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础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太极拳理论课课件

太极拳理论课课件
眼法
目视前方,兼顾左右。眼神要随着身 体的转动而转动,保持自然、平和。
注意事项
环境选择
太极拳练习场地应选 择空气清新、环境幽 静的场所,避免在嘈 杂或空气污染严重的 地方练习。
着装要求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 服和鞋子进行练习, 避免穿着紧身或高跟 鞋等不适合运动的服 饰。
热身运动
在正式练习前进行适 当的热身运动,如关 节活动、慢跑等,以 预防运动损伤。
04
太极拳呼吸与意念配合
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
通过膈肌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的 容积,从而进行深呼吸。这种呼吸方 式能够增加胸腔通气量,提高呼吸效 率。
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 这种呼吸方式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的 力量和弹性,对太极拳的内力修炼有 重要作用。
鼻吸口呼
通过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方式进行 呼吸。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持呼吸的平 稳和深沉,同时能够减少空气中的杂 质对呼吸道的刺激。
太极拳理论课课件
目录
• 太极拳概述 • 太极拳基本技法 • 太极拳套路解析 • 太极拳呼吸与意念配合 • 太极拳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 • 太极拳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01Biblioteka 太极拳概述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张 三丰所创的武当太极拳。
发展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逐渐演变出多种流派 ,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太极拳流派与特点
01
流派
主要流派包括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02
特点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调节呼吸 、意念和动作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拳理论教学课件

太极拳理论教学课件

太极拳理论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2.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原则3.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术语二、太极拳的基本套路1. 太极拳的起式和收式2. 太极拳的缓慢动作和连绵呼吸3. 太极拳的攻防动作和内功修炼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对太极拳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学生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和表演。

3. 学生能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太极拳的缓慢动作和连绵呼吸的掌握,太极拳的攻防动作和内功修炼的理解。

重点: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的教育,太极拳的基本套路的教授和练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极拳教学课件,太极拳套路演示视频,太极拳音乐。

学具:太极拳套路图解,太极拳练习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太极拳的套路和动作。

2. 引导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讲解和演示(10分钟)1. 讲解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解释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原则。

2. 演示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术语,让学生初步感受太极拳的魅力。

三、练习和指导(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的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和纠正。

2. 强调太极拳的缓慢动作和连绵呼吸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的调整和配合。

四、讨论和交流(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练习太极拳的体会和感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和疑惑。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太极拳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坚持练习。

板书设计:太极拳基本概念和历史哲学思想和原则基本动作和术语太极拳基本套路起式和收式缓慢动作和连绵呼吸攻防动作和内功修炼作业设计:1. 太极拳基本概念和历史的学习资料阅读,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理论课件

太极拳理论课件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起源与演进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
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 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关于 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附会和传说。据中 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习练太极拳的是 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创编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躯干部
胸背部:含胸拔背 腰脊部:松腰正背 臀部: 缩髋敛臀
肩臂部
沉肩、坠肘、坐腕ຫໍສະໝຸດ 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由松入柔、柔中欲刚 弧形螺旋、中正圆转、 源动腰脊、劲贯四稍 三尖六合、上下一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落胯正腰、 沉肩垂肘、坐腕舒指 屈膝圆裆、骶骨有力、 眼随手转、步随身换 速度均匀、轻沉兼备、 内动外发、呼吸协调 意动形随、势定意连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
二、气沉丹田
三、含胸拔背
四、松腰敛臀
五、圆裆松胯
六、沉肩坠肘
七、舒指坐腕
八、尾闾中正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1. 综合吸收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势和当时著 名的各种拳法;
2. 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3.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
说。
通过近400年的发展演变,后人又将陈 氏太极拳发展成杨、武、吴、孙等式。各 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 同。
二. 太极拳的分类与内容 1.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众多流派,
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要求 练习时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 奋是沉着的,要“神宜内敛”的,并不流 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2024太极拳说课ppt全新(2024)

2024太极拳说课ppt全新(2024)

历史发展
太极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 多种流派,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
2024/1/29
5
太极拳流派与传承
主要流派
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 拳、孙式太极拳等,各流派在动作风格、技击特点 上有所不同。
2024/1/29
传承方式
太极拳传承方式包括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学校传 承等,现代太极拳传承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太极拳作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 广泛关注和支持。
2024/1/29
12
提高教学效果的技巧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 手段辅助教学,使学员更 加直观地理解太极拳动作 和技巧。
2024/1/29
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员的身体条件和学 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确保每位学员都 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互动教学
鼓励学员之间互相交流、 切磋技艺,通过互动教学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得分标准
动作规格分值为6分,演练水平分值为3分,创新难度分值为1分。其中动作规格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姿势的正 确性、方法的清晰度和动作的连贯性进行评分;演练水平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精神气质、节奏感和风格 特点进行评分;创新难度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示出的高难度动作进行评分。
2024/1/29
21
裁判员的职责和素养
2024/1/29
职责
裁判员需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公正、准确地为运动员评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 正。同时,裁判员还需维护赛场秩序,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素养
裁判员需具备较高的太极拳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运动员的 技术水平和比赛表现。此外,裁判员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够与其他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太极拳ppt课件

太极拳ppt课件
中正安舒,转动时以腰为轴。
基本拳法、掌法和腿法
01
02
03
拳法
太极拳的拳法包括冲拳、 砸拳、贯拳、崩拳等。出 拳时要松肩沉肘,力达拳 面。
掌法
太极拳的掌法有推掌、按 掌、搂掌、穿掌等。推掌 时要力达掌根,按掌时要 力达掌心。
腿法
太极拳的腿法包括蹬腿、 分腿、拍脚等。各种腿法 都要求支撑腿稳定,动作 腿灵活。
太极拳ppt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 太极拳套路演练与欣赏 •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 • 太极拳实战应用与技巧分享 •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趋势探讨
01
太极拳简介
Chapter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据传为 明朝末年的张三丰所创。然而,更为普遍的说法是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
攻防动作的解析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 招式,在攻防转换中体现 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内外相合原则
在攻防过程中,注重内外 相合,即意气力、神形体 的协调配合。
实战策略与技巧分享
沾连粘随策略
通过与对方接触点的控制,感知对方 劲力变化,运用沾连粘随技巧化解并 反击。
引应对方劲力方 向加以引导,借力打力,实现以小胜 大。
02
道德修养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德理念。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们谦虚、忍让、诚信等道德品质。
03
健身价值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
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调
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太极拳培训课件

太极拳培训课件

太极拳培训课件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防身、修身等功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太极拳文化,我们特此制作了这套太极拳培训课件,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学习资料。

二、太极拳概述1.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我国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在总结前人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道家养生理念,创编了太极拳。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已形成了陈、杨、吴、武、孙等多种流派,各具特色。

2.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以“太极”为理论基础,强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在练习过程中,太极拳注重身体、呼吸、意念的相互配合,以达到强身健体、养生益智的目的。

太极拳动作优美、舒缓,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3.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太极拳动作柔和,对关节、肌肉、韧带均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同时,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引导,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三、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1.基本手型与手法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包括掌、拳、勾等,手法包括掤、捋、挤、按等。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手型的正确与手法的变化。

2.基本步型与步法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包括弓步、马步、仆步等,步法包括前进、后退、闪躲等。

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身体稳定,步型与步法要协调一致。

3.基本身型与身法太极拳的基本身型包括挺胸、塌腰、沉肩等,身法包括旋转、折叠、吞吐等。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身型的正确与身法的灵活。

4.基本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包括桩功、缠丝功、呼吸功等。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基本功法的锻炼,以提高太极拳的技艺水平。

四、太极拳套路学习1.太极拳套路简介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动作的组合,包括简易套路、竞赛套路、传统套路等。

本课件主要介绍简易套路和竞赛套路。

2.简易太极拳套路学习简易太极拳套路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练习。

太极拳理论(课件)

太极拳理论(课件)

内家拳术,后流传至陕西、山西一带。至明中叶, 陕西人王宗造诣最高。温州陈州同受业于王宗,内家拳 于是又流传于温州。明嘉靖间,张松溪最著。张松溪传 徒三四人,其最著者为宁单 思南。单思南传王来咸。王来咸传黄百家。是为内家拳 的南派一系。
太极拳理论基础
1、什么是“太极”
“太极”一词,首先从字义上我们就可以感受的到它的 宏大、博深。
“太”字在辞海(1979年版)中的释义为:“过于、 极大、至高、很”,也就是至大、至高、至极的意思。而 “极”字在这里的释义为:“房屋最高处的正梁、顶点、 达到最大限度、准则”。很显然,从字面看“太极”应该 理解为:“是一种极致,是一种规则”。当然,极致莫过 于宇宙,“大至无外,小至无内”。所以,在这里我认为 “太极”可以理解为“宇宙的规律”。
此图的含意是: “其外一圈者,太极也,中分黑白 者,阴阳也。黑中含一点白者,阴 中有阳也;白中含一点黑者,阳中 有阴也。阴阳互交,动静相倚,周详 活泼,妙趣自然。”

东西
西
南南东北南西北北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
阳▅▅▅▅▅▅▅阴
两仪
太极变化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阴和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阴阳中可以再分阴阳,变化中还能再生变化……。 从至大到极微,大至无外,小至无内,处处皆太极。
根据近代不同学者的考证,太极拳的形成有唐朝 许宣平、六朝韩拱月、宋代张三峰、明代张三丰、清 代陈王廷和王宗岳所创等几种不同说法,具体由于时 间的久远和文字记载的缺失,已经很难考证清楚。但 太极拳是综合吸收历代象形拳法,结合古代中医经络 学的导引、吐纳、静摄和道教中的阴阳、八卦及其五 行学说创立是无庸置疑的。所以太极拳从萌生到完善 决不可能是那一个人能独自完成的,而是由小至大, 海纳百川,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

太极拳PPT课件

太极拳PPT课件

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置于身后。
4、独立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独立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 下落变掌,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高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
学练要点:
仆步穿掌时上体不可前倾。由仆步转换独立步时,一定要充分做好两脚的外撇和内扣。独立
腿屈膝上提,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脚尖上勾,膝关节伸直,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 方向为右前方约30度;眼视右手。
学练要点:
两手交201叉9/1距1/2离7 胸部20厘米,身体左转45度。. 蹬脚地腰,两手高不过头。分手撑掌与蹬2脚8 同 时完成。
十四、双峰贯耳
动作要领:
1、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左手向体前划弧,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掌心皆翻转向上。 2、弓步贯掌: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两手握拳经两腰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
弓腿,翻掌前推。
2019/11/27
.
23
十、云手
动作要领:
1、转体松勾: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向内,右勾手松开 变掌。
2、左云收步: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脚向左脚收拢,两腿屈膝半蹲,两脚平行向前成小开立 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向外翻转,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 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
动作要领:
1、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提收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右手稍向后收,左手经右手背 上方向前穿出,两手交叉,左掌心斜向上,右掌心斜向下。
2、分手弓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掌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3、抱手收脚:右脚成丁步;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举至胸前,右手在外,两掌心皆转向内。 4、分手蹬脚:两手手心向外撑开,两臂展于身体两侧,肘关节微屈,腕与肩平;左腿支撑,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拳对人体各部位的姿式要求:
头、颈、肩、肘、腕、胸、背、 腰、脊、胯、臀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基本手型、步型
第二阶段:熟练阶段
掌握太极拳的动作 规格,体现太极拳的运 动特点,仔细用身体体 会练拳的要领,熟练掌 握身体各部位姿式。
第三阶段:风格形成阶段
太极拳起源
• • • •
陈家沟起源说 张三丰创拳说 王宗岳创拳说 武当山创拳说
2007年8月21日,国家武 术管理中心在河南省温县陈家 沟,举行了“中国武术太极拳 发源地”的挂牌仪式。挂牌仪 式肯定了陈家沟起源说,肯定 了最早太极拳是由陈王庭所创 的陈式太极拳,为太极拳源流 问题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大大的 句号。
太极拳基础理论
1.太极拳的定义 2.太极拳的起源、流派与开展 3.太极拳的作用 4.如何练好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软手”“十 三势”,它属于套路武术中拳术的内家拳。
在国外的开展
太极拳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都有太极拳活动。《纽约新闻日报》呼吁人们参加太极拳运动,说 “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
中国武术代表团将于5月8日 集结,5月13日出发,17日正式开始 在美国的表演之旅
如何练好太极拳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打好基础,心平气和。 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 直背、垂间,平心静气, 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创始人:孙禄堂
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进退相随、动作舒展灵 活、敏捷自然。每转身“开”“合”相连。所以又称“开 合活步太极拳”
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 ,初学同乡杨露襌大架动作,后慕名至陈家 沟,求长兴公教拳,因其年岁已高(80余岁),不再传拳, 其子耕耘走镖山东,不在身边,但见他求学心切,便将其 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陈凊萍的拳架小而紧凑, 加圈缠丝,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武禹襄学拳很下功夫, 潜心专练。在杨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现在 的武式太极拳。
创始人:吴鉴泉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始 于满族人全佑。全佑先生得杨露禅、杨班侯父子真传,又 吸取陈、扬两家拳法精华,从而技艺精湛,深得太极之真 谛,两者互相融合吸取,经其子数十年融化与拓展,形成 一种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腻,轻灵圆活的新架, 遂以吴式命名区别于其它太极拳。 特点:松静自然、招招连绵、环环相扣,外松内紧, 棉力裹针,内实精神,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 特点。
太极拳流派
• • • • • 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创始人:陈王庭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 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古 老的发力、跳跃、震脚动 作,运动力量较大,速度 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 缠绕,柔中寓刚、刚中寓 柔、刚柔相济、缠丝旋转。
创始人:杨禄禅
杨露禅幼年从师陈家沟的陈长兴,成年后返京传习太 极,经杨澄甫修定成型,称为流传最为普遍的大架杨式太 极拳。 特点:拳式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太极拳的作用
• • • • • •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消除压力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提高心肺功能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
在国内外的开展
• 在国内的开展
在国内练习太极拳的人非常多,公园、街头、体育场就有大批太 极拳爱好者。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中,更是做出了是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 好者叹为观止的表演
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 吸、动作的自然结合,从 而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 并在所学基础上不断创新 拓展。
课后小结
• 重点:太极拳的定义、流派及其特点
• 难点: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 作业:课下通过进一步了解,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拳术,说说有怎么样 的练习要领,怎么才能练好太极拳,形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