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打电话》散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二) 归纳概括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
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
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
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
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
重庆市2020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市春招考试)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 月23 日9∶00—11∶30】2020 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共8 页。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工整填写在指定位置。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商周青铜器铭文与《诗经》诞生于同一时代,与《诗经》中优美的诗篇一起,构成中华青铜时代文学的双璧。
青铜器铭文数量巨大,依据题材可以分为册命、奖励、纪功、分封赐采、契约、祈祷劝诫、媵器、世系八大类。
册命铭文是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大户”,核心内容是记叙被任命为世袭职官的荣耀。
奖励铭文记叙作器者受到周王或上级奖赏的荣耀。
纪功铭文最多的是记叙战功,早期纪功铭文篇幅比较短小,中后期长篇纪功铭文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作品。
分封赐采铭文记叙作器者被封为诸侯和赐予采邑的荣耀。
世系铭文主要出现在西周中后期,是贵族世家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内容是展示列祖列宗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高尚道德,表达世系绵延不绝的美好愿望。
按照表现手法,铭文可以分为纪事体和抒情体。
册命铭文、奖励铭文、纪功铭文、分封赐采铭文多属于纪事体,而劝诫类铭文大多属于抒情体。
劝诫祈祷类铭文是对青铜器铭文传统的突破,标志着一些青铜器铭文作家已经不满足于在青铜器上撰写家族丰功伟绩与光宗耀祖之事,而是在探索利用这些特殊载体表达自己的思考、愿望等更加个性化的思想感情。
除了祈祷劝诫类铭文外,其余类型的铭文结构高度要素化。
这些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作器者、过程、重点内容、作器目的、作器愿望等十大项。
在时间要素上,西周青铜器铭文建立了年数、月数、月相、日辰的记叙模式。
在地点要素上,用得最多的是“王在某地”。
语文试卷第1 页(共8 页)除了契约类铭文外,其他类铭文对于过程记叙都比较简略,但都注重内容记叙。
母亲的手机朵渔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手机朵渔阅读答案篇二:母亲的手机朵渔阅读答案朵渔《母亲的手机》初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铃声刺耳,超长待机。
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
虽然功能并不复杂,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难以把握。
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
②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不像样子。
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再添部手机,实在浪费。
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亲,于是,我们又重新体会到了小时候想找母亲就能马上找到的幸福了。
③就这样,母亲成了村里较早的手机一族。
做饭时,她会把手机放在灶台上;睡觉时,手机放在枕头下;下地干农活,她嫌手机放在衣兜里碍事,就随手放在田间地头。
有时候在田里干活,渐渐离手机远了,路过的邻里听到手机铃声,会远远地招呼母亲:嫂子,你家儿子(或闺女)打电话来了!母亲便会一把扔下手里的农具,急匆匆地赶过来摁下接听键。
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
我经常告诉母亲,不用着急,如果没人接听,我会多打几遍。
但没有用。
母亲始终对那小玩意儿缺乏信任,似乎慢走几步,那手机里的人就会消失不见了。
④她偶尔也会拨打电话给我们,通讯录里一共两个人,除了我就是小妹,但她还是经常会按错。
你是谁?电话拨到我这里,还要确认一下我是谁。
母亲主动拨打手机,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她担心;二是她做了个什么不好的梦,会匆匆拨个电话过来问问,最近怎么样,没什么事吧。
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打电话,欠费停机了她也不知道。
⑤早前,我跟家里的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靠写信的时候,一封信单程要走六七天,然后再用十来天的时间等回音。
有时候遇到急事,我会先打电话到村长家,麻烦村长把母亲叫来,过几分钟再打过去。
能够在电话里交谈,而且可以真实地听到孩子的声音,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
陈修平《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修平《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陈修平春节前几天,栗明正在家吃着说饭,手机响了,一看是母亲打来的电话。
栗明感到很惊奇,多年的印象中,母亲几乎没给他打过电话。
已过古稀之年的母素,执意不在城里与栗明一起生活,而是坚持留守在乡村老家。
父母年轻时的日子过得很苦。
父亲去世后,栗明本想让母亲来城里跟着自己享点福,但母亲却说,你们夫妻都要上班,孙子又上大学去了,城里又没啥熟人,我一个人关在家里就跟傻子一样,还是乡下好……栗明拗不过母亲,更不想母亲过得不开心,就只好由着母亲在乡下生活。
但栗明心里总放不下母亲,毕竟母亲已经年迈,于是每周都要给母亲打电话问安,就像例行性的一样。
栗明每回打电话,问母亲身体咋样,母亲总是说很好;问母亲需要些啥,母亲总是说不需要。
母亲打电话过来,肯定有啥事,不然不会打电话来的,栗明边想着母亲的点点滴滴,一边赶紧接通了电话。
儿呀,村里在刻功德碑,上面就是没有你的名字,我看都不好意思看了,叫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妈,前两年村里修祠堂,咱们家不是按人口集资了一万吗?这不是刻集资的,是刻另外捐款的,最少的也捐了一千,听说村里就你一人没捐。
妈,祠堂早就建起来了,听说余下了十多万,还要捐款干吗?修池塘,修广场!栗明想起来了,祠堂落成后,一次给母亲打电话,母亲曾提到村里人想把祠堂前的小池塘改造成大池塘,把祠堂前的水田改成大广场,不少人捐了款,还有人花两三万元买了石狮子捐给村里放在祠堂前。
当时母亲问过栗明捐不捐,栗明没作声,母亲也没再说啥。
栗明听说了,村里把小池塘扩大,是为了风水;把水田建广场,是为了气派。
他内心是反对这么做的,因为这会浪费不少土地,村里的土地本来就很少,尽管这些年村里众多人去了镇上、县城或市里生活,而土地是不能浪费的。
而土地是农民的根呀,说不定啥时候又会回来。
另外,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知道农村有一些基层干部有机会就贪,利用一些建设项目捞取好处,因此他不想捐这个款。
给母亲打电话

一
大 早 就 起 来 忙 里忙 外 ,因 为 大姐 曾经
二 天 我要 上 夜 班 。 亲打 来 电话 , 道 我 母 知
要 上夜 班 后 , 亲 坚 决让 我 别 回去 了 , 母 说
说过 , 婆不在 了, 外 以后 每 年 的 二 月初 一
地 将 几 个 号 码 都 设 了快 捷 键 , 告 诉 母 他
亲 , 果 要 打 电话 给 大 姐 , 接 拨 1号 如 直
键 就通 了 , 当然 , 姐 是 2 , 是 3 , 二 号 我 号 而 弟 弟 是 4号 。 亲 笑 说 这 玩 意 真 是 好 母 啊 , 然能给你们几姐 弟排顺序 , , 竟 嗯 真 好 。 后 , 亲 白 天 忙 完 家里 的 活 后 , 此 母 晚
息 好 咋行 ? 母 亲 的 电话 , 是适 时地 为我 分忧 解 总 难 ; 亲 的 电话 , 母 总是 让 我心 里一 片温 暖 ;
言 两语 就 挂 断。 碌 的我 们 , 所 当然 的 忙 理 忽 略 了母 亲 的 电话 。 母 亲 , 对 手 机 的 而 在 新鲜 劲 过 了之 后 , 了大 大 的 失 落 。 有 二 月 初一 是 母 亲 的生 日 。 以往 每年 的这一天 , 亲都会抛 开家里的一切事 母 情 , 外 婆 家 陪外 婆 过 生 日 , 去 因为 , 婆 外
打 大 姐 的 电话 , 叨一 番 , 絮 接着 再 打 二 姐
的 电话 , 后 打给 我 , 后打 给 弟弟 。 然 最
一
是 等爷 爷 正 式 下 葬那 天 再 回 去 。母 亲 清
楚 我平 时上 夜 班 , 白天都 要 睡 上 一 整 天 , 晚 上 才 能 精 力 熬 过 漫 长 而 又 忙 碌 的 夜 晚 。 亲说 , 回来 的话 赶 回 去上 夜 班 倒 母 你 也 来得 及 , 你 太 累 了 , 夜 班 白 天不 休 但 上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①我时常在hào()月当空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是寂寥的,夕阳像薄纱一样。 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旷起来,变得惆怅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liáo( )绕在心里。现在,偶尔会想起春天的那个清晨,栩栩如生的鸟儿在倔强地练习歌唱 也会想起某个夏日的午后,各色花儿争先开放,瑰丽动人。也许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才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liǎn( )、沉静的,不是张扬、哗众取宠的 。
描写对象: 炊烟 黄昏 月光 薄雾
对象:______________
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有人说,《海底两万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秀的海上冒险的故事,请结合小说内容填空。
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等人应邀在海上追寻“怪物”,不料被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艇俘获,他们跟随舰长尼摩在海底航行了将近一年。 一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山封路,章鱼围攻……但尼摩船长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种种困难。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读懂母亲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读懂母亲阅读理解答案解析①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平时用电话跟她联系。
每天晚上给母亲打个电话,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母亲最怕给我添麻烦,她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安心工作和学习。
②我每次跟母亲通电话都能感觉得出她很开心,所以我尽可能地多跟母亲聊几句。
母亲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说过得很好,不用我担心。
母亲他们这代人不善于表达感情,从来没说过想我,但我能听出她话中的“潜台词”。
③那次,母亲对我说:“咱家的鸡下蛋可多了,我都给你攒了两篮子了!我舍不得让别人吃,都给你留着呢!”母亲的话我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潜台词是:“儿子,你好久都不回来了,我想你了!”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我抽时间回了一趟老家。
母亲果然开心极了,眉开眼笑地对我说:“这阵呀,我天天都梦到你!”我说:“妈,那是你想我了,我也想你了!”那次,母亲特别高兴,我领会了她的心意,满足了她的愿望,她自然高兴。
④母亲不善于直接表达感情,有什么事也怕我着急,总瞒着我。
记得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女儿打电话给父亲:“爸,家里都挺好的吧?”父亲故作轻松地说:“我和你妈都挺好的,放心吧。
你忙啊,忙就挂了吧,我也要出去下棋了。
”其实,他是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怕女儿担心才这样说。
我们做儿女的,看了这个片段,总觉得有共鸣,因为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
母亲与我通电话,每次都说家里这也好那也好。
后来家里有过几次不小的事,母亲都不肯告诉我,怕给我添乱,影响工作,所有的事都是她一个人解决。
⑤不久前,我在电话里跟母亲聊天:“妈,今天下午又去打牌了吗?赢了还是输了?”母亲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跟老姐妹儿一起打会儿小牌,几乎是雷打不动。
母亲听我这样问,说:“今天没去打牌,你三姨和四姨都来咱们家了,陪她们聊了半天。
”我一听这话,很快明白了,三姨和四姨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她们来家里,一定是有什么事。
我问母亲:“妈,是不是你身体不舒服,她们来看你了?”母亲说:“没有,我身体好着呢,你放心吧!我给我孙子做了件小褂子,你过阵回家来拿吧。
《我的母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我的母亲》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的母亲任正非【注】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8日上午我真给母亲打了电话,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她就躲过了这场灾难……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
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会忙碌,不管多晚到达,都会给我做一些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
直到飞机起飞,我才告诉她,让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车来接,我自己坐出租车回家,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
前几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妈妈,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家取行李,与父母匆匆一别。
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唠唠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他们总是说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由于我3日要赶回北京,随胡锦涛副主席访问伊朗,在昆明我只能呆一天。
这次在昆明给妈妈说了去年11月份我随吴邦国副总理访问非洲时,吴邦国副总理在科威特与我谈了半小时话的内容。
首长说了这次我随访是他亲自点的名,目的有三个,一是鼓励和肯定华为,并让随行的各部部长也正面地认识和了解华为;二是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看看对别的企业有无帮助;三是看看政府对华为开拓国际市场是否能给予一些帮助。
妈妈听了十分高兴,说:“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业干得好,其他都会随时间的证实而过去的。
”最近这两年,网上和其他媒体对华为的评论,也是毁誉参半。
妈妈是经过“文革”痛苦煎熬过的,对荣誉不感兴趣,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
我说了,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会,主要是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
我们去年交税20多亿,2001年要交40多亿的税。
各级政府对我们都信任。
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去辩论,这样会引起争论,国家纸太贵,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争论太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母亲打电话
赵丽宏
1.不管我走到哪里,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半和母亲通电话是生活中的必须之事,二十多年没有中断过。
2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
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
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
”我为此焦灼不安。
怎么办?我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
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
3.母亲今年98岁了,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二十多年没有中断过。
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半给母亲打电话,她在等我。
如果接不到我的电话,她会无法入睡。
和母亲通电话,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须之事。
4.母亲是敏感细腻的人,在电话中,她总是轻声轻气,但思路很清晰。
和母亲通电话,话题很丰富,从陈年往事,到日常生活。
前些年,母亲喜欢回忆往事,年轻时,她有记日记的习惯,很多大小不一的日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母亲现在还可以从这些日记本中找到六七十年前的人和事。
5.母亲常常在电话中问我:你又在写什么文章?你又出了什么新书?这样的问题,在我年轻的时候母亲从来不问我。
我一直以为母亲对我的写作不感兴趣,所以也从不把我的书送给她。
但是后来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关心我的写作,在我家老宅的一间暗室中,有一个书橱,里面存放着我多年来出版的每一本书,这是母亲背着我想方设法收集来的。
6.有一次,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藏着很多我的手稿。
我用电脑写作将近三十年,手边几乎已经找不到年轻时代的手稿了。
母亲说:“每一张你写过字的纸,我都为你保存着。
”电话里,母亲的声音轻轻的幽幽的,却震撼着我,从耳膜一直到心脏。
那次通电话后去看母亲,母亲从她的储藏室搬出两个纸箱,里面都是陈旧的纸张,有的已经发黄发脆。
这都是我各种各样的手稿,有些是一次次搬家时留下的书稿,更多的是写得不满意随手扔掉的草稿,最早的已经在她这里保存了五十多年。
看着自己年轻时在纸上的信笔涂鸦,再看看在一边淡淡笑着的母亲,我说不出一句话。
7.母亲性格独立好强,一个人住在八楼的公寓中,一直拒绝请人陪护,也不要钟点工,坚持生活自理,每天把几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好在哥哥住在对门,每天会过来照顾她。
几个姐姐,也常常轮流来陪她。
我的儿子为她买了一部手机,还教会她用手机收发微信,用手机视频。
从孙子那里学习新鲜的事情,对她是莫大的快乐。
但是我不习惯视频,每次通电话,还是打母亲的座机。
8.每天和母亲通电话,内容无非是问安,谈家常。
母亲告诉我,每天早晨,她要到阳台上看望朋友。
她的朋友,是阳台上那些盆栽的花花草草,蕙兰,玫瑰,茉莉,石榴,米兰,栀子花,还有一棵铁骨海棠。
她会告诉我,今天玫瑰开了几朵,栀子花开了几朵,她说:“阳台上的花草都认识我,它们每天在等我,我要和它们说说话。
”我问母亲,你和花草说什么?母亲笑着不回答我,这是她的秘密。
9.母亲有时候会在电话中告诉我,她晚上梦见父亲了,梦见阿哥了,梦见小妹了,梦见去世八十多年的外公了。
她问我:为什么,我梦中看见的都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是不是他们想我了,希望招我去和他们团聚了?母亲说这些话时,平静,幽默,没有一丝恐惧感。
我不知怎么回答母亲,我说,故去的亲人们一定都希望你健康开心地活着,他们是在祝福你呢。
母亲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我快一百岁了,比他们活得长多了。
10.最近,感觉母亲电话里的声音越来越轻,有时还会口齿不清。
她的听力在一天天减弱,我说的话她常常听不清楚,所以有时答非所问。
我们通话的时间,也在一天天缩短。
很多次,我打电话到母亲家,电话忙音。
我知道,那是母亲的电话话筒没有搁置好。
打她的手机,她也不接。
没办法,只能打电话给哥哥,哥哥从对门赶过来,检查了母亲的电话,然后我再打过去。
11.前些日子,我带着助听器去看望母亲。
母亲戴上助听器,高兴地说:“好,现在能听清楚了。
”看着母亲的笑容,我无法形容内心的欢欣。
我想,以后母亲可以像以前一样和我通电话了。
我没想到,助听器的效果,其实并不太好,有时会发出很大的嗡嗡声,母亲难得把它戴在耳朵上。
但她总是在电话里夸奖助听器,她说,有了助听器,我不会是聋子了。
她是想让我高兴,让我觉得这个助听器没有白买。
2.文章前四自然段为什么说“母亲是敏感细腻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请猜想第五自然段中“我”知道”母亲其实非常关心我的写作”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我”的想法,将该段横线处补充完整。
(3分)
4.试比较下面句子与文章结尾段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并简要谈谈原文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4分)世界上,没有比母亲的声音更温暖更珍贵的声响了。
5.【链接教材】本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的两位母亲在性格上有何相似之处?本文作者是如何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
(4分)
6.班级举办“名人笔下的母爱”主题班会,你打算把本文推荐给同学们,请拟写一则推荐语。
不少于50字。
3分
答案解析
二、1.(3分)①母亲在电话里天天关心我的写作②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藏着很多“我”的手稿;
③母亲在电话里和“我”聊她做的梦。
2.(3分)①和母亲打电话时,母亲喜欢回忆往事,且她的日记本上记录了六七十年前的人和事;②母亲关心“我”的写作,想方设法收集来“我”的书,并精心存放在书橱里;③母亲藏着很多“我”的手稿,包括很多“我”不满意随手扔掉的草稿。
3.(3分)示例:这使我惭愧不已,我竟然不知母亲对我的关心。
4.(4分)原文句子是反问句,题干句子是陈述句,原文的反问句相较于题干中的陈述句,语气更重,情感表达更为强烈,更加突出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尊重、珍爱、依恋之情。
5.(4分)相同点:两位母亲都勤劳、朴实、乐观、坚强、能干。
本文通过对“我”与母亲打电话,母亲假装“我”送的助听器效果很好,以及每次从母亲那里离开时母亲含着泪水送“我”的描写,塑造出一个关爱、理解孩子、乐观坚强的母亲形象;《回忆我的母亲》中通过对母亲生活状的描写,塑造出一个独立好强、勤劳能干、富有生活情趣的母亲形象。
6.(3分)示例:“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是一个崇高的称号。
母亲将浓浓的爱渗透在子女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保护我们走过四季的风雨,仅仅是打电话这一简单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因此,我在这里向大家郑重推荐著名作家赵丽宏的《给母亲打电话》一文,让我们一起在作者与母亲的通话中读懂母爱感受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