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础学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32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怎样判别皮肤类型
•判别皮肤类型四种方法: •3、仪器检测法 • 即以专用皮肤检测仪,对皮肤类型和皮肤性质进行检 测方法。
(2)面部臃肿、多脂肪、下垂 成因:体液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3)毛孔粗大、皮肤粗糙、角质层增厚变硬、暗 疮印
成因:油性肌肤,生长暗疮期间护理不
妥,印痕肌肤。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27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划分 4.身体及身体皮肤
(1)身体肥胖 成因:缺乏运动,遗传,体液循环不畅、
油性皮肤
特点: 毛孔粗大,皮纹较深;肤色较低深,油腻发亮; 易生暗疮、粉刺、青春痘;不轻易起皱,对刺激不敏感。
成因: 油脂分泌旺盛;清洁不妥,洗面奶选择不正确; 睡眠不好;贪吃油炸、高脂肪食物。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11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划分
•混合性皮肤
• 特点: 同时含有油性和干性皮肤特征;多发生于20-35 岁之间。
(二)皮肤从属器官
1、毛发、毛囊与立毛肌
全身除手掌和足底外,均长有毛发,细小称 汗毛,粗大均以生长部位命名。
毛根在皮肤内被一管状囊鞘所包围,这囊鞘
叫毛囊;在毛囊一侧有一束斜行平滑肌叫立毛肌, 些肌肉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 引发皮肤呈鸡皮现象。
2.汗腺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7页
皮肤基础知识
成因:日晒、荷尔蒙分泌失调,怀孕,
口服避孕药或是生活无规律、精神压力大造成。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14页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解决方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度运动等;使用紧致和抗氧化的护肤品;进行激光治疗、注射 美容等医学美容手段。
03 皮肤护理与保养
日常皮肤护理
清洁
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 ,早晚各一次,注意T区的清洁
。
保湿
洗完脸后,及时使用适合自己 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的水分 。
解决方案
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
皮肤色斑
皮肤色斑产生的原因
紫外线照射、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活跃 ,形成色斑。
解决方案
避免紫外线照射,使用防晒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白淡斑 产品;进行激光治疗等。
皮肤松弛与皱纹
皮肤松弛与皱纹产生的原因
04 皮肤疾病与治疗
常见皮肤疾病及其症状
痤疮
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上 的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常伴有疼 痛和瘙痒。
湿疹
一种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的红 斑、水疱、糜烂和渗出,常伴有剧烈 瘙痒。
银屑病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上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 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目录
• 皮肤基础知识 • 常见皮肤问题及解决方案 • 皮肤护理与保养 • 皮肤疾病与功能
结构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 功能;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皮下组织则储存脂肪,起到保温和缓 冲作用。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产生的原因
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如化学物质、紫外线、花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痒、 刺痛等症状。
皮肤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斑的形成:
科学证明人体有1300多种酶; 酶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作用. 人体内分泌中有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黄体酮素。
(体内化学反应) 黄体酮素 酪胺酸 酶 晒太阳 氧 化 酪胺酸酶 多巴 多巴醌 色素颗粒→沉积→斑
8.吸收的功能 皮肤的吸收功能与胃肠相比微乎其微,几乎不会主动,积极吸收;如我们在洗脸,泡澡,和游泳的时候,身体与水接触,却不可能出现全身的皮肤吸收很多水份的现象。其实只有死人的皮肤才会主动的去吸收。 皮肤为什么不能主动的吸收呢?
因为在表皮层的角质层,颗粒层之间有一层电子阻碍层。 人体也是带电体,每个细胞象一个电池,能产生0.07伏的电压。 正是因为电子阻碍层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皮肤不能主动地去吸收许多物质。 皮肤的吸收称为经皮吸收 它只能吸收一些物质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物质。
三角关系
新陈代谢 (不畅通) (慢) 微小循环 (少) 细胞间脂质
新陈代谢 (畅通) (快) 微小循环 (多) 细胞间脂质
3.体温调节的功能 人体是恒温的,始终保持37℃的体温。夏天天气热,人体表面血管扩张,出汗增加,散发热量;冬天天气冷,出汗少,血管收缩,皮肤缩紧,以保持体温。 4.分泌和排泄的功能 包括:皮肤中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汗腺有水份排泄功能。
5.表情的功能 利用皮肤血管的扩张,收缩,脸部表情肌肉的牵动来表达喜,怒,乐的感情变化。 6.免疫的功能 皮肤有抵御外界各种微生物侵入,皮肤外伤后能自然恢复,愈合。 7.呼吸的功能 皮肤也具有吐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功能。皮肤的呼吸占肺活量的1%。
角质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膜 基底层
感谢,喜悦,高兴,安心,开朗,率真,和睦,幸福感,友善等
男性激素活化(分泌) 促进皮脂的分泌 皮肤组织荒芜 皮肤表面粗糙 肤色转为黯淡
皮肤科学基础

01
02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部,由2-3层扁平透明细胞 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 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
03
颗粒层
由2-4层菱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 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具有折射光 线的作用。
05
04
棘层
由4-10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是表 皮中最厚的一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
真皮层
乳头层
性皮肤病等。
物理治疗
光疗
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达到治疗目 的,如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等。
高频电疗法
利用高频电流作用于皮肤,产生热效应和非 热效应,达到治疗目的。
冷冻疗法
通过液氮等冷冻剂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使 病变组织坏死、脱落。
温泉浴疗法
利用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进行 浸浴,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皮脂分泌与排泄
皮脂腺的结构与功能
皮脂腺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分布于除手掌、足跖以外的全身皮肤,以头面、胸骨附 近及肩胛间皮肤最多。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
皮脂的分泌与调节
皮脂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年龄、性别、激素水平、饮食和环境等。 当皮脂分泌过多时,可能导致皮肤油腻、毛孔堵塞和痤疮等问题。
皮脂的排泄
皮脂通过皮脂腺导管排泄到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后形成皮脂膜,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
汗液分泌与排泄
汗腺的结构与功能
汗腺是皮肤的另一重要附属器官,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小汗腺分布于全身皮肤,以掌跖、腋窝和额头 等部位最多;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和会阴部等。汗腺能够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05 皮肤治疗原则及 手段
药物治疗
皮肤基础知识

1.5角质层 角质细胞
角蛋白
润肤
吸水
阻止水分蒸发
过厚 特点:发黄、 发暗、无光泽, 影响吸收 解决:定时使用 去角质产品
过薄 特点:皮肤敏感
红血丝
解决:停止使用有
去角质功效的产品,
采用修复产品
修护角质层 改善血丝护肤品
2、真皮层 真皮层的特点: -提供表皮营养 -有血管和神经 -没有再生修复的功能,受伤后会留下疤痕 -占皮肤总含水量的60%
表皮有丰富的末稍神 经,皮肤中有丰富的 功能不同的感觉神经 末梢,能感受各种不 同的刺激。 单一感觉:触觉、痛 觉、冷觉等; 复合感觉:干、湿、 硬、软、糙等; 瘙痒:产生机制尚不 完全清楚。
5、调节体温作用
1、血管舒缩、流经皮肤血流量 周围温度高时体温调节: 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
知识链接: 每天饮水量: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
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ml,健康成 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ml左右的水分。 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 300~400ml的水。 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ml开水
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皮脂:脂类混合物(甘油酯、蜡酯、鲨烯 、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颗粒层
1.3颗粒层
颗粒,有折射光线的作 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 颗粒层 体内。
缺水的状态
透明角质颗粒在2种 状态下会失去折射光线 的作用。
碱性环境
1.4透明层
细胞本身已趋渐死亡, 胞浆内含有疏水性 蛋白结合磷脂,具有 防止水、电解质与化 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思考 角质层跟美容有什么关系呢??
角质层的厚薄会影响: 1、人的肤色:角质层过厚,会使皮肤看起来发黄,缺 少光泽,角质层过薄,皮肤容易干燥脱屑,易出现 发红,敏感现象。 2、皮肤的吸收能力:角质层过厚,皮肤吸收能力越差 3、保湿作用: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角质层有吸水和 屏障功能,角质层中水分含量在10%-20%,皮肤水嫩 光滑。
美容师必学的皮肤学基础知识

、认识皮肤①: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人体的表面。
成人的皮肤面积为⒈5—2平方米,总重量占人体体重的16% 。
②:眼部的皮肤是最薄的,而以手掌及脚掌的皮肤为最厚。
③:皮肤具有弹性及保护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新陈代谢促使皮肤不断重现生机。
二、皮肤的分层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另外皮肤还有一些附属器官①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覆盖全身,有保护的作用。
表皮的平均厚度为0.1到0.3毫米表皮没有血管,但有很多细小的神经末梢,能感知外界的刺产生触觉,痛觉,冷觉,热觉,压力觉等感觉。
②真皮位于表皮深层,向下于皮肤组织相连。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分布着各种结缔组织细胞和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使皮肤既有弹性,又有韧性。
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无定型基质等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还有神经和神经末梢,血管,淋巴管,肌肉以及皮肤的附属器 。
③皮下组织属于间叶组织,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细胞、纤维间隔和血管。
此外,皮下组织内尚分布有淋巴管、神经、汗腺体以及毛囊(乳头部)。
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和健康状态等而有明显差异。
三、皮肤的作用1、保护作用2、感觉作用3、调节体温的作用4、分泌和排泄的作用5、吸收的作用6、 代谢的作用7、免疫的作用四、皮肤类型划分(一)中性皮肤是健康理想的皮肤,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
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既不干也不油,皮肤红润细腻,富有弹性,毛孔较小,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二)干性皮肤皮肤白皙,毛孔细小而不明显。
皮脂分泌量少,皮肤比较干燥,容易身生细小皱纹,生成色素。
(三)油性皮肤肤色较深,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量多,皮肤油腻光亮,不容易起皱纹,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由于皮脂分泌过多,容易生粉刺,痤疮。
(四)油性缺水性皮肤皮肤表面油光光,仔细看有细小干纹,自觉有紧绷感,局部毛孔粗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敏感。
皮肤理论基础知识

静止期时 生长期时 毛囊密度 毛囊深度
间
间
3- 4
2-6
350
3-5
2-3
1
500
2-3
1.5
4个月
500
1-2.5
3.0
4个月
65
3.5-4.5
2.5
3.0
2.5
4个月
70
3.5-4.5
2-4
1年
80
3-6
4个月
60
2.5-4.0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角质 透明 颗粒 棘层 基底
基底层
缺 水:皮肤干燥、起皮屑、形成假性皱纹。 过 厚:皮肤暗黄、粗糙、肤色不均。 过 薄:易敏感、红血丝。 只局限于手掌和脚掌。
皮肤的光泽度与通透感由此层来体现,并具有反射紫外线的功能。
是表皮中最后的一层,断裂和缺水会造成真性皱纹。
是生发层,也是黑色素的加工基底,基地层细胞具有分裂、再生、增殖功能。
毛发基本结构
• 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 滑肌,称为立毛肌。立毛肌 一端连于毛囊下部,另一端 连于真皮浅层,当立毛肌收 缩时,可使毛发竖立。
静止期
毛发生长周期
生长期 退行期
• 毛发生长是有周期性的,每个周 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静止期。 一般来说毛发的生长期约为3年、 退行期约为3周、静止期约为3个 月;不同部位的毛发生长周期并 不同步,同一部位的每根毛发生 长周期也各不相同,各个部位各 根毛发有各自的生长周期。
肤表面的温度达到45度时,皮肤内的温度已达到70度以上,达到脱毛的目的,而 45度的温度不会对皮肤造成汽化或任何的损伤。
第三节 脱毛过程中常遇的疑问
4、脱毛后能正常洗澡、使用香皂、沐浴露吗? 脱毛后可以正常洗澡,但不能用太热的水清洗脱毛部位,温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34
问题性皮肤
黄褐斑的治疗
西医会建议:一些祛斑的药膏。
做激光、冷冻、电灼,甚至采用“换肤法”进行祛斑治疗。
口服用药可以选择: 1、维生素C,它能还原酪氨酸酶的活性,帮助皮肤抑制黑色
素, 同时它还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够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 素还原成颜色较浅的还原型色素,阻止黑素代谢的氧化过 程,抑制黑素形成; 2、维生素E,可以参与机体的多项代谢, 并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机体的光 防护作用。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皮肤生理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的皮肤 面积为⒈5—2平方米,总重量占人 体体重的16% (5-15%)
成人男性皮肤厚度为1.15mm, 女性厚约0.5-4mm
健康皮肤应该是:光透净白柔韧细水, PH值应呈弱酸性5—5.6,这样的皮 肤才是健康、结实并有抵抗疾病能 力的。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注:遇盐遇碱不发挥作用。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10
皮肤的生理结构
(五)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深部,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具有 不断增生的能力,以补充角质层死亡细胞的脱落 和修复表皮的缺损。
基底层中10个母细胞就有1个是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能吸收、阻挡紫外
线射入体内,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晒伤。 皮肤中含黑色素颗粒较多时,肤色较黑。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33
问题性皮肤
黄褐斑的治疗
肝功能不全时,因肝脏破坏,以致雌激素在血 中积蓄,刺激黑色素增加而发生黄褐斑)、慢 性营养不良(因硫氢基来源不足而使色素增加 )等。更为严重的是,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的 先兆。内分泌长期失调就会引发乳房肿块、子 宫肌瘤等多种病变。 所以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及时调整内分泌,清除体内淤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膜的紧密度,对皮肤的影响
基底层越紧密,传递和输送能力越强,肌肤越年轻 反之则表现为老化现象
60岁
25岁
以上是肌肤不同年龄状态下的基底层状态
真皮
细胞 基质 纤维 附属结构
真皮的结构
肌肉 神经 淋巴管 血管
皮肤附属器
纤维网
真皮层内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
是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
从基底母细胞排泄的废弃物,二氧化碳也是溶于 皮肤组织液之中,被带至真皮层里的毛细静脉血 管、毛细淋巴管排出。
皮肤中的细胞间脂质的多少,决定肌肤是否健康, 所以说,健康的皮肤需要的是营养、氧气,及输 出营养氧气的粘质组织液细胞间脂质。
来自肌肤表层的物质吸收
亲水物质、亲油物质 渗透----小分子、载体----磷脂
皮肤基础学知识
于恩普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血管:毛细管到达真皮层顶部 神经:达到真皮层顶部 淋巴管:开始于真皮顶部的中下部交
界处 皮肤附属器,如皮脂腺、汗腺
基底膜 脂肪细胞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不包括皮下组 织,皮肤厚度约为0.5~4mm,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差异,如眼睑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 0.5mm,而脚跟的皮肤最厚,可达3~4mm;表皮厚度约为0.1mm,真皮厚度可达2.4mm。
养物质、水
表皮 结构
表皮层特质
无血管区、神经末梢感受器
无汗腺、皮脂腺、颗粒层之上无组 织液
是细胞排列紧密的“泥砖结构”, 是良好的屏障
朗格汉 斯细胞
麦克尔 细胞
黑色素 细胞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细胞
层 基底层
“砖”指角质细胞,角质蛋白中含有天然保湿因子,是防止水分流失、化学 物质和微生物入侵的物理屏障,水合的角质细胞为角质层提供弹性;
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通过“砖”和“泥浆”的修复强化,以及角质 层的水合度) 1、保湿剂,提高角质层水合度:透明质酸、葡聚糖…… 2、角质细胞修复强化:VE、VC、VB5、胶原蛋白、乳酸、乳酸钠、 尿素…… 3、脂质结构修复强化:胶原蛋白
透明层作用
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透过的屏障作用。 所以我们要使用化妆水护肤而不是自
酸钠、尿素、 海藻糖、山梨糖醇、吡咯烷酮羧 酸…… 化妆品中加吸湿剂,使角质层由上而下形成水蒸气 梯度,补充表面水分向干燥大气环境蒸发的损失。 如、动物胶、透明质酸、维生素及蛋白质神经酰胺、 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角质的保湿途径三
保湿性(锁水能力),提高角质层的结合 水比例。
通过胶原蛋白和大分子类的原料提高角质层的水合能力, 配合小分子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让角质层的结合水含量的比例增加, 从而让肌肤的含水量提高的同时,让肌肤更水润有弹性; (例如:透明质酸、葡聚糖、等硫酸软骨素、胶原、弹力 蛋白及DNA ……)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包含神经、肌肉、血管、淋巴管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 皮脂腺、汗腺、毛发、甲等。
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第一层连接就是脂肪细胞。
表皮结构
角质层---保湿、屏障(光线、水、油、营养) 透明层---屏障 颗粒层---折光和滤光、分泌脂类物质 棘细胞层---充满组织液和淋巴液 基底层 ---生发层、有分裂增殖能力,吸收营
线粒体受到损伤,细胞就会缺乏能量而死 亡。。
肥大细胞
当机体受过敏原(如花粉、某些药物等) 的刺激后,在肥大细胞的参与下,机体产 生一系列复杂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 过敏反应,如在皮肤引起荨麻疹等。
网状结构
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是皮肤三维支撑的构成物,是一种 排列成网状结构的蛋白质, 正因为有胶原蛋白和弹力蛋 白的存在才可以允许皮肤伸收自如,帮助伤口痊癒,减 少水分蒸发
基底层(1层)
生发功能:约50%的细胞能 进行分裂、复制
营养功能:并可以直接摄取 微血管内的养分-通过基底膜
产生黑色素:基底细胞与黑 色素细胞的比例约为10:1
基底层(1层)- 影响皮肤基底层的重要因素
内部因素 ☉微循环良好,血供丰富的部位, 基底层再生能力较强,反之则较 低。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基底层 细胞的再生能力会逐渐降低,皮 肤的自我修复能力会随之减弱。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及有 机基质,提供保湿、吸湿剂
细胞膜 细胞核—DNA、线粒体
DNA,细胞基因密码,DNA受损细胞不能分裂 线粒体—分解脂肪、产生能量ATP的地方
细胞膜结构图
细胞外
表皮细胞 基底膜
真皮
基底膜的功能
➢ 联结表皮和真皮组织的细胞—粘连细胞 和不同的组织,提供肌肤“抗拉”弹性
➢ 锚定细胞能力,提高表皮、真皮细胞的 固定能力,保护屏障
➢ 信号传递 ➢ 肌肤的营养、修复
➢它就像“通讯员”,表皮一旦受伤就要发讯息去修补(“通讯员”就像是耳目,听风报信的人), 所以,当表皮遇到刺激的环境(紫外线、污染...),“通讯员”会通报给真皮层,叫他们赶紧去修 复,它是调控分子间的转化以及角化细胞与真皮层之间的信号传递;它使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起来, 并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提供障蔽层的功能性(保护性),与表皮的修复有关,以及是肌肤营养的关键。
正常表皮更新时间约为
41-75天
-表皮
➢ 角质层 ➢ 透明层
➢ 颗粒层 ➢ 棘细胞层 ➢ 基底层细胞 ➢ 基底膜
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形成ATP的主要 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 之称
细胞的呼吸作用,目的是把氧气 吸入体内用于制造生物体可利用 的能量分子ATP
ATP对细胞的作用
细胞必须有能量的供给才会有活性,线粒 体就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器官,线粒体的 另一个别名叫做“细胞的发电厂”。
来水护肤(因为可以提供载体)
颗粒层作用
抗紫外线: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细胞质中可见大量形态 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ketaohyline granule),这些颗粒对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反射 作用,但极易受到盐碱的破坏
粘合作用:形成脂类粘合角质层间 所以碱性物质损伤后的肌肤明显的表现皱
纹等肌肤松弛的表现,并且易过敏
角质的保湿途径五
增加胶质体—即“泥浆”的填充完善。
修复加强角质层的保湿屏障系统,通过脂质屏障剂、神经 酰胺等来补充其中的元素,修复肌肤天然屏障,强化皮肤 脂质结构,从而加强肌肤的锁水能力;
角质保湿总结
增加肌肤的含水量 1、封闭剂,减少水分流失:油脂类、蜡类、卵磷脂、脂肪酸、…… 2、吸湿剂,增加水分含量:甘油、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甜菜 碱……
神经酰胺 双磷脂层结构
细胞内 蛋白
胆脂醇
寡糖
神经酰胺的结构和作用
补充足够的神经酰胺时
神经酰胺在类脂晶体构成中的 多重层状结构
角质层中的 类脂屏障
出现缺损,令屏障能力减弱
细胞分裂
主要是细胞核的DNA复制过程
细胞核内DNA的结构和复制
12
1
DNA的双链 结构
1 1
解链复制
母本 复制本
细胞分裂
正常表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 分裂后形成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约14-42天, 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行至角层表面而脱落又需约14天。
一般是由NMF吸引的水份,NMF占到角质层细胞基质的 10%,通过渗透压来吸引水分子,和NMF结合的水是角 质层中较固定的一部分
流动的水分
正常肌肤的含量变化较大的那部分水,它是用透皮水份 散失(TEWL)值来评价的,它脂质屏障有关,而通透 性又与角质细胞间脂质及板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特点相关
保湿的终极目的:增加肌肤中不流动水的比例
组织液
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绝大部分组织液呈不能自由流动凝胶状态,但凝胶中的水及溶解 于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弥散运动并不受凝胶的阻碍,仍可与血液 和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凝胶的基质主要是透明质酸。
神经、肌肉
汗腺
皮脂腺
皮肤的吸收方式—渗透、交换
真皮层中的毛细血管并没有直接与表层中的基底 母细胞相连,表皮所需要的营养、氧气,从真皮 层中的毛细动脉血管中渗透出来被基底母细胞吸 收,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s):可以看作幼稚的、未成熟的、纤 细的胶原纤维。在创伤愈合的情况下,网状纤维可以大量增生。
基质
--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之间,为无定型态
主要成分:
蛋白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结构: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蛋白多糖以曲折盘绕的透明质酸长链 为骨架,通过连接蛋白,结合许多蛋白质分子,形成支链,这些 支链又连有许多硫酸软骨素等多糖侧链,使基质形成许多微孔隙 的分子筛三维立体构型。
角质的保湿途径一
封闭剂。
通过对于肌肤的封闭达到抑制角质层的水分流失,以及保 护皮肤不受外界物质干扰,减少无感蒸发,这类保湿剂的 特点是不会被皮肤吸收,会形成一层油膜,隔离肌肤的水 分向空气中蒸发从而达到减少角质层的水分流失。(例如: 油脂类、蜡类、硅油、凡士林……)
角质的保湿途径二
吸湿剂—吸水能力 天然保湿因子:甘油、丙二醇、丁二醇、蜂蜜、乳
“泥浆”指细胞间脂质,也称之为脂质双分子层,含有脂肪酸、神经酰胺、 胆固醇三大类,是角质层的保湿屏障,也可防止多种化学物质的穿透。
角质层(5~10层)
与是否干燥的感觉有关
A、含水量高的角质层,在肌肤 表面正常脱落老化的角质细胞。
B、含水量不足的角质层,脱 落不完全,角质细胞堆积。
角质层的水份
不流动的水份
棘细胞层作用
朗格汉斯细胞,起到防御的作用 细胞核已经蜕变,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