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ppt3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和力》ppt15

《运动和力》ppt15

(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运动状态 运动快慢和方向
方向不变,快慢改变 快慢不变,方向改变 快慢、方向都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状态改变 三种形式
可见: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状态 不发生改变。
求 作 气 球 中 人 受 到 的 力 的 图 示
作力的图示
每 个 人 的 重 力 为 50

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 (g=9.8N/㎏)
g的含义: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方向 重垂线(用于检查物体是否竖直) 应用: 水平仪(用于检查物体的面是否水平)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球体

记住几种物体的重心的位置
弹簧测力计不一定局限于竖直使用,可以向任 意方向拉伸。但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防止扭 曲,使弹簧指针挂钩不与外壳发生摩擦,减少 测量误差。但一般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颠倒 测量时 :使用,以免自重参与测量,给实验带来误差。 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作用在挂钩上使弹簧拉伸 的力,才能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改变。
3、作力的图示
运动状态 运动快慢和方向 5、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点)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 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测力计 力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大小
力的三要素: 方向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 的 示 意 图
概念:用箭头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的做法
叫做力的示意图 。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只表 做法: 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连接体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连接体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得T3-m1g=m1a3,联立解得T3=
F。综上分析可知,细线上拉力始终不变且

大小为
F,选项C正确。
+
+
【变式1】如果将【例题1】中的“拉力”改为“推力”,题目情景如下:将两质量不
同的物体P、Q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如图甲所示,在物体P上施加沿斜面
向上的恒力F,使两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为仅将图甲中的斜
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拉力的大小 ( C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始终不变且大小为
F
+
D.由大变小再变大
解析:在水平面上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1+m2)g=(m1+m2)a1,对

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1-μm1g=m1a1,联立解得T1=
F;在斜面上时,对整
+
【例】相同材料的物块m和M用轻绳连接,在M上施加恒力 F,使两物块作匀加速
直线运动,求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绳中张力。
(1)地面光滑,FT=?
mF/(m+M)
(2)地面粗糙, FT =?
m
m
M
F
F
M
mF/(m+M)
(3)竖直加速上升(不考虑阻力), FT =?
mF/(m+M)
F
F
M
M
m
(4)斜面光滑,加速上升, FT =?
D.a乙>a甲>a丙,F甲=F乙=F丙
解析: 以P、Q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甲图:F-(mP+mQ)gsin θ=(mP+mQ)a甲,解得:a甲=
乙图:F=(mP+mQ)a乙,解得:a乙=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2.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使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在某力的作用下获得
1 m/s2 的加速度,这个力称为1 N,即1 N= 1 kg·m/s2 。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系着一个
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当乘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则火车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例1】 (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
正确的是( CD )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B.由 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
反比

C.由 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滑的水平面的左端有个一端被固定的弹簧,一个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滚向
弹簧,从弹簧开始被压缩到变为最短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速度与加速度变
化的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 )
A.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B.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D.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1 2 3 4
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023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
质量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 作用力 成正比,跟它的_______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 的方向相同。
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2.表达式:F= kma 。
3.当力的单位取N、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时,k=1,表达式
变为F=ma。
二、力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符号 N 。
来越小,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大,则飞箭( B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关于玻璃珠的这段运动,下
列等式正确的是( D )
A.末速度vB=2 m/s
3
B.平均速度v= 2 m/s
C.速度变化量Δv=1 m/s
1
D.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x= 6 m
解析 由题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故末速度vB=-2 m/s,A错误;设斜面
(2)求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
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
1 2
a
t
1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对点演练
2.(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量为0.6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水平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2 s后撤去拉力F,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由以上信息可求得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 C )
A.1.5 N
B.2.1 N
C.2.5 N
D.3.0 N
解析 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
5
2,则阻力
m/s
3
5
Ff=ma1,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 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2,联
立以上各式得F=2.5 N,故选C。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从受力确定运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 kg,在50 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 s内匀加速前进了4 m,在这个过程中
Δ
=-3 m/s,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则加速度为 a= Δ =-3

第5讲力和运动 公开课PPT课件

第5讲力和运动 公开课PPT课件

7.在水平方向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向左的力F1 = 15牛,
向右的力F2 =21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8.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试画出该物体所
受力的示意图。
F = G = mg = 2kg× =
F合 = 6N
F = 19.6 N
第7题图
G=
⑼ 人们可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 )
⑽ 三要素相同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 )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静止
6.一气球下吊着一只吊篮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气球突然破裂,则气球破裂时
物体将向____上_运动,这是因为___由_于__惯__性__,吊__篮__仍__向__上_运__动。.
二.知识整理:
1.主要内容:
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
(2)影响因素:只跟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平衡力:(1)定义: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二个力(或多个力) .
(2)二力平衡条件:a.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个力; .
(1)概念:
.b.大小相等; c.方向相反; d.在同一直线上.
B.物体只有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3.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这是
为什么? 请从下面解释语句中选出正确的说法并按说理顺序排列,填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_E_、__B__、_C_。

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课件
2.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垫圈的重力作用在绳子上产生的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 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8
四、拓展 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快或慢,启动或静止)
9
一个一个 多个多个
一定程度



10
动力 重力
抛向空中的皮球会落下来
水往低处流
16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应当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此 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 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们进 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了能 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容是 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讨论 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并且 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 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 可以改变哪些条件? 如何用实验证明? 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 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教 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 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科学 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运动小车不受任何阻力时,小车就 跑的无穷远,即根本停不下来。可 见没有阻力,小车可以一直运动下 去。小车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儿进一步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 将永远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物体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快慢不变做匀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 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 在一个地方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 现象: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 度减小。
• 猜想:当球沿水平滚动时,它的 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 实际观察结果:沿水平面滚动的 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 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某路段 限速40 km/h,在该路段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 刹车线长度是14 m,查取相关数据得到汽车轮胎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速?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CONTENTS
01 力与运动的关系 02 牛顿第一定律 03 惯性与质量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 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研究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
1、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物理课件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物理课件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图。
(3)求合力F或加速度a。
(4)根据F=ma列方程求解。

【变式训练2】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
线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1。第二
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
加速度为a2。则(
)
A.a1=a2
B.a1<a2
C.a1>a2
D.无法判断
牛顿第二定律F=ma知,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
速度的力是1 N,所以选项B错误;牛顿第二定律表述的是某一
时刻合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它既表明F、m、a三者在数
值上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表明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是
一致的,即矢量对应关系,但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所以选项D错误;
【思考讨论】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
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
(2)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
(3)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
(4)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只由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与速度

的质量。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问题引领
如图所示,小强自己拉车子时,无论怎么用力也难以拉动,最
后在小红的帮助下,他们才将车子拉着前进。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作用就产
生加速度,为什么小强用力拉车时车子
不动呢?小强的拉力不产生加速度吗?
(2)小强和小红一起用力的瞬间,车子是否马上获得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物体的 运动速度的
力的单位:N (牛顿)
大小和运动
力的大小
方向
力的三要素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弹簧测力计)
力 的
使用前:( (12) )根 轻据 拉所 弹测 簧力 的的 钩大 挂小 几, 次选 ,择使合弹适簧量处程于的自测由力伸计缩;状

态;(3)观察指针上否指在“O”点,并看其分度值。
平衡状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力与相互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 作用力的区别:力;相互作用力则是“分别作用于两个
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的两个力。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 的特点: 用于两个物体上
本节课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后做好 复习。谢谢!
机 械
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两物体速度大小相同, 运动方向相同。

概念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时间
路程
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来粗略
4.变速运动: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曲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 运动:
概念: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
速度
的路程
公式:V =s/t
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与错误的区别:不可能避免,只能 尽量减小
减小方法: 平均值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零刻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2.选: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适当精确程度和量程 的刻度尺
3.放:贴、正、齐 4.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结果=数值+单位 数值=准确值+估计值
❖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本章知识结构网络整体预览
本章知识点详细梳理
1.机械运动:物体 位置 的变化。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
(假定不动的物体)
二、能力目标
❖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 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单位:m/s 米/秒 km/h 千米/时
1m/s=3.6km/h
单位:秒 s
时间: 计算:t=s/v
测量:停表、钟表
路程:
单位:米 m 计算:s=vt
测量:刻度尺
单位及换算: 时间: 测量:日晷、沙漏、停表、钟表等
三、时间与
单位及换算: 长度:
长度的测量:
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等
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人

对惯性 (2)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不论运动状况如何,

的理解 受力与否)都有有惯性

(3)惯性不到力的作用时,由于物体具 定律的区别: 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惯性则是物体本身
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
力平衡:物运体动在状受态到,几 就个 说力 几的 个作 力用 彼时 此, 平如 衡果 。保 它持 们静的止合状力态为或“匀O”速。直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 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 行简单的计算.
❖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 示意图表示力.
❖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 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二力平衡: 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 二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平衡力作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将
平 衡
用下时的运动: 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本章教材分析
❖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 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 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 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 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量 弹簧测力计
的使用方法 使用中:( 要1匀)速所拉测动力物要体沿;弹(簧3的)轴读线数方时向待;指(针静2)止测后拉进力行时,,
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时
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13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8 、智慧本身就隐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惰性,敢于超越自己的人,会使自己的智慧充分显现,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10 、历史的车辄辗过,留下先辈的印记;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我们的未来!拼搏,拼搏,拼搏!我们将用不懈的坚持,用高昂的斗志,书写热血的青春! 16 、请不要为自己相貌或者身高过分担心和自卑。人是动物,但是区别于动物。先天条件并不是阻挡你好好生活的借口。人的心灵远胜于相貌,请相信这点。如果有人以相貌取人,那么你也没 必要太在意。因为他们压根没有看到你的价值所在,人家是凡夫俗子罢了。
五 、
(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如果物体处 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状态,实际上是物体所受力的 合力为“O”)
牛 顿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把物体 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的

状态不变,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
2.特殊测量:
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组合(平移)法等
如推、拉、压、
提、吸引、碰撞
等作用均称为力
四 、 力 的 概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特点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3)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是相对 的
有关力 的知识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