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加强母牛繁殖管理,就是要求繁殖管理规范化,配套技术要到位,掌握母牛发情规律,提高人工受精技术。
一、衡量繁殖力的指标1、年受胎率:90%以上;2、情期受胎率:65%以上;3、年繁殖率:85%以上;4、产犊间隔:12~13个月;5、初配年龄:15~16个月(体重达成年的70%)。
二、提高繁殖力的综合措施1、重视种公牛的繁殖力选择。
要对种公牛的血统来源、体形外貌以及繁殖性能进行考察。
2、掌握母牛发情规律。
对配种前的母牛要了解发情的特征和间隔发情的时间;每天要保持3~5次观察发情时间,每次观察的时间要不低于30分钟。
尤其在早6时晚8时之前观察发情检出率较高。
3、正确掌握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一般母牛发情经过半天多时间,由兴奋转入静立接受爬跨,从阴道流出的黏液由多量透明而变成量少黏性强时,直肠检查卵泡发育状况处于成熟期,此时为正适宜配种阶段。
4、科学地分析和处理繁殖障碍牛只。
如母牛发情间隔不到17天或超过24天以上者,年龄已过14月未发情或产后60天不发情者,输精三次情期未孕牛,产后非季节原因而有5个月未孕牛,或者未孕而又长期不发情的牛只,都要及时地科学地分析原因,采取对症措施:⑴营养失调:一般奶牛场都有不同阶段饲料配合,按饲养标准供应日粮,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干奶期间的母牛膘情过肥,产后牛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膘情又过瘦,其原因都是营养失衡,如按五级评分制,干奶期母牛的膘情要维持在3.5~3.75,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要维持在3~3.5之间。
⑵热应激影响:当气温上升到26℃时,奶牛个体散热受阻,对泌乳和繁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温阶段要做好牛舍通风排气和用自来水喷雾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的影响。
⑶围产期感染:做好母牛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对预防早产、死胎、母牛产前产后感染而诱发的母牛繁殖障碍和不孕症具有重要作用。
必须着重强调,对于繁殖障碍牛只有正确诊断,必要时结合血液内分泌诊断,才能正确地使用生殖激素或药物治疗,不可盲目乱用生殖激素。
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

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母牛繁殖率是指母牛的受配率(输配率),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以及母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通过提高养殖母牛繁殖率技术来增加经济效益,是一条可取的途经。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
1.选配优良的种牛在贵州有句偐语: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
在选择好母牛的同时更要着重种公牛的选择。
严格控制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1)母牛的选择:基本要具有本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没有疾病,发育良好,繁殖能力强,产乳性强,乳房发育好,四肢端正,后腿粗而丰满的母牛。
(2)种公牛的选择:目前在我们地区主要选择外国优良品种,(安格斯,西门塔尔)。
公,母牛的选配必须以优配优。
2.科学的饲养母牛的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对母牛要进行科学化的饲养,要根据不同的孕期,及时调整营养结构和饲料供给量。
每个时期需要的营养量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高营养就可以了,而是要适合此阶段。
不适宜的营养就会造成母牛的繁殖障碍,营养水平过高、过低都会使母牛性欲降低,出现交配困难。
营养水平过高,导致母牛过度肥胖,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犊牛成活率也会降低。
初情期的牛需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
初情期前后的牛需要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
必须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维持适当的膘情,才能保证母牛正常发情,这个时候若是营养跟不上,母牛即使是妊娠,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生出的犊牛会初生体重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差。
3.调整母牛的群体年龄调整母牛的群体繁殖年龄可以提高繁殖率,要淘汰年龄大、体质弱、生产能力低下的母牛,以保证繁殖母牛的群体结构。
4.加强配种业务员能力目前,贵州肉牛的繁殖方式基本是采用人工受精,为了提高受胎率,。
对黄牛实行改良,缩短了配种周期,提高了配种效果。
要提高配种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交流,请技术较熟练的人员讲解等方法来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措施影响母牛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疾病等,在生产中必须掌握这些因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现就饲养管理等方面主要措施,简述如下。
一、改进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养牛母牛不孕在很大程度土与营养有关。
母牛经过冬春枯草季节的饲养,膘情一般较差,若加上哺乳期过长,使役过重等情况,往往有10-20%的母牛不发情。
所以,每年都应该切实抓好饲草的贮备工作,使牛在冬季吃上“花草”,适当搭配精料,同时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
严冬季节停止放牧改为舍饲时,要住暖圈,饮给温水。
春季应及时放牧或割青饲喂,尽量早吃青绿饲草,增膘复壮,以膘促情。
哺乳母牛要及时断奶,调整使役强度,提高母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牛舍内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舍内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增加,会影响牛的食欲和精神,并进而影响消化和新陈代谢机髓,降低母牛的繁殖机能。
二、掌握配种技术,提高受胎率首先是做好发情鉴定,掌握母牛发情规律和特点,做到适时配种。
其次是坚持推广采用人工授精和把握子宫深部输精法。
在输精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消毒要严密,操作要熟练,动作要轻,输精部位要准。
根据经验,母牛产后第一或第二,第三次发情期配种,情期受胎率高。
产后3个情期内配不上种或失配,往往会造成母牛暂时或永久性不孕。
三、严格防疫措施,防止生殖疾病要切实注意预防影响繁殖的传染病,如布氐杆菌病等,严格执行防疫注射、检疫和各项卫生措施。
对患有生殖器官疾病造成不孕的母牛,要及时进行治疗。
四、注意孕牛保胎母牛怀胎后,做好保胎,对提高繁殖率有着重要意义。
除进行科学饲养,满足怀胎母牛的营养需要外,加强管理,防止引起早产和流产非常重要。
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保胎六不法”,很值得在生产中加以运用推广。
保胎六不法即:“一不混”:怀孕母牛(特别是孕后期)不和其他牛混放牧、混饲养,以防挤撞、顶架或乱配而引起流产。
“二不打”.不打冷鞭、头部,腹部。
“三不吃”。
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 - 养牛技术

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养牛技术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是发展养牛业的重要环节。
繁殖性能影响牛群的生产性能、后备牛数量以及牛群中母牛的寿命。
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疾病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牛的精液品质、受精能力、母牛正常的发情周期、排卵和胚胎发育等。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
1、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母牛的繁殖性能是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的。
有的肉牛品种孪生不育牛的数量增多,导致胎盘滞留病例增多,造成母牛产犊间隔延长,配种受胎率较低,新生犊牛的死亡率升高等现象发生。
而能繁母牛产犊间隔的长短、配种受胎率等受到母牛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母牛时要注意品种与个体的选择。
营养因素。
营养是母牛生产与繁殖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对于促进母牛的发情排卵、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营养不足或者过剩都会对母牛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对母牛繁殖性能影响最大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
如果母牛日粮中的能量不足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使青年母牛的发情排卵推迟,最终使有效生殖的年限缩短。
而对于成年母年来说,长期的饲喂低能饲料,会导致异常发情,或者只排卵不发情,从而推迟了母牛发情的时间,使母牛的产犊间隔延长,利用率降低。
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一方面会影响到能繁母牛正常的发情,使配种受胎率降低,食欲减退,增重减慢,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进而影响了母牛的繁殖性能和健康。
饲料质量不佳也是导致母牛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如果粗饲料的质量差,或者饲喂的种类长期过于单一,会导致母牛无法获得充足且全面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会相对的缺乏,从而导致母牛的体质虚弱,各项生理机能受损,繁殖性能下降。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牛繁殖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能繁母牛的管理过于粗放,表现为牛群的结构不合理、配种技术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
母牛繁殖率低怎么办?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施

母牛繁殖率低怎么办?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
施
现在很多地方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从而使得母牛繁殖率
常低于40%,空怀率达55%以上,幼畜增殖率低于20%,因此为了改善
这一状况,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牛繁殖力,促进养牛
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
接下来就来说说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饲
养管理措施。
一、选择优良种牛
选择优良种牛,比如选择产犊间隔短、双胎率和配种指数高的优
良公、母牛作为种牛。
二、空怀母牛饲养
空怀母牛可采取放牧饲养管理,每天每头补喂食盐50克左右和大麦、玉米、黄豆等水泡粉碎的混合精料1~2千克,同时放牧回舍后供
给充足饮水和夜草,喂养的青饲料可经过氨化或经青贮处理。
三、诱导发情排卵
诱发发情排卵方法:①每头母牛肌注促排卵素2号300毫克,一
般3-5天内就可配种受胎;②肌注甲地孕酮200-400毫克,连用5天,同时第4天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5万单位;③肌注三合激素4~6毫升,一般3天内可有90%以上母牛发情,受胎率可达50%以上。
四、怀孕母牛饲养
母牛怀孕后,要做好保胎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怀孕母牛自身和胎
儿的营养需要,必须供给优质的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可用玉米30%,
豆饼20%,稻谷15%,棉籽饼15%,菜籽饼5%,米糠15%,骨粉和食盐等配合组成。
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饮用温水。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各位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本文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母牛繁殖性能提高的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肉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有效推动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群众的需求,养殖户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切实提升母牛的繁殖能力,以此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1、选择良好的繁殖母牛品种著名的哲学家曾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事物的顺利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为基础,当然这句话在养殖业中也较为适用。
母牛作为繁殖的基础所在,其体质决定着最终繁殖能力,若想提升经济效益,养殖户需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母牛品种,因不同品种的母牛对饲养环境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适宜的品种对于繁殖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以往养殖经验来看,母牛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在此需做好充分调查工作,选择体型适中的繁殖母牛,因体型过大的母牛对饲料营养需求量较大,这会增加母牛的饲养成本,降低养殖户的效益,而体型过小的母牛所摄取的营养可能无法满足牛犊的生长发育,这些都是影响母牛繁殖能力的主要因素。
同时还可以将引进的优良品种的母牛与当地的母牛进行杂交,通过该方式获得母牛不仅可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具备相应的繁殖性能。
2、母牛饲养环境的改善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饲养环境对于母牛饲养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养殖户应当对此加强重视度,为母牛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
在选择养殖圈舍时,尽量选择交通便利且远离城区的位置,并处于下风口位置,地势较高以便于能够快速的排除污水,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对母牛的危害,因地势较为低洼的话会导致养殖场因污水排放不及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这也会为病毒细菌的滋生提供契机。
同时还应当保证该地区的供电稳定性,确保能够满足养殖场对电力的需求。
其次还应当对养殖密度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一头母牛都有足够且舒适的活动空间,只有具备良好的活动,才能提升母牛的身体素质,为后期的繁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当及时对圈舍进行清洁消毒,每日需清洗水槽及食槽,并建立完善的消毒方案,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消毒作业,以此来降低细菌的滋生,对于排泄物,饲养人员需及时进行无公害处理,以免因细菌的滋生影响母牛的生长健康。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
1.科学饲养:合理搭配饲料,增加嗜好性,适当增加高蛋白饲料,提高营养价值,避免饲料中异物、霉变、发霉等情况。
2.定期保健:及时进行药物驱虫、疫苗接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降低与细菌、病毒等疾病的接触。
3.繁殖计划:制定合理繁殖计划,确保母牛的发情、配种和妊娠周期得到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4.冷却技术:在高温季节,采用冷却技术,保持牛舍空气流通,降低温度,提高产奶量和牛只的繁殖力。
5.牛只选择:选择繁殖力强、遗传优良、耐受性强的牛只进行繁殖,提高新一代的综合素质和繁殖率。
6.科学配种:定期进行对牛配种、人工授精等技术,确保母牛受孕率和生产率的提高。
7.合理计算饲养成本:合理计算饲养成本,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保证饲养的经济效益。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综合措施

养殖技术Yangzhijishu提高养殖场母牛繁殖率,对扩大养殖规模,发挥母牛繁殖性能有很大帮助。
但母牛繁殖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如何提高母牛繁殖率,是繁殖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时间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了提高繁殖母牛繁殖率的综合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影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主要因素及措施1.1精子质量是影响受胎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精液品质越好,受胎率也就越高。
在输配时必须选择精子活力达0.35以上,解冻水浴温度38~42℃,持续时间10~12s之内,解冻后要立即进行输精,不可常温放置,超出1h对导致精子失效。
针对有抗原性母牛,连续输入同一头公牛的精子2~3次后,仍未成功,则需要更换其它公牛的冻精继续输配。
1.2母牛发情鉴定牛是规律性发情动物,在发情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
而对于初次配种的母牛临床症状较轻,需要进行直肠检查。
对母牛发情的症状进行合理判断,并把握好排卵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以及输精时间的关键。
此外,对于初次配种的母牛,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需要进行直肠检查。
将手伸入直肠中,通过触摸卵巢的发育情况,来判定母牛的发情阶段。
1.3人工受精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也是影响受胎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并熟练掌握输精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且要有敬业精神,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有耐心,才能更好的完成人工授精工作。
此外,在输精过程中,要仔细辨别卵泡发育状态,有效提高母牛受胎率。
1.4加强母牛饲养管理由于农村饲养管理落后,营养不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使役不当、母牛过肥过瘦、生殖道疾病,均可导致母牛的受胎率降低。
因此在母牛饲养过程中,应该确保科学搭配质量,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日粮中精饲料、粗饲料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科学搭配,满足母牛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繁殖率。
2发情鉴定,适时输配2.1发情鉴定是母牛冷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母牛进入发情期之后,繁殖技术人员每天需要对母牛进行4次以上的细致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影响母牛繁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牛生长的环境、饲料的投喂情况以及繁殖技术和疾病等都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
在养殖过程中任何一项环节受到影响或者限制都会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因此,加强对母牛的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从饲养管理、产期的调控以及产后的管理等方面对牛的繁殖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牛的繁殖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的饲养管理
1.提供均衡的饲料
牛饲养过程中,很长时间不孕在一定程度上与牛的营养状况有关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必须满足牛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但是在供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的大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母牛在出现营养不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瘦弱,同时在生殖方面出现性成熟阻碍、性周期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生殖问题。
同时,很多母牛因为营养跟不上,即使怀孕之后,也很容易出现流产的现象。
而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牛的营养过剩,或者牛运动量不足导致牛肥胖,就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胚胎进入到子宫当中,严重影响到牛妊娠时期子宫的扩张机能,在怀孕的后期很容易出现难产或者产后酮病的发生。
因此在母牛饲养过程中,保持中上等体况是维持良好繁殖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养殖过程中,成年的母牛因饲养不当而造成不孕时,在改变饲养方式之后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在犊牛或者育成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就严重影响到牛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很难挽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彻底重视对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2.营造适宜的环境
在母牛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得到充足的运动和光照,并基于合理的日程安排,加强对妊娠母牛的管理,防止其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
养殖圈舍内应该保证干净和整洁,保证通风情况良好,并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二、调控产犊期
1.役用牛
做到母牛的使用和繁殖两不误。
一般情况下在春秋季节完成交配工作,春季季节一般会选择在四月或者五月份进行交配,这时的母牛主要采食的是青草,膘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好,处于发情的旺盛时期,比较容易受孕,同时受孕的母牛在农忙季节还不是重胎牛,不会延误农活。
在秋季进行交配一般会选择在九月或者十月之间进行,这是的母牛的膘情比较优质,也比较容易受孕,母牛在第二年的六月到七月就会生产,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和发育。
2.适时地进行配种
及时的做好发情鉴定工作,掌握好母牛的发情和排卵的规律,做到适时的配种,这是提高母牛受孕概率的在重要措施。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配种适宜造成的母牛不孕比疾病造成的母牛不孕的还要高。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母牛发情的观察,掌握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根据发情的间隔天数分布,准确的对牛的发情情况进行鉴定。
一般情况下,间隔18-24天发情鉴定的效果比较好。
因此在配种之前一定要做好发情期的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对于那些发情异常或者不发情的个体牛要及时的对其进
行分析和研究,及时的采取措施,必要时可以采用药物进行催情,提高母牛的受孕率。
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情况,一般情况下,目标生产后的1-3
个发情期的排卵比较正常,比较容易受孕,如果在这个时期内母牛一种配不上种就需要对母牛进行必要的检查。
对这牛的发情规律及时的进行掌握,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精工作。
在配种过程中对于那些不发情的个体,可以配合使用激素进行调整。
母牛配种结束之后,做好对其早期的妊娠检查。
做好未怀孕成功母牛的复配工作,这也是提高受孕率的一项十分有效地措施。
三、产后母牛的护理和饲养
对产后母牛应该及时的加强护理和饲养工作,促进其身体体质和生殖器器官尽快回复,并防止母牛在这段时期之内发生各种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刚产后的母牛的外阴部以及周围的器官要用温热的肥皂水或者用浓度大小在2%左右的苏尔溶液或者浓度大小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其擦干。
圈舍或者围栏内被污染草垫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并保持圈舍的干净、整洁,适合产后牛的恢复。
同时还需要观察分娩之后的母牛胎衣和恶露排除的情况,如果母牛在生产之后的一天
之内没有排除胎衣,应该将其作为胎衣滞留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母牛分娩之后还有没有出现恶露排除,应该及时的对其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
母牛生产之后,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消化机能比较差,产后产道还没有彻底的恢复,因此,在母牛产后的十五天之内应该投喂那些比较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有通便作用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不应该使用过度的浓厚的精饲料,以便于牛尽快恢复体质。
牛在产后的三天之内只允许投喂优质的干草和少量的麦麸为主的混合精饲料,并且每天应该投喂温热的益母膏麦麸汤。
这种饲养方式既能促进子子宫恶露排除,同时又可以及时的补充生产而引起的水分损失。
牛在产后的一周之内,应该每天饮用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