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1 场景歌【教学目标】1.掌握10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感受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教学重点】读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感悟情境,发挥想象,在朗读的同时,语言得到训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呀,风和日丽,我们中队要举行一次秋游活动,大家高兴吗?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秋游的活动场面,最后定格在课文的第4小节)“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们是多么高兴啊!你们能把这个小节读好吗?自由读第4小节。

(课件出示)2.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3.师:让我们在欢笑和歌声中快快上车吧!(课件展示)上车前,得先买车票,每张车票上都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读对了,这张车票就送给你。

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

二、导游学文。

1.师:拿到了车票,我们一起出发吧!(以课件形式连续出现海边、乡村、公园的景色,最后三幅图定格在同一画面)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海边,一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海面上驶来一艘军舰和一条帆船,有几条帆船停靠在港湾。

接着,我们要去乡村,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

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们经过一行行垂柳,还有一片花园。

最后,我们来到山上,放眼望去,一丛丛翠竹修长挺拔,一座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我们举着一面队旗,拿着一把铜号,伴随着一片欢笑声继续前进。

多种形式朗读。

如齐读、拍手读、分组读。

师:今天读到的这种词叫数量词(在课文中将词语中的数量词用直线画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2017年秋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

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

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

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板:(海边、乡村、公园)三、随情境学文、识字1、学习第四小节: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

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

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

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⑴预设学路1:①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②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玲玲的画》。

2. 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能够根据图片和文字描述玲玲的画和心情;2.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3.能够体会玲玲爱画画的心情,并感受到画画的乐趣;4.能够模仿“玲玲画画的样子”互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玲玲爱画画的心情,并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出《玲玲的画》这个故事;2.让学生看看故事中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细节有哪些猜测。

2. 阅读故事(20分钟)1.朗读故事,重点语句适时解释;2.注重故事情感和细节,让学生感受玲玲画画的过程和心情。

3. 情感体验(15分钟)1.联系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爱画画的心情,和画画的乐趣;2.带领学生模仿“玲玲画画的样子”,童心未泯的展现画画的快乐。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教师问答互动,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2.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情节、主人公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

5. 总结(5分钟)1.教师提问,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和激励。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玲玲的画》这则故事,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画画的乐趣和玲玲爱画画的心情。

整节课的设计依旧遵循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图片引发思考,进而体验故事情感;在阅读环节中,着重呈现故事的情感和细节既生动又形象;在巩固环节中,以提问和复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对教学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足之处则是,虽然在情感体验环节中加入了“玲玲画画的样子”互动,但是在练习与巩固环节中缺少了个别练习,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亟待改正。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4 田家四季歌》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4 田家四季歌》部编版

《4 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季、蝴、蝶”等1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场、了”。

学写“季、吹、肥”等10个字,掌握“四季、月光”等4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农家四季的主要活动和生活场景,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难点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农村风光图片。

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

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

关于我们这儿四季的农事你又知道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

2.揭题:同学们,本文就是介绍江南地方的农事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田家四季歌》。

(板书课题)二、认读字词1.由“季”导入,认识四季。

(1)谁能说说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引出“四季”这个词。

(2)由图片引入“季”的本义“幼禾”,提示每个季节都有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

2.自由朗读,圈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分类识字,集中认读。

(1)熟字巩固:哪些生字在前面已学过,如果你熟悉就大声和它打个招呼,给它找找朋友组组词吧。

(2)归类识字:生字卡片出示“苗、桑、肥、粒、忙、谷、戴”等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

提示:“苗”字可根据字形:理解,即“田里长的植物”;“肥”字,先根据偏旁“月字旁”来理解肥的意思,表示跟身体有关,然用“肥”组成“肥胖、肥壮、肥美、肥沃”等词语,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字形:“月+巴=肥”。

(3)偏旁巧记:回忆“虫字旁”的意思,认读“蝴、蝶”2个字,并让学生说说“虫字旁”的字还认识哪些,再提示学生明白形声字的规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包括《秋天的雨》、《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等。

2. 语文园地:包括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

3. 课后练习: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小练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主要内容:课文标题、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课外阅读:推荐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小练笔:布置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练习、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共5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共5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 《场景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的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了解数量词,能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举着队旗,吹着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出示少先队员举队旗出行的图片)1.课件出示词语: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2.正音识字。

(“铜、领”后鼻音,指名读、齐读)(1)出示铜号图片,相继引申其他乐器(如小号、短号、圆号),强化“号”的识记。

(2)出示“一队‘红领巾’”的图片。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一队‘红领巾’”指的又是什么呢?(一群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就让我们跟着图片中的少先队员们一起去旅游吧!我们将要到哪里呢?请翻开课本第16页,读课文前3个小节。

1.自主读文,认读生字。

2.教师巡视,指导正音。

(1)正音,指导易读错的音。

艘:平舌音,第一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帆:读一声,与“凡”的读音不同。

(2)指名读。

玩连连看游戏,玩得好的同学奖励小星星。

3.小组讨论:给每个旅游景点取个好名字。

(1)交流名字。

(生汇报,师板书、贴词语:海边、乡村、公园)(2)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单元计划)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单元计划)部编版
学情
分析
升入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集体意识正在萌芽,对班集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接触了不少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接受过同学的帮助,感受过老师的老师关爱,并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这正预示着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教学
目标
1.了解班级的日常活动,知晓集体活动的快乐。
2.知道班级有团结有爱的同学,感受集体的温暖。
3.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应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教学
重点
知晓班级活动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
难点
班级靠大家,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同学友好相处。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1.播放视频:《一年级五班秋游 》
你们去年的班级活动是否有秋游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班级生活让我们很快乐,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结交团结友爱的同学,感受如家班的温暖。
板书
设计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快乐多
团结友爱的同学
教学
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2.知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是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表现。
2.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学习、玩耍、劳动,除了这些,说一说你们都曾参加过什么班级活动?
(学生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示图片:植树节,我们一起去植树……
出示图片:跳蚤市场摆摊庆“六一”……
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前辈……
出示图片:重阳节时,我们走进敬老院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黄山奇石》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黄山奇石》部编版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区、尤”等15个生字,会写“巨、站”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时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时的奇特有趣。

教学难点发挥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去过黄山吗?黄山的美,可以说是中国名山之最。

黄山兼有泰山的雄伟,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所以又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称号。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相应照片)。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欣赏一下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课题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黄山的奇特)(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小声的读课文,把课后的生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并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标自然段序号,通读课文3、检查自学:比赛读生字。

4、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种奇石的样子?(1)学生轻声读课文,用横线标出这些奇石。

画好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课文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具体写了前四种奇石。

(引导学生用篇幅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具体写。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教师范写“升、巨、每”,指导生字的写法。

学生仔细听,做好笔记。

(1)“升”是独体字,横在横中线上起笔,向右上方倾斜一些。

(2)“巨”也是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三框开口朝向右。

要引导学生区分“巨”和“叵”。

(3)“每”的笔顺是重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1 场景歌主备人:陶晓莉修改人:教学要求:1.灵活运用拆分法、比较法等方法认识“滩、艘、舰、帆、稻、铜、园”等12个生字。

2.在观察与比较中练习生字书写,会写“孔、群、铜、领”等10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连贯、熟练的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4.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准备:课件,拓展阅读内容,生字卡片等。

教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朗读韵文,在老师指导下识字写字。

2.能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认识并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量词。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小旅行》歌曲。

蓝天白云飘,绿色小草摇,花儿都在笑。

风筝高高飞,鸟儿自由唱,心情真美妙。

可爱的背起小背包,点心装满袋,脚步好轻快。

舒服的微风柔柔吹,晴空暖阳晒,我要去小旅行。

迎着和煦的阳光,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旅游。

今天我们跟随着《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踏上开心之旅。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关注生字词的读音。

2.借助拼音,自读韵文(1)出示韵文,自主试读。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这则韵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连贯。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看看他读得是否准确、连贯。

(3)尝试比对,熟练变调。

①出示“一”字。

这个字会读吗?②出示儿歌第一节: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我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知道“一”在句子中读音有变化,你能不看拼音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变化吗?③借助拼音,对比检验。

④大声练读,准确连贯。

3.去掉拼音,识记生字(1)分场景出示四组表示景物的词语。

请分组朗读,读准字音。

(2)去掉儿歌的拼音,分节出示。

请大家齐读不带拼音的韵文,读正确、连贯。

要点:读准“艘、翠”的平舌音。

4.归类识字,熟读会认(1)分组识字,探寻识字规律。

出示第一组生字:滩、艘、舰、帆、稻、铜、园7个生字,可分别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联系?提示:“滩”由“氵”和“难”合成,“氵”表明“滩”这个字表示“水边的沙地”,“难”与“滩”韵母相同,读音有相近的部分。

出示第二组生字:孔、队、军、号、翠谁能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特别要注意什么?要点:前两个左右结构,注意“子”做了偏旁后“横”变作了“提”;后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军”字上面是“秃宝盖”,“号”字下面是“丂”(读“kǎo”),表示“气要舒出的样子。

”(2)组词熟读。

三、朗读韵文,熟读成诵多形式背诵课文1.师生接力朗读课文。

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男女生接力朗读课文。

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

3.同桌二人接力背诵课文。

例(甲:一只海鸥乙:一片沙滩)4.学生自主练习背诵5.男女生分小节赛背6.全班齐背7.小组互背。

四、教学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分类: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要点:分为四种情况——全包围的“园”字;上下结构的“号”字;独体字“巾”;左右结构的“孔、桥、群、队、旗、铜、领”。

2.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发现不同:请认真观察7个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区别?要点:左窄右宽的有“桥、队、旗、铜、领”,3.指导书写“桥、队、旗、铜、领”。

(1)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书写时分别要注意哪些细节?书写时,竖中线要让给右边的偏旁;“桥、队”左右一样长;“旗”左边略微短一点点;“铜”左边略微长一点点;“领”左边略微高一点点。

(2)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学写: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安”;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里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修改。

(4)比一比,评一评。

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点评修改。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生字。

背诵课文。

2.练习使用量词。

3.仿照描述场景。

教学重点:熟背课文,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学难点:仿照场景进行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一、理解韵文。

1.区分场景,圈划事物(1)韵文一共分为四小节,分别描绘了四个场景。

请先注意读一读第一小节,圈划出第一小节描绘的景物。

(2)读了这些词语,想到这些景物,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地方的画面?提示: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海滩风光的感受即可。

(3)用上述方法,逐节圈划景物,说说场景。

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场景的核心主题。

(4)儿歌中的“红领巾”是指谁?(系着红领巾的儿童——少先队员。

)2.反复朗读,读出韵味(1)前两节、后两节分开看,聚焦每句尾字读音,找规律要点:前两节每句尾字韵母都为“an”,后两节每句尾字韵母为“ao”。

(2)放声朗读,读出韵味。

3.说话练习。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读读这一组词语,在头脑中放电影,你看到了怎样一副画面,你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2)出示海景图,指名说说,师相机辅导。

(3)你能用这个方法来说说课文其他三小节的内容吗?同桌互听互说,指名全班交流。

A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风平浪静。

一艘军舰向远处行驶,一只海鸥上下翻飞。

近处有一条帆船正迎面驶来,一片沙滩上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正在捡贝壳。

B农村真是一个好地方。

这一座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团锦簇,芳香阵阵。

路两边行行垂柳,在风中摇摆着舞姿。

远处,一块块碧绿的稻田,旁边有一块明镜般的鱼塘,风景如画。

C有一道小溪淙淙地流淌,溪上有一孔石桥,石桥边有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从蔚蓝的天空飞过,真是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

D一群少先队员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举着鲜红的队旗,有说有笑,有一个队员还吹响了铜号,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了。

4.想象画面,当场背诵。

(1)借助板书提示分节背:海边—田园—公园—活动。

例如:看板书“海滩”,想海滩景物画面,背韵文第一小节。

其他三小节,鼓励儿童自主练习试背,并介绍经验。

(2)集体打节拍试背。

(3)背诵比赛。

二、运用迁移。

1.多式说话,迁移运用一只海鸥、一群海鸥……一()海鸥一只帆船、一条帆船……一()帆船一块稻田、一片稻田……一()稻田一座石桥、一孔石桥……一()石桥一()鱼塘一()翠竹一()孩子一队孩子一群孩子一个孩子……一()高楼一座高楼一幢高楼……2.指一指,说一说:老师在教室里随意指向物品,说出名称,学生马上接上数量词说出来。

例如:教师说“课桌”,学生接着说“一张课桌”。

3.想一想,说一说:同桌合作,一生想象生活中的物品、景物,说出名称,另一生立即搭配数量词说出来。

自由练习后,随机指名上前表演。

4.理一理,说一说:刚刚我们说出了很多场景中事物,请你思考一下,选择某一场景中的四种物品(景物),仿照课文按照最顺口的顺序说出来,那就是你创作的儿歌。

(1)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2)自己想象场景,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更顺口。

(3)指名上前朗读自己创作的儿歌。

三、拓展阅读数字歌一头牛,两匹马,三只小羊找妈妈。

四只鸡,五只鸭,六只小鸟叫喳喳。

七条鱼,八只虾,九条小虫慢慢爬。

十个数字真有趣,小朋友们笑哈哈。

四、教学生字1.左右匀称的“孔、群”竖中线正好在两个偏旁正中央,“孔”注意“子”这个偏旁笔画的变化;“群”要注意左右穿插。

2.全包围结构“园”“囗”中间的空间要留得恰当,太小,写不下“元”字;太大,这个字就变形了。

3.上下结构“号”注意“长横”的位置。

4.独体字“巾”竖是悬针竖,要直而尖,在竖中线上。

5.比一比,评一评。

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点评修改。

五、作业。

观察身边物品,用数量词说话。

板书设计:场景歌海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田园——鱼塘稻田垂柳花园郊外——小溪石桥翠竹飞鸟活动——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识字2 树之歌主备人:陶晓莉修改人: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字。

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树木的资料介绍。

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

2.认识15个汉字,学习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词。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树木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听歌曲《种树歌》。

2﹒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认识身边的大树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树之歌》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本课讲了种树,分别是。

三、认读生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

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5)(课件出示: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7)(课件出示: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9)(课件出示: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带拼音)(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为翘舌音,“松”为平舌音,读“sōng”。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桐”是“木+同”,“化”是“亻+匕”。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1)(课件出示:“壮、杉、化”笔顺图)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