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前言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贸易发展报告》考察了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动向,指出其具有低增长、不平等扩大这两个特征。在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进一步两极分化,而且80年代之前的趋势发生了逆转,国内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有了扩大。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可通过收入的集中·高储蓄·高投资这一过程带来高增长及其成果的均分这样一种乐观论调相反,现实是造成了低增长和不平等的扩大。如此看来,8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及其发展状况并不可喜。

因此,东亚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尤其是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也是可以理解的。该报告将东亚8个国家和地区称为“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实

体”(HPAEs:High-PerfomingAsianEconomi

es),作为东亚经济发展奇迹的两大特征,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但是,在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和转而采取外汇管理浮动制所引致的波及东

南亚各国的“货币危机”这一背景下,已有人认为“奇迹”已经结束。

这样,现在便有了重新考察世界银行报告和东亚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一、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

首先来看看世界银行报告的主张。如前所述,该报告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作为东亚经济奇迹的两大特征。该报告还列举了人力资本及实物资本的积累和如此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有效分配所

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两点作为东亚经济

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上述意义来看,关于东亚经济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奇迹。东亚经济只不过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更有效

地利用了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机能”,正如世界银行总裁L·T·普雷斯顿所述,该报告所设定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东亚经济的成功与

政府的关系,换言之,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根据该报告,关于东亚的高增长与政策的关系,有两个代表性见解。一个是查尔斯·沃尔夫和爱德华德·臣等所代表的新

古典派的见解,另一个是阿里斯·阿姆斯登和罗伯特·韦德等的“修正主义”的见解。前者认为东亚经济成功的原因是,政府将市场机能摆在第一位,实施了发挥该机能所必需的“基本政策”,并没有另外进行政策介入。后者则主张东亚的经济成功与新古典派的模式完全不相符,而更符合政府以决定性的方法诱导市场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该报告认为上述两个见解都没能充分

地说明东亚经济的成功,因此排除了这两个见解,而采用了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所提出的“亲市场的方

法”(market-friendlyapproach)。“亲市场的方法”认为,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发挥4个作用,如果超出这些作用,政府干预可能会带来害处而非益处。该报告将这种亲市场的方法适用于东亚,新开发了“用于成长的机能性方法”的框架。带来人称东亚经济奇迹的“结果”的是①人力资

本和实物资本的积累、②资源的有效分配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种“成长机能”。弄清①基本政策和②选择性干预这两个“政策

选择方案”对这种“成长机能”做出了什

么样的贡献才是该报告所要致力的研究课题。这就是附有“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这一副标题的理由。

作为东亚的经验教训,该报告总结道:①就东亚经济来看,应该说它们正确地实施了以稳定的宏观经济为主的基本政策。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政策,就没有经济增长的基础,生产率也不会提高;②无论东亚的选择性干预政策的决定性特征是否明朗,都在限制成本这一明确的范围内实施了该政策。并认为在东亚最重视的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可能危害这种政策的政府干预或要改变、或已被放弃。最后考察了干预政策是否成功、东亚的干预政策是否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

个问题。其结论是:①特定产业的振兴政策一般看来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上不能作为参考;②对特定产业的政策性贷款虽有发挥作用的时候,但

伴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不过,③出口振兴战略是比其他战略成功得多的政策性干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最有参考价值,因此干预是东亚经济获得成功的因素这一事实不能成为抵制必要的市场导向性改革的根据。

对《东亚奇迹》的批评(1)

《东亚奇迹》受到了发展经济学及东亚经济研究人员的很大关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心也是该报告设为主要课题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尤其是围绕其结论部分所主张的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展开了议论。

在对世界银行报告的批评中,只有在日本的议论是重要的。也许可以将日本的议论总称为“日本式方法”。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已根据东亚的产业政策和关于政策性金融的经验指出了市场原理的界限。石川滋提倡“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方法”,原洋之介也很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都像白鸟正喜做出的恰当总结那样,假设市场机制不仅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会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开发不能取得进展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而使市场机制没有起到作用

东南亚专题分析分析报告

东南亚专题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

东南亚旅游专题分析报告 ———————第七组 东南亚概述 东南亚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阳群岛两大部分,世界各国习惯上将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5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5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浓郁的热带气候与海岛特征融合在一起,使得东南亚地区充满了诱人的吸引力。 东南亚10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从自然资源来看,东南亚是世界三大热带地区之一,复杂多变的地貌和气候造就了东南亚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各国除老挝以外都有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海岛,适合发展目前世界最盛行的“3S”(阳光、海水、沙滩)旅游。新加坡的圣淘沙海滩,泰国的帕塔雅海滩、普吉岛,越南的海防,菲律宾的科雷吉多岛等都已经成为闻名于世的度假胜地。此外,东南亚国家还有众多的火山、溶洞、瀑布景观、著名的避暑胜地和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东盟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如印尼的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泰国的班清、农诺他遗址以及分布在东盟国家的巨石文化遗址对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吸引力。东盟国家还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如泰国有“黄袍之国”之称,是唯一的仍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菲律宾是东南亚唯一的天主教国家。同时,东盟各国是多民族文化国家,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兼收并蓄,民族风俗色彩纷呈。 东南亚国家中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旅游业发展中起步较早,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熟,旅游的各种服务和配套措施相当先进,如从旅游交通设施来看,以“新马泰”为代表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东盟国家,不惜超前投资,已建成亚洲第一流的交通设施。新加坡的樟宜机场运行着世界上57家航空公司的飞机,880条航线把世界上110个城市与新加坡相连。马来西亚的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长度和质量居东南亚之首。其优良的交通系统已被世界银行定为交通发

东南亚各国文化特色

東南亞各國文化特色 嚴智宏 東南亞現在有十一個國家,整體而言這十一個國家的文化複雜多元。他們深受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國、印度、伊斯蘭、西洋–的影響;但他們對那些外來文化並未照單全收。實際上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外來文化與各國在地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本文介紹東南亞七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七國是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主要來源國。 壹,過去的說法 近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經常認為,東南亞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本身卻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一,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印度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大規模影響。長期以來,西方學界盛行一種看法,即認為東南亞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區域。因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藝術、語文、風俗習慣、法政等,在過去兩千年裡對東南亞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印度教可分為濕婆派、毗濕奴派等。佛教則可分為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二,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較早時,主要是影響越南。因為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之後各個朝代也陸續對越南用兵。長期下來,越南受中國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倫理、風俗習慣等。近代中國也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影響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經濟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三,也有人說伊斯蘭(Islam)文化影響最大。島嶼東南亞(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蘭影響的範圍主要是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Borneo)、蘇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島(Molucca,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方。伊斯蘭影響了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食、衣、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1不碰豬肉、不拿香拜拜等。 四,更有人主張西洋文化的影響最大。除了泰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自16、17世紀起漸漸淪為西洋列強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葡萄牙殖民東帝汶(East Timor);荷蘭殖民印尼;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高棉、寮國;英國殖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Brunei)。近代,西洋藉由政治力、跨國資本、各式傳播科技等,深入東南亞多數地區;西洋的價值觀動搖了東南亞的傳統思維。 1五功,指伊斯蘭信徒的五種功課,就是念(真主阿拉)、拜(每日於五個時段禮拜)、齋(齋戒)、課(課捐濟貧等)、朝(朝聖)。

东南亚经济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25分) 答: (1)概念:所谓出口导向型经济,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背景:①国内: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距市场近②国外:实行开放政策后,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出现重大转机;中国的海外市场扩大;“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之间的转移。 (3)影响:①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资金,与具有绝对优势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东南亚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东南亚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③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外资,形成外债清偿能力。④可以通过外部市场的开拓,拉动传统部门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不仅为东南亚国家的剩产品或闲置生产资源找到了出路,还扩大了就业量。⑤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达到长期经济的高增长。 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是什么?(25分) 答: (1)原因:①“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缺陷,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失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会引起东南亚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当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东南亚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此类问题。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一系列失误。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东南亚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 ③出口不振,GDP增进大幅度下降,利用率下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恶化。东南亚国家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④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国家经常项目几乎一直存在着赤字,原本就不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雪上加霜,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最终诱使国外投资者发动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攻击。⑤汇率政策僵硬,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2)启示:①产业发展应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主导。随着资源结构的升级,资金逐渐由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稀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自然要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升级。如此按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较快速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②经济快速发展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和股市的发展产生过热现象,很容易变成泡沫。因此,政府应考虑经济的合理布局,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避免经济活动过度集中于一两个城市。对于减低股市的过热现象,政府应避免采用金融抑制政策,让银行储蓄有合理的利率水平。③对于国外资金应以鼓励直接投资为主。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向国内转移。此外,政府可以允许外国资金一些条件成熟的国内企业到国外的资本市场去上市,而要谨慎考虑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和允许外国资金直接炒买炒卖流动性大的国内股票、债券以及允许国内企业借用外债等融资方式。④要早日彻底改革银行体系,真正实现“银行

泰国投资环境概要

一、泰国投资环境 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虽然近两年来政府频繁更迭,但是随着阿披实政府的上台,政治动荡逐渐平息,国家政治经济逐步重新步入正轨。泰国广大民众信仰佛教、喜好和平的天性,泰国本土多元化的文化与大量吸收的外来文化和谐相融,形成了有利于外国投资的文化氛围。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泰国在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拥有6,700万人口的泰国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GDP的增长仍然达到2.6%。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熟的劳动力资源是泰国经济能够保持增长的砝码,同时也加快了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 泰国的投资政策主要以自由化和鼓励自由贸易为原则。泰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资源系统来支持和协助投资者。通过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泰国政府对受特別重视和其他受奖励的具体行业分別提供了不同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支持服务和进口许可。泰国已经为外国投资者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以及发达的通讯和IT网络,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一泰国经济发展状况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一直致力于国内的金融改革,努力恢复本国经济。目前,泰国已经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 的阴影,1999年-2007年泰国的GDP增速都保持在将近5%的水平,2008年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际GDP增长率仍然达到2.6%。 泰国的经济稳定性有所增强,对外表现在贸易顺差和经常性项目的增加,对内表现在通货膨胀的下降。2008年泰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58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出口1778.5亿美元,增长9.0%;进口1805.8亿美元,增长19.0%。贸易逆差27.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14.2亿美元。2009年全年泰国通货膨胀率将从

4新加坡 保险市场一枝独秀 推进全球化战略

新加坡保险市场一枝独秀推进全球化战略 发布时间:2015-11-12 10:48:30 作者:王瀚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监会国际部王瀚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土地面积714平方公里,总人口547万人,其中华人占76%。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始国之一,2014年GDP总计3080.5亿美元,居东盟第4位,人均GDP为56319美元,居东盟第1位。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和航运中心。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新加坡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仅次于纽约、伦敦和香港,是全球排名第4的金融中心。 一、保险市场概况 新加坡保险市场高度发达,市场主体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辐射东南亚。2014年,新加坡总保费收入为270 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6位,保险深度为6.7%,保险密度为3759美元,排名亚洲第4位,东盟第1位。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14.58亿美元,寿险保费收入为155.43亿美元。截至2015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为1433.23亿美元。 新加坡共有保险公司79家,包括17家寿险公司、57家产险公司和5家综合保险公司,还有37家再保公司、61家自保公司,另外劳合社(亚洲)在新加坡设立了28家劳合社辛迪加。 新加坡保险业拥有比较健全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包括财产险行业协会、寿险行业协会、再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经纪行业协会和代理人协会。 (一)财产险 新加坡市场有57家财产险公司和5家综合保险公司,即共有62家保险公司经营财产险业务,其中本地公司48家,外资公司14家。市场集中度较低,前5大财产险公司保费市场占比44.33%。 保费收入前5大的险种分别为车险(33.8%)、意健险(16.3%)、企财险与家财险(11.1%)、劳工险(10%)、船舶险(4.4%)。新加坡财产险盈利水平良好,近5年综合成本率维持在87%至91%之间。2013年财产险业务总盈利为4.63亿新元,其中承保盈利和投资盈利分别占71%和29%。

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摘要:根据对东南亚殖民时期各宗主国实行的不同殖民经济政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讨论,找出造成不同殖民经济政策的原因,从其中找出当时各殖民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各国以后的发展轨迹进行印证。 关键词:东南亚殖民经济政策发展资本主义重商主义 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殖民地时期,由于各宗主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该地区实行的殖民政策不同,导致了东南亚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不但在历史时期有过影响,而且在当今的地域政治和国际关系以及其本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本文中,就东南亚地区在殖民时期各经济状况进行简要概述并进行讨论。 在讨论东南亚殖民经济时,大概分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宗主国的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一刀切式的横向分析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在同一时期在同一殖民地,在分析上要考虑历史遗留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纵向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早期葡西的殖民活动 1511年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但是直到1641年被荷兰打败丧失马六甲,在这13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大多数只是在东南亚在各商业航线上建立据点,而并非进行殖民领土的扩张。葡萄牙的殖民者由于其本身人力和财力有限,其主要精力在于控制海上贸易交通线。葡萄牙在东南亚殖民进行大量的香料贸易以牟取利益,在16世纪20年代以后,葡萄牙的殖民官吏和商人热衷于私人贸易,使得宗主国和殖民地都没有从这种私人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葡萄牙的海外冒险通常被看成是带有中世纪性质的,即它关注的征服、掠夺、收纳贡赋和强迫改宗,对东南亚经济和贸易的结构的作用是微不足道和消极的。葡萄牙人始终未能将任何欧洲商品输出到亚洲。他们为了购得东南亚的香料,依靠暴力保障的垄断和在亚洲地区从事的转口贸易,而这种贸易把东南亚与欧洲市场直接连接起来,这正是东南亚地区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伊始。但是这种贸易使得东南亚开始为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在客观上催化了东南亚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但是由于葡萄牙在该地区的殖民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贸易性质,所以该商品经济先天不足,有很严重的依赖性。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经济政策实施封赐制度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度。赐封制是一种封建性掠夺和奴役的制度,这种制度源于西班牙本国,并在美洲殖民地推行多年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国王把被征服国家的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的征收赋税之权力赐予在殖民事业中有功的人员。但赐给的并非土地所有权,土地依然归国王所有,而是赐予对封地内的居民的征税权和使用劳役的权利。封君们获得此项权利后,应负责维持封地内的秩序,有责任保护居民,并在发生灾害时给予援助。西班牙另一殖民经济政策是实行贸易垄断,这是早起殖民时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推行的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其特点是国王、王室与殖民政权垄断对外贸易。这个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学说。西班牙的重商主义特别表现为重金主义,认为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的财富。因而它严禁金银外流,争取更多的黄金入口,竭力掠夺殖民地的黄金,并通过垄断殖民地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前言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贸易发展报告》考察了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动向,指出其具有低增长、不平等扩大这两个特征。在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进一步两极分化,而且80年代之前的趋势发生了逆转,国内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有了扩大。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可通过收入的集中·高储蓄·高投资这一过程带来高增长及其成果的均分这样一种乐观论调相反,现实是造成了低增长和不平等的扩大。如此看来,8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及其发展状况并不可喜。 因此,东亚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尤其是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也是可以理解的。该报告将东亚8个国家和地区称为“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实 体”(HPAEs:High-PerfomingAsianEconomi

es),作为东亚经济发展奇迹的两大特征,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但是,在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和转而采取外汇管理浮动制所引致的波及东 南亚各国的“货币危机”这一背景下,已有人认为“奇迹”已经结束。 这样,现在便有了重新考察世界银行报告和东亚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一、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 首先来看看世界银行报告的主张。如前所述,该报告列举了高速增长的持续和分配不平等的减少作为东亚经济奇迹的两大特征。该报告还列举了人力资本及实物资本的积累和如此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有效分配所 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两点作为东亚经济 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上述意义来看,关于东亚经济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奇迹。东亚经济只不过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更有效 地利用了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机能”,正如世界银行总裁L·T·普雷斯顿所述,该报告所设定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东亚经济的成功与 政府的关系,换言之,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10东南亚保险市场研究之十柬埔寨市场大力发展小额保险

10东南亚保险市场研究之十柬埔寨市场大力发展小额保险(上) 布时间:2016-01-21 10:55:00 作者: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监会国际部戴树人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首都金边。 柬埔寨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直到1993年,柬埔寨才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根据2014年统计,柬埔寨全国人口约1540万,国民生产总值为169亿美元,人均GDP为1098美元。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纺织品出口和旅游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28%。目前柬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

保险市场概况 柬埔寨从1970年开始常年受到战争影响,经济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保险市场也未能幸免。进入90年代,保险业的基础设施才开始恢复建设,2001年伴随着《保险法》的实施,民营保险公司获准经营,保险业开始现代化进程。总体来看,保险市场规模很小,共有6家财险公司,3家寿险公司,1家再保险公司,以及2家小额保险公司。寿险市场完全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柬埔寨政府正加大力度修订《保险法》和推动机动车强制保险的普及(见表1)。 (一)财险市场 截至2014年末,柬埔寨财险市场共有6家财险公司开展业务(见表3),另有1家再保险公司。在2001年以前,柬埔寨国营保险公司CAMINCO公司(后改制为民间资本持股达75%的民营公司),是唯一一家财险公司,同时还担负着为柬埔寨政府对保险市场实施监管的职能。2001年《保险法》在柬埔寨正式施行之后,民营保险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周边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的金融机构逐渐涉足柬埔寨保险市场,成立了合资财险公司。 2013年,财险市场保费收入为2075亿柬埔寨瑞尔(约合4150万美元)(见表2)。财险深度是0.26%,财险密度为13000柬埔寨瑞尔(约合2.6美元)。保费收入中的大部分都作为再保险保费流向国外保险市场,因此净保费收入不到原保费收入的一半。但是,财险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在过去5年里,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下滑以外,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13年末财险业总资产为4270亿柬埔寨瑞尔(约合8540万美元)。

2019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

2019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谷歌、淡马锡和Bain公司的最新报告,在手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中产阶级壮大的推动下,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在本月初发布的《 e-Conomy SEA报告2019》中,该地区的互联网经济已达到新的里程碑,今年首次达到1000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39%。报告称,这一数字有望在2025年达到3000亿美元。 该研究探索了2019年观察到的最重要的行业趋势,并分析了该地区6大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当前互联网经济和未来潜力。最近4年,有1亿人成为在线用户。 如今,东南亚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所在地,共有3.6亿互联网用户,其中90%主要通过手机进行连接。 (东南亚互联网经济) 调查显示,包括电子商务、旅游、网约车和送餐在内的服务在过去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网约车服务的需求已经出现爆炸式增长,活跃用户的数量激增了5倍,如今已超过4000万。相比之下,2015年东南亚新兴的网约车服务只有800万活跃用户。

(每个部门的活跃用户) 东南亚的网约车行业市场由两家公司主导:总部位于新加坡的Grab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Gojek。 尽管互联网经济在这6个东南亚国家中都蓬勃发展,但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更胜一筹,有更强劲的增长率。 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互联网经济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以每年40%以上的增长率领先。 (互联网经济增长与GDP渗透率的关系) 报告称,自2015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互联网经济增长了两倍多,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1300亿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越南的互联网经济在2019年将达到120亿美元,自2015年以来的年化增长率为38%,越南正以电子商务推动增长,成为该地区所有经济体中最数字化的国家。 (SEA互联网经济) 在今年的报告中,另一个突出的关键趋势是数字金融服务的增长,这是由该地区大量无银行账户和银行账户不足的人群推动的。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的投资环境 印度,一个处于亚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印度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势头。如若作为一个非亚洲外商,现要在亚洲进行投资,那么最具有吸引力的除了中国之外,就属印度这一热土了。 一、自然地理因素 (一)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属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据此,印度三面环海,拥有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水上运输,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口,其北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接壤,亦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印度市场与亚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来往。缺点是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生活环境就比不上中纬度的其他国家了。 (二)自然资源 1、气候 印度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温度介于10-40度间.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monsoon)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暴雨,其中东北Meghalaya州东南部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地方,雨

量达10,900公厘.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莠,也影响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2、能源 (1)电力 电力供应不足是印度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全国高峰用电时的平均缺电约11%,各地经常无预警停电,尤其夏季高峰用电时更常发生,另因电价昂贵,各地窃电情形严重,即使首都新德里每日停电数起情形普遍,迫使许多厂商,住家均自备发电设备,稳压器,不断电系统等.近年私人电力公司已渐参与发电及配电经营, (2)石油 随着经济日趋发展,能源需求日增,所需原油的80%仍仰赖进口。国内油价深受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加上中央及州政府对燃油课徵货物税,销售税等税目,汽油每公升45-47卢比(约略超过1美元),柴油27-29卢比(约0.6美元),贵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 (3)天然气 蕴藏量相当丰富,约达8,535亿立方尺,由于近年外海常探勘到天然气,故产量年有增加,惟除了自产外,为保障天然气来源,印度亦积极推动修筑由中亚经巴基思坦的天然气管线.天然气除供工业使用外,亦是家庭及公用车辆使用燃料,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以15公斤装的煤气筒为例,各地价格略有不同,约在290-300卢比间. (4)水 印度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水资源部统计,全国20个主要河谷地区已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第二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国际航运政策?国际航运政策可以分为几类? 答:一个国家的航运政策,是该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政策阐明的是,一国对航运业的方略、方针,政策、措施。航运政策的内容包括,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国家行政措施。一个国家的航运政策能直接反映出该国对他国船队所采取的立场,因而航运政策一般具有两个方面:对外航运政策,体现该国对他国商船队所持的态度;国内航运政策,体现着国家对本国运输业的大政方略。 现行的国际航运政策可以分为自由的和保护的两大类型。 (1)航运自由主义政策。提倡航运自由的国家目的在于,使他国放弃自己的市场保护,按照自由竞争原则发展航运市场。传统海上强国,海运历史悠久,船队规模庞大,航海经验丰富,可以轻而易举的挤垮承运本国货的同行对手。因而,坚持自由选择承运人的原则。其实,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不是,通过采用形形色色的保护政策,对本国的航运业进行保护。考虑到航运业自由放任,会导致诸如贸易货物运输困难、船员失业增加、航运业衰落等不利情况日趋恶化。因而,目前国际航运市场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商船队是在没有本国政府的扶植和资助的下经营的。 (2)航运保护主义政策。国家对本国航运业采取优惠扶植的保护措施。国家对本国航运业的干预日趋强化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航运业的巨大经济意义,而且也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没有国家的援助,要发展航运业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保护主义立场,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合理的。 2、制定国际航运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制定国际航运政策的目的是: (1)通过制定航运政策来指导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以求航运业创造丰厚的收入; (2)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为本国资本提供更多的增值机会; (4)借助航运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后工业化; (5)保障和促进,本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顺利发展; (6)借助航运业赚取的外汇,作为无形商品贸易的收入,来平衡国际收支; (7)以防战争冲突或政治性动荡之不测,确保国防安全。 以上这些目的是综合而言,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各国航运政策的主要目的也是不同的,有的带有经济色彩,有的带有政治的或军事性的色彩。 3、简述世界上四大主要航运市场。 答:(1)伦敦航运市场。伦敦航运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情报和询价最多的租船市场,居于世界租船市场的中心地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租船市场。成立于1823年的,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历史最悠久的,世界性的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是完全公开的,交易规模是世界最大的。交易大厅的商务洽谈内容,能反映出世界各地的供求状况。洽谈的结果,能反映出世界航运市场的现状。由于,世界主要航运媒体都对该交易所的行情进行报道,所以,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的交易状况,就成了国际海运市场的晴雨表。 (2)纽约航运市场。纽约航运市场汇集了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的大宗谷物出口商,美国煤炭出口商,以及世界各地的铁矿石出口商。此外,纽约发达的金融保险业,也为航运市

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1、日本的经济特征、发展条件和分布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条件: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市场狭小。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海),进口原料和燃料,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棉花——中国、美国。 2、最冷月在2月份,最热月在8月份,海洋性很强, 主要原因是:岛国深受海洋影响, 暖流影响。 东线岸线都是迎风坡——冬季多雪(东亚西北季风带来日本海的水汽抬升) 3、日本的农业 发达的渔业(日本暖流和签到寒流交汇形成的道渔场,近海和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业发展) 农业特点:人多地少,耕地少,发展小型农业,精耕细作,侧重水利和生物技术 4、东亚的季风气候 5、东亚的水稻种植业 6、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总特征: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生长,矿产源(石油、锡)丰富 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称为殖民者的掠夺宝地 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 7、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 位置: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 气候: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克拉地峡为界) 经济: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8、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沟通了~~~ 9、湄公河上下游水域的变化原因,水文特征、开发问题和意义 10、南亚的气候分布、成因和农业 南亚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过强过弱影响着农业的收成,搞好水利是南亚稳产的关键。 11、南亚洪涝灾害的原因 12、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13、印度的经济特点 主要工业分布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东南亚制造业市场分析报告

东南亚制造业市场分析报告

转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自 2018 年 3 月底开始,目前尚无缓和,面临关税上升, 有企业可能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实际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美贸易摩擦之前,有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 2 018 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制造业人均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人民币,东部沿 海地区在 6500-7000 元/月,劳动力成本每年以 10%左右的增速上升,2018 年制造业平均工资是 2008 年的 3 倍左右(图 1),2018 年东部沿海制造业 工资水平已经接近台湾地区(2018 年台湾地区制造业平均工资为 8344 元/ 月)。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转移至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合情合理, 政府对此也予以支持。中国对越南和泰国的投资 2018 年 9 月份以后出现快 速增长(图 2),但从总金额上来看,2018 年金额 17.5 亿美元,2019 年 1 -6 月为 19 亿美元,仍然不算很高。 图 1: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上升较快 图 2:截至 2019 年 6 月底中国大陆向泰国、越南投资 累计同比 城镇私营制造业 城镇非私营制造业 % % % 中国大陆向泰国投资 元 中国大陆到越南投资注册资金(右) 城镇私营单位同比(右) 城镇非私营单位同比(右) 1 000 1200 8 000 000 000 000 25 8 6 4 2 00 00 00 00 0 1000 20 15 10 5 0 6 4 2 800 600 400 -200 400 -600 800 200 - 0 - -2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从经济水平来看,2018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9771 美元,在东盟十国 中人均 GDP 高于中国的国家包括新加坡(64582 美元)、文莱(31628 美 元)、马来西亚(11239 美元),低于中国人均 GDP 的国家包括泰国、印 尼、菲律宾、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等 7 个国家,其中老挝、越南、柬 埔寨、缅甸人均 GDP 不足 3000 美元(图 3)。本文在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 剔除新加坡和文莱两个人均 GDP 水平较高国家。 图 3:2018 年东盟十国及中国人均 GDP 美元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资料来源:Wind

东南亚文化尔雅考试答案

一、在泰国,宗教的旗是(B)的。 二、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殖民东南亚时期进行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的港口的是(D) 三、下列选项中,未在泰国仙人洞所发现植物种子之列的是(D)。 四、下列选项中,未体现传教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用的是(D)。 五、菲律宾现存古老的石构建筑是(A)。 六、马来西亚姓名中,男子的姓和名之间用(C)隔开。 七、大皮影是用较好的(C)做的。 八、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主要在(A)。 九、英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开始是以(A)为基地的。 十、除东帝汶之外,(D)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 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十二、在爪哇,对寺院的特定称谓为(B)。 十三、东南亚高脚屋的形状不包括(D)。 十四、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民俗的是(A)。 十五、板顿是一种手法类似中国(B)的印度尼西亚民间歌谣。 十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口头民俗的是(D)。 十七、荷兰东印度公司(B)年解散。 十八、华富里美术兴起于(C)。 十九、(A)是铜鼓中出现最早和最普遍的纹样 二十、伊斯兰教在如下哪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性相对较弱?(D) 二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二十二、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三、柬埔寨的原住民主要是(A)。 二十四、(A)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从此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二十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铜鼓鼓腰特点的是(D)

二十六、越南人把长(D)米的漂稻称为魔鬼稻。 二十七、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八、(D)被缅甸人称为“妈妈河”。 二十九、学者们一般认为最初到达东南亚的宗教是(C)。 三十、吴哥寺顶层主体塔群是如何排列的?(C) 三十一、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东南亚史书中成书最晚的书籍?(D) 三十二、(B)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南亚和东南亚。 三十三、“印尼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初的文化,较多的受到中南半岛的东山文化的影响”是(B)的观点。 三十四、安雅辛文化分布于缅甸的(B)流域。 三十五、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清代航海笔记的是(D)。 三十六、高脚屋的主要缺点是(B)。 三十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对东南亚历史研究发展期的重要书籍的是(B)。三十八、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B)。 三十九、西方国家殖民东南亚之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教育主要是靠(A)来完成的。 四十、在东南亚诸国家中,(C)的穆斯林最多。 四十一、东南亚伊斯兰面临的问题不包括(D)。 四十二、扎本族旧石器文化位于(A)。 四十三、老挝的老族是属于(C)语系的民族。 四十四、东南亚古文化中,(D)为越南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前提,奠定了越南古代文明的基础。 四十五、文莱杰米清真寺是由(A)修建的。 四十六、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佛教建筑是(C)。 四十七、茉莉香米是(A)最着名的大米出口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