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对象电气工程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具有相应学历的自考研究生。
三、培养要求1. 理论功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实验、调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研究生一般需完成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和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2. 实验实习:研究生需要参与实验实习,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掌握实践技能。
3. 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并学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4. 科研创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培养计划1. 培养周期:电气工程研究生一般为3年全日制学习。
2. 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学年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研究阶段。
3. 学科方向:可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学科方向和导师指导。
六、培养评估1. 学业表现: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毕业要求:研究生毕业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满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七、培养保障1. 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要求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实验设施:学校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八、培养成果1. 毕业生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实施细则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完善淘汰机制的实施意见》,针对电信学部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贯彻执行。
1.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环节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外审抽查;●学位论文答辩;●学位审议。
2.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实施主体与基本方式(1)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的实施主体为各院系及相应的硕士点。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的基本方式:●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由院系或硕士点负责人集中组织进行,并提前一周将时间、地点经学部上报研究生院。
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的专家组由研究生导师组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报告的自述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时间●全日制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初进行。
(2)考核内容●对于学术型硕士生,主要考查硕士生对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学习情况等;考查学位论文工作准备情况,包括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工作难度、研究思路、研究基础、写作能力和答辩表达能力等;还要考查学术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及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对于工程型专业学位硕士生,主要考查硕士生对本专业/领域课程学习、校内实践(实验)情况,对专业知识、技能、标准规范等掌握程度;考查学位论文工作准备情况,包括论文选题是否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论文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方法的科学性、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预期成果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文献阅读等;还要考查学生校外企业实践情况及时间安排、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等;还要考查该生实践环节的实践条件是否有保障、校内外实践安排是否合理等。
湘潭大学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湘潭大学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学制: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为两至四年,最短不少于两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少于三年为提前毕业,长于三年为推迟毕业。
提前毕业者必须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相关规定。
三、研究方向:1.新型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安全换流技术、新型调制策略、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磁兼容设计、开关器件的工作特性和失效机理等,解决线性扰动、换流死区、输入/输出不平衡、非线性特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
并将矩阵变换器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柔性分频输电系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等的开发研究中。
2.电力传动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新型交流调速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器、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等;研究开关磁阻电机及其他特种电机驱动控制。
3.新能源发电系统与技术主要研究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展开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风电机组仿真平台及应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及应用、风电监控安全通信、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电力系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电力市场通信、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加强自我心理的完善,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1、工程硕士(单考生除外)、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半年。
该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3年。
2、以单独考试方式考取的工程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3、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半。
该类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1年毕业,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4年。
三、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工程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体系设置及学分要求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年7月修订)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创新,具备成为行业专家、科研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的潜力。
二、课程设置1. 学术课程(1)电子信息理论基础该课程涵盖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建立起对电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数字信号处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数字滤波、离散傅里叶变换、自适应滤波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3)通信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
学生将学习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等内容,了解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以及常用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应用。
2. 实践课程(1)电子电路实验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将通过组网、测量电路参数、分析电路特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对电子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学生将进行电子产品的整体设计和实际制作,学习硬件选型、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及焊接工艺等关键技术。
三、论文要求1. 论文选题学生在第一学年末确定论文选题,并于第二学年完成论文的选题申请。
选题应紧密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学科前沿和研究方向,具备一定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2. 论文撰写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论文撰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文献综述学生应对选题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综述,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根据选题的需要,学生应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验证研究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电气工程学科从2009年9月起试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一级学科点:电气工程博士点二级学科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相关一级学科: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执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2.5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
四、培养方式1、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企业单位成为研究生的培养实习基地。
2、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3、课程学习可以集中完成,也可以分散在二年内完成,这由导师和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自由确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有效期五年。
课程设置见附表。
1、总学分≥28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
在自选课中,至少选修一门数学课。
自选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从一级学科的课程内选择。
2、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听取学术报告后,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学术报告记载表由导师签字,待全部完成后,将小结和记载表交到院研究生办公室记载成绩。
3、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优秀,或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达到学校规定免修标准的可申请“公共英语”课程免修。
430108-电气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天津大学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8 校内编号:Q20302领域名称:电气工程培养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一、领域简介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电能生产、传输及其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
本工程领域与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天津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授16名,副教授28名。
二、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采用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电气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专家。
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为2.5年。
四、领域范围本领域涵盖专业及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电机与电器;4.工业自动化;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 电能经济与管理;9. 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课程的设置原则: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重拓宽专业面,注重研究生知识的更新,用新技术武装研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功率源技术及其应用;②电磁、电气测量技术;③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④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⑤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
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在企业工作单位和参与野外实践。
电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
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
聘任条件须符合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后由学院统一发放聘书。
五、学位论文
论文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最主要的阶段,通过论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综合概括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㈠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须结合生产应用课题或应用基础课题来选题。
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但一般应以应用型课题为主。
㈡开题报告
在导师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提出论文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专业硕士生文献阅读量应为30篇以上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7篇。
在第三学期的前三周由各系统一组织,并有企业的第二导师参加。
文献综述合格获得1学分,开题合格获得0.5学分。
㈢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第五学期),学院组织各系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按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
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研究生,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考核结果保存在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
检查合格获得0.5学分
㈣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生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含图表)。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