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构段方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结构图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型:新授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教具:图片、词语卡片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
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课文中的2-13段是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描写灰雀的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构段方式练习(含答案)

14 构段方式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总分关系的结构。
(20分)(一)总—分—总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来树枝()房子,小松鼠()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4分)造找挖衔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过冬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3.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
(3分)(二)总—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分)2.这段话从_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三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分)3.按总—分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
(2分) 二、承接式的过程叙述。
(20分)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4分)近义词:长久——()反义词:急匆匆——()2.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专题,分别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材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度和略读两类课文。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4人。
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基础制度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知识较为敏感。
当前,他们正处于低段向中段过渡的过渡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改变,树立正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行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
三年级是打基础的一年,不管在写钢笔字还是在写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学期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多彩大自然 了解总分结构 全国通用

多彩大自然------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热身活动趣味故事接力讨论探究我要做好孩子(节选)黄蓓佳金铃傻眼了:门外站着的既不是熟人也不是生人,而是一条银光闪闪、比她人还略高的大鱼!那鱼的身子比爸爸的大腿还要粗,头像个头大的馒头,尾巴成扇形拖挂在地上,满身的鳞片每一片都有茶杯口那样大,两只如婴儿拳头般的眼睛呈金黄色,眼皮外还有一圈微红,晶亮的眼珠充满热望地盯住金铃,一幅深思熟虑的智者的模样。
这段话先交代了鱼的特点:,然后分别写了鱼的、、、、。
这段话运用的构段方式。
有趣的小刺猬佚名刺猬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着瓜溜走了。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这段话先分写了,最后总结。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段运用的的构段方式。
小鹦鹉我家的小鹦鹉叫“芒果”,它简直太招人喜欢了!它是只漂亮的小家伙,眼睛圆溜溜的,像一颗透明的蓝宝石,还一闪一闪的;脖子是金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肚皮上的羽毛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质。
还特别聪明,有一次,我在读英语课文,没想到,机灵的“芒果”听到了,居然冲着我叫“因歌力希”,把我惊讶坏了!它要是淘气起来,也让我招架不住呢!那天,趁我写作业的时候,它居然不声不响落在我的头顶上,害的我都不敢动。
你说说,我怎能不喜欢它呢?1.这段话有一句“总起句”,请用“”画出来,接着写了小鹦鹉、、的特点,最后还有一句总结句,请你用“”画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技巧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技巧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段落的组织是文章的血脉。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习中,掌握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两方面来探讨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技巧。
一、整体层面的文章结构1. 开头:开头是文章中的引子,往往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文章的主题。
可以通过问题、引语、描述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中间:中间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来详细叙述文章的内容、论证观点。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
同时,在中间部分要注重段落的分隔,每段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3. 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总结和升华。
可以通过概括全文内容、提出建议、引用名言等方式来完成结尾部分。
结尾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局部层面的段落组织技巧1. 主题句:每个段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主题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段落内容的核心所在。
通过主题句,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
2. 逻辑关系:段落中的句子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转折、因果、对比等手法来展开论述。
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整篇文章的连贯性。
3. 描述细节:段落中可以通过描述细节来展开内容,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要注重选择生动、详实的描写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技巧与方法的运用1. 归纳总结法:在复习阶段,可以运用归纳总结法整理笔记或记忆知识点。
将相似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便于记忆和复习。
2. 组织关联法: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组织关联法来组织段落。
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因果关系、空间顺序等方式来组织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3. 多读多写:阅读是提高文章结构和段落组织技巧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4构段方式及答案

14 构段方式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总分关系的结构。
(20分)(一)总—分—总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来树枝()房子,小松鼠()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4分)造找挖衔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过冬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3.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
(3分)(二)总—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分)2.这段话从_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三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分)3.按总—分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
(2分) 二、承接式的过程叙述。
(20分)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4分)近义词:长久——()反义词:急匆匆——()2.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三班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1《舍不得这棵树》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对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3、初步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教学难点1、体会第2-6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领悟“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谁来读课题?(找2-3名学生读)你们认为谁读得?为什么?2、让我们带着舍不得的感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3、要搬家了,我最舍不得的既不是友好的邻居,也不是儿时的玩伴,而是门前的这棵树,(画树)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
4、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谁还有补充?(根据学生回答,先后出示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是在2-6自然段的什么地方呀?这些句子是每段的第一句,概括了全段的内容,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
让我们把这些句子齐读一遍。
三、品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接下来看看课文2-6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的,你最喜欢它是一棵怎样的树?找到那一段,仔细读好,和同桌或前后的同学说说你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沟通学习2-6自然段。
预设一“鸟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鸟)2、课件出示“鸟树”,看这棵鸟树,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读出对这棵树的喜欢吗?3、你觉得他读出对树的喜爱了吗?你还能读出不同的体会吗?4、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对树的喜爱;愉快的心情;鸟树的热闹)5、请男孩子们齐读这段,读出鸟树的热闹,读出对这棵树的喜欢。
预设二“花树”1、你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树?(板书花)2、课件出示“花树”,你为什么喜欢花树?谁还有不同的理由?说的真好,读这句话:到了花开季节,那黄绿色的花儿挂满枝头,淡淡的清香,灌满了我家小屋,染香了家里的每个人。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先总后分段式写一段话

大为阳;最美丽的是被誉为“蝶中皇后”的黄裙 凤蝶,它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能反射出 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
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多机灵啊!
1.小猴子在假山上蹦来蹦去,一边玩耍,一连哄闹。 2.一只懒洋洋的小猴子趴在地上,一只大猴子正在为它
梳理羽毛。 3.小猴子拽着假山上的链条,还没等着游人看清楚,就
已经甩到对面的假山上。 4.小猴子多可爱啊!圆溜溜的眼睛,宽宽的嘴巴,还有
一条长长的尾巴!
语段一:鸟多; 语段二:不同特点的鸟
在介绍事物的时候首先要围绕关键词 或者总起句,再从不同方面来介绍, 这样就容易把观察啊到的事物写清楚。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
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
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
水泡,大、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
了。
总起句后面的标点是什么?
各分句之间的标点是什么?
这样使用标点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后面使用了冒号,冒号就是在提醒我 们:总起句是各个分句的“领导”。各个分 句之间使用分号,使得层次更加明晰,可以 尝试使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 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 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 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 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 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 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台湾的蝴蝶有不少名贵的品种 蛇头蝶的翅膀上端 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 两翅一张 足有脸盆那么大 黄蛾阴阳蝶的双翅大小不对称 左翅小为阴 右翅 大为阳 最美丽的是被誉为 蝶中皇后 的黄裙凤 蝶 它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 在逆光下能反射出灿 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构段方式,构段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段的构成方式。
常见的构段方式有这么几种:
2.1.总分关系: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总述全段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这句话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分述。
它包括:①先分后总②先总后分③总—分—总。
3.2.并列关系:3.因果关系:
4.4.承接关系:5.转折关系: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
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有这么三种类型:①先总后分②先分后总③总—分—总。
2.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类型。
来看这段话。
我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
一读,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
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读音很准确。
谁来告诉老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4)
3.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再找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二读,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读的很流畅。
第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鸟的天下说明什么?(鸟多)。
第二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各种说明鸟的什么多?(种类多)
第三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鸟蛋多
第四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鸟粪多
同学们,我们看种类多是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鸟蛋多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鸟粪多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我们就把第一句叫做总起句,后面几句叫做分述句。
这一句总起句总结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鸟多,分述句分别从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围绕第一句话具体加以描述。
那么第一句和后面三句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总分)那我们把总述在前,分述在后的这种构段方式称之为总分式。
那么这种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4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总分式的构段方式的好处。
三读,体会这种构段方式的好处。
(内容具体,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5,刚才我们通过三次朗读,学习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接下来,我们学习大家看,老师把刚才的那段话稍稍改变了一下。
出示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大家自己读读比较一下这段话和上一段话,看看你有没有什么新
发现呢?
你真是聪明,你长着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同学们,我们看种类多与什么有关?鸟多。
鸟蛋多与什么有关?鸟多。
鸟粪多与什么有关?鸟多。
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最后一句。
我们就把最后这句叫做总结句,这部分内容不变,依然是分述句,那么我们把分述在前,总结在后的这种构段方式称之为分总式的构段方式。
位置发生了改变,但作用依然如此。
他能够使段落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我们一起读读这种分总式构段方式的段落。
在写文章的时候,为了避免构段方式的重复,我们可以改变一下中心句的位置,让文章看起来灵活多样,不死板。
6,刚才我们学习了总分式,和分总式的构段方式。
大家猜一猜,我有没有办法再把这段话变变,变成另外一种构段方式。
有。
变成哪一种构段方式。
总分总。
你来帮我变变。
学生变。
7,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行不通的时候,要学会变通。
看老师给大家变一个。
西沙群岛到处都有鸟的身影。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读读这段话,在和上面的两段话进行比较,看看你有发现了什么?多了一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鸟多。
你从哪个词
知道鸟多的?(到处)你真聪明,会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后面几句不变,最后一句还是讲鸟多。
我们把这句叫总起句,中间叫分述句,最后一句叫总结句,我们把这种结构叫做总分总式的构段方式。
这种构段方式依然使段落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一起读一读
8,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种构段方式()这三种方式同时具备的好处是使段落内容具体,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大家都学会了吗?我们来做做下面这个练习。
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
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1.本段的总起句是()
2.本段的总结句是()
3.本段围绕着总起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4.本段运用的是()构段方式。
一起读读这段话。
我们轻松的找到了总起句,总结句。
光会找还不行,我们还要会概括。
9,填上总起句,总结句
()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
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小眼睛。
头上长着一对灵敏的耳朵。
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如同擦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
嘴两边长着长长的胡须,两个前爪像两双手一样放在胸前。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
根据句子内容学会提炼概括主题了。
这个主题也就相当于中心,你所选择的句子要为中心服务。
10写写总分式段落。
妈妈对我要求十分严格以这句话为主题,运用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来写一段话。
写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
这个分述部分你要写哪些内容?
做作业的时候,写字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
谁能把刚才的这段话完整地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