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繁殖性能提高的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加强母牛繁殖管理,就是要求繁殖管理规范化,配套技术要到位,掌握母牛发情规律,提高人工受精技术。

一、衡量繁殖力的指标1、年受胎率:90%以上;2、情期受胎率:65%以上;3、年繁殖率:85%以上;4、产犊间隔:12~13个月;5、初配年龄:15~16个月(体重达成年的70%)。

二、提高繁殖力的综合措施1、重视种公牛的繁殖力选择。

要对种公牛的血统来源、体形外貌以及繁殖性能进行考察。

2、掌握母牛发情规律。

对配种前的母牛要了解发情的特征和间隔发情的时间;每天要保持3~5次观察发情时间,每次观察的时间要不低于30分钟。

尤其在早6时晚8时之前观察发情检出率较高。

3、正确掌握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一般母牛发情经过半天多时间,由兴奋转入静立接受爬跨,从阴道流出的黏液由多量透明而变成量少黏性强时,直肠检查卵泡发育状况处于成熟期,此时为正适宜配种阶段。

4、科学地分析和处理繁殖障碍牛只。

如母牛发情间隔不到17天或超过24天以上者,年龄已过14月未发情或产后60天不发情者,输精三次情期未孕牛,产后非季节原因而有5个月未孕牛,或者未孕而又长期不发情的牛只,都要及时地科学地分析原因,采取对症措施:⑴营养失调:一般奶牛场都有不同阶段饲料配合,按饲养标准供应日粮,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干奶期间的母牛膘情过肥,产后牛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膘情又过瘦,其原因都是营养失衡,如按五级评分制,干奶期母牛的膘情要维持在3.5~3.75,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要维持在3~3.5之间。

⑵热应激影响:当气温上升到26℃时,奶牛个体散热受阻,对泌乳和繁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温阶段要做好牛舍通风排气和用自来水喷雾降温措施,缓解热应激的影响。

⑶围产期感染:做好母牛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对预防早产、死胎、母牛产前产后感染而诱发的母牛繁殖障碍和不孕症具有重要作用。

必须着重强调,对于繁殖障碍牛只有正确诊断,必要时结合血液内分泌诊断,才能正确地使用生殖激素或药物治疗,不可盲目乱用生殖激素。

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 - 养牛技术

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 - 养牛技术

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养牛技术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是发展养牛业的重要环节。

繁殖性能影响牛群的生产性能、后备牛数量以及牛群中母牛的寿命。

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疾病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牛的精液品质、受精能力、母牛正常的发情周期、排卵和胚胎发育等。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四种方法。

1、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母牛的繁殖性能是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的。

有的肉牛品种孪生不育牛的数量增多,导致胎盘滞留病例增多,造成母牛产犊间隔延长,配种受胎率较低,新生犊牛的死亡率升高等现象发生。

而能繁母牛产犊间隔的长短、配种受胎率等受到母牛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母牛时要注意品种与个体的选择。

营养因素。

营养是母牛生产与繁殖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营养对于促进母牛的发情排卵、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营养不足或者过剩都会对母牛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对母牛繁殖性能影响最大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

如果母牛日粮中的能量不足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使青年母牛的发情排卵推迟,最终使有效生殖的年限缩短。

而对于成年母年来说,长期的饲喂低能饲料,会导致异常发情,或者只排卵不发情,从而推迟了母牛发情的时间,使母牛的产犊间隔延长,利用率降低。

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一方面会影响到能繁母牛正常的发情,使配种受胎率降低,食欲减退,增重减慢,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进而影响了母牛的繁殖性能和健康。

饲料质量不佳也是导致母牛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如果粗饲料的质量差,或者饲喂的种类长期过于单一,会导致母牛无法获得充足且全面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会相对的缺乏,从而导致母牛的体质虚弱,各项生理机能受损,繁殖性能下降。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牛繁殖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能繁母牛的管理过于粗放,表现为牛群的结构不合理、配种技术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

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母牛养殖提高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影响母牛繁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牛生长的环境、饲料的投喂情况以及繁殖技术和疾病等都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

在养殖过程中任何一项环节受到影响或者限制都会影响到牛的繁殖能力,因此,加强对母牛的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从饲养管理、产期的调控以及产后的管理等方面对牛的繁殖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牛的繁殖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的饲养管理1.提供均衡的饲料牛饲养过程中,很长时间不孕在一定程度上与牛的营养状况有关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必须满足牛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但是在供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的大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母牛在出现营养不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瘦弱,同时在生殖方面出现性成熟阻碍、性周期障碍等不同程度的生殖问题。

同时,很多母牛因为营养跟不上,即使怀孕之后,也很容易出现流产的现象。

而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牛的营养过剩,或者牛运动量不足导致牛肥胖,就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胚胎进入到子宫当中,严重影响到牛妊娠时期子宫的扩张机能,在怀孕的后期很容易出现难产或者产后酮病的发生。

因此在母牛饲养过程中,保持中上等体况是维持良好繁殖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养殖过程中,成年的母牛因饲养不当而造成不孕时,在改变饲养方式之后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在犊牛或者育成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就严重影响到牛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很难挽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彻底重视对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2.营造适宜的环境在母牛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得到充足的运动和光照,并基于合理的日程安排,加强对妊娠母牛的管理,防止其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

养殖圈舍内应该保证干净和整洁,保证通风情况良好,并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96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盛荣丰/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1906摘 要:人为的调节和控制母牛的繁殖活动是改善其生产性能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母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从母牛繁殖调控技术入手,分析影响母牛生产性能的要素和提高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旨在为母牛繁殖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母牛;繁殖;生产性能;技术;管理牛肉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及其丰富的肉类,它还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因而广受市场欢迎。

一直以来,牛肉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因此养牛可以说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市场经济效益。

进些年,随着养牛产业化的发展,牛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发。

一方面要承受着牛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确保较高的生产性能。

只有生产性能和牛的健康性同时提升,牛养殖企业才能在市场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在牛群体中,母牛承担着繁育子代的重任,母牛的繁殖能力、哺育能力直接影响着修养之的生产性能。

在饲养期间,人为的合理调控母牛繁殖活动有助于提高生产性能。

研究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对于牛养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母牛繁殖调控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牛养殖场最常用的母牛繁殖调控技术之一。

人工授精技术是指借助器械或徒手来采集公牛的精液,完成对精液的质量筛查后筛选出高质量的精液,稀疏处理后冷冻保存,再在母牛发情期间对精液解冻处理,送入母牛的生殖道内,从而实现受胎的目的。

主要设计技术包括精液采集技术、精液处理技术、输精技术。

任何一个环节技术处理都影响着母牛受胎的成功率。

2 影响母牛生产性能的因素母牛的繁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影响母牛繁殖能力的因素包括母牛体质、繁殖技术、营养管理技术、饲养环境管理技术、遗产因素、公牛因素、疾病因素等。

其中繁殖技术中包括发情鉴定技术、精液处理技术、输精技术等。

当母牛的机体营养不平衡时,就会出现不发情或发情周期失常的问题,导致受孕率降低。

安格斯牛繁殖技术

安格斯牛繁殖技术

安格斯牛繁殖技术
在养殖业中,安格斯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肉牛品种。

为了提高
安格斯牛的繁殖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繁殖技术:
1. 选种
选择健康、品种纯正、外貌符合标准的种牛作为种源,可以保
证下一代的遗传品质。

在选种过程中,应该重视种牛的体型、品种
纯度、绒毛颜色等因素,并结合性能测试数据进行评估。

2. 合理配种方案
安格斯牛的配种方案应该根据母牛的状况和生产要求进行制定。

合理选择公牛,以确保能够获得品种特性并提高繁殖效果。

同时,
注意控制公牛的繁殖期,避免生产集中和母牛过度疲劳。

3. 优质饲养
提供优质饲料,合理搭配饲料成分,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
饲喂方案,可以促进安格斯牛的生长和发育。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洁净的住所,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率。

4.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预防接种,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止寄生虫的侵害,保持牛群的健康状况。

同时,合理控制母牛的妊
娠间隔,保证母牛的身体恢复和繁殖能力。

5. 繁殖记录
对于每个母牛的繁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配种时间、配种
方式、产子情况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评估繁殖效果,并为下一代的
选种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安格斯牛的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养殖场的情况
和条件有所不同,繁殖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1]贾志海.我国的家羊品种资源[J].生物学通报,2003,38(1):19-19.[2]丁光省.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乳业,2018(4):2-8.[3]熊小燕,徐恢仲,张继攀,等.中国南方养羊业的发展现状、潜力和建议[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6,36(4):58-62.[4]林道保,黄石.我国牛、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饲料博览,2014(11):49-52.浅谈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高艳玲(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畜牧总站长春130500)牛业是现代化畜牧业集约化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养牛业对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增加动物蛋白、增强体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现代化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母牛是养牛业最重要的部分,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和发展是实现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基础母牛对于种群的扩大,以及肉牛犊牛数量的增加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母牛的繁殖潜力直接影响母牛的繁殖力,像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管理、疾病等后天的因素也影响母牛的繁殖力。

只有正确地掌握母牛的繁殖规律,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牛的繁殖潜力,提高其繁殖力。

牛繁殖力;饲养管理;繁殖潜力1选择优良品种的种公牛做父本发展养牛生产,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公牛、母牛作为种牛,由于目前养牛生产中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所以养牛场选种主要是做好母牛选种技术。

1.1加强母牛繁殖优良性状的选择繁殖是十分复杂的一种性状,一些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繁殖性状。

有些受母牛的影响,如发情间隔期、产仔、配种间隔期等,有些受到种公牛的影响,如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液量等,有的个别性状受母牛和公牛的影响,如受胎率、产仔间隔期。

周围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水平都对繁殖性状有影响。

1.2在选择基础母牛时,应该把繁殖力作为首选目标即使繁殖性状遗传力不高,但却影响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同一品种个体之间繁殖力都不相同,所以必须选择繁殖力高的母牛作为种用。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良种选育
1、选育抗病性强、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的母牛。

2、选择体型匀称、健壮、抗病性好的公牛,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

3、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二、健康管理
1、建立完善的牛舍管理制度,确保牛舍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定期检查母牛,及时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以确保母牛的健康。

三、营养管理
1、科学配置营养饲料,确保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母牛的生产性能。

2、科学制定母牛的饲喂计划,确保母牛按时获得足量的营养。

3、定期检查母牛的体况,及时调整饲喂计划,以保证母牛的营养摄入。

四、繁殖管理
1、按照规定的繁殖计划,及时进行母牛的配种,以提高繁殖效率。

2、及时定期的繁殖检查,及时发现母牛的繁殖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3、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

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母牛的繁殖及生产性能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并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效益。

为了提高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应该采取哪些关键技术措施呢?
首先,应采取有效的繁殖技术措施。

通过引进先进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提高母牛的生育能力,从而提高其繁殖及生产性能。

其次,应采取健康管理技术措施。

采取适当的健康管理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母牛的疾病,减少对母牛的损害,增加母牛的生存率,从而提高其繁殖及生产性能。

此外,应采取营养调节技术措施。

通过采取适当的营养调节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增强母牛的体质,改善母牛的生长发育状况,从而提高其繁殖及生产性能。

最后,应采取良种繁育技术措施。

通过采取有效的良种繁育技术措施,可以改善母牛的遗传特性,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增强母牛的产量,从而提高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

总之,提升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有效的繁殖技术措施、健康管理技术措施、营养调节技术措施及良种繁育技术措
施等。

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实现农业效益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肉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有效推动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群众的需求,养殖户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切实提升母牛的繁殖能力,
以此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1、选择良好的繁殖母牛品种
著名的哲学家曾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事物的顺利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为基础,当然这句话在养殖业中也较为适用。

母牛作为繁殖的基础所在,其体质决定着最终繁殖能力,若想提升经济效益,养殖户需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母牛品种,因不同品种的母牛对饲养环境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区别,适宜的品种对于繁殖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以往养殖经验来看,母牛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在此需做好充分调查工作,选择体型适中的繁殖母牛,因体型过大的母牛对饲料营养需求量较大,这会增加母牛的饲养成本,降低养殖户的效益,而体型过小的母牛所摄取的营养可能无法满足牛犊的生长发育,这些都是影响母牛繁殖能力的主要因素。

同时还可以将引进的优良品种的母牛与当地的母牛进行杂交,通过该方式获得母牛不仅可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具备相应的繁殖性能。

2、母牛饲养环境的改善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饲养环境对于母牛饲养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养殖户应当对此加强重视度,为母牛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

在选择养殖圈舍时,尽量选择交通便利且远离城区的位置,并处于下风口位置,地势较高以便于能够快速的排除污水,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对母牛的危害,因地势较为低洼的话会导致养殖场因污水排放不及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这也会为病毒细菌的滋生提供契机。

同时还应当保证该地区的供电稳定性,确保能够满足养殖场对电力的需求。

其次还应当对养殖密度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一头母牛都有足够且舒适的活动空间,只有具备良好的活动,才能提升母牛的身体素质,为后期的繁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当及时对圈舍进行清洁消毒,每日需清洗水槽及食槽,并建立完善的消毒方案,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消毒作业,以此来降低细菌的滋生,对于排泄物,饲养人员需及时进行无公害处理,以免因细菌的滋生影响母牛的生长健康。

在此需注意的是,需保证母牛每日光照量以及饮水量,确保圈舍具有相应的通风条件,时刻保持圈舍的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安装换风设备,为母牛提供最优质的饲养环境,以此来为母牛繁殖性能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还应当定期进行免疫防治,为其注射合适的疫苗,降低各种疾病对母牛身体健康以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3、合理调控产犊期
养殖户若想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做好母牛品种的选择、饲养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工作,还应当合理调控母牛的产犊期,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提前制定相应的配种、产犊时间,以此来保证牛群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一定的协调性,避免各种对冲及矛盾问题的发生,从而获得最大效益。

在此养殖户应当对母牛的发情及排卵期进行全面掌握,并做好合理配种安排工作,以此来提高母牛的受孕率。

根据以往养殖经验来看,配种不及时是导致母牛繁殖能力较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养殖户需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对于一些发情异常的母牛采取人工干预的
方式,进行药物催情。

其次还应当重视母牛的产后发情,生产过后的母牛一般会在1~3个发情期出现发情排卵的现象,而且该时期受孕率相对较高,但若是超过该时间段还未发情,应当运用科学手段及时对其进行直肠检测,若发现其卵巢内有黄体的存在的话,应当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在完全掌握其主要发情时间后,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输精试验,查看其实际受孕情况。

最后,还可在发情期对母牛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并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精液,根据以往经验,八小时后是最佳输精时间,通过该方式可有效降低母牛生产间隔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受孕及繁殖性能,让母牛的繁殖具有科学合理性,为后期的管理及生产计划的有效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4、母牛妊娠阶段的饲养管理
对于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牛而言,其对饲料营养有较高的要求,该阶段给予其足够的营养补给,不仅可以提升其身体素质,对体内牛犊的生长发育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能量及蛋白质作为维持身体机能的主要物质条件,不论是缺乏还是喂食过量都会给妊娠期的母牛造成影响,因此养殖户应当把握好度,根据每个阶段母牛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合理的投放方案,确保能够为母牛的顺利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妊娠阶段的母牛的喂食一般以粗细饲料混合为主,并在其中掺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此来提升母牛的身体抵抗力。

其次每个妊娠阶段的母牛营养的需求不同,在妊娠前期,体内牛犊生长相对较为缓慢,该阶段营养饲料的投放应当处于平稳状态,以免母牛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体型过肥影响后期生产。

而中后期体内牛犊会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该时期就可以适当加大营养物质的投放,并将饲料转为精饲料,以此来为后期分娩及泌乳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分娩完成后,可适当的调整精饲料的喂养量,确保其乳汁的分泌能够满足牛犊的生长需求,同时需做好产后护理工作,定期对母牛的外阴部进行消毒清洗,并观察其恶露以及胎衣的排放情况,若在相应的时间内胎衣未能有效的排出,应当及时的做胎衣滞留处理工作,还应当喂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使其身体各项技能能够快速恢复,为后期繁殖做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母牛的发展性能,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母牛品种,并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并针对母牛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并进行科学饲养,降低各种因素对母牛繁殖能力的影响,以此来推动我国畜牧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