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范文【1】思考;坚持;人生——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非常好!这本书将我脑海中那点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逐渐被唤醒,但当年明月(此书作者)讲的却不尽相同:朱元璋并不是一个杀人狂魔,他只是一个童年饱受磨难,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受难的父亲;袁崇焕是位抗击后金的名将,一个优秀的战略执行者,但并非大家认为的“明末关键先生”,孙承宗才是;张居正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也有独断、专权、狡猾的一面;给严嵩贯以大奸臣的称号也是相当靠谱的,但也应看到他在向权力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是如何变质,从清廉变成腐败的;崇祯并非只是昏庸无能的皇帝,相反他清除阄党,遏止党争,勤于政事,奈何“诸臣误我”,而且经前几任皇帝及几个奸臣的闹腾明朝内耗严重,已是强弩之末,气数已尽;等等。
不过作者曾讲,他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正史(参阅了大量的明史资料),因此书中所展现的历史绝不是乱来的。
难道历史是被我们误读了?还是有人捏造了所谓“真相”?细细一想,便觉有趣。
更有趣的是作者采取的写作方式:轻松幽默。
枯燥的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动起来。
用轻松的方式,将历史写得好看,读起来很受用。
有道是“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当年明月还对一些历史谜案——朱允炆下落之谜、郭恒案等,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推理。
他像是一个杰出的侦探——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找出一根细丝,模拟人物当时心理的分析,找出事件发生时政局的变化,得到一个完美的符合人性的答案。
《明朝的那些事儿》无疑是成功的,突破五百万册的销量,足以让其成为十年内难以打破的畅销书。
据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本书也可以排在前十五位。
当年明月无疑也是成功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获得成功,即便他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即使知道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抉择。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1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本书了,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
刚开始看时还没有什么写感想的习惯,后来越读越有感触,于是也忍不住写上几句自己的想法。
整个明朝从残忍的朱元璋开始,让我对这个大明公司的创始人恨得牙痒痒,同时也明白了要开创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不光得有才能,还必须得心狠手辣。
后面朱棣的奋斗史和朱元璋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面几个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无能,但却涌现出了很多不世之材。
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应该是王守仁,心学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没问题,可以称为圣人。
第二位于谦,在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于谦本人清正廉洁,最后被诬陷而死之后抄家,竟没有多余的家财。
就人品和政绩而言于谦确实让人敬佩。
第三位是张居正,就政绩而言他可以称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当首辅的十余年里,大明王朝欣欣向荣,国力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可他私生活却比较乱,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
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谦之后也合情合理。
当然明朝还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无论如何,强盛的大明王朝也没逃脱灭亡的命运。
正如作者所说一切千秋霸业、万古流芳都是粪土。
最后读到徐霞客,让我觉得人在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2日暮黄昏,重拾那本旧书,徐达遇春,梦回我大明王朝。
从小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得到一本史书就绝不放过,《明朝那些事儿》也不例外。
当年明月用十分诙谐幽默的笔调把明朝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一气写完,而我最欣赏也最为之敬佩的就是从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乱世出英雄!1328年,随着一声婴啼,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拖欠税款的佃户家里,朱元璋来到了人世。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有感1000字7篇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有感1000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明朝那些事儿阅读有感1000字7篇《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5篇假期一口气读完了当下十分火爆的创造网络奇迹的奇书——《明朝那些事儿》,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1《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写的,语言幽默,内容易懂而且很好理解。
说实在的读完了第二本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很有趣,但是却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趣在他的故事很精彩,很有特色。
但是也有皇帝的孤独与无奈。
我们就从朱元璋同志开始吧。
朱元璋家境贫寒,好多家人都饿死了,在生活的逼迫下他走上了反元朝的道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无数次的死里逃生,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而且朱元璋那个时代的对手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朱元璋和他们斗智斗勇,机关算尽,终于朱元璋胜。
朱元璋终于坐上了属于他的宝座。
可以说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了你想想人家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没有家室,没有后山。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崩,年七十一。
就这样,朱元璋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可是人家朱允炆皇位还没做热就被燕王朱棣夺走了皇位。
朱棣死后,朱高煦与朱高炽争夺皇位,可是朱高炽这位短命的皇帝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瞻基。
这时候朱高煦同志又要进行他的阴谋与阳谋了。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十分郁闷,这个皇位您老人家处心积虑的想得究竟是为了啥?结果毋庸置疑人家朱高煦又失败了但是人家朱瞻基也并不怎么幸运啊只做了十年的皇帝就挂了然后又是朱祁镇即位,但是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宦官——王振。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痛扁一顿王振,他实在是太可气了,人家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差点被他这个小人给毁了。
还好还好,他最后终究还是死了。
但是就是他的原因人家朱祁镇被也先当了人质,最后于谦计上心来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没想到朱祁钰坐上皇位后居然不把他的皇位还给他哥哥了,最后哥哥被释放,弟弟病危最终还是哥哥当了皇帝。
精选读《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朱元璋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的冷静。我们有时在经历让人感到喜悦和悲伤的事情时,往往就会失去理智,这时,我们应该冷静。考试进步了很多名次,超越了你的目标,觉得满足了,可以不继续努力,那当然是错误的。你应该做的是冷静判断自己这次还有哪一项没有发挥好,然后认真补上那一项的缺陷。并再找一个目标,追赶,超越。还有他的果断。比如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犹豫,看准哪个点就写下来,不要让思路跑偏;打乒乓球的时候,要扣杀就不要等待,等待是绝对打不上的。我们做有些事,也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坚持,比如我,吉他很早就学过了,但是因为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练琴的时间变短了,心想:那就不练了吧。结果,有些在我之后学吉他的同学们现在都比我弹得好很多。倘若能够坚持下来,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点天天练,我想我的吉他应该会弹得很好了。
就扯到这儿吧,强推大家读一读《明朝这些事儿》这本书,当年明月是个好作家,说不定也能当一名优秀的史学家。
《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1000字2
明朝,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朝代,是一个十分离奇的朝代。从起始到灭亡,一切都是那么怪。
第一阶段,明兴(1328——1398),朱元璋建明。这个阶段,元末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名将辈出,各地农民相继起义,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与元决战。元原本以为这个人只是想在战争中捞点好处的乡巴佬,元朝也太蠢了,你看看,元官吏的压迫使朱元璋家破人亡。朱元璋选二十四名将,其中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周德兴、汤和等人。一举攻破大都,元灭亡。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又经历了蓝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一并称为“洪武四大案”。朱元璋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4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1作为一介文盲,我是名副其实,上不通天文,下不懂地理,古不懂历史,今不懂科技。
当年高中分文理科时,所有学科中就数学最好,就果断从理。
学了理才知道,其实自己物理又很吃力。
上大学之后,视野陡然增大,深刻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开始大量读书。
但这时候已经面临生存问题,看书就很功利了,都是为了某个目的,例如:学学礼仪,学学修养,更多的是看励志书籍和教育类的专业书籍。
工作之后还是以教育类为主,偶尔看些“闲”书,添点佐料。
但这次看得闲书,看得很过瘾,爱恨纠结,几次看不下起,又几次拿起来,尽管还没看完。
这本书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记得在好几年前,这本书上出版的时候,我翻着看过,但印象不是很深刻。
这次只所以再一次认真看,还要归因于前一段时间去北京。
难怪人们常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事实证明,它们两个是通着的。
其实,我对北京是没有太多了解的。
只知道,这个地方很繁华,很先进,而又很古老,是一个古都,又是现在的首都。
想去北京,纯粹是觉得去大城市看看。
去了之后才发现,北京成远比我想的厚重,悠远。
脚下的每寸土地都有着它的故事,或唯美,或凄惨。
这时候,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就决定补一下自己缺失的文化。
现在的北京建筑与文化主要是传承明清时期,那就从明朝开始看吧。
文言文是看不下去的,这时候,恰到好处的一本书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先说说作者当年明月,这个把《上下五千年》读了12遍的人。
饱读史书,很有自己的思想与风格,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大明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食遍人间烟火,历尽沧桑的老者,没想到一百度才知道:他竟然是1979 年的,而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儿》面世是20xx年,从时间上来看,能在这个年龄完成这么一本恢弘的巨著,他绝对是一个天才。
接着说说读书的感受。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幼年时,家里一贫如洗,又赶上瘟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7篇《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三百多年间关于明朝的各种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的事情为主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10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1000字1平时一提历史,脑子里立刻蹦出“枯燥乏味”“刻板”“无聊”之类的词。
但《明朝那些事儿》却一改常规,用调侃的方式、代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向读者详尽叙述了元朝末年至清朝初年240多年的历史。
从翻开第一部开始,我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直至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拜读完七部,还感觉意犹未尽,思绪依旧畅游在明史之中。
摘录当年明月原话“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没法改变。
”而作者当年明月是用直白的口吻,白话的方式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把故事情节凸现出来,历史不再枯燥。
至此,他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形象鲜活、丰满。
如:我在一般史书上见到的朱元璋能征善战、铁腕治国,当朝明月笔下的他还能铁血柔情,对发妻马皇后恩爱有加,对她提出的建议也能采纳。
对于一代名臣张居正,不仅懂得权术同时他对权利的欲望一点也不比大反派魏忠贤差。
抗倭大将戚继光,懂得排兵布阵的同时,收受钱财的事情也没少干。
大奸臣严嵩与发妻最终恩爱终老。
他还原了历史原貌,给原来读者只能见到片面的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就如同把一个个帝王将相、奸臣走狗还原成我们身边的小人物,有感情,有家庭,不再冰冷,在现实中感受铁血也柔情,名将亦苟且,奸臣能终老。
以史为镜,下面谈一下明史带给我的感悟。
居安思危,这是老生常谈的词语了,说的是挺多的,但真正落实下来的没有多少。
开国皇帝朱元璋知道打天下不容易,所以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朱棣了解夺权太艰辛,他兢兢业业,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
时间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臣们习惯了太平,如同温水煮青蛙,完全没有危机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作文_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作文(优秀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作文_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作文(优秀6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篇一谈我中华五千年,明朝,肯定是在历史的银河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今天,我要谈一点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
看完几部《明朝那些事儿》,不仅让人心潮起伏。
我们既可以从大处思索国家的命运问题,也可以从小处赞叹一些历史人物的可贵品质:隐忍、勇敢、善良……还可以谴责一些乱臣贼子的残暴、恐惧、暴怒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勇敢”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
勇敢,往小了说,就是在关键时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大了说呢,就是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好了,这次我们要谈的主人公是于谦。
还是像我说的那样,这本书并没有统领全书的主人公,于谦只是这次事件的主人公,虽然只有这一件事,但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得出来很多东西。
先让我们回顾历史: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中,土木堡之战也算比较有名的一次战役了,那场战役,导致大明王朝直接耗光了所有的一线士兵,让整个大明王朝如同一个孩子般暴露在敌人的獠牙之下,只要轻轻一碰,大明王朝就将崩溃。
危难之际,多数人建议南迁,放弃首都涿郡,从当时的整个局面上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后来证明,当时要是实施了这个方法,恐怕历史就要改变了,大明王朝也就就此结束了。
危难之际,一个人的怒吼,将偏离轨道的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轨。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喊出了这个勇敢的声音,拯救大明王朝这个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这是一条不归路,输了,整个王朝就完了,他也就有可能遗臭万年。
但是,尽管如此,他身为一介文官,他还是站了出来。
“于谦,你有多少把握?”“没有多少。
”“你能取胜吗?”“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是站了出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段并不是什么历史著名对话,奥不对,准确的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段对话。
但是,我相信,这段对话,肯定是于谦内心的表白。
这就是勇敢。
我们虽然无法像于谦那样伟大,但是,我们一定要欣赏于谦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耀眼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一)第一次写读书后记,写读书后的感想,我和明朝那些事儿。
没由来的想写这样一点文字,关于我和明朝那些事儿。
这系列当年明月的文字,我读了几遍。
因为刚刚又系统的读完一遍,于是选在这个时候写下我的所谓的读后感。
明朝是个被人忽略的朝代,这也是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个原因。
在读这七本书之前,我对明朝的印象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它是一个比上不足的朝代。
明清两朝总是在一起被提及,作为封建社会的顶层发展状态。
但是大多数人记住了康乾盛世,却压根不知道仁宣之治。
所以,这套书最大的一点是,它带我走进了真正的明朝,那样一个精彩的朝代,异常灿烂的光芒。
七本书,从朱八八开始,到最后的崇祯自尽结束。
记得在崇祯最后那一段时,明月写了这样一小段话。
说句心里话,我也没想到这样,应该改变一下,这么写,比如崇祯没有杀袁崇焕,皇太极继位的时候,心脏病突发死了,接班的多尔衮也没蹦几天,就被孝庄干掉了,然后孤儿寡母在辽东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李自成进入山林后,没过几天,由于水土不服,也都过去了。
然后,伟大的大明朝终于千秋万代,崇祯和他的子孙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是的,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历史的真相。
历史终究会以悲剧收场,不管是那段历史。
历史感,就是悲观。
读到结局处,我看了很多遍,看着明月的文字一步步的从幽默到伤感,心里也和明月一样,希望明朝如以上的文字描述的一样。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
看历史,和看电视剧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根本的不同是,历史都是悲剧。
以上感想,不是本人所悟,完全是明月书中所写。
不想也没有侵权和盗版的心思,因为明月的感悟太过深刻,鄙人完全认同罢了。
说说一路读完的故事吧,就是我和这套书的故事。
考完研后,当即从网上买了。
之前都是借别人的以及在网上下载电子版本来看,总觉得不过瘾。
中间曾经在书摊,买过七本合在一起的超级大盗版看,后来也给扔了。
考完研后,总觉得有必要支持一下明月,于是就买了。
以后也可作为收藏。
每天一点点的看,睡前以及上厕所的时间,花了两个月,看完了整套书,今天把七本书抓在手里,发现那么厚,那么多,不是感慨自己能看完那么多的文字,而是感叹明月坚持了三年时间写下了那么多的文字。
正如他自己说,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两个月,经历着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次失败,便对明月天生的历史感,也就是悲观有了心情上的附和。
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本说什么悲观主义者的论调,因为我所经历还根本没到那个程度。
本来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还想做个总结说,书里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最搞笑的片段或者是最喜欢最讨厌的人物等等,但我发现,现在我不想做这样一个无聊的总结。
这些都在我心里,我提及或者不提及又怎样。
心境至此,也不可强求。
我现在最记得住的是结局,我对结局的文字印象深刻,无法忘却。
之前的繁荣,之前一波一波的牛人的发迹,都变成了最后的消亡。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再比对自己的人生,即使最后能得到辉煌的结局,又怎样,寥寥数十年,怎么样都是一样的结局,在后人的笔下,不过几个字就能概括了。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感吧,我读完竟然悲观从心底而生,这样是我读这书的初衷吗?我想,不是的。
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的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无需害怕,无需绝望,要相信自己。
明月就是这样的解答,我想我的初衷应该是以上的话,我应该知道以上的话。
明月就是怕我们读完会有历史感,所以会苦口婆心的写出了这样一段话。
读完似有开朗,似乎应该如此。
只有这些了,第一次的读后感,没写出多少自己的感想,只是在重复和摘抄着作者的话。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二)历史原来很精彩,一点也不枯燥。
这是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最大的感慨。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不仅仅知道到很多关于历史的故事,了解了很多以前我佩服的历史名人,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文笔犀利而又妙趣横生的语段,令我百看不厌。
这本书讲的是从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的三百年间的事,虽然属于历史军事,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很是生动,让我经常想笑起来,这不得不非常佩服当年明月(石悦)的文笔,虽然不是作家,但是我想好多作家都不会写出如此妙趣横生的文章来。
信手拈来,就可见一斑,根据《水浒传》的记载,在古代,要想一举成名,有条最快的捷径--上山打老虎。
成功人士如武松、李逵等都是光荣的好榜样,而朱厚照先生虽然已很有名,倒也想过一把打老虎的瘾。
,这句话,虽然是在用开玩笑的口吻,但也确实含着深深的讽刺意味,对于一个皇帝,只想着各式花样的玩,而不关心黎明百姓,确实是当时的不幸,也难怪他的当政不是天下之福。
这本书中,作者也对那些王公大臣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作者爱恨分明,有褒又贬,对于于谦,作者是深深的折服,为他冤屈而死,感到痛苦和惋惜,而后当来李贤为他伸张正义,不禁痛快淋漓,历史是不会亏待那些大忠大义之人的。
而对于像汪直、魏忠贤之类的宦官败类,作者又难以抑制对其的厌恶,而作者对于宦官又从不全盘否定,而是有他自己的看法。
对于那些败类的恶,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情感,不难想象,当时的百姓对其的惧怕与痛恨之深。
当我读到本书关于王守仁的道出,让我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王明阳,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那么全面而细致,以前真的是孤陋寡闻也不止,真的令我很惊喜。
其中,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让我不禁对历史的框架有个深刻一点的了解和人文的感叹。
读这本书不仅让人学会过很多东西,重要的是让人有兴趣的读完它,没有任何枯燥之味。
正如作者的序言中所说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而向一般的历史学家总是把历史描绘的如此枯燥乏味,他们的描述方式也难以被消化,令人难以读下去,除非是专业者为了学习必须研究,渐而渐之,历史离老百姓平常人越来越远。
近些年来,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渐渐看到了历史明晰的曙光,易中天教授的读三国,令广大普通历史爱好者甚至学者深深痴迷,而近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又令人们纷纷深陷历史的喜爱之中,这的确是令人欣喜的。
如今,在历史离我们太远。
历史书籍太多面前下,我们可以有一些好的选择了,不会再有面对史书的迷茫和无趣之感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既还原历史而又生动耐人品味的历史军事书籍会越来越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仅如此,历史会让我们的脚步向前,社会也会沿着历史的齿轮前进!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三)《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著作,讲述了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共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了。
它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要样的朝代。
明朝是一个不一样朝代,是一个完全是汉人说了算的朝代,是一个雄霸的朝代,你能从中了解到明朝的经济繁荣、政治霸权,还能增加你民族自豪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英雄辈出,从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满身抱负,以安天下,为己任的张居正;从七下西洋沟通国外的三保太监郑和,到以败坏朝廷为己任的魏忠贤,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实在是精彩无比。
但是,明朝自灭亡以来,离今已有300多年了,离我们现今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只能从一篇篇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中了解它,但现在却有一套书,完完整整的阐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它以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告诉你每一位伟人的成长都需要忍耐,以及忍耐过后的寂寞和无人能懂的痛苦。
那套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身,特别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更为难得,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希望大家有时间静下心来听,史书中的那些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指引你正确的方向;安下神来看,细细品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成熟。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这里说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亲自去笑一笑,读一读,所以,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明朝那些事儿》,希望大家能喜欢。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0字(四)明朝是我很感兴趣的朝代之一。
中国历史中,我个人一直觉得三国魏晋和晚明至明清更替这两段最有意思,也最精彩。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有的名词,其内涵之丰富,可以专门写无数论文。
而三国时期,则因一部《三国演义》,恐怕不知道的中国人也几乎没有。
在那个跌宕肆意的年代里,无论英雄、枭雄还是狗熊,都十分之精彩,哪怕狗熊也坚决不狗熊到俗套。
更难得的是,在那里谁也不能占据压倒性优势,不管你怎么英雄、枭雄,到头来终有各自的宿命冤家来克制,就是在演义中被鲁迅称为近似妖一般的诸葛孔明,也有个司马仲达来制衡,几番风云,总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叫人血脉膨胀,又止不住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一个充满吊诡的年代说到明朝,我就觉得有点犯难了,因为几乎无法用很概括性的简短几句话来说清楚这个朝代。
它可以说、值得说的,实在太多,太多。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
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开国史,被后人编成评书《大明英烈传》四处传唱,以至于金庸笔下的小惫懒韦小宝,除赌博出老千之外,就好听《英烈传》这口儿。
而恰恰是这最大众化的评书,却使这个从小就没接受过任何系统教育的无赖典型,在茅十八遇危要他回避时,难能可贵地坚持了一把:他妈的,杀就杀,我可不怕,咱们好朋友讲义气,非扶你不可,这虽是小说情节,却也是草头百姓们对大明英烈尊崇追慕之心的真实写照。
明英烈之后的永乐大帝,从知名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看,事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和七下西洋是不用说了,在世界上只怕都算是赫赫有名的,其他如侯显五使绝域,编撰《永乐大典》,开通川藏路,张辅平安南,永乐亲征漠北等等,无一不是可以写成鸿篇巨制的传奇。
当然了,明朝除了这些激荡人心的事可写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昏庸皇帝、奸佞权宦和其他英烈故事。
像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以及于谦、王振等历史人物,就被梁羽生写进了其代表作《萍踪侠影》,成了小说的主要背景。
又如正德经常自贬身份给自己封个将军当当,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见大臣,天启皇帝的一手好木匠手艺,明宫三大疑案,东厂、西厂、锦衣卫之恐怖,九千岁魏忠贤的狠毒,中流砥柱袁崇焕的千古奇冤、凄惨下场,以至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山海关大战、明清易代等等,这一桩桩事迹哪件不是惊心动魄,而其中的匪夷所思,又更非是小说家们的一杆笔所能编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