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泥浆处理技术说明
工程泥浆分离处理方案

工程泥浆分离处理方案一、引言在工程施工中,泥浆是一个常见的废水和废渣,通常来自于土壤、岩石、泥煤、矿石等材料的挖掘、混合以及其他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
大量的泥浆不仅会影响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对于泥浆的分离处理至关重要。
泥浆分离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工程泥浆分离处理的方案,包括分离方法、设备选型、操作流程等,以期为工程施工中的泥浆处理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二、泥浆分离处理方法1. 机械分离机械分离是泥浆分离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机械设备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与水进行分离。
常见的机械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滤网、离心沉降机等。
离心机是一种利用离心原理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设备,主要适用于颗粒粒径较大的泥浆,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滤网则是通过筛网对泥浆进行过滤,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而将清水通过滤网排出。
离心沉降机则是通过沉降原理对泥浆进行分离,它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 化学分离化学分离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与水进行分离。
常见的化学分离方法包括絮凝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絮凝沉淀是利用絮凝剂将泥浆中的颗粒絮凝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将颗粒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泥浆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泥浆中的固体颗粒得以分离。
膜分离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将泥浆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而将清水通过半透膜排出的方法。
3. 生物分离生物分离是指通过生物方法将泥浆中的有机物与水进行分离。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降解、蚯蚓处理、植物提取等。
生物降解是利用微生物将泥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蚯蚓处理是利用蚯蚓对泥浆进行消化,从而将泥浆中的有机物与固体颗粒分离。
植物提取是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将泥浆中的有机物吸附在植物体内,从而分离固体颗粒和水。
建筑泥浆处理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第43卷第12期 山西建筑Vol.43No.122 0 1 7 年 4 月SHANXI ARCHITECTURE Apr.2017 •193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2-0193-02建筑泥浆处理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牛洁雯I’12(1.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2.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型快速成孔泥浆分离系统的施工工艺原理及施工流程,阐述了该技术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及实 施效果,指出该技术使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得到合理的运用与处理,达到了节能、绿色、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桩基,灌注桩,快速成孔系统,泥浆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1技术背景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 界水平的1/4,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 多北少的特点。
而在我们建筑领域,尤其是岩土工程施工用水量 非常大,对于岩土工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更为尤甚,据估算,灌注桩 成孔1m3需耗水3 m3,—根20 m长桩径700 mm的常规工艺灌 注桩需耗水23 m3,水资源耗用量极高。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减排的相关政策及 要求,限制泥浆排放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绍兴市已出台《绍兴市 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温州市在2013年发布《温州市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办法》,于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苏州市的《苏州市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 行办法》(讨论稿)也一直在内部酝酿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 内,国家及地方政府将对建筑泥浆管控更加严格。
考虑到桩基施工,尤其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用水量大、泥浆 排放多且浪费严重等弊端,我司在桩基施工前,通过分析比较,策 划并应用了新型快速成孔泥浆分离技术,实现了灌注桩快速成孔 及泥浆分离、减少泥浆排放、实现泥浆可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 目标。
泥浆处置施工方案

概述
泥浆处置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工序之一,但泥浆的剩余物是致命的污染物质,在不当的处置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泥浆的损害,本文将探究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案,以实现对泥浆环境的良好治理。
方案
1. 泥浆池建设
泥浆池是处置泥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应在施工前期合理规划泥浆池的数量
和位置。
根据项目的需求,在工地内设置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泥浆池,以便将泥浆准确无误地输送到池中,在池中进一步处理。
2. 人员培训
泥浆处置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清晰明了地了解从泥浆产生到处置整个过程。
应通过内部培训,引导操作人员熟悉处置方案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还可以帮助消除操作中的误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泥浆处置技术的水平和有效性。
3. 泥浆处理及排放
施工期间,泥浆的污染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因此应对泥浆进行科
学处理,以保护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
泥浆处理的优先要求是尽可能地回收对水质造成的污染,达到乐观的治理效果。
同时,必要的清理和排放应用在产生DF升系
数的泥浆治理中,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泥浆处置是建设工程中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之一,采取针对性方案,加强人员培训,实现污染的回收和清理,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未来无限可能的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
淤泥处置施工方案

淤泥处置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淤泥污染是城市水环境中的一种突出问题。
大量的废弃物、排放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淤泥处置施工方案在进行建设和管理时,应该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处置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淤泥处置方案2.1 淤泥处置原则淤泥处置方案应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的释放,确保淤泥的分类和处理。
此外,为确保施工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淤泥处置方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处置方案应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不妨碍环境的安全和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2.经济性:处置方案的费用应适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淤泥处理所需的时间和金钱。
3.环境友好型:处置方案的造成的影响应最小化,不仅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要达到环保要求。
2.2 淤泥处置技术淤泥处理技术可以分类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两类。
物理处理包括提取、浓缩、干化和填埋等操作,化学处理则包括液化、生化和氧化还原等操作。
具体处理技术包括:1.冻干:将淤泥进行减质处理后,运输到已建立的淤泥处置场进行捏干、压实,形成一定的低水分淤泥,随后进行复浸、固化、填埋等操作处理。
2.重量神经网络:它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用于检测场地污染物的污染预警和监测,有利于实现淤泥细颗粒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3.固液分离技术:利用提取工艺和新型物理化学技术,大大提高了淤泥的固液分离效率、降低工艺成本和处理时间,同时可以达到环保标准。
4.填埋处理:将淤泥填埋至规定的场地,并经过压实、固定等操作,达到消除淤泥的目的。
3. 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天然水文地貌为基础的特殊城市形态,以新型材料和技术为支撑,实现从过去的“人类征服自然”模式向“自然与城市共生”模式的转变。
淤泥的处置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生态、经济、保护、规划和站位五个方面的需要,依据场地的实际环境条件进行淤泥场地的规划设计并根据环境和规划要求实行合理的淤泥处理技术。
泥浆壁灌注施工流程

泥浆壁灌注施工流程
内容:
泥浆壁灌注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质勘察与设计
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岩土层析情况,确定泥浆配比设计方案。
同时,根据支护要求计算确定泥浆壁厚度、间距等技术参数。
2. 泥浆配制
根据设计方案,精确配制满足要求的泥浆,控制其密度、黏度、过滤失水率等参数。
常用的泥浆材料有天然土、粉煤灰、石灰等。
3. 钻孔
根据设计间距在土体中钻孔,孔径一般在150-300。
需要控制孔壁稳定,避免塌孔。
4. 泥浆灌注
将配制好的泥浆从底部灌注入钻孔中,由下至上逐层灌注,每层灌注高度控制在1-2米。
灌注压力不宜过大。
5. 养生
等待泥浆凝固,一般需7-15天。
监测固结情况,必要时重复灌注。
6. 掘进与支护
泥浆壁固结达标后,在泥浆壁保护下,进行隧道掘进与支护施工。
7. 后期维护
对泥浆壁可能出现的裂缝、空鼓等缺陷进行检测与维修,确保其支护效果。
土坝灌浆技术要求

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 266--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的通知(88)水管字第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各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国采用灌浆方法加固土坝坝体,消除隐患,控制渗流,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加强对坝体灌浆的技术管理,提高灌浆质量和工艺水平,我部组织有关省水利厅(局)、流域机构编写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编号为SD266-88现予颁发,请各地按照执行。
本《技术规范》的内容,多属各地灌浆经验总结,在有些方面尚不够成熟,随着灌浆技术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发现问题请将意见随时寄送部水管司。
1988年5月4日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灌浆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灌浆设计第四章灌浆施工第五章灌浆观测第六章灌浆质量检查和验收附录一土观隐患探测常用仪器表附录二土坝灌浆机械性能规格表附录三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最大允许灌浆压力的计算附录四浆液试验仪器设备表附录五坝体劈裂灌浆不利情况下的坝体稳定性验算附录六观测记录和成果表附录七土坝坝体灌浆验收报告书格式编制说明前言土坝坝体灌浆是加固土坝(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50年代开始,多采用充填式灌浆,从70年代中期起发展了劈裂灌浆新技术,在国内上千座水库土坝坝体防渗加固中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使土坝坝体灌浆有章可循,1981年水利电力部水利管理司委托山东、浙江、安徽、湖南等省水利(水电)厅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起草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并于1982年、1983年两次主持召开审稿会,组织国内灌浆工程技术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灌浆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修改。
之后,由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在讨论稿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土地坝坝体(土堤)灌浆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第三稿。
水利管理司于1986年10月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审稿会,对第三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修改,1987年报部审批。
废弃泥浆无害化固化处理

废弃泥浆无害化固化处理
成本预算单
表1(元/100方)
说明:
1、表1内容为处理100m3泥浆池的预算;表2内容为处理200m3泥浆池的预算;表3内容为处理300m3泥浆池的预算。
2、此表只代表一般情况下的预算费用,具体到每个井场,费用尤其是固化剂和车辆费用将可能有较大的改变。
另外,表中所涉及的单价均为参考价,实际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准。
3、根据以往经验,井场泥浆方量一般为200~300 m3左右。
4、固化剂费用与泥浆方量成倍数关系,如果井场有200方泥浆,则此项费用为:15000元/100 m3×200 m3=30000元, 若井场有300 m3泥浆,则此项费用为:15000元/100 m3×300 m3=45000元,
5、固化剂的费用、车辆费用、雇工工资、技术及工程费、其它费用总计:
(1).按100m3泥浆池计算,合计为19310元;
(2).按200m3泥浆池计算,合计为35810元;
(3).按300m3泥浆池计算,合计为54620元.
6.施工的工作量按实际处理泥浆池的方量计算.
(1).若所处理的泥浆池在100 m3以内按表1预算的每立方米处理价格计算;
(1).若所处理的泥浆池在100~200 m3之间按表2预算的每立方米处理价格计算;
(1).若所处理的泥浆池在200 ~300m3之间或以上按表3预算
的每立方米处理价格计算.
延安市华盛有限责任公司
二00四年八月十二日
成本预算单
表2(元/200方)
成本预算单
表3(元/300方)。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

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 266--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的通知(88)水管字第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各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国采用灌浆方法加固土坝坝体,消除隐患,控制渗流,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加强对坝体灌浆的技术管理,提高灌浆质量和工艺水平,我部组织有关省水利厅(局)、流域机构编写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编号为SD266-88现予颁发,请各地按照执行。
本《技术规范》的内容,多属各地灌浆经验总结,在有些方面尚不够成熟,随着灌浆技术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发现问题请将意见随时寄送部水管司。
1988年5月4日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灌浆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灌浆设计第四章灌浆施工第五章灌浆观测第六章灌浆质量检查和验收附录一土观隐患探测常用仪器表附录二土坝灌浆机械性能规格表附录三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最大允许灌浆压力的计算附录四浆液试验仪器设备表附录五坝体劈裂灌浆不利情况下的坝体稳定性验算附录六观测记录和成果表附录七土坝坝体灌浆验收报告书格式编制说明前言土坝坝体灌浆是加固土坝(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50年代开始,多采用充填式灌浆,从70年代中期起发展了劈裂灌浆新技术,在国内上千座水库土坝坝体防渗加固中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使土坝坝体灌浆有章可循,1981年水利电力部水利管理司委托山东、浙江、安徽、湖南等省水利(水电)厅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起草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并于1982年、1983年两次主持召开审稿会,组织国内灌浆工程技术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灌浆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修改。
之后,由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在讨论稿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土地坝坝体(土堤)灌浆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第三稿。
水利管理司于1986年10月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审稿会,对第三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修改,1987年报部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泥浆处理技术说明
一、工艺方案简介
工艺流程如图一所示。
由建筑工地运送来的泥浆,含有大量的砂石,首先通过分砂洗砂机,将粒径在1mm以上的砂石分离出来,并且用清水高压清洗,可获得较干净的砂石,便于再利用。
泥浆进入储泥池,因泥浆的来源不同,在较大的储泥池中存放,可以起到均质的作用。
储泥池的泥浆由泥浆泵泵送到专用脱水平台脱水。
脱水平台中集成了细沙分离装置、药剂混合调理装置、絮凝混合装置、浓缩装置以及压榨脱水装置。
泥浆的调理通过清水的稀释,使其保持一定的浓度范围,在激活剂、改性剂的调质下,使其便于后续的絮凝。
经过双元絮凝剂的作用,被调质后的泥浆经过浓缩装置,将泥浆中大部分的游离水分离,这部分分离出的水质较清澈,通常情况下已经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为确保其指标合格,后续经精细过滤机进一步过滤。
浓缩后的泥浆进入专用高效带式脱水机脱水,在特制的高效脱水滤带作用下,获得含水率低的泥饼,压滤水和清洗滤带水返回到储泥池。
清水池的清水作为溶药水、调质稀释水、滤带清洗水和洗砂水使用。
建筑泥浆的体积通常是实土方的4倍,即实土方和加入的水体积比比例为1:3,泥浆的浓度通常在150~220g/L之间。
泥浆中通常含有约5~10%的砂石。
分离后砂石的含水率小于20%。
脱水泥饼的含水率50%左右,不同的土质含水率差别较大,但是脱水泥饼可直接装车运输,不滴水。
由于脱水泥饼经过调质,透水性好,内部水分容易
挥发,并且不容易二次泥化。
经过1~5天的风干,含水率可降到30%以下。
浓缩水经过精细过滤,可确保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二、关键设备参数
1、分砂洗砂机mSPW系列
2、建筑泥浆专用脱水平台mMTD系列
3、精密过滤机mDF系列
三、单套mMTD-II型系统配置参数
1.分砂洗砂机mSPW-I,装机功率
2.2kW。
2.泥浆泵:流量80m3/h,扬程20m,额定功率22kW。
3.建筑泥浆专用脱水平台mMTD-II,装机功率13kW。
4.加药平台:溶药量4x2m3/h,装机功率6kW。
5.精密过滤机mDF-II,装机功率2.2kW。
6.过滤泥浆泵:流量
7.2m3/h,扬程14m,额定功率3kW。
7.皮带输送机:宽度0.5m,功率3kW。
8.清水泵组,总装机功率15kW。
9.其它辅助设施总功率5kW。
综合总功率71.4kW,占地面积(设备部分)约60m2。
四、运行成本
按照送入泥浆计算,需药剂成本约3元/m3,耗电约0.9度。
折算到实土方,约需要12元/m3药剂成本,耗电3.6度。
图1 工艺流程框图
4/ 5
5 / 5
浓缩过滤水
泥浆泵
泥浆泵
清水泵
清水泵
输送机
激活剂改性剂絮凝剂
清水泵
图2 工艺流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