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ppt (1)
《第一个五年计划》ppt (1)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2010· 河北模拟)下列史实能够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 政党的是(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台儿庄大捷 ③重庆谈判 ④颁布社会主义宪法 A. ①②③④ C.②③ B. 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项目 1949年产 量 1952年产 量 52年比49 52年比历史 年增长百 最高年产量 分比 增长百分比 752·8 105 46·8 7·5 53·6
钢 煤 棉花
15·8万吨 132·9万 吨 3243万吨 6649万吨 889万担
2607·4万 193·3 担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1953-1976年)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1956 年,到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甚至出现“文化大 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1954年9月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 地位: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1.(2010· 济源模拟)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 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 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最早的是( ) A. 坐解放车,走中国路。 B.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C还 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成就: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
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二五”目标: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30%。
但“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完成情况:由于“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已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
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一五计划ppt课件

05 一五计划的经验 教训和未来展望
经验教训
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过于注重重工业 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 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
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 济体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 乏创新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未能得 到充分发挥。
未来我国应积极推进新型城镇 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中力量发展钢铁、机械、能源等重 工业领域,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坚实基 础。
加强农业合作化运动
交通运输建设
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入,提高交通网 络覆盖面和运输能力。
推动农业合作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 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
03 一五计划的实施 过程和成就
实施过程
实施背景
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 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一五计划应运而生。
对世界的启示
计划经济的实践
一五计划是计划经济在中国的 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发展模式多样性
一五计划展示了不同社会制度 下的国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 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五 计划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其他 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教育和科技投入
一五计划强调了教育和科技的 重要性,表明对教育和科技的 持续投入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
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一五计划的目标,大量消耗 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 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 面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低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 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制 约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出: 1927年12月:联共(布)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 1933年)的指示。
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5月苏维埃第 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一五”计划方案。 1928年底: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时拿出最低 和最佳两个方案供选择。斯大林力主采纳最佳方 案做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案。 1928年10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3、外部环境: 背景: 自十月革命开始,苏维埃俄国以及其他新生的苏 维埃国家都面临着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直接威胁,苏 联成立后面临的来自帝国主义的威胁更大了。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恢复过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 或超过一战前水平。尤其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一些 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 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但是苏联继 承的本来就很弱沙俄工业更在一战和内战中被破坏的 一塌糊涂,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1.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国家工业化基础的生产资料的生产 目标:
2.大力加强城乡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而排挤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 在合作化和集体劳动的基础上吸引千百万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帮助 个体农户反对富农的剥削
3.消灭农业过分落后于工业的现象,并基本上解决谷物问题
4.大力提高工人阶级与农村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 5.在发展同基本农民群众的新的结合形式的基础上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 作用 6.在反对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斗争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经济阵地 7.提高各民族共和国、各落后地区和州的经济和文化 8.大大加强国防力量
【知识解析】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十二)
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目标
再见
下面我们选取部分内容进行 介绍:
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主持拟定的,于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一致通过。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在过渡时 期的总任务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 来,就是: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百五十六个 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六百九十四个建设单位组 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 基础;
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 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 调整和扩大现有的各类高等学校并新设置高等学校 60所
➢ 1957年全国将共有高等学校208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十)
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十一)
五年内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
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五年内主要工业的建设规模和增加的年产能力目标
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四)
五年内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目标
一五计划图解说明主题图集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1953-1957)计划图解(五)
第4课一五计划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国民党逃 跑时掠走 的金银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黄金 白银 美钞 人均占有量 66元 209公斤 0.29公斤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在全国解 放前夕, 国民党统 治区的经 济已经濒 于崩溃。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1、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③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一: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结发 言时明确指出: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 量强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 不能制造一辆汽车…….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 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 那我们 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 西, 就要搞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 济得到根本好转; 2)、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且门类不全;
2、时间:
1953-1957
3、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1957)
4、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材料三: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苏联只用 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 世纪才走完的路程, 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954 年3 月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 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 始。
第一个五年计划

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
❖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是很低的,毛泽东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 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 陈云主持,从1951年开始着手先后历时4年, 五易定稿,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自1953 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交通运输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 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 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 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
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 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 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
1952年增长92%。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 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 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 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 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
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 提升,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后续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 经济发展模式: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即通过政 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在后续的计划中得到了延续和 发展。
• 产业结构优化:该计划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重工业为主导逐 渐转向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07 结论与展望
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
01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
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02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03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工业的发展为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
学习苏联经验
在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情 况下,中国学习苏联的工 业化模式,制定了以重工 业为中心的五年计划。
广泛征求意见
在制定过程中,政府广泛 征求专家、学者和群众的 意见,进行了大量的调研 和论证。
主要内容与目标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中力量进行以156个重大项目为 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
机械制造
提升机械制造水平,生产 大型机床、发电设备等重 型机械,促进工业化进程。
轻工业的调整与提升
纺织工业
改进纺织技术,提高纺织品质量和产量,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食品工业
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丰富食品种类,提高食品质 量和安全水平。
家用电器
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电视机、洗 衣机等家用电器,改善人民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1954年9月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 地位: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1.(2010· 济源模拟)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 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 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最早的是( ) A. 坐解放车,走中国路。 B.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3.(2010· 荆门中考)“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 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4.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 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 “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我们还 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
-----------------------------------------------------------------
动脑筋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 中工业建设的成 就远远超过了旧 中国的一百年!
(1953-1976年)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1956 年,到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甚至出现“文化大 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第一个五年计划哪一年开始实行,哪一年 完成? 3、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有哪些?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总结 练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1953-1957 重点:重工业、交通运输业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恢复生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 式飞机制造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意义: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四工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
三公路
新藏公路
二铁路 宝成铁路
鞍山大型轧钢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鹰厦铁路
沈阳飞机制造厂
二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玉门油矿 一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 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 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今天的沈阳 第一机床厂
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下线。这是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生产的解放 牌汽车早就被淘 汰了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 这是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式上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出席证。
这是一部什么性质 的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 法。
美国
五 十 年 代 中 、 印 、 美 钢 和 电 产 量 比 较 图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印度
10.9千瓦时
中国
2.76千瓦时 2.37公斤
4公斤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项目 1949年产 量 1952年产 量 52年比49 52年比历史 年增长百 最高年产量 分比 增长百分比 752·8 105 46·8 7·5 53·6
钢 煤 棉花
15·8万吨 132·9万 吨 3243万吨 6649万吨 889万担
2607·4万 193·3 担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B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2.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是在( C ) A.1949年 C.1952年 B.1950年 D.1953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 ) 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4.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C ) 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7年 5.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立在( C ) A.北京 C.沈阳 B.长春 D.鞍山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2.小青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 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期 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 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 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1、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1、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③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材料三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 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5)“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0.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它的颁布结束 了哪一文件代替宪法的使命? (2)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 性质的国家? (3)此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9·3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1956.0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周恩来总理视察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 19日试制成 功的我国第 一架喷气式 战斗机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试制成功了喷气 式飞机
1957年10月,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通车典 礼上,有数百辆 汽车驶过公路桥 面。
中国新藏公路
中国川藏公路
中国青藏公路
经过三年努力,1952年底,工 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导入: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 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 变通途。 你知道吗,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仅 武汉就有三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 怎样起步的?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 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毛泽东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2010· 河北模拟)下列史实能够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 政党的是(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台儿庄大捷 ③重庆谈判 ④颁布社会主义宪法 A. ①②③④ C.②③ B. 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