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工艺美术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元代工艺美术

• 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
• 1、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 稳定,具有制作的便利性。 • 2、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 给人以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 • 3、简朴而又华美,繁复而又统一,具有淳厚、典 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 • 4、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民族内敛气 质和性格不谋而合,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生命 力的陶瓷之花。
印花影青高足杯
• 元代的主要窑厂有钧窑、磁州窑、德化窑、 景德镇窑、龙泉窑,以景德镇窑和龙泉窑 最为出名。 •
• 钧窑始于北宋,挂釉不到底,造型多为民 间日用品,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 以月白色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 紫和玫瑰红釉色。但也有不少优秀作品。
钧窑瓷香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器为特色,以 罐、盆、枕之类的生活器皿为主,虽然不 及宋代,但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造型 特点,纹样多为花卉、鱼澡、龙凤、人物 故事题材。
• 装饰纹样题材广泛:动物纹又龙、凤、鱼 等,植物纹又松、竹、梅、菊等。其中以 松竹梅最具时代特色,它具有清高、坚贞 不屈的含义,表现出汉族文人对异族统治 的不满情绪和高洁的心情,这类题材在以 后的明清时代被广泛应用。
• 琉璃器:是一种铅釉陶,在汉代已普遍制 造,六朝时被应用到建筑上。元代琉璃的 著名产地为山西,其中生产的琉璃器广泛 地运用于宫殿和寺庙的建筑上。
第七章 元代工艺美术史
概述:元代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元 文化的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还是蒙古 游牧民族和蒙古贵族的情趣。
第一节 陶瓷工艺
• 元代陶瓷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除青花、 釉里红等品种,没有太多发明。但仅就江 西景德镇陶瓷而言,元朝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 瓷中心。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朝元仙仗图》分布于三清殿四壁,其中 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其中 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天蓬等 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 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秋郊饮马图
4
中国美术史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元四家与元代山水画之变
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 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 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 《九峰雪霁图》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 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 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话 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 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 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朝元仙仗图》分布于三清殿四壁,其中 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其中 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天蓬等 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 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秋郊饮马图
4
中国美术史 |第八章 元代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元四家与元代山水画之变
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 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 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 《九峰雪霁图》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 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 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话 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 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 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
1 第一节 元代绘画
第十二讲元代美术课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长卷 纸本 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为一极长手卷,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 年。图绘富春山一带秀美景色。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 怪石苍松,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此画笔墨洗 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 写, 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 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画家将富春江 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此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 是“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 品。
鹊华秋色图
《秋郊饮马图》赏析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图中 画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 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 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 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 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 物,画似尽而意未尽。 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 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 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 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 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此图是形神兼备、 妙逸并具的佳作。
黄公望——典范图式
所谓“典范法式”是指在黄公望的山水作 品中,无论布局位置还是用笔用墨,无论 是丘壑林木还是云烟村社,疏密聚散、干 湿浓淡,都介于“中庸”之间。 尤其是他的浅绛山水,“用而不用,不用 而用”,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既可学而至又 具有相当宽容度的规范法则。 明清画家无不对黄公望顶礼膜拜,以致出 现了“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
元代的工艺美术pptx

元代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元代工艺美术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价值
元代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景德镇瓷器、 雕漆等,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消费者喜 爱,为现代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装饰华丽
元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华丽繁复,采用大量的花卉、鸟兽、山水等自然元素进行装饰,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中西合璧
元代工艺美术受到蒙古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形 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元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01
对明清工艺美术的影响
元代工艺美术对明清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装饰风格和
元代的玉器摆件以镂雕和深浅浮雕技法的运用为 主,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玉镂雕龙穿花 佩”、“青玉镂雕丹凤朝阳佩”等。
元代的玉器礼器以祭祀和典礼等场合使用为主, 如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玉大璜”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玉铺首衔环璧 ”等。
04
元代织锦工艺
元代织锦工艺的发展历程
01
元代织锦工艺主要采用汉锦和西域锦两种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织 锦风格。
02
汉锦技法主要是在传统东汉斜交织机上,运用彩经和彩纬交织的方法,以经二 重、纬三重为基础,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织锦图案。
03
西域锦技法主要是采用纬线起花和经线起花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更为复杂的 织锦图案,其特点是图案生动活泼、色彩斑斓。
元代织锦工艺的代表作品
元代织锦工艺的代表作品有《都水月》和《华 严经》等。
《都水月》是一幅宽约30厘米,长约20厘米 的织锦残片,由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被认为 是元代织锦工艺的杰作之一。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2 织绣工艺
• 缂丝工艺在元代得到发展,据记载:“克丝(即缂丝)之工,妙 于南宋。而元制用尤广,进御服饰,参以真金,组织华丽,过于前 代,而精雅渐非古法。”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缂丝作品《东方朔偷桃 图》轴,以汉代文人东方朔得道成仙之后私闯蟠桃盛会的神话故事 为题材,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具有很强的质感和装饰效果,是元 代缂丝品中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珍贵作品。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2 织绣工艺
• 此外元代的刺绣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元代刺绣的针法较多,主 要有辫针、平针、打子、抢针、鳞针、网针、切针等。 • 现存西藏布达拉宫的一件元代的刺绣密集金刚像,绣品上的金 刚形象三头六臂,上身袒露,头戴宝冠,身佩缨珞;以朱红色背景 及红裙衬托青色金刚上身,外围再以浅蓝色作第二层次对比,既辉 煌富丽,又丰富多彩,于精细的绣工之中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01p)。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 术
7.1 陶瓷工艺
•青花瓷一经烧制成功,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因为它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稳定,具有制作 上的便利性; •二 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给人以明净素雅之 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 •三 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色彩单纯,所以简朴、 统一,在统一的色调中追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所以繁复、华 •美,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 •四 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民族的气质和性格不谋而合,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可以说青花贵贱相宜,雅俗共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生命力的 陶瓷之花。
教学课件: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02
元代陶瓷工艺
元代瓷器的种类与特点
青花瓷
以钴蓝为着色剂,白地 蓝花,风格简约明快, 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
特色。
釉里红瓷
以铜红釉为着色剂,烧 制出白地红花纹饰的瓷
器,色彩鲜艳夺目。
钧瓷
以铜、铁等元素为着色 剂,烧制出窑变釉色的 瓷器,色彩斑斓,变化
万千。
磁州窑瓷
以白地黑花为装饰手法, 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
元代金属工艺的制作工艺与技术
制作工艺
元代金属工艺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铸 造、锻打、镶嵌、焊接等多种技艺, 各种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效果。
技术
元代金属工艺的技术水平很高,特别 是在铸造和锻打方面,展现了高超的 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元代金属工艺的影响与传承
影响
元代金属工艺对后世的金属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 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金属艺术品和工艺 品中。
06
元代工艺美术的国际影响
元代工艺美术对亚洲的影响
陶瓷工艺的传播
元代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影响了这些国家 的陶瓷业发展。
金属工艺的交流
元代与中亚、西亚的金属工艺也有交流,如蒙古帝国时期,阿拉伯的金属工艺 对元代金属器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代工艺美术对欧洲的影响
东方元素的流行
元代工艺美术使用的材质十分丰富,包括 金属、陶瓷、玉石、漆器、织锦等,每一 种材质都有独特的加工技艺和表现形式。
造型独特
色彩鲜明
元代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独特,注重实用与 美观相结合,如青花瓷的造型线条流畅, 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代工艺美术品的色彩运用十分鲜明,以 蓝白相间、青花瓷为例,色彩对比强烈, 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元代美术PPT教学课件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
写人达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写人寄趣: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村居》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 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 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 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 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 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 山居图卷》,《九峰雪霁图》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 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 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 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 简淡,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 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 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 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 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 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 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 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 “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 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中国美术简史之元代 ppt课件

赵 孟 頫
赵孟頫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书法人画的理 论。他作《秀石疏林图》,跋其后 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 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 画本来同。”
影响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赵孟頫的友人 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昇,儿子赵 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 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 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 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 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 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
一、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
a.士大夫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 治服务,已成为一种风气和势力;
b.书画同源,长于书法的文人, 进入绘画领域,有其有利的条件;
c.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使其 创作思想能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后世
产生持续的影响。
第七章 元代美术
第三节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三、代表作
鞍马画:《秋郊饮马图》 山水画:《鹊华秋色图》平远小景式构图 花鸟画:《鸳鸯》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浴马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 孟 頫 书 法
道德经局部 元 赵孟頫
膽 巴 帝 师 碑
元 赵 孟 頫
秀石疏林图 元 赵孟頫
山 桥 探 海 图 轴
第一节 概述
工艺美术:青花瓷、釉里红、纳石失、 漆器、
建筑:元大都 书法:赵孟頫
彩瓷
元代出现了窑变、青花、釉里 红的技法。为釉下装饰和以后的釉 上装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瓷 器创造出用毛笔在胎上绘画的方法。 这种用彩料画出花纹后,烧制的瓷 器,就叫作“彩瓷”。
“釉上彩”与“釉下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 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 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 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 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 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明代 以后出现的新彩、五彩、粉彩等,都属于 “轴上彩”的范畴。
赵孟頫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书法人画的理 论。他作《秀石疏林图》,跋其后 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 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 画本来同。”
影响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赵孟頫的友人 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昇,儿子赵 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 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 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 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 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 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
一、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
a.士大夫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 治服务,已成为一种风气和势力;
b.书画同源,长于书法的文人, 进入绘画领域,有其有利的条件;
c.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使其 创作思想能得以广泛传播并对后世
产生持续的影响。
第七章 元代美术
第三节 “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三、代表作
鞍马画:《秋郊饮马图》 山水画:《鹊华秋色图》平远小景式构图 花鸟画:《鸳鸯》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浴马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赵 孟 頫 书 法
道德经局部 元 赵孟頫
膽 巴 帝 师 碑
元 赵 孟 頫
秀石疏林图 元 赵孟頫
山 桥 探 海 图 轴
第一节 概述
工艺美术:青花瓷、釉里红、纳石失、 漆器、
建筑:元大都 书法:赵孟頫
彩瓷
元代出现了窑变、青花、釉里 红的技法。为釉下装饰和以后的釉 上装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瓷 器创造出用毛笔在胎上绘画的方法。 这种用彩料画出花纹后,烧制的瓷 器,就叫作“彩瓷”。
“釉上彩”与“釉下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 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 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 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 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 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明代 以后出现的新彩、五彩、粉彩等,都属于 “轴上彩”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器没有金器贵重,在城乡富有者中也普遍使用。银器工艺在技术上与金器 相似。其中以朱碧山最为知名,他与书画家柯九思有过交往,所制酒器有槎 杯、虾杯、蟹杯等,另还铸造过昭君像、达摩像等陈设和金茶壶。
工艺
元代,漆器品种繁多,其中最重要是螺钿漆器、 戗金漆器和雕漆中的剔红漆器 。元代漆器中成 就最高的是雕漆。
雕漆
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淳朴浑 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著名匠师 有张成、杨茂。
元 剔红观瀑图八方漆盒 故宫博物院藏
元 剔红花卉纹漆尊 故宫博物院藏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玉器
元代渎山大玉海
高70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它继承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 “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 在巧色工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 陶瓷工艺
元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 都有创新和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 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 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 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 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中国元代是以蒙古族游牧主贵族为主。其文化特征从总体看,仍是融合蒙古 族等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 域最广大的局面。元代实行尚武的政策,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严重,对经济 文化曾造成不良影响。但工艺美术在宋的基础上,有些品种仍然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如陶瓷,染织,漆器等都有所创新。
为了适应蒙古游牧民族生活的需要,毛织在元代得到特殊发展。 毛织品种多为地毯、床褥、马鞍、鞋帽等,主要产地在宁夏与 和林(今属蒙古)。
中国古代最早只在西北和西南一带种植棉花,在元代棉纺织工 艺家黄道婆的努力下,棉织工艺在中国广大地区得到推广。当 时松江一带的“乌泥泾被”,成为风行大江南北的著名产品。
青 花 海 水 白 龙 纹 八 方 梅 瓶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青花瓷的优点
一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 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 氛对它影响较小,呈色稳定,制作便利。
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无毒。 三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四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 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 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
2. 釉里红
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 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 色花纹的瓷器。
元代工艺美术的特征
器型硕大。
装饰简略。
色彩艳俗。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 青花 2. 釉里红
问答: 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述: 试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特征。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釉里红地白龙纹扁方壶 元
高34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26.5/9厘米
通 高
41
厘 米
青 花
口 径
釉 里
15.5
红
厘 米
开 光
足 径
镂
花 盖
18.5
罐
厘 米
● 织绣工艺
元代丝织工艺中以织金最具特色。织金在元代又称为“纳石 失”。元代统治者喜欢用金,这使织金成为一种时尚。金锦的 花纹有团龙、团凤、宝相花、龟背纹、回纹等。
1. 青花
所谓的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
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 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 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到明清时期,青花瓷 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主要产品。
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 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 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 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 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 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 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 种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 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 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
●金属工艺
元代金属工艺以金、银、铜、铁、锡为其主要原料,以多种技术制成不同用 途的日用器物和高级工艺美术品。
当时的贵族阶层都普遍使用金、银器。但朝廷对金器如同玉器一样控制极严, 只准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金器工艺,除了以金制成器物之外,还削金为 泥,锤□为箔、丝等,用于丝织、漆器、木器的装饰及镀金以饰银铜之器。
足踏纺车
脚踏纺车,是元代著名的纺织 家黄道婆改进并创造的较为先 进的纺车。纺车由纺轮、车身 踏板和纡子组成。纺轮较大, 轮幅呈葫芦形,车身的上部有 四只纡子。车身的下部呈圆拱 桥形,上有圆孔,扁长木踏板 的轴从中穿出。脚踏踏板,带 动纺轮的转动即可纺纱。由于 用脚踏转动纺车,人的双手可 以同时纺三根或者四根,大大 提高了生产效率。纺车造型别 致,线条优美,设计独具匠心。
● 织金
织金锦半袖
缠 枝 宝 相 花 纹 织 金 锦
元代纳石失佛衣披肩
● 缂丝 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黄道婆
生活在宋末元初之际,黄道婆 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 婆。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 人。元贞年间,她制成一套扦、 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 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 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 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 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 织业的发展。奉为棉布业之神。
工艺
元代,漆器品种繁多,其中最重要是螺钿漆器、 戗金漆器和雕漆中的剔红漆器 。元代漆器中成 就最高的是雕漆。
雕漆
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淳朴浑 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著名匠师 有张成、杨茂。
元 剔红观瀑图八方漆盒 故宫博物院藏
元 剔红花卉纹漆尊 故宫博物院藏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玉器
元代渎山大玉海
高70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它继承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 “量料取材”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 在巧色工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 陶瓷工艺
元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 都有创新和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 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 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 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 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中国元代是以蒙古族游牧主贵族为主。其文化特征从总体看,仍是融合蒙古 族等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 域最广大的局面。元代实行尚武的政策,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严重,对经济 文化曾造成不良影响。但工艺美术在宋的基础上,有些品种仍然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如陶瓷,染织,漆器等都有所创新。
为了适应蒙古游牧民族生活的需要,毛织在元代得到特殊发展。 毛织品种多为地毯、床褥、马鞍、鞋帽等,主要产地在宁夏与 和林(今属蒙古)。
中国古代最早只在西北和西南一带种植棉花,在元代棉纺织工 艺家黄道婆的努力下,棉织工艺在中国广大地区得到推广。当 时松江一带的“乌泥泾被”,成为风行大江南北的著名产品。
青 花 海 水 白 龙 纹 八 方 梅 瓶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青花瓷的优点
一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也可 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 氛对它影响较小,呈色稳定,制作便利。
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无毒。 三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四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青花瓷的这些优点,是其它瓷窑各类品种的瓷器无法与之匹敌的。它一经 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 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运销国内外。
2. 釉里红
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 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 色花纹的瓷器。
元代工艺美术的特征
器型硕大。
装饰简略。
色彩艳俗。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 青花 2. 釉里红
问答: 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述: 试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特征。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釉里红地白龙纹扁方壶 元
高34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26.5/9厘米
通 高
41
厘 米
青 花
口 径
釉 里
15.5
红
厘 米
开 光
足 径
镂
花 盖
18.5
罐
厘 米
● 织绣工艺
元代丝织工艺中以织金最具特色。织金在元代又称为“纳石 失”。元代统治者喜欢用金,这使织金成为一种时尚。金锦的 花纹有团龙、团凤、宝相花、龟背纹、回纹等。
1. 青花
所谓的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
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 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 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到明清时期,青花瓷 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主要产品。
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唯呈色红、蓝各异。它 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花,但用料铜、钴有别。它 们同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 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 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室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 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的烧成 比较容易,至今尚有较多的元青花器出土和传世品 种的保存。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 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 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
●金属工艺
元代金属工艺以金、银、铜、铁、锡为其主要原料,以多种技术制成不同用 途的日用器物和高级工艺美术品。
当时的贵族阶层都普遍使用金、银器。但朝廷对金器如同玉器一样控制极严, 只准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金器工艺,除了以金制成器物之外,还削金为 泥,锤□为箔、丝等,用于丝织、漆器、木器的装饰及镀金以饰银铜之器。
足踏纺车
脚踏纺车,是元代著名的纺织 家黄道婆改进并创造的较为先 进的纺车。纺车由纺轮、车身 踏板和纡子组成。纺轮较大, 轮幅呈葫芦形,车身的上部有 四只纡子。车身的下部呈圆拱 桥形,上有圆孔,扁长木踏板 的轴从中穿出。脚踏踏板,带 动纺轮的转动即可纺纱。由于 用脚踏转动纺车,人的双手可 以同时纺三根或者四根,大大 提高了生产效率。纺车造型别 致,线条优美,设计独具匠心。
● 织金
织金锦半袖
缠 枝 宝 相 花 纹 织 金 锦
元代纳石失佛衣披肩
● 缂丝 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黄道婆
生活在宋末元初之际,黄道婆 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 婆。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 人。元贞年间,她制成一套扦、 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 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 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 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 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 织业的发展。奉为棉布业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