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方案

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方案一、北大中文系推免生专业研究方向名称: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研究古今各类文体写作的要求和特点,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研究和掌握中外文学、文化基础知识,研究现代传媒与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势,推动中国当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目标通过对古今各类文体经典和范本的系统研习,激发创造性思维习惯,在大量创意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成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能力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专才,成为从事当代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具体而言,也就是培养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新闻媒体、影视、动漫、视频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人员;新闻、出版、广告、大型文化活动策划书和文案的写作人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文和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人员等。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2年制,全日制班(全脱产)。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20学分(公共必修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四、北大中文系推免生课程设置必修课程20学分A.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1、英语(2学分)(第一学期)English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学分)(第二学期)Theliterary&arttheoryofMarxismB.专业必修课程16学分1、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2学分)Theoryandresearchmethodsofcommunication2、新媒体理论与实践(2学分)Theoryandpracticesofnewmedia3、广告及创意策划案例解析(2学分)Advertisingandcreativeplanning4、古代诗文研究与创作(2学分)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classicalpoetryandprose5、现代诗文研究与创作(2学分)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modernpoetryandprose6、现代小说研究与创作(2学分)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modernnovels7、创意写作(2学分)Creativewriting8、专业实习(2学分)Internship不少于四周时间,在新闻机构、新媒体、作协、影视公司、广告文化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进行。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现当代文学书目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书目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王娟《民俗学概论》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书目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董学文《文学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朱维之《外国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文艺学书目董学文《文学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文艺美学书目胡经之《文艺美学》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王理嘉《音系学基础》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郭锡良《古代汉语》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古代汉语书目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古汉语词汇纲要》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古文字学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释译》《甲骨文精粹选读》郭锡良《古代汉语》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语言学书目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语言论》《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教程》郭锡良《古代汉语》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王理嘉《音系学基础》古典文献书目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古籍的阐释》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中国古文献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倪其心《校勘学大纲》陈垣《校勘学释例》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郭锡良《古代汉语》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北大中文系书单

北大中文系书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北大中文系有着现代语言学的传统。
早在民国初年,钱玄同就已经在所开设的音韵学课上试图给上古韵部拟音;刘半农则在北大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语音乐律实验室。
建国后由于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中文系语言专业,在高名凯先生主持的语言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王力先生主持的汉语教研室,此时语言学科的格局和语言学的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
文革结束后,汉语教研室又一分为二,至此形成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三个教研室三分的局面,并保持至今。
现在的中文系本科设中国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四个专业。
汉语言学专业继承自更早的语言学专业,名称上的一字之差道出了背后的沧桑。
语言专业本来是独自设目招生,后来为了宽口径通识教育的需要,与文学、文献专业同时招生,学生在三年级时才真正进入专业学习。
因此,本科的语言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较少,三年级开始才丰富起来。
这一系列本科的课程中,多数都有值得纪念的历史。
比如现代汉语语法,朱德熙先生讲授的时候,几百人的教室常常爆满;汉语史课最初由王力先生主讲,唐作藩先生和郭锡良先生讲授的时候,虽然有了简单的分工,但是谁有了任务,另一个人都能一口气讲下来。
这些佳话,连同语言学的传统一起传承下来。
除了常年开设的课程之外,北大中文系也会经常邀请校外的老师来开课。
远的比如50年代吕叔湘先生来讲授《马氏文通》;80年代梅祖麟先生讲授近代汉语、罗杰瑞先生讲授福建方言;最近的有蔡维天老师讲授制图理论,张伯江、方梅两位老师讲授功能语法,等等。
不过,综观这一份本科的课程设置,虽然有历史的沉淀,却不能说完备,甚至有一些陈弊。
当然这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此处按下不表。
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够对想来北大中文系读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呢不要着急,小编以后还会慢慢介绍的。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就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与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通常就是北京大学王力先生或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王氏教材自1962年首版后,经过多次修订,现属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确立了古代汉语课程通论、文选、常用词三结合的编写原则,代表着古代汉语教材的最高成就。
郭氏教材具有内容精练,编排合理;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通论与文选结合紧密等特点。
以上两种教材比较适合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使用。
但根据我们的学生实际与我校培养目标,我们选用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学生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就是从北京大学“一本”招生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我们就是地方二本学院,学生入学程度远远低于北京大学学生。
北京大学就是研究性大学,我们就是应用型学院。
2、自学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有些注释过于简略,不适合于我们的学生自学。
3、篇幅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篇幅过多,一学年时间学不完。
为此,我们在选择《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做教材的同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压缩传统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的有轻重不分、详略失当的弊端。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舍弃了许多与其它学科有共性的内容,重点突出讲解古代汉语中“异”的部分。
例如我们把《古代汉语》的通论“古代文化常识”放到“古代文化常识”课上讲,“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放到“文献学”课上讲。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01414102课程名称: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通常是北京大学王力先生或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王氏教材自1962年首版后,经过多次修订,现属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确立了古代汉语课程通论、文选、常用词三结合的编写原则,代表着古代汉语教材的最高成就。
郭氏教材具有内容精练,编排合理;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通论和文选结合紧密等特点。
以上两种教材比较适合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使用。
但根据我们的学生实际和我校培养目标,我们选用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学生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是从北京大学“一本”招生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我们是地方二本学院,学生入学程度远远低于北京大学学生。
北京大学是研究性大学,我们是应用型学院。
2、自学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有些注释过于简略,不适合于我们的学生自学。
3、篇幅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篇幅过多,一学年时间学不完。
[为此,我们在选择《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做教材的同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压缩传统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的有轻重不分、详略失当的弊端。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舍弃了许多与其它学科有共性的内容,重点突出讲解古代汉语中“异”的部分。
例如我们把《古代汉语》的通论“古代文化常识”放到“古代文化常识”课上讲,“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放到“文献学”课上讲。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人大中文系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研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中文人才的需求,人大中文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人大中文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具备扎实的文学、语言学、传媒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与素质:1. 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学、文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创新;2. 具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独立进行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人大中文系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语言学、文学、传媒等各个领域的课程。
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
通过多门学科涉猎,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科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
2. 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人大中文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活动,提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3. 专业指导除了课程教学外,人大中文系还设有专业辅导员和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规划、人文修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指导。
经常性的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三、发展前景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语沟通和文化传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毕业生可从事文化机构管理、编辑、翻译等工作,也可在教育、传媒、出版等行业从事相关职业。
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丰富人文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做出贡献。
期待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人大中文系的培养方案,在未来的道路上成就非凡。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介绍【字体:大中小】考研调剂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成立于1910 年,是我国诞生最早的中文系科之一,至今已有95 年历史,从上个世纪50 年代起,就形成了文学、汉语和古典文献三个专业鼎立的基本格局。
2002 年又率先设立了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专业(本科),部分面向理科招生。
北大中文系是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有4 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4 个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2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6 个全国重点学科,7 个博士点、12 个硕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和教学层次最全的中文系。
北大中文系兼容并包,在每一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一批大师级著名学者,就研究领域而言是古今并重,中西交汇;就学风而言是既重考据实证,又重创新发明;既重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又重在学术前沿引领新风。
最近几年来,为适应时代变化,北大中文系又提出“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
“守正”就是坚持和发扬近百年形成的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严谨的学风,坚持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基础性,抵制急功近利的浮泛的风气;“创新”就是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术的生长点,力求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更能适应时代变化和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需要。
全系7 个博士点(学科)共有23 个研究方向,大致的情况如下:(1 )中国古代文学,全国重点学科,依时序分为 4 个研究方向,涵盖面广,目前在岗的教师13 人,博导8 人,其中50 岁以下的教授5 人,中青年在不同学科分支上已经形成各自的学术格局。
其中先秦方向的特色是侧重文学现象与相关的社会思想史研究,近年有《儒家经典与文化》(褚斌杰)、《秦汉士史》(于迎春)以及《诗经全注》(褚斌杰)、《汉赋辞典》(费振刚)等一批厚重的著作;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方向是本学科的“亮点”,有袁行霈、葛晓音、钱志熙等一批名家,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袁行霈)、《汉唐文学的嬗变》、《八代诗史》(葛晓音)、《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 登科记> 考》(孟二冬)等一批重头的著作,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已经成为各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这两个方向突出的成果除了《全宋诗》(76 卷)的整理出版,还有《三国演义考评》(周强)、《近代文学史》(孙静)、《晚期社会与文化》(夏晓红)等一批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贺阳、沈阳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
简明汉语史(上、下)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音韵通讲耿振生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符淮清语文出版社1996年1月
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袁家骅语文出版社2001年1月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游汝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詹伯慧湖北教育出版社年月
说文解字[东汉] 许慎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中华书局年月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文学概论(第三版)蔡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段宝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外国文学欧洲文学史(上、下)扬周瀚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
俄苏文学史(1—3)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年月)
(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文艺美学胡经之年月
文学原理董学文、张永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书店年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1990年4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1990年4月
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年月
台湾文学史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年月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籍整理概论(无书目))
古文献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孙钦善中华书局年月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训诂学(无书目))
校勘学校勘学大纲倪其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
版本学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年8月
(目录学古典目录学来新夏中华书局1991年3月)
(哲学要籍解题(无书目))
史学要籍解题史部要籍解题王树民中华书局1981年11月
(文学要籍解题(无书目))
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朱天俊、李国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1-3)阴法鲁、许树安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主要参考书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月
校勘学钱玄江苏古籍出版社年月
校勘学释例陈垣中华书局年月
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佑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武汉大学出版社年月
版本学姚伯岳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
文史工具书手册朱天俊、陈宏天中国青年出版社年月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朱天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