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件课件PPT
合集下载
太极拳 ppt课件

2020/12/2
18
十二,我们对练太极拳的认识 we learn of to tai chi chuan
• (1)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 (2)提高个人修养; • (3)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 (4)通过太极拳的推广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 (1)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etter; • (2) to improv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3) strengthen body immune system; • (4) through the tai chi promotion to improve the
• "Tai ch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behavior manner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other traditional scien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dividual and family, society and country. • 3)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2a02n0/1d2/2nature, and the "nature and humanity” 17
外国人的研究Foreigners study • 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兹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 • 的王辰辰(音译) 副教授和她的同事经过研究总结得出 • (1)可以减轻压力,降低焦虑感和抑郁感。 • (2)让情绪更加稳定,增强自尊感。 • (3)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慢性疾病有着出其不意的良好
太极拳基础理论课件

练拳对人体各部位的姿式要求:
头、颈、肩、肘、腕、胸、背、 腰、脊、胯、臀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基本手型、步型
第二阶段:熟练阶段
掌握太极拳的动作 规格,体现太极拳的运 动特点,仔细用身体体 会练拳的要领,熟练掌 握身体各部位姿式。
第三阶段:风格形成阶段
太极拳起源
• • • •
陈家沟起源说 张三丰创拳说 王宗岳创拳说 武当山创拳说
2007年8月21日,国家武 术管理中心在河南省温县陈家 沟,举行了“中国武术太极拳 发源地”的挂牌仪式。挂牌仪 式肯定了陈家沟起源说,肯定 了最早太极拳是由陈王庭所创 的陈式太极拳,为太极拳源流 问题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大大的 句号。
太极拳基础理论
1.太极拳的定义 2.太极拳的起源、流派与开展 3.太极拳的作用 4.如何练好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软手”“十 三势”,它属于套路武术中拳术的内家拳。
在国外的开展
太极拳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都有太极拳活动。《纽约新闻日报》呼吁人们参加太极拳运动,说 “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
中国武术代表团将于5月8日 集结,5月13日出发,17日正式开始 在美国的表演之旅
如何练好太极拳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打好基础,心平气和。 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 直背、垂间,平心静气, 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创始人:孙禄堂
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进退相随、动作舒展灵 活、敏捷自然。每转身“开”“合”相连。所以又称“开 合活步太极拳”
太极拳理论课件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起源与演进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
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 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关于 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附会和传说。据中 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习练太极拳的是 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创编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躯干部
胸背部:含胸拔背 腰脊部:松腰正背 臀部: 缩髋敛臀
肩臂部
沉肩、坠肘、坐腕ຫໍສະໝຸດ 腿部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心静用意、身正体松、 由松入柔、柔中欲刚 弧形螺旋、中正圆转、 源动腰脊、劲贯四稍 三尖六合、上下一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落胯正腰、 沉肩垂肘、坐腕舒指 屈膝圆裆、骶骨有力、 眼随手转、步随身换 速度均匀、轻沉兼备、 内动外发、呼吸协调 意动形随、势定意连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
二、气沉丹田
三、含胸拔背
四、松腰敛臀
五、圆裆松胯
六、沉肩坠肘
七、舒指坐腕
八、尾闾中正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1. 综合吸收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势和当时著 名的各种拳法;
2. 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3.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
说。
通过近400年的发展演变,后人又将陈 氏太极拳发展成杨、武、吴、孙等式。各 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 同。
二. 太极拳的分类与内容 1.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众多流派,
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内宜鼓荡是要求 练习时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 奋是沉着的,要“神宜内敛”的,并不流 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太极拳 ppt课件

•
2020/12/2
9
六,太极拳分类The type of Tai Chi chuan
(一)按派别分Classification
1,陈式太极拳Tai Chi chuan of Chen
2,杨式太极拳 Tai Chi chuan of yang
3,孙式太极拳 Tai Chi chuan of sun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Our country famous historist of tai ji quan Lun gu Xu Zhen (1898-1967), said: “the home of textual research, especially heavy forensics. Evidence uncertainty, the examination, hard to credit.” He pointed out by 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tai chi chuan said by zhang sanfeng, South Korea, Xu Xuanping, Li Daozi, arch month YanLiHeng, and from the court the Chen says “qiang, a cause for WeiTuo, don‘t stay deep.”
2020/12/2
9
六,太极拳分类The type of Tai Chi chuan
(一)按派别分Classification
1,陈式太极拳Tai Chi chuan of Chen
2,杨式太极拳 Tai Chi chuan of yang
3,孙式太极拳 Tai Chi chuan of sun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Our country famous historist of tai ji quan Lun gu Xu Zhen (1898-1967), said: “the home of textual research, especially heavy forensics. Evidence uncertainty, the examination, hard to credit.” He pointed out by 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tai chi chuan said by zhang sanfeng, South Korea, Xu Xuanping, Li Daozi, arch month YanLiHeng, and from the court the Chen says “qiang, a cause for WeiTuo, don‘t stay deep.”
太极拳ppt课件

中正安舒,转动时以腰为轴。
基本拳法、掌法和腿法
01
02
03
拳法
太极拳的拳法包括冲拳、 砸拳、贯拳、崩拳等。出 拳时要松肩沉肘,力达拳 面。
掌法
太极拳的掌法有推掌、按 掌、搂掌、穿掌等。推掌 时要力达掌根,按掌时要 力达掌心。
腿法
太极拳的腿法包括蹬腿、 分腿、拍脚等。各种腿法 都要求支撑腿稳定,动作 腿灵活。
太极拳ppt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 太极拳套路演练与欣赏 •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 • 太极拳实战应用与技巧分享 •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趋势探讨
01
太极拳简介
Chapter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据传为 明朝末年的张三丰所创。然而,更为普遍的说法是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
攻防动作的解析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 招式,在攻防转换中体现 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内外相合原则
在攻防过程中,注重内外 相合,即意气力、神形体 的协调配合。
实战策略与技巧分享
沾连粘随策略
通过与对方接触点的控制,感知对方 劲力变化,运用沾连粘随技巧化解并 反击。
引应对方劲力方 向加以引导,借力打力,实现以小胜 大。
02
道德修养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德理念。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们谦虚、忍让、诚信等道德品质。
03
健身价值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
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调
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基本拳法、掌法和腿法
01
02
03
拳法
太极拳的拳法包括冲拳、 砸拳、贯拳、崩拳等。出 拳时要松肩沉肘,力达拳 面。
掌法
太极拳的掌法有推掌、按 掌、搂掌、穿掌等。推掌 时要力达掌根,按掌时要 力达掌心。
腿法
太极拳的腿法包括蹬腿、 分腿、拍脚等。各种腿法 都要求支撑腿稳定,动作 腿灵活。
太极拳ppt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 太极拳套路演练与欣赏 •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绍 • 太极拳实战应用与技巧分享 •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趋势探讨
01
太极拳简介
Chapter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据传为 明朝末年的张三丰所创。然而,更为普遍的说法是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
攻防动作的解析
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 招式,在攻防转换中体现 太极拳的实战应用。
内外相合原则
在攻防过程中,注重内外 相合,即意气力、神形体 的协调配合。
实战策略与技巧分享
沾连粘随策略
通过与对方接触点的控制,感知对方 劲力变化,运用沾连粘随技巧化解并 反击。
引应对方劲力方 向加以引导,借力打力,实现以小胜 大。
02
道德修养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道德理念。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们谦虚、忍让、诚信等道德品质。
03
健身价值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
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调
节心理状态、缓解压力等。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太极拳PPT课件

学练要点:
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2019/11/27
.
11
四 、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动作要领: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 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 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学练要点:
由左势向右势转化时,左脚尽量里扣。右手随身体右转平行向右划弧时,右手不可随着向右
摆20动19/。11/重27心移动变化时,上体保持正直,随腰. 转动。
22
九、单鞭
动作要领:
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掌心向外,右手向左划弧 至左肘前,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
挑20掌19/时11/前27 手肘与膝相对。
.
31
十七、右下势独立
动作要领:
1、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右前方,脚前掌着地,上体左转,左脚以脚掌为轴随之扭转;左手 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高与肩平,右手划弧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左;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同前仆步穿掌,惟左右相反。
3、弓步起身:同前弓步起身,惟左右相反。
两臂半屈成钳形,两拳相对,同头宽,拳眼斜向下。
学练要点:
弓步的方向与右蹬脚的方向一致。弓步贯拳时肘关节下垂,上体正直。
2019/11/27
.
Hale Waihona Puke 29十五、转身左蹬脚
动作要点: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左腿屈坐,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左手向左划弧,两手 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外;眼视左手。
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2019/11/27
.
11
四 、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动作要领: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 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 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学练要点:
由左势向右势转化时,左脚尽量里扣。右手随身体右转平行向右划弧时,右手不可随着向右
摆20动19/。11/重27心移动变化时,上体保持正直,随腰. 转动。
22
九、单鞭
动作要领:
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掌心向外,右手向左划弧 至左肘前,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
挑20掌19/时11/前27 手肘与膝相对。
.
31
十七、右下势独立
动作要领:
1、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右前方,脚前掌着地,上体左转,左脚以脚掌为轴随之扭转;左手 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高与肩平,右手划弧摆至左肩前,掌心向左;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同前仆步穿掌,惟左右相反。
3、弓步起身:同前弓步起身,惟左右相反。
两臂半屈成钳形,两拳相对,同头宽,拳眼斜向下。
学练要点:
弓步的方向与右蹬脚的方向一致。弓步贯拳时肘关节下垂,上体正直。
2019/11/27
.
Hale Waihona Puke 29十五、转身左蹬脚
动作要点: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左腿屈坐,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左手向左划弧,两手 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外;眼视左手。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

(二)左右野马分鬃 ( 1 )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
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 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第二组 4. 左右搂膝拗步(1)转体摆臂(2)转体收脚(3)上步屈肘(4)弓步搂推 (5)后坐撇脚 (6)转体收脚(7)上步屈肘(8)弓步搂推 (9)后坐撇脚 (10)转体收脚(11)上步屈肘(12)弓步搂推 5. 手挥琵琶 (1)跟步摆臂 (2)后坐挑掌 (3)虚步合臂 6. 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撤手(2)提膝屈肘 (3)退步错手(4)虚步推掌 (5)转体撤手 (6)提膝屈肘 (7)退步错手 (8)虚步推掌 (9)转体撤手 (10)提膝屈肘 (11)退步错手(12)虚步推掌 (13)转体撤手 (14)提膝屈肘(15)退步错手(16)虚步推掌
第六组 16. 左下势独立(1)提膝勾手(2)仆步穿掌(3弓步挑掌(4)提膝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 1 )落脚勾手 (2) 仆步穿掌 ( 3 )弓步挑掌 (4) 提膝挑掌
第七组 18. 左右穿梭(1)落脚转体(2)丁步抱球(3上步翻掌 (4)弓步架推 (5)后坐撇脚 (6)丁步抱球 (7)上步翻掌 (8)弓步架推 19. 海底针 (1)跟步落手 (2) 后坐提手 (3)虚步探掌 20. 闪通臂 (1)收脚提手 (2) 上步翻掌 (3)弓步架推
两手自然放在大腿外侧,指尖向下;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集中(起
势由正立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与肩平,同肩宽,手心向下。 (3)上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
膝相对,眼向前平视。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 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运作要协调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 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 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 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 谢的过程。太极拳是一项健身 性很强的运动。
太极拳的几个模糊问答
太极拳是老人的“专利”吗?
太极拳慢打是一种练习的 形式,慢打是为了让思想 尽量和肢体运动协调起来,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 效果。而不单是因为老人 不宜“快动”才练太极拳。 只要喜欢——老少皆宜!
第一式:起势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二式: 左右野马 分鬃
要点:上体不可前 俯后仰,胸部必须 宽松舒展。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 不要挺出,两臂都要 保持半圆形,左膝要 委屈。
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 手挥琵琶
第六式: 左右倒卷肱
第七式: 左揽雀尾
要点: 歉收推出势,身 体不可前仰后俯,要松腰 松胯。
太极拳
• 据记载,太极拳拳架出现在明代武术极为盛行时期, 她综合摄取了武术众家拳法之长,形成理、法、养、 用于一体的运动方式。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中华民族辩 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 合,是博大精深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 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 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 理内容。 • 由于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文化渊源、运动特点、 武术内涵、韵律审美、娱乐合群、哲学思想等浓厚 的中国因素,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时,又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粹,为世界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 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 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 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 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 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 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 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 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 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 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 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 ,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 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 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吴鉴泉像
吴英华
为杨式传人吴鉴泉创编,特点是细 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 适中。
武式太极拳
为吴禹衷在赵堡太极拳 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该 拳简洁紧凑,立身中正, 朴实添秀,动作柔缓, 幅度较小,如千枝老梅。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练太极拳为何易出现膝关节疼痛?
• 太极拳的锻炼尤其对于下肢力量的增强具有突出效果, 正确的练习不应导致膝关节疼痛。在练太极拳过程中 导致膝关节损伤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运动 量过大或膝关节屈蹲过深。越是刻苦训练,越受伤! 二是很多人以为太极拳很柔和,没有做相应的准备活 动和疲劳后整理放松活动。练完太极拳也应该散步、 放松,如武术拳谚中所说“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三是动作不正确。如脚尖和膝关节不是一个方向, 俗称“内八脚、外八脚”,还有脚的用力不对,脚下 不是均匀受力,俗称“喝风脚”。
太极拳的基本要点
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大气圆活、周身通顺 轻灵沉稳、刚柔相济
• 二十四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左右搂膝拗 步 5 、手挥琵琶 6 、左右 倒卷肱 7 、左揽雀尾 8 、 右揽雀尾 9 、单鞭 10 、 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 、转身左蹬 脚 16、左下势独立 17 、右下势独立 18 、左右穿 梭 19 、海底针 20 、闪通 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 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 抽,参转体仍走弧线。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 前倾,臀部不要凸出。 肩垂肘,胸部放松。
第八式:右揽雀尾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七式: 右下势独立 第十八式: 左右穿梭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常常伴随深长地腹式呼吸, 俗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 隔肌的运动。我们知道,隔肌每下 降1厘米可增加吸气量300毫升,隔肌 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 加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 环和肠胃消化功能。
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太极拳要求力身端正、步伐稳健、 关节伸曲灵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 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 柔韧、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们保持 青春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练太极拳配乐好还是不配乐好?
• 太极拳配乐也是个发展中的新事物。过去传统 太极拳中没有音乐,也没有条件去考虑配乐。 后来一些人练习,特别是在表演和比赛中加入 了音乐,感觉效果不错。一般来说,作为大众 健身的太极拳,适当地配上音乐练习是可以的。 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还便于记忆,音乐也是 一种调节工具。配乐要求节奏上要同整套动作 和谐,音乐的意境上能和套路的风格相吻合就 更好了。不过,练传统太极拳还是不宜配乐, 因为传统太极拳的精细要求需要一个相对安静 的环境,在行拳中差之毫厘的感觉,就会产生 谬以千里的误差。
•
•
陈式太极拳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 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 动作,运动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 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有刚有柔。
陈王廷像
杨 式 太 极 拳
杨露禅
杨健候
杨澄甫
为杨露禅首创,经三代至杨澄甫定 型。拳势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 架势幅度大,走弧形,目前流传最 为普遍。
吴 式 太 极 拳
太极拳健身机理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打拳时思想相对投入(静),以意 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 状态,对处于高度紧张,尤其是对 脑力劳动的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对当代社会的文明病——大脑过度 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有力的治疗。
对心血管的影响
由于太极拳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 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稳定性 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拳 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 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 防止高血压和血管硬化。
这是我们尊敬的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 11月16日亲笔为太极拳题词
太极拳运动的种类与区别
• • 太极拳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娱乐的多样性,健身人群和组织竞赛等方 面的社会需求,现代太极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太极拳国家规定套 路;一种是传统太极拳。 一、太极拳国家规定套路:以推广普及、有利竞赛为主要目的。国家体 育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编整的统一样式套路。典型代表有:五十年代的 《24式简化太极拳》;八、九十年代的《陈、杨、吴、武、孙、42式太 极拳剑》等一些拳和太极器械套路。 规定套路的特点主要是:便于教、学;美观、大方;可配乐有一定的娱 乐性;编排布局和对称性强,套路短用时在3—5分钟,利于比赛;它们 又各自将各门派太极拳的特点突出体现出来,这样便于在比赛中进行裁 判、比对。因此,规定套路为推动太极拳的普及,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体 质,开展群体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太极拳运动竞技水平,做 出了积极贡献。 二、传统太极拳: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注重“太极”之道, 寓中医养生之理,经长期功、法的锤炼,辨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揣摩、 体用“太极”之妙用,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定神、运化的功效。以健 身、明理、体用、知法、悟道的盘旋方式来体现——太极功夫。传统太 极拳讲求“精益求精”,所以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来形容习 练太极拳的艰辛和不易!
学简化太极拳还是传统太极拳?
• 传统太极拳动作多用时长、要求细,布局结构不利于 表演和竞赛,相似、重复动作多且千人千面的认知与 掌握各有所不同,不易统一。 • 简化太极拳出现的初衷是更好的推广普及太极拳,让 更多的人参与。简化太极拳套路简单易学,减少动作 缩短时间,布局合理好看,利于表演和竞赛。有舍就 有得,太极拳的一些内涵和功法要求就淡化了。现代 太极拳舞蹈化、体操化倾向,就是典型的全部简化。 • 从健身考虑,练一些简化太极拳就可以了。如果有更 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或者想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太 极功夫,学练传统太极拳是更好的选择。好难“好” 就难!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势
谢谢大家
山东省济南泉城中学 鞠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