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行业调研报告
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调研报告

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调研报告一、前言制糖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历史悠久,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制糖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了本报告。
二、制糖业现状分析1. 产量与消费量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糖产量逐年增长。
然而,由于消费量的同步增长,我国糖仍需大量进口。
2019年,我国糖产量约为1089万吨,消费量约为1510万吨。
2. 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制糖业产业结构较为稳定。
主要糖料作物为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糖产量占比较大。
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糖产量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区。
3. 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制糖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甘蔗种植、采收、糖厂生产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制糖企业也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制糖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制糖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其中,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均有所增长。
这使得我国制糖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2. 环保压力加大制糖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制糖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环保治理,以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3. 进口糖竞争激烈由于我国糖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糖。
进口糖的竞争使得国内制糖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市场份额受到侵蚀。
四、制糖业发展趋势分析1. 产业升级与转型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制糖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
这包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拓展国内外市场我国制糖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国内外市场上,制糖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制糖业的发展与现状

制糖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制糖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行 业,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
制糖企业开始重视环保问题,加 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
制糖业的发展需要与可持续发展 相结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03
制糖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价格波动与市场竞争
02
全球食糖消费量稳步增长,但增速较慢,主要消费 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03
全球食糖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是 制糖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主要产糖国家的生产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产量逐年增加,但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需 求增长和进口限制,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产量波动较大,受气候和政策影响较大。
产业升级
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制糖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04
制糖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全球制糖市场的未来预测
需求增长
01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糖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价格波动
02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生产成本、政策干预等,糖价
可能会出现波动。
制糖业在全球的分布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制糖生产国,印度和中国的甜菜制 糖产量位居前列。
欧洲、北美和亚洲是全球主要的食糖消费市场,其中北美洲 和欧洲的食糖消费量相对稳定,亚洲市场增长较快。
02
制糖业的现状
全球制糖市场概况
01
全球制糖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主要产糖国家 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
。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供需情况、行业竞争格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制糖行业的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制糖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规模与稳定性都较为显著。
2019年,全国白糖产量为845万吨,同比下降3.92%;供给量相对稳定,行业总量却面临少量波动。
而消费市场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越来越关注,低糖、低脂的糖类产品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带动制糖行业的发展。
因此,制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态势。
二、供需情况在制糖供需方面,制糖产品的价格往往受到国内外供应总量、黄糖和化糖之间的相对供需关系、外部市场价格导向、紧急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疫情造成冲击,但国内消费市场的保持和恢复表现较好,同时生产需求也逐渐恢复确认,进口量略微下降,但总的需求没有受到明显波动的影响。
三、行业竞争格局制糖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品牌知名度、生产技术、供应能力等方面。
目前,我国制糖行业的竞争度非常高,虽然固定市场主体较少,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性品牌,产业链结构基本清晰完整。
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糖行业正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和高端市场化方向发展。
综上,制糖行业的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研发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在国家及行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加强适度整合,合理规划布局、合理开发产能,扩大产品升级、附加值增值,进一步提高制糖行业整体竞争力,并进一步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形态。
蔗糖产业 调研报告

蔗糖产业调研报告蔗糖产业调研报告一、行业背景蔗糖,即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根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
在全球范围内,蔗糖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蔗糖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业规模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数据,目前中国的蔗糖产业规模较大,蔗糖年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左右。
虽然中国的蔗糖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最高的,但中国在蔗糖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依然较大。
三、产业链分析蔗糖产业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首先是蔗糖的种植环节,该环节主要由农民负责,他们种植甘蔗和甜菜根,并将其出售给加工企业。
其次是加工环节,加工企业将甘蔗和甜菜根进行提炼和精炼,生产出蔗糖产品。
最后是销售环节,蔗糖产品通常通过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四、市场需求根据对市场的调研发现,目前蔗糖产品的需求稳定增长。
一方面,蔗糖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求量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天然的食品,蔗糖作为一种天然糖,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五、产业挑战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全球蔗糖产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巴西、印度等蔗糖大国的竞争压力。
其次是生产成本上升,包括种植成本和加工成本的上升,这使得蔗糖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利润压力。
此外,环保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给蔗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六、发展机遇蔗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蔗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其次是科技的进步,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得蔗糖产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七、发展建议针对蔗糖产业的发展挑战和机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研发与技术创新,提高蔗糖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蔗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可研报告(一)

1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可研报告(一)1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概述该项目旨在建立一套10万吨的甜菜制糖生产线,通过甜菜的加工,生产高品质的白糖、黄糖、红糖等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对于糖类食品的需求。
该项目定位于欧洲市场,以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
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类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欧洲市场,甜菜糖作为一种高品质、健康、环保的新兴产品,正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而目前欧洲地区的甜菜制糖产量还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当地市场的空缺。
项目优势市场需求大:欧洲市场的糖类食品需求量巨大,而甜菜制糖产品是一种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佳、价格更合理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产业链完整:欧洲地区的甜菜种植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有着完整的产业链。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还能为相关的配套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
技术先进:该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甜菜制糖技术,并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
投资预算该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为2000万欧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为1700万欧元,流动资金投资为300万欧元。
预期收益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制糖行业的平均收益率,该项目的年产值预计为4000万欧元,年利润为1000万欧元,预计在3年内能够回收投资,并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建设周期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其中第1年进行投资、建设和调试工作,第2年进入试生产、正式生产和市场销售阶段。
风险规避措施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工程安全和合法合规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将采用多渠道、多角度的策略,避免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语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业都在不断开拓市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而甜菜制糖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同时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制糖企业分布情况分析报告

制糖企业分布情况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制糖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制糖企业的分布情况,本报告将进行相关研究和数据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包括国家统计局和工商部门的公开数据。
同时,还对制糖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分布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和访谈,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3. 制糖企业的总体分布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制糖企业约5000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
其中,华东地区拥有最多的制糖企业,占总数的40%,其次是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25%和20%。
西部地区制糖企业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15%。
4. 制糖企业的区域分布特点4.1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制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制糖企业一方面受益于沿海地区的便捷交通和发达经济,另一方面还受到稳定的供应链和原料来源的影响。
江苏、浙江和山东是华东地区制糖企业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这些省份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对市场的占有率也较高。
4.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制糖企业较华东地区稍显不足,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相对缺乏原料资源。
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市场需求不容忽视,因此该地区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制糖企业存在,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山西等省份。
4.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制糖企业分布情况接近华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制糖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组成,规模相对较小,但竞争力较强。
由于该地区气候适宜,一些果糖制糖企业也蓬勃发展。
4.4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制糖企业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糖料,因此一些大型制糖企业也在这里设立了分厂。
然而,西部地区的制糖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5. 总结制糖企业的分布情况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原料资源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

制糖行业分析介绍制糖行业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从甘蔗、甜菜根、玉米、水果等原料中提取糖分进行加工生产。
本文将对制糖行业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行业概况制糖行业是一个大宗商品生产行业,主要分为白糖和红糖两大类别。
白糖是通过在加热和过滤过程中从原料中提取出糖分而得到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红糖则是通过加热和浓缩等过程从原料中提取糖分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杂质,因此红糖的颜色较深且口感较为浓郁。
二、市场需求制糖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需求。
制糖行业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糖类食品的需求,如饮料、甜品、糕点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味道甜美的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制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行业竞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糖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糖料资源和先进的制糖技术。
目前,国内制糖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大型企业通常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地区市场的占有率。
四、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增加,制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性和营养价值,对低糖、低脂、低盐的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健康食品市场不断崛起,如代糖、天然甜味剂等替代品逐渐流行。
这些因素都对传统制糖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制糖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
一方面,制糖企业需要在原料采购和糖化工艺上进行创新,以提高糖分的提取率和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制糖企业还可以拓展产品种类,如研发低糖、低热量、有机等特殊糖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另外,制糖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从种植环节开始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翻耕技术和肥料管理水平,以提高糖料产量和质量。
同样,制糖企业也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砂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也是茶叶、饼干、巧克力、饮料等食品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砂糖消费每年逐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砂糖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砂糖品质和规模需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糖消费国之一,但国内砂糖产量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家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制糖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制糖厂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制糖厂项目2. 项目地点:中国某地3. 项目规模:预计年生产砂糖100万吨4.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10亿元人民币5. 项目周期:预计3年6. 产品销售:主要销售给食品加工厂和砂糖零售商7. 项目效益: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人民币,年利润约5亿元人民币8. 社会效益:可提供就业岗位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市场分析1. 砂糖市场需求:全球砂糖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国市场需求尤为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2. 竞争情况:国内外砂糖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但高品质、低成本产品仍然具有竞争优势。
3. 产品需求: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砂糖对市场需求差异较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种类和规格。
四、技术分析1. 生产工艺:采用现代化砂糖生产工艺,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设备投资:需要投入大量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
3. 人才需求:需要拥有砂糖生产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五、财务分析1. 投资收益率: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约4年,投资收益率为15%。
2. 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
3. 成本分析: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工人工资和管理费用等。
4. 销售收入:预计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约20亿元人民币,年净利润约5亿元人民币。
六、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需时刻关注市场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制糖行业调研报告中国是目前世界第四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食糖也被国务院列为继粮、棉、油之后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糖量的60%。
2014/15榨季,“产量下降、缺口扩大、价格回升”成为制糖行业的关键词,行业效益有明显好转。
2015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把支持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保持适当规模国产能和自给率为基础,提高我国糖料蔗生产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近期制糖行业的供需状况(一)行业总体的供需情况1.2006-2015年全球、中国及广西产糖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近年中国产糖量占全球的比重保持在6%-7.6%,广西产糖量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60%-65%,从趋势上看,广西产糖量与全国走势一致,中国产糖量与全球走势亦基本一致,目前均呈下降减产趋势。
2.2006-2015年国食糖供需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单位:万吨、元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国消费量1150 1350 1425 1450 1430 1400 1420 1510 1650 1740 国产量881.5 1199.41 1484.02 1243.12 1073.83 1045.42 1151.75 1306.84 1331.8 1055.6 进口量123.4 146.5 97.2 107.7 153.5 214.3 443 380.2 433 480 出口量23.4 12.2 5.6 7.5 9.3 7.6 5.2 5 5.4 4.5 国供应量981.51333.711575.62 1343.321218.031252.121589.55 1682.04 1759.4 1531.1 供需差额-168.5 -16.29 150.62 -106.68 -211.97 -147.88 169.55 172.04 109.4 -208.9白砂糖现货价4508 3701 3175 3835 5566 7233 6214 5424 4510 5117注:国供应量=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3.价格变动情况食糖国供需差额与糖价走势反向关联,近10年国消费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需求从2006年的1150万吨上升至近两年的1600-1700万吨,国产量与消费量走向趋同,但波动幅度大于消费量波动幅度,2015年两者出现相反走向,主要受进口糖增长影响,国供应量自2012年起大于消费量,糖价从2011年的7200元/吨开始连年下跌,2015年出现拐点,糖价回升,但仍受制于进口糖及走私糖,后期价格的走向仍然不明朗,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预计,2015/2016榨季白糖价格预计可以维持在5200-5800元/吨的价格区间之,对制糖企业来说,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的,为糖业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二)2014/15榨季产销情况1.全国产销情况2014/15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55.6万吨(上制糖期1331.8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276.2万吨,其中,产甘蔗糖981.82万吨(上制糖期1257.17万吨);产甜菜糖73.78万吨(上制糖期74.63万吨)。
截至2015年9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62.57万吨(上制糖期1140.39万吨),累计销糖率91.19%(上制糖期85.63%),其中,销售甘蔗糖892.66万吨(上制糖期1078.32万吨),销糖率90.92%(上制糖期85.77%),销售甜菜糖69.91万吨(上制糖期62.07万吨),销糖率94.75%(上制糖期83.17%)。
2.广西产销情况2014/15榨季广西累计压榨甘蔗5216万吨(上榨季7074万吨),产糖634万吨(上榨季855.8万吨),产糖率12.15%(上榨季12.10%)。
截至9月底累计销糖607万吨,同比减少139万吨;产销率95.74%,同比提高8.57%;工业库存27万吨,同比减少82.8万吨。
3.进口情况2014/15榨季中国累计进口达481.58万吨,同比增加79.64万吨,增幅为19.8%。
2015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糖373.36万吨,同比增加132.97万吨,增幅为55.3%。
(三)2014/15榨季广西主要糖企生产情况广西2014/15年榨季制糖期食糖生产从2014年11月1日开始至2015年4月24日结束,历时175天,比2013/14年制糖期减少20天,本榨季开机生产糖厂97家,同比减少5家。
2014/15年榨季全区累计入榨甘蔗5260万吨,产混合糖639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834万吨和218万吨;甘蔗平均含糖分13.85%,同上榨季持平;混合产糖率12.16%,同比增长0.07个百分点。
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4908元/吨,同比提高277元/吨,增幅5.98%。
14/15榨季广西产糖量50万吨以上企业4家,较上一榨季8家减少一半,排名前11的企业产糖量占比85.62%,较上一榨季(83.67%)提高1.95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较高。
广西制糖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11的制糖集团产糖量占比85%,15/1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200万亩,同比上榨季减少150万亩,减幅12.5%。
预计2015/16年榨季广西入榨甘蔗量4800万吨左右,产糖量580万吨左右。
二、我行制糖企业信贷业务开展情况与我行开展过信贷业务的制糖企业有东亚糖业(集团)、来宾东糖(集团)、农垦糖业、糖业、湘桂糖业、贵糖集团等大型制糖企业,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2009-2011年期间,我行对上述大型制糖企业集团的年授信余额达到峰值约20亿元,随着糖价的下行及行业景气度的下降,我行也逐步收缩了对制糖行业的授信力度,截至2015年11月末,在我行有授信用信余额的企业(风险化解类除外)主要有:单位:万元从上表可以看出,我行制糖行业贷款余额占我行贷款总额的比例偏小,同行业的占比也较小,同时,从担保方式来看,担保方式主要以信用及保证为主,部分贷款追加土地使用权抵押以防风险,抵押担保方式较弱,不利于市场及行业风险的防。
近几年来我行在制糖行业的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制糖行业14/15榨季糖价倒挂,一定时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压缩了授信的力度;二是制糖行业竞争激烈,我行在与大行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在利率谈判、担保方式加固等方面的谈判地位不高,部分外资糖企对资金价格较国企更为敏感,主要通过切割外资集团授信额度,获得外资银行融资;三是制糖行业综合回报率较低,受制于我行结算网络不发达等因素,存款回行较少,分支机构的营销意愿不足。
三、贷款应具备的条件根据我行的经营定位及竞争力情况,加强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我行的制糖行业客户应主要以大中型的制糖企业为主,一般来说,我行的制糖行业的信贷客户应具备以下特征:1.企业生产能力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具备较大的产能,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单厂的日榨蔗能力应在2万吨/天以上,榨季产糖能力在13万吨/年以上;2、生产工艺、设备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在较长时间不落后,生产流程具备进一步优化的潜力,生产流程效率高,人力成本较低;3.应有政府规划的专供原料蔗区,或有公司自己扶持的蔗区,原料蔗的供应量能够满足公司产能的需要,且原料蔗品质应达到优良水平,能够满足较高产出率的需要;4.能够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日常的成本管理及收支管理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增加产品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5.拥有广阔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通畅,销售款能够及时结算并回款,或有完善的应收款管理制度;6.企业主营业务突出,管理水平较高,资产负债率适中,流动性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相匹配,财务状况良好,无短贷长用现象;7.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8.原则上能够落实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条件。
四、贷款风险点和防措施(一)政策风险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印发《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规划期为2015—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3年,规划围为广西、两大糖料蔗主产省(区),规划目标: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到2020年两省(区)糖料蔗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0400万吨,比基期增加635万吨。
平均单产水平4.8吨以上,其中,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单产水平达到6吨以上。
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商品化供种水平提高到85%,分别比基期提高1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广西蔗区的产能任务为:到2020年,广西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
2、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到2020年,建设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700万亩,并辐射带动两省(区)其他地区基地建设,两省(区)蔗田灌溉面积达到810万亩以上,灌溉率达到39%,比基期提高30个百分点。
蔗区全程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其中,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由2013年的不足4%提高到16%。
3、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
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取得积极进展。
核心区订单农业全覆盖。
农机、植保等专业生产组织服务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基地和榨糖企业深度融合,利益分配机制日趋完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制糖行业得到国家及广西区政府的支持,政策风险较小。
(二)市场风险近10年国食糖的消费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的产量与消费量走向趋同,市场需求的风险较小;较为价格方面,2008年-2011年价格逐步攀升,并在2011年达到阶段性高峰,2012年起受进口糖增长的趋势,糖价连年下跌,2014年甚至出现行业亏损的局面,2015年出现拐点,糖价有所回升,但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价格及市场风险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授信业务应重点分析企业现有产品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产品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原料蔗的供应情况等等,信贷支持应倾向于有稳定蔗区、原料供应充足、下游渠道舒畅、货款回笼管理到位的企业,选择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对象。
(三)原料风险从广西方面来看,广西全区统一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政策,蔗糖的主要原材料为甘蔗,甘蔗收购价格占制糖总成本的70%以上,历年广西全区统一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政策如下:目前南方的四大甘蔗糖产区中,、、均已经取消了政府统一甘蔗定价的机制,实行制糖企业自主定价,只剩下广西还未取消甘蔗政府统一定价,广西2015/16榨季的甘蔗收购价格市场预期440元/吨,对应糖价5800元/吨。
近几年来,由于受糖价走低、原料蔗价格走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预计2015-2016年广西全境甘蔗种植面积继续下滑,甘蔗供应量降幅约为10%左右,但预计广西今年产糖量也会呈现小幅下降的局面,产糖量及原料蔗供应量同向波动,因此,原材料供应的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