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面试真题

合集下载

2016下半年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2016下半年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

2016下半年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2016下半年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考题: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产生为例)。

(问题:减数分裂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及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3.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提问: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精子寿命很短?精子还能再分裂吗?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三)动手体验,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课下请学生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间期: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体积稍微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断的互换。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生物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生物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特点,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在准备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第三题题目: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你会如何引导学生处理这个问题?第四题题目:请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题题目:你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偏离当前课程内容的问题?第六题题目:在教育过程中,你发现一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总是不愿意参与讨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得非常谨慎。

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第七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你如何平衡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兴趣培养?第八题题目:请阐述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九题题目:假设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存在明显的不诚信行为,如抄袭实验数据。

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你会如何与学生沟通,以确保既能维护学生的诚信意识,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第十题题目:您在教授高中生物时,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答案解析: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和学情,设计一堂高级中生物教学的教案,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细胞工程》。

教学背景:1.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真实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课后布置拓展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对象:高级中学生物课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工程的定义、发展和应用,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工程的定义、技术分类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三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生物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挑战,以及您是如何克服这个挑战的。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设计一个关于“细胞分裂”的实验教学活动。

第五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生物概念的经历,以及您是如何应对并解决问题的。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七题题目:如果你发现一位学生在生物课上经常迟到,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谈谈你对“探究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十题题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生物选修课程《分子与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方案。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堂关于“细胞的能量转换”的高中生物课。

第三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生物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推理、判断等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历年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历年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历年真题37 [简答题](江南博哥)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回忆生态系统的概念,提出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各成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1.教师向学生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利用多媒体展示池塘生态系统图解,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生物?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3.继续向学生提问: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植物都是生产者吗?动物都是消费者吗?细菌都是分解者吗?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进而进行一些特例的说明。

例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生活属于消费者;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组成成分有什么联系?同桌两人相互探讨,代表进行回答,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成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和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之后追问:各个组成成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可以缺少其中的一个成分吗?(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高中生物教师面试-问答真题与答案

高中生物教师面试-问答真题与答案

高中生物第一套一、结构化1.李老师提问学生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你怎么办?【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应急应变类题目,可以参照分析情况、确定任务、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步答题。

【参考答案】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也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出现其他学生哄笑这个学生为傻子,我们就要加以重视了,对于此类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首先,我会先让班里的同学安静下来,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该生思考,引导他得出问题的答案。

若该生在我的启发下仍没有得出问题的答案,我会让他先坐下,并对他说“你是不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好不好”,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对该生积极表现的精神给予鼓励。

其次,课后,我会单独找他了解原因,如果是因为知道答案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我会帮助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看别人举手他也举手,或者举手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那么我会告诉他老师提问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听明白了没有,不举手不代表学生没有学好。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会和他约定,会的问题举右手,不会的问题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知道他有没有听懂。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还能够及时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

再次,我会找到在课堂上哄笑的学生了解情况,询问他们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是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平时与他们的相处不太融洽,那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会加以注意,可以通过成立学习、生活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

后期我会组织一次以“尊重他人”为主题的班会,促进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生的全面进步。

我相信,通过这些做法,我的班级当中不会再出现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也会逐渐减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你最尊重的教育家是谁?【答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自我认知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岗位以及自身的认知,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展开论述。

【参考答案】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他们身上有独特的品质值得我们去继承。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多张人物图像,找出其中的一对父子。

提问:1.你是依据什么找出的这对父子(外貌。

)2.在亲子之间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提问:同学们根据以前只是的学习,能否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提示学生:主要分哪两个步骤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

)展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讲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并简单介绍克里克。

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我们现在总结的这样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

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克里克对中心法则的研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精神。

4.分析资料,对传统中心法则进行补充。

资料一:RNA病毒里含有RNA复制酶,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资料二: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里发现了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分析得出: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三)巩固提高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

这一过程不涉及( )。

A.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B.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四)小结作业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心法则包含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路线。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究中心法则:蛋白质能否进行自我复制?【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对于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我会在课件中展示几幅图片,请学生辨认哪一对属于父子,从性状出发进而探究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的。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嘌呤数大于嘧啶数B.cDNA和mRNA中的五碳糖不同C.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2.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生命活动是()。

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ATP与ADP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HCO3-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3.蜘蛛结网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A.环境B.学习C.习惯D.遗传物质4.图1中A和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通过a进行传输B.低温只会影响a的物质传输C.b表示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D.a为主动运输,b为协助扩散5.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蓝藻群体聚集可形成水华B.蓝藻是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C.蓝藻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蓝藻具有由纤维素和果胶形成的细胞壁6.图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的行为的示意图,该行为的结果是()。

A.基因突变B.等位基因互换C.基因分离和重组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7.下列研究不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是()。

A.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B.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探索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D.探索CO2在光合作用中的代谢路径8.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随着细胞凋亡被清除9.某湖泊经过200年的演变成了一片草场,该区域原来的许多生物种群被新的种群所替代。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二题请您描述一次教学活动中,如何将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某个重点概念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成功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经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表现及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第四题【题目】你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五题题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谈谈你对“演变与适应——生物进化的奥秘”这一教学模块的理解,并谈谈你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这一模块的教学。

第七题题目:当前,很多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你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积极性?第八题题目:假设你正在教授高中生物中的一节关于细胞呼吸的课。

在课堂进行到讨论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关于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他指出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能量被转化为细胞的可用能量,而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如何处理这位学生的提问,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全班学生对这一复杂概念进行深入理解?第九题题目:请简述细胞分裂中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并说明这两种分裂方式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第十题题目:如果你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不认真听讲,而是偷偷玩手机,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堂高中生物课《光合作用》的教学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第二题教案设计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生物课堂活动,主题为“细胞结构与功能”。

要求:1.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理解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探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由本节教材开头提供的“问题探讨”中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情境引入,结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设置问题:(1)DNA有几条链组成?(2)DNA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物体?(3)DNA组成单位是什么?(4)想像一下,DNA的复制,怎样使一个DNA变为两个,而且它的遗传物质不改变,那么遵循什么原理?要复制变为两个,DNA的链打开吗?需要加入新的碱基吗?(5)如果我们把原来DNA两条链作为母链,用15N标记,那么新链还是15N吗?借此引入新课,接下来学习实验。

(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了解探索DNA复制复制方式的实验。

结合课本图示,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实验共分几步?(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5N进行标记?(3)实验中的半保留复制如何体现?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巡视答疑。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讲解流程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总结。

(三)图文结合,巩固提升由学生合作,绘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的流程图。

习题练习。

(四)作业拓展由学生进行总结,谈一谈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之后布置作业,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一个实验,题材材料任选,下节课交流谈论。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DNA分子复制需要哪些条件?【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DNA分子复制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C、G)模版:DNA的两条母链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能量:ATP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入阶段从学生熟知DNA分子结构入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对DNA复制的过程的理解,绘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模型图,有助于对复杂抽象的复制过程的理解。

初中生物《细菌》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生物《细菌》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

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怎样进行繁殖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导入新课。

)(二)动手探究,学习新知知识点一:细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教材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知识点二:教师放视频“细菌的形态特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很小,那么它的形态是怎样的呢?知识点三:教师放视频“细菌的结构特征”让学生标出各个部分的特征。

提问:细菌有不同的形态,那么这些不同的形态的细菌其内部结构是不是也不同呢?知识点四:细菌的生殖方式。

提问:细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有机物,有的还需要氧气。

为什么细菌分布却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观察课件,并讨论其原因。

细菌为什么会无处不在呢?(①个体微小,极易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快,数量多;③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④芽孢小而轻,随风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无处不在而且繁殖能力很强。

究竟细菌的繁殖能力有多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我们手上的细菌数量。

问题:环境适宜时,细菌每30分钟就生殖一代,假设你手上现在有100个细菌,4小时后细菌的数目是多少?你认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呢?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衣服,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1.分别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细菌的结构及其生殖方式的知识点,达到巩固和总结的目的。

2.作业:教材课后题进行解析,预留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预习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与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握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细菌的主要特点。

【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1)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主要是由一个环状DNA分子组成核区,核区四周是浓密的细胞质。

环状DNA分子以膜为支点,以θ模型的方式双向复制,其DNA的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

(2)细胞内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

细胞膜具有多功能性,细胞膜上附有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酶,因此细胞膜具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功能。

(3)细胞表面有许多特殊的结构。

如对DNA复制起支点作用的中膜体、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和荚膜,起运动作用的鞭毛等。

(4)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有大亚基(50S)和小亚基(30S)构成。

(5)细菌核外DNA,除核区DNA外,还存在可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如质粒。

(6)在恶劣条件下可形成特殊的结构,以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如质粒变异,产生抗药性。

形成内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

(7)细胞以直接分裂的方式增殖。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教师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学生观察。

根据多媒体影片提出问题:(1)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3)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学生思考,产生兴趣,教师引出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提问引导,探索新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开始思考三个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三个问题答案。

【引导提问】兔子能把草吃的干干净净吗?(学生思考回答)【过渡】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兔子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呢?【多媒体展示问题】(1)我们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我们吸收了吗?(2)我们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并总结能量去向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等);②分解者所利用;③被下一营养级同化;④未利用。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升【思考问题】孤岛求生,身边有一些玉米,有一只鸡。

先吃哪个?学生讨论并总结答案。

(四)课堂总结,作业拓展总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作业:回去之后大家寻找一个实例,并用该节课的原理去描述。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地球上生命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的单向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推动了一切生命活动的进行。

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核心,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从能量流动来看: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能量是推动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不论哪种生物,只有不断地获得能量,才能生活下去。

同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能量的供应。

也就是说,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中,并沿食物链 (网)这个渠道进行传递,才能维持群落中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消失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只有深入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才能发现并深刻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并运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生产实践。

2. 本节课的教学应用了探究性学习方法具体有哪些步骤和特征?【教学实施类】【参考答案】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等几个步骤,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则体现在(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生物《种子的结构》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收集材料【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视频等。

【学生】搜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南瓜种子,向日葵种子,黄豆等。

学生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许多不同的种子的图片,并提出疑问种子的大小形态千差万别,他们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

(二)动手探究,学习新知教师先播放观察种子结构的视频,然后分发各种不同种子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4人小组合作实验。

1.指导学生结合挂图和手上的种子,先了解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形态,最后板书归纳玉米种子的结构。

2.指导学生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观察,解剖认识菜豆种子(或其他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然后板书归纳。

3.将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进行比较,指导学生比较结构上的异同点。

4.请大家把最初自主探究中解剖的种子与解剖后的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什么?5.组内交流以上问题,说出种子各部分名称,总结出单双子叶植物的特点。

(三)概括总结,巩固提高1.课堂小结:总结梳理本节课重点知识。

2.作业:识图:答辩题目解析1.种子的结构有哪些?【专业知识类问题】【参考答案】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中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的?【参考答案】本次课程主要的难点就是科种子结构的探究和认识。

而该设计就很好的突破了这两点。

采用直观的动手实验操作和演示实验的共同操作,很好的帮助学生一一攻破了难点的学习。

同时也注意设置相应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整理知识。

2016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统考面试生物学科命中分析试讲及答辩命中说明:初中(生物学科)命中3道,高中(生物学科)命中3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