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30课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1 课时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二、预习检测:梳理语言的先关知识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自主学习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虚荣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二)合作学习:1.精度这则寓言,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可以用省略号)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研读《蚊子和狮子》(一)自主学习:①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二)合作探究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五、当堂检测续写寓言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2 课时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韩非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0课《狼》

30课《狼》导学案【文海拾贝】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能用自己的话准确翻译课文。
2、借助品读,找出描写屠户与狼的语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说出其形象特点。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綴.行()苫.蔽()眈眈.()隧.入()目似暝.()屠大窘.()弛.担持刀()黠.()2、一词多义。
意.暇甚()恐前后受其敌.()意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3、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②狼不敢前.()③其一犬.坐于前()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部分段落。
四、请同学们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找出反应屠户形象和狼本性的句子。
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运用描写,写出了狼的本性。
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运用描写,写出了狼的本性。
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运用描写,写出了屠户的形象。
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运用描写,写出了屠户的形象。
五、课后作业——拓展阅读狼(三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盈寸,遂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涨如牛,股直不能曲,口张不能合。
遂缚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一亦可用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②股.直不能曲。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3、本文是《狼三则》的第三则,与课文《狼》相比,两文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4、本文给人告诫的句子是:。
语文版七下第30课导学案(仁化县第一中学)

30.《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黄子文审核:凌延勋编号:32--33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快乐链接】一、朗读诗歌,熟读成诵,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形象、感情。
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再次朗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个人理解)。
第三步:熟读成诵,读出疑惑,同伴互助,你问我答。
二、诗歌朗读节奏1、五言诗歌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
2、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第一课时时间:《迢迢牵牛星》一、朗读(完成情况自评)1、个人读,读准字音、节奏。
2、小组齐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
二、知人论世1、参看练习册P91。
2、自我补充,写于课本中。
三、合作学习1、组内互相复述诗歌当中呈现的故事内容。
(完成情况自评)2、完成练习册P91之“整体感知”。
(完成情况自评)四、合作探究(完成情况自评)㈠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从何生?㈡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1、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皎皎”是写;“纤纤”是写,“札札”是写;“盈盈”是写,“脉脉”是写。
2、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性和性,增添了诗歌的美和美。
五、作业1、熟读成诵;(完成情况自评)2、完成练习册P92之“精读探究”。
(完成情况自评)3、拓展练习。
(完成情况自评)读《鹊桥仙》,它与《迢迢牵牛星》同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说说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各有什么特点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人教七年级第30课导学案

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课时:第1课时课型:预习+展示【课堂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分析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是《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同归在伊索名下。
课堂学习流程(一)独学(8分钟)1、给加点的字注音:宙.斯()庇.护()较.量()凯.歌()理解下列词语庇护:饶头较量:爱慕虚荣凯歌:3、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就要从“身体”读“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二)对学和群学(11分钟)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其中也穿插了赫耳墨斯的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抓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请找出来,说说这些描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如何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故事的结尾?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思考:①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②蚊子为什么败给了蜘蛛?4、《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三)小展生成(8分钟)1、在组内展示独学的内容;2、讨论并确定对学与群学的大展示内容(四)大展提升(8分钟)1、分组展示对学和群学的内容。
2、展开想象,续编情节(1)当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他的心情和神态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呢?(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五)当堂检测(5分钟)拓展阅读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七年级语文30课导学案

2、解释词语意思。
(1)、大模大样:
(2)、张牙舞爪:
(3)、洋洋自得:
(4)、不可一世:
3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独学本文借助课下注释完成。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30分钟
一、默读全文后,交流讨论。
1、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是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6、概括《智子疑邻》的寓意。
————————————————————————————————————————————————————————————————————————————————————————————————————————————————————————
————————————————————————————————————————————————
《淮南子》有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情景导入
2分钟
复习上节课两则寓言的寓意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8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补充下列句中的省略部分。
①、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②、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横线的的词并翻译句子。
①、暮而果大亡其财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③、人皆吊之
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初一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默写。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的诵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一、知识链接《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这一首诗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尤其着力描写了渡山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
最后两句归结到诗题“送别”。
全诗以“渡远”始,以“送别”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
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西江月》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擢()折()狐裘.()琵琶..()辕.门()杼()簪()衾()羌()2.将下列诗词填写完整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歌中表现有情男女咫尺天涯的哀愁的句子是,;织女虽然伸出素手整天在织布,却因牵挂牛郎以致整日织不成匹,悲痛不已的句子是,。
2)《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歌中,描绘夜间江面上美丽景色的句子是,;传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
30课《文成公主进藏》导学案

30.《文成公主进藏》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给正确读音画“﹀”。
使臣.(chéng chén)求婚.(hūn fēn)绢.花(juān juàn)豌.豆(wān wǎn)沼.泽(shào zhǎo)吉祥.(qiáng xiáng)2、快来参加多音字的小魔术。
wù( ) zháo ( ) xīng( )恶着兴ě( ) zhúo( ) xìng( )藏zàng( ) cáng( )3、比一比、组词语。
臣()昏()涓()碗()卧()婚()绢()豌()招()喜()祥()沼()吉()详()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⑴、松赞干布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漂亮()聪明。
⑵、()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要去看看。
⑶、大家说,()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5、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⑴、从课文中摘取表现文成公主不畏艰难去西藏的句子。
⑵、从课文中摘录表现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句子。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⑴、唐皇两次考验吐蕃使臣的智慧,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次是———————————————————————————————————————⑵、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⑶、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分别是———————————————————————————二、合作探索1、课文以《文成公主进藏》为题交代了什么?2、“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
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发挥想象,结合课文说一说,吐蕃使者为什么以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就是文成公主?3、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是: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是: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三、展示交流1、你觉得文成公主是怎样一个人?2、文成公主进藏有何重要意义?3、你喜欢文成公主吗?你在文中受到那些教育?与同学交流交流。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导学案(练习及答案)WORD

30狼【导学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刻画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3.认识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导学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2.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第一课时【导学预习】1.了解作者:作者,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
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
2.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隧.入( ) 尻.尾()狼亦黠.矣( )3.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并驱.如故弛.担持刀断其股.4.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件,听准字音,节奏。
(2)跟读课文。
(3)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大体顺畅,读出语气,【合作探究】5.翻译课文。
(1)要求参看注解,划出不懂的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阅读疑难。
(3)老师解决小组疑难问题,归纳重难点。
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1.一词多义:其:恐前后受其敌。
之:久之场主积薪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屠乃奔倚其下。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洞其中。
复投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6.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代时间变化的词语7.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8.熟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导学案备课人;张强审核人;邵洪全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课文提示】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第一课时一;【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眈瞑寐黠倚缀尻二;【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窘()眈眈()瞑()寐()黠()倚()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少时()久之()顷刻()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句)第二层次(第句)第三层次(第句)第四层次(第段)四;【课文简介】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要点:屠:归:担:尽:止:缀:甚:2 原文: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要点:投以骨:止:从:3 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要点:止:至:矣:并:驱:故:4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要点:大:恐:其:敌:顾:积:其:薪:苫:蔽:5 原文: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翻译:要点:乃:弛:前:眈眈相向:6 原文:少时,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要点:少时:径:去:犬:之:意:暇:甚:7 原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要点:暴:毙:之:8 原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要点:洞:隧:。
其:。
9 原文: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翻译:尾:股毙:10 原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要点:盖:11 原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要点:顷刻:变诈:几何:止:笑:耳:【朗读课文】【课文分析】第三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 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惧:恐:径:去:蔽:悟:增:尻:股:诱:2. 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意将隧入(名词作动词:)又数刀毙之(使动词:)亦毙之(使动词:)3. 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顾:顾野有麦场()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3)意:意暇甚()意将隧入()。
(4)前:狼不敢前()犬坐于前()。
(5)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6)止:一狼得骨止()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7)故:并驱如故()问其故()。
(8)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9)之:久之()两狼之并驱如故()。
复投之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 找出描写屠夫动作的语句。
5. 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语句。
6. 找出描写狼的狡猾习性的语句。
7. 本文借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以及屠夫的心理变化,请分别找出这些句子。
刻画狼的贪婪()刻画狼的凶狠()刻画狼的狡诈()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表现屠户下决心斗争()表现屠户的勇敢、坚决,敢于斗争()表现屠户的聪明、机智,善于斗争()8. 课文第1段共17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写出每一层次的大意。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①故事的开端,。
②故事的发展③故事的高潮和结局9,狼的本性是要吃人,但是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不敢靠近?。
10. 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屠户的心态。
(1)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 课文第2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什么主题?12. 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什么教益?参考答案一;【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jiǒng dān míng mèi xiáyǐzhuìkāo二;【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复述故事】三;【结构层次】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四;【课文简介】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
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第二课时一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
要点:屠:屠夫。
归:回家。
担:担子。
尽:没有。
止:通“只”,只有。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
甚:很。
2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
要点:投以骨:“投”省略宾语“之”,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
止:停止、停下。
从:跟从。
3 ;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那只狼又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要点:止:停止。
至:到达。
矣:相当于“了”。
并:一起。
驱:追赶。
故:原来。
4 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在麦场里堆积了柴禾,覆盖成小山似的。
要点:大:很。
恐:恐怕、担心。
其:它们,指代两只狼。
敌:胁迫、攻击。
顾:看见。
积:堆积。
其:麦场。
薪:柴。
苫:盖上。
蔽:遮蔽。
5 翻译:于是屠夫跑过去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要点:乃:于是、就。
弛:放松、卸下。
前:名词作动词,向前。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
6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很久,眼睛好像闭着,神情悠闲得很。
要点: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走开。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
之:调节音节。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甚:很。
7 翻译: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砍)几刀把它杀死。
:要点:暴:突然。
毙:使动词,使…毙、杀死。
之:它,指代“犬坐”的狼。
8 翻译:刚要走,转身看柴堆后面,一只狼在里面打洞,企图钻洞进去攻击他的后面。
要点: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隧:名词作动词,钻洞。
其:指代屠夫。
9 翻译:身体已经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要点:尻:屁股。
尾:尾巴。
股:大腿。
毙:使动词,使……毙、杀死。
10 翻译:(这)才醒悟到面前的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以此欺骗对手。
要点:假寐: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
盖:原来。
11:翻译:狼够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要点: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
止:只是。
笑:名词,笑料。
耳:罢了。
二【课文分析】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
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没有一个字多余。
“一屠”与后面的“两狼”相对,表明力量对比悬殊。
因是“晚归”,所以,当时路上行人稀少,恶狼经常出没。
“止有剩骨”,说明担中的骨头不足以把狼喂饱。
“途中”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不太没有人来帮助屠户。
“缀行甚远”,表明狼的恶意和贪婪。
这里创设了紧张的氛围,作品一开始就把矛盾的尖锐性凸现出来,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御狼”。
“惧”表明屠户对狼的本质缺乏认识。
“投”、“复投”,表明他对浪抱有一丝幻想,本想妥协退让,结果仍然失败。
“并驱如故”将狼的贪婪无厌、凶狠无比表露无遗。
“大窘”、“恐”表现了屠户的紧张急迫。
出此情势,他只能采取防御措施。
“顾”、“奔倚”、“弛”、“持”等一系列动词,表明屠户当机立断。
此时,他已认识到狼的凶残本性,于是,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做好了与狼搏斗的准备。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说明屠户和狼之间剑拔弩张,情节扣人心弦。
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
“一狼径去”,足见其另有图谋;“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气氛似有缓和,更见狼的狡猾。
此时,屠户不为假象迷惑,当机立断,“爆起”、“刀劈”、“毙之”,杀死一狼。
“转视积薪后”表明屠户已认识到狼的狡诈阴险,果然,“一狼洞其中”,屠户又杀一狼。
“乃悟”说明经过搏斗后的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以作者的评论结束全文,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文中,“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均是名词活用现象:“犬坐于前”中的“犬”,名词活用为副词,意思是“像犬那样”“洞其中、隧入”中的“洞、隧”,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打洞”和“钻洞”意。
第三课时【朗读课文】一【思维训练】1. 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惧:恐惧。
恐:恐怕。
径:径直。
去:离去。
蔽:遮蔽。
悟:领悟。
增:增加。
尻:屁股。
股:大腿。
诱:诱惑、引诱。
2. 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1)(名词作动词:向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2)(名词作动词:打洞)(名词作动词:钻洞)(3)(使动词:使……死、杀死)(使动词:使……死、杀死)3. 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1)顾:(看、看见)(难道)(2)敌:(攻击)(敌人、对手)(3)意:(神情)(企图)(4)前:(向前、前进)(前面)(5)去:(走开、离去)(距离)(6)止:(停止、止步)(只、仅仅)(只是)(7)故:(原来、先前)(缘故、原因)(8)其:(指代两狼)(指代麦场)(指代积薪)(指代积薪)(指代屠户)(指代一狼)(9)之:(助词,调节音节)(取消独立性)(它,指代狼)(助词,的)4. 找出描写屠夫动作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