。
(1)硝酸( HNO3 )
浓硝酸( 65 %~68 %, 14mol/L ),氧化能力较强,将有机物 氧化生成 CO2 和 H2O ,本身分解为 O2 和 NO2 ,过量的硝酸容易通过
加热除去。
除铂和金外,所有的硝酸盐几乎都易溶于水。 硝酸易与锑和锡形成难溶的锡酸 (H2SnO3) 和偏锑酸 (H2SbO3) 或 其盐。 沸点较低( 121.8℃),易挥发易分解,氧化能力不持久,易 烧干。 消化液中残存NOx, 可能干扰测定,需加入纯水加热驱赶。 单独使用硝酸不能使有机物完全分解,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多次提取;
含水量高的样品加入无水硫酸钠;
含糖量高或干燥样品加入水,以提高提取效率。
1)漂洗法:(建议自学)
用合适的溶剂漂洗样品或将样品在溶剂中浸渍一
定时间,使粘附在样品表面或溶于表层的待测成分
提取处理。一般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优点:操作简便,干扰物质溶出较少;
缺点:农药进入作物的深层组织时,提取不完全。
压力密封罐
4.湿消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采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选用优质玻璃器皿经
稀硝酸浸泡后使用。同时做消化试剂的空白试验。
加入玻璃珠或碎瓷片防止暴沸,注意人身安全。
加入少量消泡剂。
在消化过程中补加酸或氧化剂时,首先应停止加
热,稍冷后沿甁壁缓缓加入。
(二)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dry ashing),采用高温灼烧的方
量转化成易于检测的化合物,使样品能满足分析
方法要求的操作过程。

样品前处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所占的位置是
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工作效率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取和制备食品均匀性样品用于检验的样品的数量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样品是不正确采集或被误操作,或者采样批不具有代表性,实验室结果就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对整批食品的判定是这批食品中的小样为基础的,所以已经确立的取样程序必须得到一致的应用。

当致病菌或毒素在食品中含量相当小,或者整批食品的处置是基于按照法定标准证明细菌含量而定的时候,代表性样品就是决定性的。

从食品指定批中抽取代表性样品所需的单位量必须具有统计学意义。

每一批的组成和特性影响总样品的均匀性和一直性。

根据食品是否为固态、半固态、粘质、液态,正确的统计学取样方案必须由取样员在取样时依照《调查操作手册》决定。

文献6中详细讨论了取样和取样计划。

可能时,将样品以原始未开启的包装状态送至实验室。

如果样品是散装或其包装太大难以运送,则以无菌操作有代表性地抽取一部分装于灭菌容器中。

在应用灭菌取样设备和应用无菌技术方面不得含糊。

用高压锅或干烤箱对单个包装的不锈钢勺、叉、铲、剪等进行灭菌。

应用丙烷喷灯或将用具浸于乙醇中然后点燃的方式对于灭菌来说是危险的,是不充分的。

使用的容器应清洁、干燥、防渗漏、广口、灭菌,且大小适于装该产品的样品。

像防渗漏的塑料瓶、金属罐等容器可以密封。

尽可能避免使用玻璃瓶,因其有可能破裂、污染食品。

对于干态物质,可使用金属盒、罐、袋或具有适当闭合装置的套袋。

灭菌塑料袋(只用于干态、非冷冻食品样品)和塑料瓶是有用的样品容器。

当心塑料袋不要装得过满或被刺破。

用带有标识的胶带将每以样品单位予以标识。

不要在塑料上用墨水毡笔(felt pen)写字,因为墨水有可能渗透于容器。

只要有可能,每一样品应至少100 g。

以尽可能接近最初贮存的条件将样品送交实验室。

采集液态样品时,另取一些样品作为温度对照。

在采样时和实验室接样时检查对照样品的温度。

记录所有样品抽取和到达实验室的时间和日期。

不易腐败、室温下抽取的干态样品和罐头样品不必冷藏。

冷冻或冷藏产品需在刚性结构的绝缘保温容器中运送,使其到达实验室时不会变化。

抽取的冷冻样品装于预冷却的容器中。

将容器放入冰箱达到充分冷却。

冷冻样品要始终保持冷实状态。

将冷藏样品(贝类和贝类产品除外)于0-4℃冰中冷却,装于能保持在到达实验室之前一直0-4℃温度的样品箱中运送。

不要将冷藏样品冷冻。

除另有规定的之外,冷藏样品应当在抽取后36h内检验。

去壳、未冷冻的贝类和贝类产品样品的抽取和贮存使用特殊条件。

将去壳贝类样品立即塞进碎冰之中直到检验。

将贝类产品保持在结冰温度以上、10℃以下。

冷藏贝类和贝类产品在抽取后6h内检验,最迟不得超过24h。

关于样品处理和运送的更详细资料可见于《调查操作手册》和《实验室程序手册》。

《调查操作手册》中包含了各种微生物的取样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取样方案。

A. 取样方案1.沙门氏菌属a. 样品采集由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不断发生,对此菌的取样方案已经受到国家委员会和国际机构的注意。

每一个委员会都建议特定食品的样品数量应当根据食品被设计的类别而变化。

一般来说,取样的设计或食品类别取决于1)消费者人群的敏感性(如,老人、病人、婴儿);2)食品在加工期间或在家中存在杀死沙门氏菌步骤的可能性;3)食品的历史。

取样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上述的前2条。

食品的历史在决定是否取样时是重要的,即,食品是否有过被污染的历史。

就本文所讨论的沙门氏菌取样方案而言,3个食品类别定义如下。

Ⅰ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没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预期供老人、病人和婴儿食用的食品。

Ⅱ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没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的食品。

Ⅲ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的食品。

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执照取样方案可能是不可能的。

而确定可疑样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又是重要的。

所以,分析人员应当尽可能按照所感兴趣食品的要求多做些分析样品。

即,Ⅰ类食品60个分析样品,Ⅱ类食品30个分析样品,Ⅲ类食品15个分析样品。

除第5章(FDA细菌学分析手册的第5章,译者注)另有所指的情况之外,上述单个25g样品可以合并成375g的合成样。

下面是分析人员可能遇到的一些例子。

1) 样品单位的数量和重量是正确的。

每一个样品都必须混匀,以保证在抽取25g分析样品之前的均匀性。

除在第5章(FDA细菌学分析手册的第5章,译者注)中另有所指的情况之外,分析样品可以合并(15个25g的分析样品合并成375g)。

样品应当在肉汤(样品:肉汤=1:9)中预增菌。

2)样品单位的数量正确,但几个样品单位已经破坏,不能用。

例如,15个1磅袋装的酱被送检,但是其中的5个已被刺破而无法使用。

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只有10个完整的包装。

每一个包装中的内容物应当在抽取分析样品之前混匀以保证其均匀性。

既然需要一个375g的合成样,就从10个包装中抽取10个37.5g的分析样品,用于合并为合成样。

如第5章所述,将合成样与预增菌培养基以1:9的比例混合(375g样品/3375mL预增菌培养基)。

3)样品单位的数量不正确,但样品单位的总重量大于完成样品分析的所需量。

例如,一块10磅的奶酪送检,既然奶酪是Ⅱ类食品,就必须检验30个25g的分析样品。

从奶酪的不同位点随机抽取分析样品。

当食品中存在沙门氏菌时,如果分析的是两个375g的合成样而不是单个的25g样品(分析人员曾将整块奶酪当成单个样品),检验的差异就会更大。

4)样品少于必需量例如,一个8盎司(226g)袋装杏仁送检。

杏仁是Ⅱ类食品。

Ⅱ类食品需要30个25g分析单位(750g),所以,检验按照抽样计划所需的杏仁量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当将所有杏仁按照样品/肉汤=1/9(226.8g样品/2041mL预增菌培养基)的比例进行检验。

在上述举例中,如果杏仁总量少于2个合成样(750g)、但多于1个合成样,那么分析人员就应该检验1个完整合成样和1个部分合成样。

组成合成样的分析单位应当随机从杏仁的各部位抽取,2个合成样均应当以样品/肉汤=1/9的比例进行预增菌。

这个抽样方案应用于调研和/或确定是否符合规定时对成品的抽取,也可以应用于抽取工厂原料样品。

不用于工厂在不同阶段加工线上抽取样品单位,既然这些样品不必代表正在加工的整批食品。

抽样中涉及的实际技术详见《调查操作手册》。

样品单位最少100g,通常是产品的消费包装。

随机抽取样品单位以保证样品的整批代表性。

当使用样品容器的时候,取1个相同于取样条件下暴露的容器作为对照。

从大体积容器中取样且所需样品单位数多于容器数时,每个容器不止抽取1个样品单位。

当容器小于100g时,样品单位的组成可能不止1个容器(例如,4个25g容器组成1个样品单位)。

每类食品中要抽取的样品单位数如下:Ⅰ类食品60个样品单位;Ⅱ类食品30个样品单位;Ⅲ类食品15个样品单位。

将抽取的所有样品都送交实验室检验。

建议实验室先检验易腐样品。

b. 样品分析实验室按照本手册或AOAC官方分析方法中的方法检验每个样品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从100g样品单位中随机抽取25g分析单位。

当样品单位由多个容器组成的时候,要在抽取25g分析单位之前将各容器内容物充分混合。

为减少分析工作量,分析单位可以合并。

合并单位的最大量是375g,即15个分析单位。

对不同类别食品检验的合并单位最少数为:Ⅰ类食品4个合并单位;Ⅱ类食品2个合并单位;Ⅲ类食品1个合并单位。

对每个375g合并样品而言,都是将整个375g进行沙门氏菌检验。

将样品单位的剩余装于灭菌容器中。

将易腐样品和支持微生物生长的样品冷藏。

每一被检样品都需要分析对照。

只有所有合成样品单位的分析结果都是沙门氏菌阴性时,抽样批才是可接受的。

如果分析对照为沙门氏菌阴性,只要1个或1个以上合成样的结果是沙门氏菌阳性,就拒绝该批食品。

除非环境对照是沙门氏菌阳性,否则不得重新抽样。

对于所有沙门氏菌阳性样品都做分群测定。

处理这些培养物的详细信息见第5章。

执法部门的处理建议可能就是以沙门氏菌分群结果为基础的,在执法处理开始前并不需要明确的血清学分型。

c.进口这些抽样方案应用于供人食用的食品。

d.以抽样为目的的食品分类上述为法检抽样而被分为3个类别的食品,根据其工业产品编码顺序和名称被列于类别表中。

列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食品是沙门氏菌的可能来源。

Ⅰ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没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预期供老人、病人和婴儿食用的食品。

Ⅱ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没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的食品。

举例如下:Ⅲ类食品:在取样到食用之间通常有杀死沙门氏菌的加工过程的食品。

举例如下:2.需氧平板计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包括肠道致病菌株)、葡萄球菌、弧菌、志贺氏菌、耶尔森氏菌、腊样芽孢杆菌、弯曲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a. 样品采集对每批食品而言,随机抽取10个8盎司的小样(或零售包装)。

不要通过打碎或切割的方式从较大包装中抽取8盎司的小样。

抽取完整的零售包装作为小样,即使是它大于8盎司。

b. 样品分析按照现行规程对样品进行分析。

B.设备和材料1.机械均质器。

有几种类型可用。

使用具有几个速度或变阻器的均质器。

术语“高速均质器”指的是具有4个以10000-12000rpm速度旋转的锋利不锈钢刀片。

通过刀片的旋转将固态样品打成匀浆。

2.无菌玻璃或金属高速均质杯,1000ml,带盖,耐受121℃、60min高压灭菌。

3.天平,可以称量2000g,灵敏度0.1g.4.无菌烧杯,250ml,铝箔封口。

5.无菌刻度吸管,1.0ml和10.0ml。

6.Butterfield氏磷酸缓冲稀释液,分装90±1ml于瓶中灭菌。

7.无菌刀、叉、刮、剪、镊、勺、压舌板。

C.接收样品1.FDA检验员或调查员抽取的官方食品样品。

样品送达实验室时,分析人员应立刻观察其一般物理状况。

如果样品不能被立即检验,应按照下文所述将其保存。

无论样品分析是为执法、食源性疾病调查还是为细菌学研究,都要遵循这里所述的建议。

2.抽样容器的状况。

检查抽样容器有无明显的缺陷。

仔细检查塑料袋和塑料瓶有无裂缝、漏孔、和被刺破的痕迹。

如果样品单位是被采集到塑料瓶中的,检查塑料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

如果用的是塑料袋,注意缠线不要将塑料袋弄破。

1个或更多上述缺陷造成的交叉污染,将使样品变为无效,此种情况要通知取样地区(见下面的第6条)。

3.标记和记录。

注意做到每一样品都符合完整记录的采样报告(格式FD-464)和带有样品编号、采样官姓名和采样日期的官方封示(格式FD-415a)。

给每一个样品单位一个单独的编号,单独检验,除非是按照本章前面所述将样品做成合成样。

4.坚持抽样方案。

大多数食品是根据几个特别设计的抽样方案当中的一个来抽样的。

然而要检验沙门氏菌的食品,抽样是根据专为此菌以统计学为基础设计的抽样方案而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