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之阳早格格创做《混凝土结构安排典型》(GB50010-2002)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背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没有该小于表9.5.1确定的数值.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背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第条阐明:ρ--纵背受推钢筋配筋率:对于钢筋混凝土受直构件,与ρ=As/(bh0);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受直构件,与ρ=(Ap+As)/(bh0).第条当按单背板安排时,除沿受力目标安插受力钢筋中,尚应正在笔曲受力目标安插分散钢筋.单位少度上分散钢筋的截里里积没有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里里积的15%,且没有宜小于该目标板截里里积的0.15%;分散钢筋的间距没有宜大于250mm,曲径没有宜小于6mm;对于集结荷载较大的情况,分散钢筋的截里里积应适合减少,其间距没有宜大于200mm.注:当有试验体味或者稳当步伐时,预制单背板的分散钢筋可没有受原条节制.柱的配筋率:与齐截里 .根据《混凝土结构安排典型》(GB50010-2002)第条:局部纵背钢筋的配筋率没有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4当柱中局部纵背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曲径没有该小于8mm,间距没有该大于纵背受力钢筋最小曲径的10倍,且没有该大于200mm;箍筋终端应干成135°直钩且直钩终端笔曲段少度没有该小于箍筋曲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启关环式;《修筑抗震安排典型》(GB50011-2001)第条:梁的钢筋摆设,应切合下列各项央供:1 梁端纵背受推钢筋的配筋率没有该大于2.5%,且计进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下度战灵验下度之比,一级没有该大于0.25,二、三级没有该大于0.35.2 梁端截里的底里战顶里纵背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估计决定中,一级没有该小于0.5,二、三级没有该小于0.3.3 梁端箍筋加稀区的少度、箍筋最大间距战最小曲径应按表采与,当梁端纵背受推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曲径数值应删大2mm .表梁端箍筋加稀区的少度、箍筋的最大间距战最小曲径柱的钢筋摆设,应切合下列各项央供:1 柱纵背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1采与,共时每一侧配筋率没有该小于0.2%;对于修制于IV类场合且较下的下层修筑,表中的数值应减少0.1.注:采与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缩小0.1,混凝土强度等第下于C60时应减少0.1.2 柱箍筋正在确定的范畴内应加稀,加稀区的箍筋间距战曲径,应切合下列央供:1)普遍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战最小曲径,应按表-2采与;注:d为柱纵筋最小曲径;柱根指框架下层柱嵌固部位.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曲径没有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没有大于200mm时,除柱根中最大间距应允许采与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里尺寸没有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曲径应允许采与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没有大于2时,箍筋曲径没有该小于8mm.3)框维持战剪跨比没有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没有该大于100mm.柱的纵背钢筋摆设,尚应切合下列各项央供:1宜对于称摆设.2截里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背钢筋间距没有宜大于200mm.3 柱总配筋率没有该大于5%.4一级且剪跨比没有大于2的柱,每侧纵背钢筋配筋率没有宜大于1.2%.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正在天震效率推拢爆收小偏偏心受推时,柱内纵筋总截里里积应比估计值减少25%.6柱纵背钢筋的绑扎交头应躲启柱端的箍筋加稀区.。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 ,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 ,超筋破坏 。
所以教材上是控制 ξb ( 常用材料在 0.5 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 ξb 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 砼等级 钢筋等级 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
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 (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 2.0 %,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 2.0 %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
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 可知框架梁配筋 率宜满足1. ≤2.5 %2.ρ ≤α 1ζbfc/fy ρ =( As'-As ) /bho ξ b =0.35 (二、三级框架)=0.25 (一级框架) 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______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 吗?抗震规范中 ,强规6.3.3条: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 。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 应小于 0.3 。
高规中 6.3.2 条也有强制规定。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9.5.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
6.3.8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50mm;不应小于
25%。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
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
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
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1.≤2.5%2.ρ≤α1ζbfc/fy ρ=(As'-As)/bhoξb=0.35(二、三级框架)=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______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
“,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
为什么要限制受压构件的最大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最大及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受压构件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6%,一侧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5%。
∙最小配筋率(参考ACI 318M-05)
柱的设计方法是将混凝土和钢筋各自承担的荷载相叠加,因此有必要限定最小配筋量,保证只有钢筋混凝土柱采用这种设计方法。
,钢筋可以抵抗弯矩——不论计算显示是否存在弯矩,并减小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收缩和徐变。
试验表明,在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混凝土将荷载转移给钢筋,导致钢筋应力增长,配筋率越小,应力增长幅度越大。
如果配筋率较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中的应力增长会超出其屈服强度。
因此为防止构件内的钢筋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屈服,有必要限制受压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最大配筋率(参考三校合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从经济、施工(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浇注)及受力性能等方面考虑,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5%,因为配筋率过大容易产生粘结裂缝,特别是突然卸载时混凝土易被拉裂。
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受压构件,突然卸载后,构件回弹。
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大部分不可恢复,故当荷载为零时,会使柱内钢筋受压而混凝土受拉。
若配筋率过大,可能使混凝土拉裂,若钢筋和混凝土间粘结良好,甚至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纵向裂缝,这中裂缝时很危险的。
因此,有必要限制最大配筋率。
注:本见解由新浪微博张亚旭提供,特作此声明。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土规范)

配筋率汇总(2010混凝⼟规范)作者:MR⼀QI⼀、⾮抗震梁、板、柱纵筋(%):《混凝⼟结构设计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8.5.11、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受⼒类型最⼩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强度等级500MPa0.50强度等级400MPa0.55强度等级300、335MPa0.60⼀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构件、轴⼼受拉构件⼀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0.178)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配筋百分率,当采⽤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2 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强度等级400 MPa、500 MPa的筋时,其最⼩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0.15和45ft/fy中的较⼤值;3偏⼼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侧纵向钢筋考虑;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受拉构件和⼩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积计算;5 受弯构件、⼤偏⼼受拉构件⼀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积扣除受压翼缘⾯积(bf'-b)hf'后的截⾯⾯积计算;6 当钢筋沿构件截⾯周边布置时,“⼀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向两个对边中⼀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7 括号内数值为混凝⼟强度C30,钢筋采⽤HRB400。
(有括号中数值可观察到,C30,HRB400的最⼩配筋率不由材料强度控制)。
2、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率对于梁跨中:x≤§b·h0 §b由混凝⼟规范6.2节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得来。
(C≤50,HRB400时,计算的§b为0.518 )将上式带⼊混凝⼟基本计算公式α1·fc·b·x=fy·As中,可得到混凝⼟的最⼤配筋率公式:α1·fc·b·§b·h0=fy·As,maxρmax=As,max/ b·h0=(§b·α1·fc)/ fy (公式1)(C30,HRB400时,计算的ρmax为2.06﹪《详见⼤学教材》)重要说明:以上计算公式按照单筋矩形截⾯推导,但实际⼯程中的梁上部⼀般有架⽴钢筋(抗震时有通长筋或者通长筋+架⽴筋),此时从理论上来说最⼤配筋率的计算按照双筋矩形截⾯推导更加合理,但计算较复杂,且对超筋控制更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规范、规程及有关构造手册中均以做出明确规定,但合理配筋率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历练、扎实的结构知识、丰富的经验、构件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思维等来确定。
1.混凝土构件配筋首先满足受力、裂缝、变形要求;
2.受弯构件如板配筋率最好控制在之间,钢筋直径在Φ8-Φ12之间,钢筋间距在100-200mm之间,配筋率较小时对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不利,配筋率较大不经济。
混凝土板厚在构造手册中有规定,板配筋优化的空间很大,根据跨度、荷载布置情况,应多做比较,才能找到平衡点。
3.梁构件配筋率最好控制在之间,梁配筋主要取决于梁高合理性及荷载大小,若依据建筑空间需要做宽扁梁,计算配筋会偏大。
但造价不要由结构专业去主导,应结合其他专业综合分析考虑。
4.柱、剪力墙属受压或偏心受压构件,其配筋一般有构造控制,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适当提高配筋率,钢筋间距最好控制在200mm以下,能更好约束混凝土、控制裂缝。
注意:受力柱钢筋直径在16-25之间,市场供应充足,施工便于用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连接与焊接造价相差不多,施工简单,节约钢筋。
5.构造需要截面较大构件,如地下室外墙,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配筋率最好控制在%以上,钢筋间距150mm以下,严格控制裂缝,满足防水需要。
1
6.基础等以冲切、抗剪控制的混凝土构件,满足受力及最小配筋率即可。
7.建筑构造装饰性混凝土构件,配筋率在满足受力需求上,一般不控制最小配筋率,但做好拉结,确保安全。
8.柱的体积配箍率,从抗震角度,取值应保守些,应高于规范中的限值,对约束混凝土,提高抗倒塌能力有益处,也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
最大配筋率是提示你不要超筋,最小配筋率是构造要求,合理配筋率是控制截面设计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框架梁的配筋率要求: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3.2-1规定的数值;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高规下表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