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印象:大学与大树
天津师范大学:树人必先自树,自树才能树人

天津师范大学:我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 33 个国家 和地区的 177 所大学、机构或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 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我校承办的内罗毕大
学孔子学院是非洲首家孔子学院,所承办的 4 所孔子学院 10 次获得“先进孔子学院”称号,1 次获得孔子学院创立 奖最高荣誉,被评为“孔子学院先进承办校”和“全国示范 孔子学院”。我校每年都会派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不同的孔子 学院开展教学工作。
此外,我校是全国首个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师范类院 校,也是国内前十位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大学。该学院中的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关 键技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3 个培养方向。
2020 年,我校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两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 义学院为依托,学科背景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专业采取产教结合、校企融合、校地合作的应 用型大数据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特别策划}
·招办面对面·
天津师范大学:树人必先自树,自树才能树人
天津师范大学始建于 1958 年,是以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建设目标的天津市属重点师范大学,获 批创建国贵校的校训是“勤奋严谨、自树树人”,您 能给我们介绍其中“自树树人”的含义吗?
天津师范大学:我校是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高校,因而 校训中的“自树”即指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严于律己;树 人指培养人才为百年大计。我校学子要为人师表,严于育 人,则树人必先自树,自树才能树人。
求学:请介绍贵校的拔尖人才培养举措。 天津师范大学:我校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博雅班)、 世界史(外语双学位实验班)和通信工程(实验班)等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重点班。 “3+1+2”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校“卓越教师” 培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 为了给学生进一步深造发展提供 平台,我校加大推荐力度,增加为特别优秀的师范生提供 的免试攻读“3+1+2”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名额。 求学:贵校对新生入学后转专业有哪些要求? 天津师范大学:我校规定,在校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可 在每年的 4 月份提出申请,经学院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并 经过相应的专业测试,择优录转到其他专业学习。定向就 业、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招生形式录取 的本科生不适用这一规定。 求学:学生在学期间是否可以修读其他本科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学校在相关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开设辅修 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修满学分可申请相应的辅修学位证 书或教师教育课程结业证书。 天津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 微信公众号:天津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tjnuzsb) 咨询邮箱:zsb@ 咨询电话:022-23541338、23767181
中国近现代人物(素材)

中国近现代人物(素材)中国近现代人物1.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
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推荐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2.梁实秋的演讲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
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3.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
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
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
青春师大-西北师范大学PPT课件

就是大一的后半学期,又给考生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这是
大 集中体现学有所长。考生在一年的大学生涯中,对自己的特点
和优势比较了解,所以喜欢哪些专业,而且哪些专业是比较有 优势的,可以再做一次专业的调整
大
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
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
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Nhomakorabea2
校 史 沿 革
3
师大简介
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
科研中心(所)、36个实验室(中心),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研究(院、所、中
滑俱乐部等等)
西
北
各个学院学生会、团委
师
大
13
校园风光
走
进
西北师大的校园虽小,但是环境 还是蛮不错的。
西 北 师
大
14
师大正门
走 进 西 北 师 大
15
校园风光
走 进 西 北 师 大
师大1号行政主楼楼、广场……
16
走 进 西 北 师 大
师大一隅
信息学院楼、花园…… 17
西操场
走 进 西 北 师 大
辅修、双学位制度(可跨专业)……
9
学术纵横
学术期刊
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进
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本设计将校园景观看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
不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而是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文主义为立足点努力体现大学精神,将学校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它的物化,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背景分析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
新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大学园区北端,北临南二环路,东接裕翔街,西接建设南大街,南侧为仓丰路。
新校区南面是正在改造中的南栗明渠,即民心河二期工程,将建成高标准的带状公园,东面是民心河和宽约100米宽的绿地景观,北面是宽约60米的绿化带。
两面环水,三面拥绿,周边环境优美。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82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4.390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项目。
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东、西校区4万多师生基本全部入住新校区。
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二、设计范围本项目分为音乐学院前景观设计、体育学院前景观设计、艺术中心前景观设计以及图书馆前景观设计。
项目面积为50850㎡。
本文重点介绍图书馆前景观设计,本地块位于新校区总规划的中轴线上,面积为22850㎡。
地块东与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教师、学生活动中心毗邻,西与本科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球场一路相隔,是整个新校区规划中集文化、娱乐及生活交叉最多的地方,也是动静结合处,这个地方将是学校人流最多的地方。
三、目标定位大学校园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缩影,它兼具生活、工作、学习、游憩、居住、产业等多种功能。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延续“百年书院”的规划理念。
在设计中我们力求摆脱传统校园的空间模式语言,最大限度的表现形式、功能的特征和文化脉络,将创作具有山水特色与文化结合的校园形态作为思考的起点,以生态造景和文化造景为原则,充分研究师大的校史、校训等校园文化,将其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使校园环境充满人文气息。
有关写逛北师大的随感:木铎金声北师大

有关写逛北师大的随感:木铎金声北师大店铺: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木铎金声北师大》这篇关于写北师大校园的随笔文章吧!北京师范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教育界的最高学术殿堂了吧。
对于我来说,北师大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麦加圣地。
无缘坐在北师大的百年讲堂里聆听大师的谈古论今,却有机会在每天的晨昏去北师大美丽的校园里走走看看,感受她浓郁的学术氛围。
北师大的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经百年的沉淀,她在无数教育者心目中更是熠熠生辉。
校园不大,四十分钟就能绕校园一圈。
一直习惯从南门进入。
正对着南门的主干道左侧,有一座巍然屹立的黑色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启功先生撰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八个字的校训简约义达,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其他职业和做教师职业的辩证关系。
校训碑正面右首署“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落款书“启功敬书”。
这一个“敬”字足以说明,在校训面前,启功先生只把自己当成学校的普通一员。
这也彰显了北师大的人文精神:崇德笃行,敦尚气节,首在担当。
身为“教育本源”的北京师范大学,强调“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为民族精神的绵延发展注入了人文光芒。
站在校训碑前,想起曾经看过的启功先生的《上课须知》: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
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以鼓励夸奖为主。
不要发脾气。
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
改多了他们也不看。
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要有教课日记。
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记下以备比较。
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
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
参观大学作文

参观大学作文参观大学作文(集锦1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参观大学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观大学作文1为了奖励我和姐姐在暑假里的良好表现,这周五妈妈带我们去北京游玩.到北京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参观我一直向往的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西校门高大雄伟,两头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忠实地守护在两旁。
走进大学校园,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真是个好地方!虽然是暑期见不到清华师生,但三五成群的游人仍然沉醉在这孕育中国顶尖科学人才的摇篮中。
从西校门往里走不多远,就到了荷塘月色,好幽静的环境啊!在清澈的水面上,点缀这大大小小的荷叶,有深绿的,有嫩绿的,随风摆动。
妈妈也触景生情吟诵了一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下又把清华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妈妈给我们当起临时讲解员,讲清华的历史、学校著名的老师及有成就的学生等。
我们边听便走,走着走着遇到一座奇怪的雕塑,一看说明才知道,原来是日晷—古代计时器,是1920届毕业生献给母校的礼物,日晷下方有四个字“行胜于言”代表着清华学子立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清华校园众多景点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建于1920年的大礼堂。
可同时容纳1200名师生。
它圆顶铜门,门前四根汉白玉石柱,每根都有两三层楼高,粗的我和姐姐两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建筑外表虽未加任何雕琢,但庄严雄伟,它与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一起被称为校园四大建筑。
参观完清华大学,我深深地感觉到清华大学真是太美了。
回去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一定来考清华大学。
参观大学作文2在暑假里,我来到了美国,那里有很多一流的大学。
有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哈佛大学,有许多美国总统都读过的耶鲁大学;也有美国一流的麻省理工大学。
每一所名校,我都去参观并感受了一下。
在美国众多大学中,我对耶鲁大学的了解是最深入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江苏师范大学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校园绿化“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体现——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有人说,春天是赏花踏青最好的季节。
但是在江苏师范大学的两年中,我发现我已经不再有“一年美景春之最”的观点。
因为我们美丽的校园和大地、和百花、和四季签了一个协议----“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冬天还未远去,春天刚一露头。
腊梅,迎春、金钟、连翘、云南黄馨便迫不及待的开放,无论是在水杉林里、小游园中、还是在玉泉河畔,都让人不忍远去。
四月份来到之后,校园里面开花树种更加丰富多彩了。
有木香、樱花、桃花、日本晚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野蔷薇、紫藤、紫叶李等等,很多种开花的树木接踵而来,有先有后,从不中断,此时的校园,怎一个色彩缤纷、花团锦簇。
绿叶伴红花,春日校园里的紫叶李、石楠,鸡爪槭等也不甘落后,争相为春天的校园增加乐趣。
夏天的师大,闷热少雨的时间。
但是校园中朵朵的花儿、片片的绿荫为师大学子带来了一抹亮色、一缕清凉。
走过17号楼,盛开的木槿花让人流连忘返,遍地的徐州“市花”紫薇花引来众人的围观,玉泉河畔的夹竹桃和合欢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还有多姿的石榴、凌霄等等。
夏天走在树荫下,难免都回抬头感谢旺盛的枝叶,3号宿舍楼前的水杉大道获得“最浪漫的林荫道”,多处的主干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更让同学们感叹她的宽广多姿。
还有那枝繁叶茂的重阳木、碧绿可爱的海桐球、蚊母树、大叶黄杨、珊瑚树,青翠欲滴的竹林。
校园遍地的枇杷、紫叶李还为嘴馋的同学提供最美的记忆。
秋天,很多人说是萧条的,但是作为江苏师大的学生,绝不会同意。
因为在我们美丽的校园,秋天是金色的,丹桂飘香,遍布校园的桂树,给我们带了不仅是美丽的花朵,更多的是满园的香气。
秋天,叶色的变化是最美的风景,金黄的银杏叶,让很多人的相机中留下了那个瞬间,红色的鸡爪槭、红枫、黄栌更加的吸引眼球,远远的看去,像一团火在燃烧。
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银杏果,红色的南天竹、木香,让人口中生津。
冬天,身在北方的徐州,校园难免会少很多绿。
山东师范大学新生必看

山东师范大学新生必看来源:百度贴吧整理:2010届山师历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新生少年淡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那群少年不少年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本部的宿舍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一种:普通的8人间,4个上下铺,在门两侧各有4个储物柜,大约1米宽。
最上面的储物柜直接开口朝向床铺,很high的样子。
在宿舍内有一张大桌子,与单张床等长,桌子两侧各有4个小抽屉。
无椅子。
无阳台(除4号楼)。
无单独卫生间。
晾衣绳在窗外,露天。
暖气两张,在靠窗户的两张床头处(冬天很爽)。
每个宿舍有6个床铺有壁橱(靠近门的一个上下铺无壁橱,悲剧)。
over长清宿舍比较复杂,分三种:四人间,四改六,六人间四人间:两个上下铺,在同一侧。
另一侧墙放了4个写字台,写字台上有书架(钉在墙上的,不过放心用,掉不下来的),每人一把座椅。
单独卫生间。
在门两侧分居4个储物柜,很大,也就是相当于本部储物柜的两倍。
有阳台,阳台有窗,相邻两个宿舍在阳台处联通。
六人间:每侧3张床,都是上铺,感觉这个上铺比上下铺的上铺稍微高一点点。
床下有一个大的立柜,放衣服什么的很爽,还有写字台,写字台上至床之间有书架,每人一把椅子。
无单独卫生间。
有阳台,但阳台无窗,刮风时候会比较脏。
任何两个宿舍之间不联通。
悲剧的四改六:原四人间的基础上,改作六人间,就是将原来的两张写字台去掉,放上一个上下铺。
然后在阳台又放了两个储物柜,正好把相邻的两个宿舍的连接通道隔断,其他同四人间。
也就是说现在的四改六除了有单独卫生间外,远不如原六人间舒服。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我的长清校区报到观由于去年我是提前几天报到的,所以也不知道班车什么的在哪儿迎接新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印象:大学与大树
作者:文图/万明钢
来源:《丝绸之路》 2015年第19期
文图/万明钢
前些日子,我去外省一所大学开会,会间遇到一位60年代初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校友。
他毕业40多年都没有回过母校,现在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了。
校友在异乡见面十分亲热,他询问了师大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他们在师大读书时一些老先生们的近况,我就自己
所知一一作答。
这位校友最关心、问得最多的是师大校园里的树:文科楼东边的梨园、办公楼
东边的枣林、植物园里面的苹果树、理科楼周边的丁香花……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反复提到
文科楼后面的两颗核桃树。
校友讲了他们当年在核桃树下晨读、开会,夜晚摘核桃吃,弄得满
手绿色洗不掉,第二天被同学、老师发现的往事。
他还说,当年建文科楼时,为了保护那两棵
核桃树,文科楼向南移了好几米,结果文科楼前面的路也向南拐了一个弯。
我想起文科楼前的
路确实是在楼前拐了一个弯,但是不是为了避让那两棵核桃树,没有得到证实。
我宁愿相信这
是真的。
回到学校后,我急切地到文科楼后面去看校友深深怀念的那两棵核桃树。
两棵核桃树,一
大一小,像母子一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小的那棵确实是紧紧地贴着文科楼的北侧。
微微秋
风不断地吹落枯黄的树叶,踏着落叶,我走近它们,用力摸了摸树干,斑驳沧桑的枝丫扭曲着
用力伸向四周的天空。
站在核桃树下,我就像面对历经沧桑的老人、先辈和师长,听他们诉说
着师大的历史。
30年前,我的四年大学也是在旧文科楼度过的,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核桃树,每
天都从树下经过。
每到春夏,郁郁葱葱的枝叶就像撑开的两把巨伞,为在树下读书和经过的人
们遮挡阳光和风雨。
毕业后,我一直在师大工作,可是再也没有走近过核桃树,也再没有这么
近地看看他们。
千里之外的校友,40多年了,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了,可是令他魂牵梦绕的两棵
核桃树至今仍是他最鲜活的师大记忆。
想到这里,我感到惭愧,默默地向核桃树致敬。
我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并没有觉得学校的树木花草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我接待过的许多到
师大来访问、讲学的专家、教授,大都对地处西北的师大有这么多、这么大、这么漂亮的树而
赞叹不已。
从校门、行政楼到理科楼的中央大道两侧,一排排侧柏挺拔傲立,像仪仗队一样,
威严而自信,凝重的墨绿色不会因四季的变化而改变。
师大最漂亮的树当属遍布校园的雪松,
其厚重、舒展、大气、伟岸的身姿衬托出学术的尊严与大学的积淀。
毫无疑问,雪松是最适合
在大学种植的树种。
如果侧柏和雪松表现的是含蓄、内敛、凝重与包容,那么,在师大校园里
最能体现大学生青春靓丽生活色彩的树,就是体育馆前面的那一排银杏。
银杏虽是最古老的树种,但它的树形青春、阳光,尤其是树叶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更使其在校园众多的树种中显得
出类拔萃。
春天叶子是翠绿的,夏天是碧绿的,秋天和初冬,叶子颜色由明黄转入金黄。
仔细
观察会发现,树上的每一片叶子会同步变色。
同一棵树上,夏季看不到一片黄叶,深秋看不到
一片绿叶,一排树的颜色变化也整齐划一。
与高大挺拔的侧柏、雪松、银杏相比,丁香和迎春
花就显得婀娜多姿和富有情调。
访客和游人无不惊叹,师大竟然有那么多年轮那么久远的丁香花。
四月花季,满校园芬芳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和着花香吟诵古诗文的“丁香花开”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
然而,师大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植物不是树,也不是花,而是生长
在旧文科楼西北角的那片竹子,现在还不能说是竹林,但大有成林之势。
竹子在北方生长实属
不易,这片竹子能在师大校园里茁壮生长,也足见这片土地、这所校园的博大胸怀和包容之心。
大学不仅要有高楼,更要有大师,如今的大学高楼可以拔地而起,大师可以从天而降。
唯
有大树是在这片泥土里一圈一圈积累起它的年轮,大学的文化也像树的年轮一样,是日积月累
积淀起来的。
陈平原先生说过,大学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高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和一大
堆数字指标上,大学的文化更体现在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教授身上,以及积极向上、具有责任感的学生身上。
我想说的是,大学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也体现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