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的学科。它采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健康和医学实践。

一、健康:医学社会学视角

1、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2、健康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演变

①疾病是由罪恶魂灵引起

②人的健康受总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人体被看成是遵循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机器”似的统一体

④“物种医学”和社会空间医学”的出现

⑤健康:回到整体的人

A “治疗至上”论的动摇

以使用药品为主来实施医学干预成为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被称为“治疗至上(upon to treat)”。

B 生活条件的改善

C 现代健康观念的回归

慢性病: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D 贫穷和健康:仍在关注的问题

二、传染病重新出现:

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再度凸显

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特点:致病细菌显示出明显的抗药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新传染病杀伤力惊人

新老传染病肆虐的原因

致病菌逐步适应环境,提高本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由于人们轻视了传染病,给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滥用药物、性行为不检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不注意卫生

环球旅行中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使传染病“传遍整个世界”。

3、性传播疾病(STDs)

导致性传播疾病高发的原因

(1)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减少了对意

外怀孕的担心;

(2)世界各地城市青年的性解放和

性自由意识;

(3)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的雇佣

形式

(4)建立多个性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医学社会学的发展

1、早期的医学社会学

2、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首先,出现了医学社会学研究朝着与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的研究领域的转化。

其次,医学社会学和普通的社会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第二章艾滋病和社会

一、艾滋病概况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疾病,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像癌症、肺炎和各种病毒感染的能力,让人体暴露于对任何疾病都毫无抵抗力的状态中。

2、惊现

3、发现

结论:

艾滋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接触有恒定相关关系

是由病毒引起的

通过病毒进入血液而发生的

性交和静脉药物使用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4、危害

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

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

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影响社会安定

对后代的不良影响

使家庭陷入危机

5、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社会因素

(1)宏观因素

经济发展:

性别文化:

(2)微观因素

吸毒与淫乱:

同性恋:同性恋者极少只限于和一个人发生性行为

同性恋者具有特殊的性行为方式

血液制品污染:

6、各国的艾滋病状况

二、艾滋病是医学社会问题

1、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的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艾滋病具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

首先,它的产生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结果。(

其次,艾滋病的后果也带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

最后,艾滋病的防治是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

2、艾滋病是医学问题

三、中国的艾滋病现状

1、流行状况

2、传播途径

3、艾滋病仍在蔓延的原因

毒品问题

性产业的存在

同性恋问题

4、艾滋病患者的艰难生存

1)事实

“主要地位”,这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地位的一般状态,主要是来自于其职业。而艾滋病会呈现出主要地位的特征。

)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

“社会排斥”,是指大民族完全或者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

“社会排斥”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受主流社会的排挤过程。

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

自我责任论:即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所造成的,甚至是由于他们不参与社会而形成的自我排斥。

“艾滋病是上帝在花园里除草的方式”

社会结构生成论:即社会排斥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造成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是他们自身不够努力、自暴自弃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有意无意地将之排斥于正常社会生活之外而导致的。

从地区分布看:艾滋病患者80%在农村

由于发达城市卫生保健业的发展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情况较落后城市和地区好

从职业分布看:基本上集中在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个体从业者和性工作者

他们的生活水平低,文化知识结构差,卫生保健意识弱

从性别分布看:近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比例上升

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滞留在城市的农村年轻女性中,有一部分人不能找到适当的工作,或者工薪过低不能满足致富要求,于是她们转而成为城市的性工作者。

社会政策创造论:由于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缺乏力度和深度现有的政策法规既不为社会包括艾滋病患者所广泛了解,也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因此,无法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意识形态认可论:人们认为这些艾滋病患者遭到社会排斥是在为自己的放纵行为承担后果。

对死亡的恐惧也使人们认为远离、排斥艾滋病患者是一种正当的自我保护行为。

社会流动反映论:艾滋病患者在病情公开后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同时,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使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难以支撑,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在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有向下流动而没有任何向上甚至水平流动的可能性,造成艾滋病患者不肯到医院就诊或就诊后隐瞒病情、远走他乡。

5、艾滋病的防治:

(1)取得的进展

制定“四免一关怀”政策

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

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匿名咨询和初筛检测;

对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

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2)存在的问题

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护问题

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救助问题

艾滋病宣传问题

政策落实问题

(3)对策

扩大对艾滋病患者社会救助的区域范围

继续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广度和力度

落实全国各地艾滋病防治的领导责任制

增加人权保障:立法保护艾滋病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医疗权、居住权、就业权、教育权、保密和隐私权、言论权、结婚权和旅行权等等。

第三章社会紧张

紧张(stress)可以定义为个人对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强的精神——躯体反应,它可以给个人带来恐惧或焦虑。

一、社会紧张的社会学理论

1 、符号互动论

这一理论把个体看成是有创造性的会思考的生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机械地对社会过程的影响做出或多或少的反应。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的基本内容

(1)我们是通过想像自己在他人而前的形象如何来看待自己的;

(2)我们想像他人对我们形象的判断;(3)我们想像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决定了我们必然会经历某种自我感受,如自豪或自卑。

镜中我理论对于紧张的理解

一个人把他或她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客观存在的知觉,是与他人的反应相互关联的。很显然,一旦当一个人的自我主观想像与他人反应不相符合时,紧张就会产生。

(2)威廉·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情境定义”对紧张的解释

第一,同样的危机并非都会对所有人起同样的作用;

第二,对于危机的调适和控制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把现有状态和他过去所经历的类似状态进行比较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修正其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3)欧文·戈夫曼

“人生如剧场” 理论(1ife as theatre)

(1)一个人的形象;

(2)一个人和与其类似的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

(3)社会环境;

(4)人们通过言语或行动所表达出来的他或她自己的信息。

2、涂尔干:

功能论

一个概念: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指社会的各个有机部分合整为一体的过程和情态。它决不等于是各个结构组织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在各部分之间的特殊结合以及关联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二、紧张的生理学反应

1、“反抗或逃避”的生理学变化模式

2、一般适应性综合症状的理论

三、紧张的社会因素

1、角色紧张

包括生活事件和慢性紧张

其实质是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的冲突

关于角色

第一类的生活事件像离婚,结婚或失去职业;

第二类的慢性紧张如角色负担过重

2、紧张适应能力

影响个人对付能力的因素

学校

家庭

社会激励体系

结论

个人生理损害或变化的程度取决于

(1)刺激情境,包括情境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他/她动机的强度;

(2)个人应付刺激情境的能力,如遗传学因素的影响,个人技巧,天生的能力和过去的经验;

(3)个人在应付问题上的社会准备;(4)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3、社会群体因素

群体成员对个人提供的社会支持——主观归属感、被接受感和被需要感的满足可以帮助个人减少紧张作用于躯体和精神上的有害作用。

4、生活变迁

1、极端情境自然灾害、战争对社会、心理影响

灾害激发急性的心理紧张:情感障碍,由于忍受悲痛、财产损失、经济损失和恶化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焦虑。

强烈的连贯性是关键因素

连贯性是一种个人行为倾向,它让个人用信任的观点看待世界,相信事件都是可预见的,具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地解决的信念。

连贯性的获得:迎接挑战、参与形成结果(通常是满意的)、对付不同程度的刺激

2、生活事件生活事件研究基于一种假说,即几种紧张事件在一个人生活中的积累最终会产生一种紧张后效应。

大量的证据支持任何类型的环境变化,只要它需要个人去适应,就会产生特异的紧张反应。

生活变化的纬度:(1)变化的程度;(2)变化的不可预知性;(3)受到影响的个人生活层面(是个人的还是职业的)。

变化既快又预料不到的状况紧张性最强

不可预知的生活事件导致了最大的紧张,随后引起了健康损害。是个人对变化的性质的认识决定了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效果。当生活事件被认为是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时候,抑郁主诉、疾病症状和就诊的增加就会不断发生。许多研究人员发现,不少人在经历了紧张生活事件之后特别倾向于寻求医生服务。

5、紧张和社会经济地位

一个人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越高,他就能越好地应付紧张情境,应付紧张对躯体的作用。这一优势随着社会等级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减少。

三、社会紧张导致的健康问题

1、过劳死

(1)定义: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2)原因:

工作时间过长

对自身的期望值高、精神压力大

劳动强度加重

(3)临床表现与死因

临床表现

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

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冠心病、脑出血(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等。

(4)过劳死在日本

(4)中国面临“过劳死”威胁

远离过劳死

1.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

2.善于劳逸结合。短期旅游,爬山远眺,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

3.坚持运动。

4.保持心情舒畅,做一个“乐天派”。

2、自杀和抑郁症

社会紧张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抑郁症。自杀也是社会紧张造成的,自杀与社会紧张的关系是以抑郁为纽带的。

(1)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

钝、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人格解体、注意力缺乏、性欲缺乏、失眠等。

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

现已明确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

曾有自杀未遂史;

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

近期内严重的抑郁症状;

生活质量低;

失业等巨大社会生活压力

大学生的自杀现象

原因:

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由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适应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对个人前途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情感问题;

社会评定问题,即大学期间的各种社会奖惩及其带来的名誉地位问题;

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上了名牌大学后对自我的期望值比较高,他会想自己是全中国最棒的学校的学生,不能失败,要比同龄人出众,这样压力就会更大。”

珍爱生命,远离自杀

自杀是痛苦的

自杀的每一种方式都让人感到痛苦不堪,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解脱的快感。

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

是可以避免的

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有的人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其中包括足够的社会支持、良好的自信心、稳定而幸福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关系等。

各地高校均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2)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状就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抑郁症的危害

导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

1.抑郁心境。

2.快感缺失。

3.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

4.睡眠障碍。

5.食欲改变。

6.躯体不适。

7.自我评价低。

8.自杀观念和行为,9.其它。老

抑郁的原因

抑郁症引发的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人们郁积的苦闷心情无法得到疏泄。

(3)如何避免自杀和抑郁

自我调适:

1、循序渐进。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2、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3、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

好地澄清它。

4、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

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

提出挑战。

5、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

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

病症中恢复。

6、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

分的心理准备。

寻求帮助:

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第四章社会学视野中的医患关系

第一节医患角色

一、角色的含义及特点

(一)定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二)特点

1.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

2.角色是权利义务的高度统一

3.角色具有特定的行为模式

二、角色的类型

1.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一般说,自觉角色的出现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一个人在刚刚充当某一角色时,往往容

易表现为自觉的角色。

②特定的环境与任务常容易使人表现出自

觉的角色。

③经常的自我提醒也是实现自觉角色的重

要条件。

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三、病人角色

(一)定义

是指承担着患病者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的、与医生角色相对应的一种角色。

(二)病人角色的性质归属

1.病人角色属于自致角色

2.病人角色属于开放角色

3.病人角色属于自觉角色

(三)病人角色的特殊性

1.普遍存在焦虑、急躁情绪

2.具有复杂性

3.过分关注医生角色的义务

三、医生角色

(一)定义

医生角色则是指在医患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遵从着与诊断、治疗相关的职业规范、通过一定的行为模式对病人负责的群体。

(二)医生角色的性质归属

1.医生角色属于自致角色

2.医生角色属于规定性角色

3.医生角色属于表现性角色

4.医生角色是自觉角色

(三)医生角色的特点

1.角色行为关乎生命健康

2.角色扮演准备期长

3.角色情感理智公正

4.角色规范明确严格

第二节医患关系的演变

一、古代医患关系及其中的角色

(一)古代的医患关系

古代的医患关系相对简单与和谐,原因有:

一方面古代医患关系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等级专制政治的社会背景之中。

另一方面古代医学模式表现为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为直接(二)古代的病人角色

古代医患关系中,病人角色的特点为主体地位,尊敬、信任和配合医生。

当时的诊疗模式和医学发展水平决定了古代病人角色的特点。

(三)古代的医生角色

古代医生角色的责任重大,道德感强烈,角色素质全面。

古代医生角色的特点同样取决于当时医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当时的主流文化对医生角色的要求。

二、近代医患关系及其中的角色

(一)近代的医患关系

近代生物医学时期的医患关系是割裂的、医患地位极其不对等的。

医生格外关注生物的致病因素,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分离开来,病人没有话语权,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作为专家的医生则处于“说了算”的完全的主动地位。

(二)近代的病人角色

近代医患关系中的病人角色是被动的、权力意识不明确的、信奉权威的,行为退化明显。

(三)近代的医生角色

医学发展的近代时期,医生所扮演的是一种专家角色,做出客观的专家决策,并使患者遵从这些决策。

三、现代医患关系及其中的角色

(一)现代的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呈现物化趋

2.医患关系日趋复杂

3.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二)现代的病人角色

现代医学条件下的病人角色,掌握有较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权力意识强、遵医率低。

(三)现代的医生角色

现代医患关系中的医生角色,集医学专家、经济学家于一身,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

医生角色压力增大的原因:

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带来的知识更新的压力

繁重的工作任务

职业社会评价陷入低谷所带来的焦虑

病人高涨的权力意识

“医疗风险”一肩挑

新闻媒体对医生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指责”

第三节医患角色失调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社会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失调。

一、社会学中的角色失调

社会学中与医患关系紧张相关的角色失调主要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失败。

(一)角色冲突

1、定义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类型

角色冲突有两种类型:

(1)角色间的冲突

是指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

起的。

(2)角色内的冲突

是指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a角色紧张: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当这些角色同时对角色承担者提出角色要求时,极易使角色承担者在精神或体力上感到难以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这时就发生了角色紧张。

b 由于角色规范不一致导致的冲突

针对因角色规范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就应统一角色规范,采取使人的角色单一化的做法,即在一种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

(二)角色不清

1、定义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2、原因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3、解决办法

一方面,社会应该加大对变化了的角色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角色扮演者有能力和条件去更新角色内涵;

另一方面,角色承担者也有义务不断了解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适应以避免角色不清的发生。

(三)角色失败

1、定义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2、类型

第一,角色扮演着不得不退出角色

第二,虽然未退出角色,但事实证明其表

演是失败的。

二、医患角色失调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利益矛盾加剧(二)医患双方互相防备(三)医患沟通不畅(四)医生出现职业倦怠

三、医患角色冲突的原因

(一)医患角色冲突的客观原因

1.社会经济

2.政治法律

3.医疗保障制度

4.大众传媒

(二)医患角色冲突的主观原因

1.角色期望存在差异

2.医患角色意识存在差异

3.医生角色定位失误规定性角色不规范

4 .病人角色定位失误第一,敌我不分:第二,权利义务分割。

第四节医患角色扮演

一、社会学中的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二)角色扮演过程

1.对角色的期望

2.对角色的领悟

3.对角色的实践

二、医患角色扮演的过程分析

(一)医生的角色扮演

1.未完全把握公众对医生角色的期望

2.对角色的理解受到不利的影响

3.角色实践的阻力

(二)病人的角色扮演

1.角色期望中存在矛盾

2.角色领悟脱离现实

3.角色实践中推卸责任

三、角色建设

(一)角色建设

人们在实践角色时,有时会遇到很多事前料想不到的困难、挫折或者新情况,在这种请将下,角色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所谓的角色建设。

(二)医患角色建设的必要性

1.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3.角色发展的需要

(三)医患角色建设的途径

1.政府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制,增加医疗投入,尽可能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福利性质。

其次,发展初级卫生组织,加快医生队伍建设。

2.社会化机构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大众传媒应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面报道

其次,医学院校应转变教育模式,使未来的角色承担者掌握角色扮演、角色建设的基本技能;第三,医疗机构应该发挥其在继续社会化方面的职能,帮助角色承担者进一步提高角色建设的能力。

3.社会应完善评价机制及时调整角色规范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一章 社会学的学科概述【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 社会学的学科概述 一、名词解释 社会运行(河北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无论是纵向运行还是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与诸系统都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 二、简答题 1.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1)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

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2.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学科的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社会学视角看来,只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之处。 (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由于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络,那么,作为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研究的学科的社会学,必然具有一种综合性学科的性质。 ①这种综合性突出表现在它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②这种综合性还表现在:社会学的研究经常结合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成果来做综合性的考察。如果不利用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社会学是不能实现它对社会的多面向研究的。 (3)社会学的科学性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对人类社会的科学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表面的,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不是片面的,而是系统、全面的。现在,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医学试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和。 2.社会医学是一门学科;从医学思维和观念的角度,社会医学具有学科的特点。 3.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属性,以分析和解决起源于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要目的。 4.社会医学的研究容包括、、三个层面。 5.社会医学的产生使预防医学从传统的扩大到,学科更有生命力。 6.1848年,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二、选择题 1. 提出“医学是门社会科学,政治从广义上讲就是医学罢了”观点的是() A.魏尔啸 B.诺尔曼 C.盖林 D.希波克拉底 E.恩格尔 2. 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容的是() A .卫生服务状况 B.卫生行为 C.社会卫生政策 D.社会危险因素 E.临床诊治方法 3. 社会医学是( ) A.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B.理论学科 C.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D.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E.以上答案均不是 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趋向于() A.生产性 B.盈利性 C.公益性 D.福利性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盖林(Guerin)是( ) A.德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E.瑞典人 6.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B.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规律 C.卫生政策制定 D. 社会发展规律 E.个人卫生状况 7.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人群是() A.患者人群 B.全体居民 C.社区中的疾病群体 D.潜在的患者人群 E.传染病人群

8.社会医学的研究目的是() A.帮助政府制定政策 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 C.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 D.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 E.比较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四、问答题 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3.结合专业实际谈谈学习社会医学的意义。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医学科学社会科学 2.医学方法 3.社会属性社会文化 4.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生物预防社会预防 6.盖林(Guerin) 二、选择题 1. A, 2.E, 3.D 4.C 5.D 6.A 7.B 8.E 三、名词解释 1.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四、问答题 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如下6方面: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 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⑤促进人群健康。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医学仪器2复习大纲整理-2

医学仪器2复习大纲整理-2

第一章电治疗类仪器设计原理 1、简述电磁波谱不同频段对人体不同的生理效应。 电磁波谱不同频段对人体的生理效应: 在1000Hz以下主要是刺激效应;在1000Hz~3×1015Hz主要是热效应;在3×1015Hz以上主要是生物效应。 2、什么是电离辐射?(可能不考) 电离:量子能量足够大的电磁辐射与某种物质相互作用,可将其原子或分子中的束缚电子击出,于是这些原子或分子成为阳离子,被击出的电子又可被其他中性的原子或分子俘获而形成阴离子。 频率高于3×1015Hz的电磁辐射,其量子能量较大,能引起生物组织电离,因而称为电离辐射。 4、电刺激系统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 电刺激系统的组成:脉冲发生器、导联线、电极。 5、按照电刺激部位,刺激类型可分为哪三种? 表面刺激-电刺激系统的三部分都在体外,电极放在皮肤上或要刺激的肌肉运动点附近。 经皮刺激-把电极放置于体内并靠近刺激部位。导联线穿过皮肤连接到外部脉冲发生器。 植入式刺激-刺激器的三部分通过外科手术永久植入人体,植入后皮肤完全缝合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的联系是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的。 9、简述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原理及仪器结构。 原理: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个以电池为动力的、体积小而能植

入体内、可产生连续稳定的电脉冲的装置。人工心脏起搏发出的一定形式的微弱脉冲电流,能刺激心脏的起搏功能或诱导功能有障碍但尚有兴奋、收缩及心肌纤维间传动功能的心脏起搏,即以代替正常的起搏点刺激心肌,使之有效地收缩。 仪器结构: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和程控器三部分组成。起搏脉冲发生器的电子电路由控制单元、感知单元和脉冲输出单元组成。 10、简述心脏除颤器的设计原理。 除颤波形发生器—电源能量,选用电容把电能存储起来,再通过电容放电实现短时间高强度对病人电击; 除颤器框图(右边) 内置心电监视器—加快心律不齐的诊断; 除颤器提供RLC电路—产生衰减的正弦波或指数衰减的波形电击; 第二章激光治疗机 1、产生激光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可能不考) 激光工作物质粒子数的反转;一个起正反馈、谐振和输出作用的光学谐振腔;满足光振荡的阈值条件。 2、激光器中对工作物质激励的方式有哪几种?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六章:社会组织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社会制度 第九章:社区 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 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 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 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 二:社会学的现象力 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 社会学的科学性 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社会学没有大多数自然科学那样先进。不过,社会学还很年轻,它的研究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就“科学性”而言,社会学并不比自然科学有任何逊色。 难道社会学真的只是转述了常识早就告诉我们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科学的归纳、解释和预言,靠的是对可以验证的事实进行细心、系统的分析,而非科学的常识性解释则以人们的相信为基础,因而科学方法对现实的解释比常识所作的假象更为可靠。常识是未经系统分析而获得的对某种情况表象的粗浅的感知,而社会学知识是透过社会现象看到社会变迁的规律和真理。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从社会学家和社会著作来看;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题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 题

第一章社会医学绪论与医学模式 1、社会医学的研究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3、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亚健康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4、疾病过程早期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是(亚临床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根据收集资料的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现场试验研究)和(评价研究)。 2、列举两种常用的社会医学评价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 3、选择社会医学课题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问卷结构中(封面信)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和组织者等。 5、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核对项目)。 6、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量,所获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7、(效度)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苈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四个方面。 9、生命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0、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11、生命质量评价就是指对一定(生命数量)的人群在一定时点上的生翕质量表现进行评介。 12、HRQL的名称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3、GRQOL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生理状态包括(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 1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功能)和体力适度。 16、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社会健康包括(社会交往)、(社会支持)。 17、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SF-36划归为(一般健康)问卷。18、健康良好状态指数在生命质量评价中 将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有关病人 (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内容以及疾病和 健康问题综合描述。 19、关注所有人群的调查问卷属于(一般 健康)问卷。 20、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 WHOQOL-100划归为(一般健康)问 卷。 21、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癌症病 人生活功能指数归划为(疾病专门化量 表)问卷。 22、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FLIC)适 用对象是(癌症病人)。 23、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 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 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 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 状态)四个方面。 24、HRQOL是主观评价指标,具有(文 化)依赖性。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人均GDP)排除了人口因素的影 响,便于国和地区间比较,是分析经济因 素和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已被当伯对一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度量。 2、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 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主要 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出 现;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负性事件)增 多;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等。 3、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观 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道德 规范、(宗教信仰)、哲学、艺术、(习 俗)等所构成的领域。 4、社会医学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 发,研究宗教、道德、风俗等文化因素对 人群健康的影响。 5、从表现形式上,文化可分为(智能) 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三种类 型。 6、从文化的特殊形态可分为(亚文 化)、反文化和(跨文化)三种类型。 7、(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 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 的思想文化。 8、广义的行为分为(内在)行为和(外 显)行为。(内在)行为即人的心理活动 过程,(外显)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行 为。 9、从产生的基础来看,人类行为可以人 为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定 型)行为,包括反射行为和本能行为。第 二类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是人类在所 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过 程获得的。 10、社会心理因素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通过(心理过程)作用于个体 的社会因素,其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 现出来和(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11、社会心理因素通常具备如下四个方面 的特点:概念非常复杂;(各因素之间存 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具有不稳定性;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指标分为(卫生政策) 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保健)指 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行为)指 标及(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六类。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 (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 标、人口统计指标三方面。 3、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有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 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 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4、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指(非劳动 年龄人口)(0~14岁与65~岁)与(劳 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反 映劳动人口负担程度指标。 5、成人识字率指(15岁以上)人口能 读、能写人数的百分比。 6、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生命数 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其可 较好地评价(疾病负担)。 7、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及各地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健康状态 分为(发达型)、(发展型)与(欠发达 型)三类。 8、性比例是指当(女性)人口为1或者 100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 9、婴儿死亡率是指出生后一年内婴儿死 亡数与活产数的比值,以(千分率)表 示。 10、人口结构是指不同特征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 龄)、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 11、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地区、一定时点 的各年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以 (人口金字塔)反映人口的年龄结构。 12、一个人群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大 于(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 (10%),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 13、期望寿命以(死亡)为观察终点。 14、活动期望寿命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15、伤残调整生命(DALY)是指疾病死 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 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16、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提出的衡量社会卫 生发展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人口的(社会 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就化状态及(身 体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综 合性指标。

医学电子仪器复习与练习指导-1

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复习指导 目录 0阅读材料复习与练习 (1) 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 (1) 第二章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 (1) 第三章信号处理 (2) 第四章生物电测量仪器 (4) 第五章血压测量 (6)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 (8) 第七章心脏治疗仪器与高频电刀 (10) 第八章医用电子仪器的电气安全 (11)

0阅读材料复习与练习 1.()主要指那些单纯或组合应用于人体,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的仪器,包括所需的软件。 2.随着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医学模式认识上的转变,特别是以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医院为中心的模式必然会再次回归到以()的医学模式上来。医学仪器的设计应充分认识这一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以()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正在崛起,我们从事医学仪器设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 4.()技术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的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及变量和成分等信息的信号进行检测和量化的技术。 5. ()技术即是研究从被检测的湮没在干扰和噪声中的生物医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方法。 6.()实质上是某一专门知识,例如某种疾病的诊断、处方,某些矿物的资源勘探数据分析等的计算机咨询系统(软件)。专家系统的基础是(),一类是已经总结在书本上的定律、定理和公式等,另一类是专家们在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 7.请给出虚拟医学仪器的系统构成,并叙述各模块的功能。 8.请简述应用CMOS电路的注意事项。 9.施乐PARC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马克.威瑟提出宁静技术(Calm Technology):“技术应无缝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时时感到技术的战栗与恐惧;我们不会消失在电脑空间中,而是电脑将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结合课程学习体会谈谈宁静技术对医学仪器设计的启示。 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 1.依据检测和处理信号的方法不同,医学仪器的工作方式分为:( )和间接、()和延时、间断和连续、模拟和()。2.依据医学仪器的用途不同,医学仪器通常分为:()用仪器,如生物电诊断与监护、生理功能诊断与监护、人体组织成分的电子分析、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影像诊断;()用仪器,如电疗、光疗、磁疗与超声波治疗。 3.()方法,即是为了研究、分析生理系统而建立的一个与真实系统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模型,然后利用这一模型对生理系统进行一系列实验,这种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的过程就称为系统仿真。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 1.政治 2.经济:决定性因素 3.法律 4.教育 5.社会保障 6.环境保护 7.行为生活方式 8.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对象:群体 方法:社会调查 目的:开展社会“诊断” ?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 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 A )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社会医学就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得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及成就,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得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 1.政治 2.经济:决定性因素 3.法律 4.教育 5.社会保障 6.环境保护 7.行为生活方式 8.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得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就是人群健康状况 对象:群体 方法:社会调查 目得:开展社会“诊断” ?寻找主要得社会卫生问题 ?发现重点保护得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得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 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 目得:研究各种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得影响,对现有得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针对存在得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得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得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得“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得政治、经济、法律与文化教育等方面得策略与措施。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与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与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与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与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就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得危险因素,改善生态与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得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发病率与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三章 社会 人们经常说,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都是社会人,我们都要遵守社会规则……然这些都是事实和人们常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什么是社会,社会和个人是什么关系,社会是怎样构成和运作的?……本章要超越常识,来回答上述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 社会的含义 (一)社会概念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社会”一词在中国古籍里早就存在,但其含义与现代通用的“社会”一词的含义有所区别。最早两个词汇是分开使用的。在我国的古籍中,“社”是用来祭神的地方。《孝经·纬》记载:“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意思是通过在“社”这个象征土地主人地方的祭奠,来表明人们对于土地的敬畏与感激。 “会”为聚集之意。后来“社会”两词连用,或指人们在民间节日于某处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典;或指一群志同道合者集合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在西方,英语society 和法语soci êt ê都源出于拉丁文socius 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将英文society 一词翻译为“社会”。19世纪末,中国学者在译介日本社会学著作时,沿用了此词。从此,中文的“社会”一词,才从古籍中“集会、活动”的意旨发展出其现代通用的含义。 (二)社会 什么是社会,不同的社会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的阐释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所谓“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之争: 以德国的韦伯和美国的吉丁斯等为代表的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只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单纯的名称,唯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由此持“唯名论”观点的社会学家,把社会的研究对象归结为个人及其各种共同的或相互的行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研究了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个虚化的社会。以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德国的齐美尔等为代表的社会唯实论者,认为社会是超越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并非一个虚化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和改造社会 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3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 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 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 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 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 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 4当代西方社会学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 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题讲课讲稿

第一章社会医学绪论与医学模式 1、社会医学的研究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3、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亚健康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4、疾病过程早期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是(亚临床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根据收集资料的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现场试验研究)和(评价研究)。 2、列举两种常用的社会医学评价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 3、选择社会医学课题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问卷结构中(封面信)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和组织者等。 5、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核对项目)。 6、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量,所获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7、(效度)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苈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四个方面。 9、生命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0、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11、生命质量评价就是指对一定(生命数量)的人群在一定时点上的生翕质量表现进行评介。 12、HRQL的名称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3、GRQOL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生理状态包括(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 1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功能)和体力适度。 16、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社会健康包括(社会交往)、(社会支持)。 17、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SF-36划归为(一般健康)问卷。 18、健康良好状态指数在生命质量评价中将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有关病人(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内容以及疾病和健康问题综合描述。19、关注所有人群的调查问卷属于(一般 健康)问卷。 20、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 WHOQOL-100划归为(一般健康)问卷。 21、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癌症病 人生活功能指数归划为(疾病专门化量表) 问卷。 22、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FLIC)适用 对象是(癌症病人)。 23、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 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 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 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 态)四个方面。 24、HRQOL是主观评价指标,具有(文 化)依赖性。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人均GDP)排除了人口因素的影响, 便于国和地区间比较,是分析经济因素和 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已被当伯对一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度量。 2、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 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主要表 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生活 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出现;心理 健康问题;(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社会流 动人口增加等。 3、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观念形 态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规范、 (宗教信仰)、哲学、艺术、(习俗)等所 构成的领域。 4、社会医学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发, 研究宗教、道德、风俗等文化因素对人群 健康的影响。 5、从表现形式上,文化可分为(智能)文 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三种类型。 6、从文化的特殊形态可分为(亚文化)、 反文化和(跨文化)三种类型。 7、(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 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 思想文化。 8、广义的行为分为(内在)行为和(外显) 行为。(内在)行为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外显)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 9、从产生的基础来看,人类行为可以人为 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定型) 行为,包括反射行为和本能行为。第二类 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是人类在所处的 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过程获 得的。 10、社会心理因素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通过(心理过程)作用于个体 的社会因素,其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 现出来和(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11、社会心理因素通常具备如下四个方面 的特点:概念非常复杂;(各因素之间存在 广泛的交互作用);具有不稳定性;(测量 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指标分为(卫生政策)指 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保健)指标、(卫 生资源)指标、(卫生行为)指标及(人群 健康状况)指标六类。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生 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人 口统计指标三方面。 3、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有(人 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 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每千人口床位 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4、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指(非劳动年 龄人口)(0~14岁与65~岁)与(劳动年 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反映劳动 人口负担程度指标。 5、成人识字率指(15岁以上)人口能读、 能写人数的百分比。 6、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生命数量 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其可较 好地评价(疾病负担)。 7、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及各地社 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健康状态分 为(发达型)、(发展型)与(欠发达型) 三类。 8、性比例是指当(女性)人口为1或者 100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 9、婴儿死亡率是指出生后一年内婴儿死亡 数与活产数的比值,以(千分率)表示。 10、人口结构是指不同特征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龄)、 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 11、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地区、一定时点 的各年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以(人 口金字塔)反映人口的年龄结构。 12、一个人群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大于 (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 (10%),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 13、期望寿命以(死亡)为观察终点。 14、活动期望寿命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15、伤残调整生命(DALY)是指疾病死 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 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16、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提出的衡量社会卫 生发展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人口的(社会 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就化状态及(身体 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综合性 指标。 17、新生儿低档体重百分比是指出生时体 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 18、新时期的卫生工作主针是:(以农村为 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 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 服务。 19、初能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 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 1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