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集下载

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

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

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一种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它具备更高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以下是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的介绍:1. 原理概念:- 更高的频谱利用率:5G采用了更高的频率范围,能够在相同的频段上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5G网络不仅支持传统的基础设施,更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 面向异构网络的融合:5G网络能够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如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物联网等,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2. 关键技术:- 大规模的天线阵列:采用了更多的天线,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 毫米波通信技术:利用更高的频率范围,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度。

- 低延迟通信技术:通过减少信号传输的时间延迟,能够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适用于实时应用场景。

- 车联网通信技术:支持大规模的车辆连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基础设施的交互,从而提升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 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放在网络边缘,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 应用:- 超高清视频传输:5G网络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能够支持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

- 车联网和自动驾驶:5G网络的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能够支持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 物联网:5G网络能够连接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实现物物互联和实时数据的传输与分析。

-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应用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总之,5G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各种新型应用的出现,并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简介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简介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简介第五代移动通信(5G)简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到第五代(5G)阶段。

5G作为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标准,将带来许多创新和改变。

本文将介绍5G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

二、5G的基本原理1.多频段技术.5G使用了更多的频段,包括低频、中频和高频,以实现更高的容量和更快的速度。

2.大规模天线阵列.5G采用了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向和形状,提高信号覆盖和容量。

3.高密度小区.5G将实现更高的小区密度,通过更多的小基站覆盖,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4.虚拟化技术.5G采用了网络虚拟化和功能虚拟化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提高网络灵活性和效率。

5.高性能计算和边缘计算.5G利用高性能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在网络边缘,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三、5G的技术特点1.更高的速度和容量.5G具有更高的峰值速度和容量,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低的延迟。

2.更稳定的连接.5G采用了更多的天线和更灵活的信号控制技术,可以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连接,减少信号中断和丢失。

3.更广泛的覆盖.5G将实现更广泛的信号覆盖,包括室内和室外场景,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接入。

4.更低的功耗.5G采用了更高效的通信技术和更智能的功耗管理机制,可以降低设备的功耗,延长终端设备的电池寿命。

5.更多样的应用.5G将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物联网、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满足不同行业和用户的需求。

四、5G的应用前景1.物联网.5G将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带宽,支持大规模连接和实时数据传输。

2.智能交通.5G将实现更快速和可靠的车联网通信,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智能导航服务。

3.虚拟现实.5G将支持更高分辨率和更低延迟的虚拟现实体验,提供更逼真和沉浸式的用户界面。

4.工业自动化.5G将实现更可靠和稳定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5G其实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类基础设施的通讯标准和底层技术。

它极大的提升了数据的传输速度,为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打开了想象空间,未来基于大数据传输量的应用场景将在5G技术的支持下大量涌现,VR虚拟现实、无人驾驶、工业4.0、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远程医疗等等场景以及众多交叉性应用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提升。

一、5G技术原理:虽然5G通讯在技术实现上非常复杂,但在通讯基础原理上却非常简单,也不是什么秘密。

我们都知道最初的通讯都是靠电磁波传输的,电磁波都是以光速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不能改变,改变的只能是频率。

因此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只能够通过改变载波频率得以实现。

5G技术选用的电磁波信号波长是比4G技术更短的波长,形象来说这就好比在同样长度的列车上多加了车厢,这就是5G技术数据传输速度得以提升理论基础。

但是长波与短波相比它的优势是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耗低。

所以5G技术相对于4G技术,其除了数据传输速度快外,其问题就是信号覆盖距离短,抗干扰能力低以及能耗高的问题。

所以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二、5G相关产业链及主要应用领域5G建设周期可以按先后顺序分为规划期、建设期和应用期。

除运营商外,大部分细分行业只归属于其中一个阶段。

规划期主要是5G网络的规划和设计,而建设期涉及较多细分行业。

我们以无线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逻辑将这些细分行业再分割为三个类别:1)无线设备以基站为主,包括基站天线、基站射频、基站光模块和小微基站等,其中基站射频器件包含滤波器、功放、PCB、集成功率放大器(PA)和天线振子等;2)传输设备涵盖传输主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以及SDN/NFV解决方案;3)终端主要有基带芯片、终端射频器件、LCD模组、通讯模块等,终端设备是建设期第一阶段的投资对象,先于基站系统以及网络架构。

最终的应用期,5G凭借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的卓越性能推动超高清视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产业的发展。

5G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5G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5G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一、5G技术原理1.1 5G技术简介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GSM、3G和4G的后继技术,主要提升了网络速度、覆盖范围、信令处理能力和能耗效率。

5G的理论峰值下载速度可达20Gbps,比4G的100Mbps高出200倍,延迟降至1ms以下,提供实时互动和高清视频传输等更丰富的应用。

1.2 5G技术核心5G技术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的新型技术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毫米波通信技术:将频率提高到毫米波段,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效率,但信号传播距离较短,需设置更多的基站。

②Massive MIMO: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采用空时编码技术,实现更高的信道容量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支持更多用户接入。

③协议优化:引入了更加灵活的协议机制和更高效的控制信令处理方式,从而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前瞻式网络设计: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主动规划和优化,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1.3 5G技术标准5G技术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3GPP基于5G新空口的技术标准,另一类是由ITU制定的IMT-2020标准。

3GPP标准主要使用sub-6GHz和mmWave两种频段,sub-6GHz频段用于室内和城市等广域覆盖场景,mmWave频段则用于高密度用户场景和室外热点覆盖区域。

而IMT-2020标准目前还在草案阶段,预计将涉及sub-6GHz、mmWave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等多种频段和场景。

1.4 5G技术发展趋势未来,5G技术将继续向更高速率、更低功耗、更低时延、更多连接、更高可靠性和更高安全性等多方面发展。

同时,5G技术也将与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工业4.0、医疗健康、虚拟现实等众多应用领域相结合,为人类带来更多智慧和方便。

二、5G应用场景2.1 智慧城市5G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应用在城市交通、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具体包括:①智慧交通:通过车联网和路侧设备联动,实现智慧交通管理和精准出行服务。

5g的技术原理和主要应用

5g的技术原理和主要应用

5G的技术原理和主要应用1. 5G的技术原理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4G技术,5G在速度、延迟和接入数量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以下是5G的技术原理:1.1 多接入技术(New Radio)5G采用了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New Radio(NR),支持大范围的频谱和频段,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NR技术还具有更好的信号覆盖能力,可以在室内、室外和移动环境中提供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1.2 全双工通信5G技术支持全双工通信,即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

这使得 5G 能够在同一频谱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网络容量。

全双工通信技术的引入也降低了网络延迟,提升了用户体验。

1.3 多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是5G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利用大量天线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增强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通过采用 Massive MIMO 技术,5G 网络可以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1.4 网络切片技术5G技术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分割成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优化。

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提高网络灵活性和效率。

2. 5G的主要应用5G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物联网5G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5G网络连接的大量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测和控制,促进各个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等都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更高效、智能的运行。

2.2 车联网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特性对于车联网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5G网络连接的车辆可以实现实时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更精确的导航和交通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此外,5G技术还能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2.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5G技术对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G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解析

5G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解析

5G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它被誉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4G,它具备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

本文将对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解析。

一、5G技术的基本原理1. 多频段与大带宽:5G技术采用了多频段技术,能够同时利用多个频段进行通信,从而提供更大的带宽。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传输更多的数据,实现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2. 毫米波技术:5G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毫米波技术的应用。

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毫米至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它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

通过利用毫米波技术,5G网络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3. 大规模天线阵列:5G技术还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即通过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上增加更多的天线来提高信号覆盖和传输效果。

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实现波束成形,即将信号聚焦在特定的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的强度和传输质量。

4. 虚拟化网络:5G技术还引入了虚拟化网络的概念,即将网络功能从硬件设备中解耦出来,以软件的形式实现。

通过虚拟化网络,运营商可以更灵活地配置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5G技术的应用解析1. 互联网 of Things(物联网):5G技术的高速和低延迟特性使其成为物联网的理想选择。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通信的各种物理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

借助于5G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稳定的连接,从而提高设备之间的互联性和智能化水平。

2. 车联网: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联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5G 技术的低延迟和高带宽使其能够支持实时的车辆通信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和交通管理。

通过5G技术,车辆可以更快速地接收到前方车辆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5G技术的高速和低延迟特性对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发展至关重要。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一、5G技术的基本原理5G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的最新技术。

5G技术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mmWave技术mmWave是指毫米波技术,它是5G技术的关键之一。

毫米波频段频率高达30~300GHz,比前几代移动通信频段高得多,因此传输速率也会更快。

但毫米波频段信号传输的距离和穿透力较差,因此需要在城市等密集区域使用。

1.2 MIMO技术MIMO是指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它使得无线信号可以同时在多个天线之间传输。

MIMO技术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5G技术中的MIMO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传输速率,还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

1.3 Beamforming技术Beamforming是指波束赋形技术,它可以让无线信号更加准确地传输到用户设备。

5G技术中的Beamforming技术可以让信号更加稳定和清晰,避免信号干扰和衰减。

1.4 NFV和SDN技术NFV是指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它将网络功能从硬件设备中抽象出来并虚拟化,可以让网络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SDN是指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它可以让网络更加智能和可编程。

5G技术中的NFV和SDN技术可以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可编程,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

二、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以下列举一些5G技术的应用场景。

2.1 智能家居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家居呼之欲出。

5G 技术可以为智能家居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短的延迟。

智能家居可以通过5G技术实现家电联动控制、环境监测、人机交互等功能。

2.2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未来交通的重要趋势之一。

5G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可以让自动驾驶车辆更加安全和可靠。

同时,5G技术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反馈,从而提高车辆的精准度。

5G基本原理与技术

5G基本原理与技术

5G基本原理与技术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基于前一代4G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5G的基本原理是在频段利用率、信号传输速率、网络覆盖范围和连接密度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提升和优化。

通过采用更高的频段、更广的频谱资源和更高的天线分集技术,5G能够实现更高的频段利用率,提供更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其次,5G的技术包括了宽带毫米波通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中继技术和网络切片等。

宽带毫米波通信是5G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利用毫米波段频谱进行通信,相比于传统的低频频段,具有更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MIMO技术则是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空间处理能力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中继技术可以延长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并改善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网络资源按需分割为多个虚拟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和业务的需求。

此外,5G还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概念,如超高密度接入、物联网(IoT)和车联网(V2X)等。

超高密度接入是将更多的用户同时连接到一个基站上,从而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物联网和车联网则是将传感器、设备和车辆等物理实体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互联互通。

最后,5G还涉及到网络架构的升级和优化。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是分层架构,而5G则引入了云化和虚拟化的概念,通过将网络功能和资源从硬件设备中解耦,实现灵活、可伸缩和可编程的网络架构。

此外,5G还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网络资源按需分割为多个虚拟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和业务的需求。

总的来说,5G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了在频段利用率、信号传输速率、网络覆盖范围和连接密度等方面的提升和优化,以及宽带毫米波通信、MIMO技术、中继技术和网络切片等新的技术和概念的引入。

通过这些技术和概念的应用,5G能够实现更高的频段利用率、更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提供更广的网络覆盖范围,支持更多的连接密度,从而满足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
Polar码在小数据块情况下,性能最优,更低的 解调门限,计算复杂度低,时延低
5G采用全新信道编码,相比Turbo码,LDPC码更适合大数据块(数据面),Polar码更适用于小数据块(控制面) 5G新编码相对LTE,降低了误码率,可提升覆盖
调制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LTE
上行
Slot定义:自包含时隙/子帧(Self-contained)
返回
3GPP 协议中未明确定义自包含时隙/子帧类型 业界/文献中讨论的自包含时隙/子帧特点:
– 同一时隙/子帧内包含DL,UL和GP – 下行自包含时隙/子帧:包含对DL数据和相应的
HARQ反馈
UL control or SRS
D
U
ACK/NACK
– 上行自包含时隙/子帧:包含对UL的调度信息和UL 数据;
DL control
D
U
UL grant
Hale Waihona Puke 自包含时隙/子帧设计的目标:
Codebook =
pp 01
p n
UE根据CSI-RS信息,从Codebook中有限个Beam中 挑出最好的多个正交beam,并反馈BeamId给基站
预编码加权依据于基站对于SRS信号的计算或UE的PMI反馈
MIMO多流预编码加权
多流Beam forming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多流空分原理
新架构
✓ NSA/SA架构
✓ 新接口
F1,NG
✓ 新协议层
SDAP
✓ 上下行解耦
包含上下行频段组合定 义
✓ 切片
✓ QoS架构
5G继承了一部分LTE的技术(如OFDM),但相对LTE改进了空口和架构,来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和支撑多种业务应用
目录
1 5G总体介绍 2 5G物理层介绍 3 5G频谱
物理层基本过程
mmWave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Hz
G30
G40
20
RSPG candidate pioneer bands FCC R&O bands
WRC-19 AI 1.13 studies concentrate on JPN MIC
帧结构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 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 • 每个无线帧由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构成;
One radio frame, Tf = 10 ms One subframe, Tsf = 1 ms
#0
#1
#2
#3
#8
#9
FDD无线帧和子帧分布及长度和LTE保持一致,毎子帧时隙的个数根据子载波宽度配置
Self-Contain帧结构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DL Type 1: DL-only slot
UL Type 2: UL-only slot
Uplink Control or SRS Downlink Control
DL DL-dominant
UL UL-dominant
Type 3: Mixed DL and UL slot
5G 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介绍
目录
1 5G总体介绍 2 5G物理层介绍 3 5G频谱
5G网络核心诉求:高吞吐率、低时延
时延
不同业务对5G网络性能要求差异巨大
1ms 10ms 100ms
>1s
灾难预警
自动驾驶
触觉互联网 增强现实
实时游戏
v 虚拟现实
多人视频会议
车载紧急电话 远程控制
传感器
私有云
办公云 移动视频
10Gb/s/ km2
4G 4.5G
100Mbps
350km/h 1K/km2
移动性 1.4x 500km/h
业务上线时间 1/1,000x 90 min.
5G
设备数量 1,000x 1M/km2
能效 1/10x
3GPP协议定义的5G频谱
Sub6G频谱定义
毫米波频谱定义
SUL:Single UpLink,用于上下行解耦
信道编码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数据信道 :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
同样BLER下,LDPC码需要的SNR更低
LDPC码在大数据块情况下,相比turbo码,码峰值速 率更高、译码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更适合5G高吞 吐率数据译码需求,并且有更低的误码平台;
mmWave
5G NR 技术演进
新空口
✓ 新频谱
引入C-band,毫米波频段
✓ 新编码
Polar码,LDPC码
✓ 新的高阶调制
DL 1024QAM,UL256QAM
✓ 新的帧结构
新子帧结构,Self- contain
✓ Soft AI
灵活Numerology
✓ 新的物理信号设计
CRS-Free,新DM-RS
QPSK 16QAM 64QAM
5G
QPSK 16QAM 64QAM 256QAM
调制基本原理:一个符号可以根据振幅和相位表示多 个bit,倍数级提升频谱效率,如16QAM,一个符号 可以承载4个bit
下行
QPSK 16QAM 64QAM 256QA M
QPSK 16QAM 64QAM 256QAM 1024QAM
基线
单用户平均吞吐率提升~20%
单用户平均吞吐率提升~35%
单用户平均吞吐率提升~45%
资源映射之物理资源总述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时隙-slot
子帧
物理资源
无线帧
OFDM符号
基本时间单位Ts
物理信道和信号
NR采用和LTE相同OFDMA多址方式,物理资源的主要描述维度基本上相同
编码
Self-contained slot有两种结构,DL-dominant slot和UL-dominant slot
DL-dominant slot中的上行传输可以用于上行控制以及SRS信号传输 UL-dominant slot的下行传输可以用于下行控制的信号传输
5G新引入的帧结构,用于缩短下行反馈时延以及上行调度时延,用于满足超低时延业务需求
BLER
-1
10
-2
10 0
控制信道 :Polar码
Info. Bits Len =100,QPSK
1
2
3
4
5
6
Eb/No(dB)
T,R=1/5(100/500) T,R=1/3(100/300) T,R=2/5(100/250) T,R=1/2(100/200) T,R=2/3(100/150) T,R=3/4(100/134) T,R=5/6(100/120) T,R=8/9(100/113) P,R=1/5(100/500) P,R=1/3(100/300) P,R=2/5(100/250) P,R=1/2(100/200) P,R=2/3(100/150) P,R=3/4(100/134) P,R=5/6(100/120) P,R=8/9(100/113) L,R=1/5 (100/500) L,R=1/3 (100/300) L,R=2/5 (100/250) L,R=1/2 (100/200) L,R=2/3 (100/150) L,R=3/4 (100/134) L,R=5/6 (100/120) L,R=8/9 (100/113)
KOR MSIP
30 3.25 GHz
3.25 GHz
0.85GHz
2 GHz 3 GHz
1.6 GHz Confirmed Likely TBD
40 3 GHz
3 GHz
45 GHz
6.5 GHz
WRC-19 candidate, global primary Mobile Service band WRC-19 candidate, not global primary Mobile Service Nbaontdin scope of WRC-19 AI1.13
1400MHz (SDL) 700MHz/800MHz/900MHz (FDD)
基础容量覆盖层 基础覆盖层
5G的目标网将是多层次组网结构,包括Sub3G,C-band和毫米波
C-band 和高频G30/G40将成为5G的全球可获得频谱
Sub6GHz
Europe USA
China Japan Korea
加权形成定向窄波束,集中接收能量。接收方享有分集增益,通道数越多,分集增益越大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天线输出
MIMO预编码加权— 波束成型原理
UE2接收 = S*ω1*X1 + S*ω2*X2 +
S*ω3*X3 + S*ω4*X4 =0
Xn表示数据传播路径 2
1
UE1接收 = S*ω1*Y1 + S*ω2*Y2 +
天线发送的S2数据叠加趋0
接收天线2: 各天线发送的S2的强度叠加到最大,各
天线发送的S1数据叠加趋0
多流数据通过加权,形成不同的定向波束,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实现空间复用
Massive MIMO的增益
编码
调制
MIMO编码
资源映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