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一章:实数1.1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1.2 实数的运算1.3 实数的应用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式的概念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4.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4.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五章:一次函数5.1 一次函数的概念5.2 一次函数的图像5.3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六章:平行线与相交线6.1 平行线的性质6.2 相交线的性质6.3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三角形的性质7.2 三角形的全等7.3 三角形的相似7.4 三角形的应用第八章:四边形8.1 四边形的性质8.2 四边形的全等8.3 四边形的相似8.4 四边形的应用第九章:圆9.1 圆的性质9.2 圆的全等9.3 圆的相似9.4 圆的应用第十章:概率与统计10.1 概率的概念10.2 概率的计算10.3 统计的基本概念10.4 统计的应用第十一章:立体几何11.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1.2 立体几何的计算11.3 立体几何的应用第十二章:解析几何12.1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12.2 解析几何的计算12.3 解析几何的应用第十三章:数列13.1 数列的概念13.2 等差数列13.3 等比数列13.4 数列的应用第十四章:函数14.1 函数的概念14.2 函数的图像14.3 函数的应用第十五章:不等式组15.1 不等式组的概念15.2 不等式组的解法15.3 不等式组的应用第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6.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七章:二次函数17.1 二次函数的概念17.2 二次函数的图像17.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的概念18.2 勾股定理的证明18.3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十九章:统计与概率19.1 统计的基本概念19.2 概率的基本概念19.3 统计与概率的应用第二十章:数学建模20.1 数学建模的概念20.2 数学建模的方法20.3 数学建模的应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内容涵盖了实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圆、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函数、不等式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勾股定理、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建模等知识点。
【初二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课件

x 1
2
即当x= 1 时,y=0.
2
二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请用含自变量的式子表示下列问题中的函 数关系: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 间为 t(单位:h),行驶的路程为 s(单位:km);
(2)多边形的边数为 n,内角和的度数为 y.
问题(1)中,t 取-2 有实际意义吗? 问题(2)中,n 取2 有意义吗?
练一练
填表并回答问题:
x
1
y=+2x 2和-2
4
9
16
8和-8 18和-18 32和-32
(1)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吗? 答: 不是 .
(2)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关键词:两个变量,
答:不是,因为y的值不是唯一的.
给一个x,得一个y. 易错点:顺序不要反.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y =2x+3; y =x2+3;y =2|x|;④ y x ;⑤y2-3x=10, 其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1)y 3x 1
(2)y 1 x2
x取全体实数
x 2x0-2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 义的自变量的全体.
(3)y x 5
x 5x05
(4) y x 2 x 1
x 2且x 1
x 1 0
x20
即 xx
1 2
... -2 -1 0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函数不是数,而是一种关系 B.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边数的函数 C.一天中时间是温度的函数 D.一天中温度是时间的函数
2.下列各表达式不是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C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PPT精品教学课件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 2,以原点O为圆心,以
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0
1 2
•
3 4
新知导入
想一想:
2, 3, 5 …的线段(图1).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求证:AD2-AB2=BD·
CD.
A
证明:过A作AE⊥BC于E.
∵AB=AC,∴BE=CE.
在Rt △ADE中,AD2=AE2+DE2.
在Rt △ABE中,AB2=AE2+BE2.
AD2-AB2= DE2- BE2
= (DE+BE)·( DE- BE)
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
方关系,就很容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练一练: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
则b的面积为( D )
A.16
B.12
C.9
D.7
随堂练习
64 cm²
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角形外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S1 S 2 S3
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归纳: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
正多边形、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
形面积的和等于斜边上图形的面积.本例考查了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下数学教材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介绍一、整体概略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涵盖“数和代数”“图形和几何”、“统计和概率”、“综合和实践”所有四个领域。
全书需约 62 课时,详细以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看法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抗命题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 15课时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看法、性质和判断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常量和变量的意义函数的看法和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看法、图象、性质一次函数和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模型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约12课时、中位数、众数刻画数据集中趋向的统计量——均匀数(加权均匀数)刻画数据失散(颠簸)程度的统计量——方差用样本的均匀数、方差预计整体的均匀数、方差,进一步领会用样本预计整体的思想别的,本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经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进一步落实“综合和实践”的要求。
二、教科书内容的整体变化原八年级下册( 61)新八年级下册( 62)第 16章分式(14)第 16 章二次根式(9)第 17 章反比率函数(8)第 17章勾股定理(9)第 18章勾股定理(8)第 18章平行四边形(15)第 19章四边形(16)第 19章一次函数(17)第 20章数据的剖析(15)第 20 章数据的剖析(12)“分式”由八下提早至八上第 14 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第15章分式;第 16 章二次根式。
三章式的内容相对集中,表现式之间的联系,它们组成式的有机整体。
“二次根式”从九上提早至八下“勾股定理”从前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时常常波及二次根式的化简,便于计算、进一步稳固二次根式的运算,有利于全面表现勾股定理的教育价值“反比率函数”移到九下,便于学生理解波及的一些物理等有关知识;“一次函数”由八上移到八下,这一调整鉴于函数内容学习的以下三个难点:(1)函数的看法比较抽象;(2)从数和形双方面考虑问题;(3)用函数解决实质问题比较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16.1 二次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51页 0075页 0131页 0210页 0256页 0287页 0363页 0435页 0477页 0504页 0581页 0622页 0710页 0746页 0781页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数学活动 复习题16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复习题17 18.1 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 丰富多彩的正方形 小结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数学活动 复习题19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16章二次根式,17章勾股定理,18章平行四边形,19章一次函数,20章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下册 第十九章 19.1.2 函数的图像 课件(3课时,共69张PPT)

(3)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按上述 函数预测,再持续2小时,水位的高度: __y_=_0_.3_×__7_+_3_=_5_._1_(m__)_____. 此时函数图象(线段AB)向 ___________延伸到对应的位置,这时 水位高度约为___5_.1_m______米.
由例可以看出,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之间可以__转__化_______.
值范围是: X取全体实数 ; 第一步:从的取值范围中选取一些简洁的数 值,算出的对应值,填写在表格里;
x … -3 -2 -1 0 1 2 …
y … -2.5 -1.5 -0.5 0.51.52.5 …
知识点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 第二步:根据表中数值描点( x ,y);
y=x+0.5
• • • • • •
1、如果A、B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 路程(米)与赛跑的时间t(秒)的关系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A比B先出发; B. A、B两人的速度相同; C. A先到达终点; D. B比A跑的路程多.
2、用列表法与解析式法表示n边形 的内 角和m(单位:度)关于边数的n函数.
解:列表法:
边数n 3 4 5 …
内角和 m/度 180 360 540
…
解析法:m=(n-2)×180 °,n≥3
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列表、描点、连线,这种画函数图象 的方法称为描点法。
函数图象的三种表示法
1、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_列__表__,(2)_描__点__,(3)_连__线___. 2、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分别为:
__解_析__式__法__、___列_表__法__ 、_图__象_法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