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以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女主人公的一生。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描写,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一个女人的复杂内心世界,还讨论了爱情、道德、社会等重要议题。

我深深被这部作品所吸引和触动,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小说中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所震撼。

托尔斯泰的描写方式非常独特,他注重细节,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尤其是对安娜·卡列尼娜内心世界的描写,托尔斯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的矛盾、痛苦、迷茫等复杂情感,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内心挣扎。

同时,托尔斯泰对俄国社会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入微,他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透露出社会的封建落后、道德沦丧等问题,让读者对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其次,我被小说中对爱情的思考所触动。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她年轻时与自己的丈夫卡列宁相爱,但在遇到了温格拉夫之后,她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爱恋纠葛。

她陷入了选择的困境中,一方面她希望得到温格拉夫的爱,另一方面她又担心自己背叛了丈夫和责任。

通过安娜的故事,托尔斯泰对爱情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爱情是否可以超越道德和社会的束缚?爱情是否可以为自己追求幸福而放弃一切?托尔斯泰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在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再次,小说中对道德和伦理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娜在选择和温格拉夫在一起之后,面临着社会的指责和道德的谴责。

她的行为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被视为是背叛和犯罪,无人理解她的内心痛苦和迷茫。

通过安娜的故事,托尔斯泰探讨了道德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追问了社会对个体的禁锢和束缚是否合理。

同时,他还对农民、工人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进行了描写,通过对他们的命运所作的细腻描摹,呼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1《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奴隶制改革后,旧制度迅速解体,资本主义关联逐步构成,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农民带来更深重的灾难,矛盾空前尖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行。

《安娜卡列尼娜》讲的就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美丽的安娜在十七岁那年,由姑妈做媒,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官僚卡列宁。

二人虽生有一子,但婚姻中毫无感情可言。

当安娜遇见英俊的皇室侍从武官渥伦斯基时,久就被压抑的感情迸发了出来。

她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渥伦斯基,公然与他同居,并生下一女。

安娜不屈从虚伪的婚姻形式,大胆追求真挚感情的行动触怒了她隶属的整个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可怕的打击,安娜最终不堪忍受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卧轨自杀,以死向整个社会提出了抗争。

安娜这个人物形象在书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她具有广泛、深刻的概括好处。

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着良好的家世,有着美丽的面容。

小说中关于安娜的肖像描述,极其出色,且多以侧面描述。

如,对安娜一向抱有成见的列文,见了安娜后,不由地在内心中赞叹她的美;又如,渥伦斯基的母亲是个很风流的女生,但是在见到她之后也是由衷的喜爱她。

这所有表现出来的都是安娜的美。

但是这样美丽的人,却在结局中死去,不禁让人惋惜,但同时这也是杯具所带来的效果。

安娜的命运值得同情,但应当说,她的人生理想是极为渺小的,她所追求的全部幸福无非就是争取和保有个人的感情。

在此刻看来,这是一种局限,但是当把她放到沙皇俄国那个黑暗的时代,放到那个到处都是虚伪、腐败、无耻和无真情可言的上流社会时,这是一中进步,一种美。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

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

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

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

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

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

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

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

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

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

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长篇小说以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的生活为背景,再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困苦。

通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遭遇和悲惨结局,揭示了道德规范与个人渴望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故事以幸福家庭安娜与温和而无趣的丈夫奥布洛茨基之间的婚姻出现裂痕而展开,《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各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命运和性格,他们的不同道德选择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读后让人深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人们眼中的完美女性,美丽、聪明、高贵,但她也是一个困惑而痛苦的灵魂。

她在感情的纠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试图在爱情中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道德束缚让她无法真正拥抱自己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安娜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思考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制约之间的矛盾。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许多弊端和问题。

贵族阶层的虚伪和冷漠、婚姻制度的束缚和不公、宗教道德的禁锢等等,这些社会现象无一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和幸福。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探讨令人震撼,让我意识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完美。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束缚,很难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尤其是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更是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歧视。

通过安娜这个角色,作者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安娜与温德的爱情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真实和感动。

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誓言和浪漫的场景,只有默默的关心和互相的理解。

安娜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社会地位和家庭,选择了她自己真正爱的人。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以道德为借口的批判,让他们的爱情备受压抑和折磨。

这让我看到了现实中许多人的爱情和幸福因为种种外界的因素而被打破,被压抑。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三月,微冷。

台灯下《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了最后一页,没想到重读这本书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我仿佛看到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老先生落笔时的那份沉重,我阅历尚浅,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懂,但仅有的这份感触我还是想写下来。

那年冬天的莫斯科很冷,像冰冷铁轨上的安娜,我曾无数次幻想过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没有办法,准确的说,是毫无办法。

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宁,伏伦斯基,三者的性格,及他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观念,选择,决定,注定了这场悲剧。

正如托尔斯泰在开篇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大抵悲伤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头。

车站的相遇,舞会的邂逅。

安娜永远是那么优雅美丽,妩媚动人。

不是吉娣的玫瑰花有了皱痕,也不是打扮不够漂亮雅致,只是对于安娜来说,任何装饰在她身上从不起眼,她所有的魅力在于她本身。

伏伦斯基被深深地吸引了,尽管她是卡列宁夫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

一个眼中闪烁着光辉,因为人家对她倾倒而陶醉。

一个顺从和惶恐,像极了一条聪明伶俐的猎狗。

识人不准,遇人不淑。

伤了吉娣,伤了列文。

离开了彼得堡,暴风雪的车站,摇曳的灯光下,他们面对着站着。

她不必问他怎么会来到这里,这一点她知道的那么确切,就像他亲口对她说:他来到这里,是因为她在这里。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六年级刚开学时,李老师就推荐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就买了一本。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作,发表于1877年。

这部小说以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小说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已婚的贵族妇女,她与丈夫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维持着一种冷漠的婚姻。

在一次火车事故中,安娜与年轻军官弗龙斯基相遇,并迅速陷入了热烈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引发了家庭和社会的轩然大波,也使安娜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探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小说。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故事,探讨了忠诚、背叛、激情和责任等主题。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列文、基蒂、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等,也都在各自的婚姻和爱情中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和选择。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而著称。

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同时,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描写也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包括封建制度的衰落、社会阶层的矛盾和农民的苦难等。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激烈的情感冲突,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人性和人伦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国航母发展简述
俄国航母发展简述
摘要
自二战以来,历史上“大舰巨炮”的时代已然过去,战列舰霸主的地位由航空母舰编队取代。

经历了百年发展的航空母舰有着“海上活动机场”之称,以其强大的远洋进攻力量、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成为显示国力、炫耀武力、扼制危机和可能的冲突的最好兵器。

我们熟知的航空母舰有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当然,我们自己如今也有了辽宁舰,邻国日本也建造了准航母“出云”。

前苏联作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世界霸主,自然也拥有“莫斯科”级、“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等航空母舰。

如今的俄罗斯也在筹划新建自己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然而,苏联与俄罗斯的航母发展史与我们所熟知的英美不同,其航母特性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本文我们将探讨同时代的美苏航母发展历程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苏联发展航母对本国命运的影响。

一、俄国航母出现前的世界航母发展
航空母舰起源于1918年4月,英国海军改装了一艘巡洋舰使其
1 / 4
能够承载轻型飞机起落任务。

而后的1917年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设置了集中式的岛型上层建筑,全通式甲板,初步具备了现代航母的特性。

美国海军于1922年将一艘货船改装成“兰利”号航空母舰,日本也于1922年建成下水了“凤翔”号航空母舰。

1930年英国下水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第一次集成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岛型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

此时的俄国正在经历国内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海军力量薄弱,海军航空兵几乎没有,航母发展计划尚未成型。

二、苏联航母计划的起源
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经历了艰苦的建设发展工作,到1925年,工农红军与红海舰队逐步建成了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将海军航空兵建设列入舰队整备计划【1】,1941年海军已拥有1500余架飞机。

同时,苏联开始酝酿将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

当时,海军一度提出一项“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混
2 / 4
合”,其排水量高达72,000吨,长306.3米,打在30架舰载机【2】,然而最终未能建造。

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1938-1942)中,已有关于两艘新型航母研制工作的计划【3】。

1941年,由于德国的入侵,苏联被迫放弃了海军发展计划。

1945年,苏联搅和了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在拖曳回国途中沉没。

斯大林曾经制定1946-1967年发展1500艘舰艇的计划,其中包含四艘航空母舰【4】。

到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航空兵部队有了长足的发展,仅太平洋舰队就拥有1500余架飞机。

为此斯大林制定了庞大的“大舰队”计划,开始想远洋海军进发。

此时苏海军部长名为库兹涅佐夫,他建议将航母作为海军建设的优先任务,但斯大林更看重重型巡洋舰,故而未能被采纳【5】。

三、第一代“航空母舰”“莫斯科”级
尽管斯大林同志与赫鲁晓夫同志对航空母舰不够重视,但为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其海军不得不抛弃近海防御,转为远洋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能没有能够携带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的航空母舰。

1964年,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

在此期间苏联军事力量大大增强,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建设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3 / 4
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发展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携带的16个“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装置能在黑海水域从水下直接发射核弹威胁苏联本土。

故而本级航母主要承担了海上反潜的任务。

这样,苏联海军于1958年12月决定建造代号为1123型的“反潜航空巡洋舰”,即后来于1967年交付使用的莫斯科级“重型载机巡洋舰”。

其基本是直升机母舰,与当下日本复活的“出云”舰类似,主要任务是反潜。

1962年12月于乌克兰境内尼古拉耶夫造船厂0号船坞安放定位装置,1967年交付使用,1996年出售给印度海军,1997年拆除。

其姊妹舰列宁格勒号于1965年开始建造,1968年服役,1991年退役。

莫斯科及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法国“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类似,采用混合式舰型:前部为巡洋舰布置,后部为直升机飞行甲板。

莫斯科舰全长189米,宽34.1米,吃水深度7.6米,标准排水量14600吨,满载排水量19200吨,2台蒸汽轮机,航速29-31节,续航6000海里(18节)。

武器装备:2套РБУ-6000型“Смерч-2.龙卷风”12管反潜深弹发射系统,备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弹;
1座“Вихрь.旋风”双联反潜导弹发射架,备82-Р型反潜导弹8枚;
4 / 4
2座В-611型“Шторм.风暴”双臂防空导弹发射架,备弹48枚;
2门ЗИФ-72/AК-725型双联57мм高/平两用炮;
载机14架:12架卡-25反潜直升机、
1架卡—25目标指示型直升机、
1架卡—25救生型直升机。

【6】
同时,美国已于50年代建成了4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可以搭载20架F-14,36架F/A-18,4架EA-6B,4架E-2C,6架S-3A/B,8架SH-3G/H 或SH-60F。

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主流意义上航空母舰的基本特性:斜角甲板,弹射起飞等。

其搭载的舰载机均为三代喷气式战机。

另于1961年建成”小鹰“级航空母舰首舰,与航速、续航能力、自持能力方面均远远领先于莫斯科”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81780吨,增加了电子作战系统,加强了舰载防空武器
参考文献
【1】1930年苏联《工农红军海军战斗条令》
【2】张召忠《百年航母》
5 / 4
【3】《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华东人民社,1954(1):8-10,超星电子图书
【4】张召忠《百年航母》
【5】米兰·L·豪勒,张宏飞.美国历罗学家探索惊心动魄的军备扩张大时代斯大林的大舰队——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强大海
军的计划[J].国际展望,2004(12):56-67.
【6】/LINK?URL=F D-P E K WA YX YWG5CR WH_ VGN-1SQ79S2WAX47NS BBQ VS ID Z R PE_4M0FXBJ VN T S E GQ D
C FM2U BI Y
D JP8TC BCH5YB HN5K5IZ V M2K SBIY2XQP AT5H7Q
U4ZH8K0RT I NE9UESCDX UG W IY A F LR G0AC H2OAEA-_Q_E V6_K
NQRZ FQ I MMVVS ZUQ
6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