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

产后抑郁心理总结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经历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出现。

产后抑郁心理对母亲和整个家庭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疲劳、焦虑、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这种心理障碍常常会对母亲的日常生活和育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的症状产后抑郁的症状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情绪低落和沮丧:产后抑郁的妈妈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即使是在快乐的时刻也难以感到满足和幸福。

2.疲劳和缺乏活力:妈妈可能感到极度疲劳和缺乏精力,无法完成日常的活动和照顾宝宝。

3.焦虑和紧张:常常有焦虑和紧张的感觉,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害怕对宝宝造成伤害。

4.失眠和睡眠问题:妈妈可能无法入睡,或者睡眠质量很差,更加加重了她们的疲劳和心理负担。

5.食欲减退或增加:可能出现胃口不好或经常进食过多的情况。

6.对育儿的兴趣减退:可能感到对育儿失去兴趣,对宝宝的需求不再关注和照顾。

7.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减退: 更喜欢孤独,拒绝和他人交流。

产后抑郁的原因产后抑郁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1.激素变化:分娩后,女性激素水平经历巨大变化,这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2.睡眠不足:宝宝的需求让妈妈经常失眠或睡眠不稳定,导致疲劳和心理压力增加。

3.社交支持不足:缺少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产后妈妈感到更加孤单和无助。

4.情绪压力:产后妈妈可能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情绪压力,对这些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5.个人心理问题:有些产后妈妈可能已经有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在分娩后这些问题得到了加重。

处理产后抑郁的方法产后抑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有效处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寻求社交支持: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与其他有同样经历的妈妈们分享经验,寻求医生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产后抑郁症原因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原因护理措施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 产后抑郁症是裙钗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心理和心理因素酿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惭愧、恐惊等,极少量严峻的会有希望断绝、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尽的想法和行动。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1年内。

它不仅影响产妇及乳儿康健,并且影响到婚姻、家子和社会。

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

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体现、发病原因和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临床体现;发病原因;护理措施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体现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体现与一般抑郁症不异,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况,持续时间较长。

其首要体现为:(1)常感到心情压制、懊丧、情感冷淡;⑵自我评价较低,安于近况、自责、自罪,或对于身旁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⑶创造性思维受损;(4)对于糊口时常缺少决议信念,感觉糊口无意义,体现为厌食、深度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希望断绝,出现自尽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况。

2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心理、心理、社会等三大因素密切相关。

2.1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内排泄因素的影响。

在怀胎分娩过程当中,体内内排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速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其次是遗传因素。

有神经器官病亲族史,特别是有亲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怀胎期因素。

研究表白,孕期的负性糊口事务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有可能性越大:负性糊口事务包孕掉业、害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

其次是畏惧妈妈脚色。

大多数产妇都是熬头次做妈妈,对于妈妈脚色缺少认同,对于本身的妈妈脚色孕育发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降服做妈妈的压力。

2.3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分娩结局的影响。

孕妇对于不同的分娩体式格局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和天然分娩相比力,剖宫产对于心理影响较大。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得敏感多疑 , 顾虑较多 , 抑郁症状就更加严重。 3 . 1 . 3 娇 生 惯 养 者 为甚
对病人进行 调查 , 问卷内容包 括 : ①您最忌讳的是什 么?②您最 担心的是什 么?③ 您最需 要 的是什 么?问 卷当场收 回整 理归
纳, 将产妇抑郁症的原因概括为生理 、 心理等原因。
原 因所在 , 将 获得 的资料进行分析 、 整理且提炼 出主题。结果 应 的护理对策。结论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1 关键词 : 产妇 ; 抑郁症 ; 原 因分析 ; 护理 文献标识码 : B
有效的生理 、 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 , 促进产妇恢复健康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3 ) 1 0 - 0 0 6 0 - 0 2
能够养大养好孩子 , 加之 由于受重男轻女封 建思想束缚 , 自己生 的是女孩又是第一胎 , 更重要的是削宫产 , 即使是想方设 法再 生 第二胎 , 那谁来保证是 男孩呢?最需要 的是及 时提 供 因人 而异 的心理护理 , 护理人员有效的健康宣教 , 更重要的是丈夫及家庭 人 员的关爱与理解。
3 讨 论 3 . 1 产 后 抑 郁 症 的引 发 因素
月嫂 。丈夫忙于生计而奔碌、 上班 , 无形中产妇 的接触面变小 , 在 心理上有了较大的落 差 , 一时无法适应 , 如果再 与家人关系不融 洽, 婆媳关系不是很好 , 生活 习惯不 同, 在语言上 沟通 不了, 这都 会导致产妇进入 自我封闭 , 感到孤独而发生抑郁症。同时由于有 了小宝贝 , 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会相对减少 , 重心 转移到婴儿身 上, 产妇情感 上 的需要 得不到 关爱 和关 心 , 均会 导ODAY NURS E, Oe t  ̄ e r , 2 01 3, No. 1 0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产后抑郁症主原因和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主原因和护理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主原因和护理措施【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纠正、改善和治疗的目的。

方法:临床观察和护理了25例产后抑郁患者。

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后抑郁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普遍心理障碍。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障碍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多在产后1周发病,症状与一般的抑郁症相同,初期可见一过性的抑郁状态,头痛、健忘,情绪低落,饮食减少,落泪悲伤,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严重的表现为反映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快乐,可丧失社会能力,有自杀企图。

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妇6周内发生的情绪障碍,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或更长时间。

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婴儿生长发育、家庭和社会安宁。

传统的产褥期护理只注重产妇身体恢复,忽视了产妇心理需要,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75%[1]。

我院对2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观察和护理的25例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0~32岁,孕期37~41周,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20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饮食不佳、易怒;中度抑郁患者3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2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2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2.1 生理因素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从而加重抑郁症状[2]。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等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

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生产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和压抑等症状。

该病症在产妇中发生率较高,通常在分娩后的两周至半年内发病,这给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其发病率和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身体因素生产会对新妈妈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自然分娩和剖腹产带来的疼痛和疲劳,可能引起新妈妈生理上的反应,产生体弱、贫血、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其情绪。

二、荷尔蒙因素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会产生较高水平的荷尔蒙,其中孕激素、孕酮等荷尔蒙可能对情绪的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分娩后,孕激素和孕酮开始下降,而乳汁素等荷尔蒙则增加,这些荷尔蒙的变化可能对新妈妈的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因素孕期和产后的身心变化、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期望等因素可能使新妈妈感到不安、不稳定和无法应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从而导致妊娠,少量的体力活动、和产后恢复的长期时间使得产妇接触的社会圈子变窄,人际交往不畅可能加重病情。

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产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育婴知识的缺乏、对孩子的照顾能力的不自信、对家庭的责任感等因素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产生的重要诱因,甚至危及家庭的和睦。

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提高新妈妈的健康和家庭幸福感。

一、关注产妇身体和情绪状态监测产妇身体的变化,包括血压、体温、血糖、贫血等指标,及时治疗身体不适;同时,向产妇关注她的情绪状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询问她的感受和经历。

二、加强家庭支持和关爱家庭成员要尽可能为产妇减轻生活、育儿上的负担,尤其是配偶需倾听与关心产妇的情绪和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

三、鼓励产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与同龄人交流的渠道,鼓励新妈妈多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消除负面情绪。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24T15:33:56.1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李亚芳欧利芳
[导读]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一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情况。

结果:通过产前的健康教育及产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结论:重视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逐渐的加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
75%[1]。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是产后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它可以直接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及授乳;还可以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影响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做好孕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 月—2016年11月我院分娩产妇962例,发生产后抑郁症 15例,发生率为 1.55%,年龄 20 岁 ~38 岁。

其中经阴道分娩 13例,剖宫产 7 例,前置胎盘 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 例。

1.2方法
护理人员采取心理疗法,关心体贴、帮助孕产妇,运用语言、表情、行为、变孕产妇不正确的认知、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症状,达到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发生的目的。

2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2.1产妇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担心产后伤口愈合不良,或者担心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会担心产后怎样适应母亲角色,有了孩子怎样与家庭其他成员更好的相处,怎样处理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

2.2产妇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优越、生活环境良好的产妇,心境愉悦,思路开阔,适应能力强,能较好的接受新生儿,适应母亲角色;而经济条件窘迫的产妇,产后由于自身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加上新生儿喂养,又不能及时工作等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心情不畅,造成抑郁。

2.3社会支持系统
产前夫妻关系紧张,产后得不到丈夫的理解,父母、公婆不能给予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会让产妇感到孤独无助。

另外,假如家人都期望男孩传宗接代或盼望生育女孩,而新生儿性别事与愿违,产妇会认为周围亲属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因而情绪沮丧,心情压抑,不愿说话,严重时产生沟通障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2.4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受产程的痛苦煎熬会阴部侧切或撕裂,剖宫产腹部伤口疼痛,产后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等均给产妇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活动受限,产妇也会产生情绪不佳,烦躁易怒。

2.5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的态度
产妇临产后,由于每个人的产程进展不同,耐受力强弱不同,表现亦不相同,有些医护人员没有耐心,态度不好,产妇有时会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委屈,有些产妇感到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变得抑郁,易怒暴躁。

2.6产妇自身的生理因素
研究者认为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

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诱发产后抑郁症[2]。

3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状不易被发现,如何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这是医护人员在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3]。

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妇出院之后发生,由于家庭访视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往往难于及时发现,故难以给予早期综合治疗。

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大部分因素集中在产前和产时。

因此孕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尤为重要[3]。

产后抑郁不确切的病因和多种危险因子使得单一的预防措施不能作用于所有阶段,因此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3.1 产前评估、咨询和教育
加强围产期宣教,全面准确评估孕妇情况[4]: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评估孕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严密观察孕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广泛宣传有关妊娠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特别是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

对有内科并发症者需把握妊娠指证,使孕妇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妊娠期的不良心态;同时帮助孕妇克服早孕反应造成的不适,指导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帮助她们制订可
行的锻炼计划,帮助孕晚期的妇女了解分娩过程,有助于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孕期心理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病的发生率。

3.2 产时管理和教育
改善产时服务模式: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多与待产妇交流,做到面带微笑,建立相互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

美好的语言使病人感到温暖,还起治疗作用,耐心听取产妇的倾诉,并给予肯定。

及时做好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技巧,同时暗示其家人尤其是丈夫要经常关心妻子,使其感到家庭和医院的温暖。

对于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医务人员首先要予以安慰,使其情绪稳定.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3.3 产后教育和管理
进行产后健康教育指导,产后6周内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在做好常规的产后访视、产后检查、了解产后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同时,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消除抑郁情绪。

产后需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产妇的休养,向其传授育婴知识,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护理新生儿。

建议早期出院(< 4 d),有资料显示,早期出院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5]。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可以增强产妇的安全感,而且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可以早期参与照顾婴儿,孕妇可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加强与婴儿的亲密接触。

早期出院需要建立在系统化的家庭访视制度上,产妇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电话咨询。

资料显示,产后早期锻炼不管是有氧或无氧的体育运动均可减少抑郁、焦虑、疲劳感,增进积极情绪,增强自信、自尊。

3.4 重视抑郁症的治疗
对抑郁症产妇,轻度者给予提供咨询,通过交谈转移其注意力[6]。

研究显示,刺激耳朵的相关穴位,如声门和放松点可以有效缓解焦虑,这种作用被认为是通过影响与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而达到的[7]。

可以利用音乐来调节产妇的紧张情绪,使其放松精神。

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使产妇通过对音乐的“移情”来宣泄压抑的情感,以起到治疗焦虑和抑郁的作用。

保证产后得到充分的休息。

中度、重度者采用联合用药以防止病情发展,在用药过程中宣教有关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及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4 小结
产后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对婴儿的健康发育造成伤害,因此要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产前、产时、产后照护,从多方面重视产后抑郁症,针对不同个体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保持产妇心情舒畅,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其危害。

参考文献:
[1]王旭梅,陈琦.产后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 6):472 -473.
[2]宋会霞.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13(14):93.
[3]Joan Webster.Improving antenatal recognition of women at risk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J]. Aust NIJ Obstet Gynaecol,2000,(4):409.
[4]胡巧红,宁玉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探讨[ J].护理学杂志,2003,18(12):923-924.
[5]何明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6):87.
[6]黄仙萍,王国兴,鲁建英,等.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 J].护理研究,2004,18(1B):109-201.
[7]Wang SM,Kain Zn.Auricular acupuncture a potential treatmentfor anxiety[J].Anesth Analy,2001(92):5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