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结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单元知识网络】【真题解析】1.【2001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
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
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2.【2002重庆市】阅读以下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部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必背知识点一、洋务运动1. 目的与口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前期为“自强”,后期为“求富”。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恭亲王)。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兴办新式教育:设立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陆海军:如北洋舰队。
5. 结果与评价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 背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2. 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3.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4.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变法1. 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希望通过变法救亡图存。
2. 时间1898年 (农历戊戌年),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百日维新”。
3.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4. 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维护清朝的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⑤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李鸿章--1865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左宗棠----1866创办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1872年设立轮船招商局、1880设立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企业)1880唐胥铁路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3、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
主张实业救国。
4、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公车上书(1895)(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发展----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
3、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5、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6、失败原因: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反对;顽固派实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1、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 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能及。――(李鸿章)。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①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② 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中考试题选] 选择题: 1.今年是辛亥革命96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 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昌(06福州)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06徐州) 3.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 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 是(06南宁)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4. (太原)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 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国民》 C.《觉悟》 D.《劳动者》
12.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封 建统治” 材料二:“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 材料三:“他们要求驱除鞑虏,建立民国” 材料四:“他们要求民主和科学” 请回答: ⑴他们分别是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洋务派 、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⑵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⑶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有哪些?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7
西亚的60进位法。(计时法)
8
01
需要注意的图片:
02
39页:司母戊鼎
03
38页:埃及金字塔
04
37页:商朝的甲骨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
05
34页:《汉谟拉比法典》
06
32页:种姓制度示意图
07
28页:蛋壳黑陶杯
08
27页: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
09
24----27页,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主要河流。
佛教传播的路线:
向东南传入东南亚;
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中国,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3
2
1
4
5
自我测评:P43。
1
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2
教材43页地图。
3
注意: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4
古埃及的太阳历;
5
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
07
埃及:多神教国家,主要信奉阿蒙神。 宗教在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
5、宗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佛”是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
佛教的产生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宣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三种文字的共同点:
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
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
埃及:太阳历
4、科学技术成就
3、建筑工艺的主要成就: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 4 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
(2)开平煤矿:李鸿章创办。
(3)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3. 筹划海防(1)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筹建新式海军。
(2)到 80 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 兴办新式学堂(1)目的: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2)代表:京师同文馆(12 年)。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1.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积极作用(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 局限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 爆发时间:1894 年(农历甲午年)2. 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 结果:1895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 时间:1895 年 4 月2. 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时间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同年春,发生公车上书事件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百日维新十九世纪末,义和团运功爆发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第4课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4. 代表人物:中央是恭亲王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5.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 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1865年创办最大的军事工业)2、创立新式海陆军。
(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l)3、兴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培养翻译,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民用工业。
(张之洞创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创立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原因: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1876年打败阿古柏1881年收复伊犁收复新疆过程1884年建立行省意义:维护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对新疆的开发与建设有重大作用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7. 洋务运动的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8.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9. 洋务运动的评价:①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积极性: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起来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因为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成功让中国富强。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1894年,爆发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大事件: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职2、《马关条约》签订(最严重不平等条约)时间:1995年内容: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需分清前期、后期的内容,民用与军用)①时间:19世纪年代-19世纪-年代②代表人物:中央:地方:-③主张: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④主要内容:前期以口号,创办了一批工业,后期以口号,创办了一批工业创办近代新式海军(筹建了三支海军)创办新式派遣2、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李鸿章:(上海);最大的军事企业曾国藩:最早的军事企业左宗棠:(福州)民用企业:李鸿章:;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1872年创办于上海),最大的民用企业唐胥铁路(全长11KM,后延长为276KM,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1880年,在天津主持设立(电报业在中国出现)3、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方面: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推动了中国的进程;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不足之处:它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触及的思想和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的道路。
4、张謇抱着“”的理想,创办了。
5、:,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时代背景:和《马关条约》的签订2.代表人物: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3.揭开序幕:年春康有为发起(目的: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4.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宣传“”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
5.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皇帝颁布“”诏书②内容: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的作用。
④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囚禁了皇帝,发动了事件。
④失败的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力量强大维新派的力量太过弱小,资产阶级具有和。
改良的方法不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6.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后,等人被捕牺牲,他就义之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理解这句话)第8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洋务运动:
1、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4、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5、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4):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
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以四提倡四反对(P45)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10、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