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解析版)

合集下载

光的色散与棱镜的工作原理

光的色散与棱镜的工作原理

光的色散与棱镜的工作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等特性。

当光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不同折射率和光的频率不同,会导致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即光的色散现象。

棱镜则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来实现分离光束的光学元件。

一、光的色散原理光的色散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光,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与频率相关,不同频率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角的变化,从而导致光的波长发生变化。

理想情况下,介质的折射率与光的频率呈线性关系。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从真空中入射到介质中时,折射角和折射率满足以下关系:n = sin(i) / sin(r),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当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波长的变化。

高频率的光波相对于低频率的光波来说,传播速度更慢,因此其波长更长。

这种由于频率不同而导致波长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二、棱镜的工作原理棱镜是一种能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色彩的光学元件。

它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平行于光线传播的平面。

当平行入射的光线通过棱镜时,不同频率的光波将会根据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相关的关系,高频率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偏离光轴的角度更大,而低频率的光偏离角度较小。

这样,经过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将会呈现出分散的效果,不同频率的光波被分离开来,形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个光谱包括从紫色到红色的连续颜色变化。

除了折射,棱镜还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通过选择适当的棱镜材料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非色散效应,使分散的光束尽量保持纯净。

三、应用与意义光的色散和棱镜的工作原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可以了解光的性质和介质特性;通过棱镜的使用,可以对光谱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光源的成分和性质。

在技术应用中,光的色散和棱镜的工作原理为光谱仪、摄像机、光纤通信等设备和技术提供了基础。

例如,光纤通信中的分波器和波分复用器都利用了光的色散效应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分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光的折射规律★★7 722二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4 4一、光的折射规律: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现象(反之不然);(2)折射角:;(3)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为0)2.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共面:;(2)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侧)(3)光路可逆:;(4);(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②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3.全反射现象:(1)光线从密度大的介质射向密度小的介质,当入射角超过某一角度C(临界角)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叫做全反射;本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海市蜃楼现象;(2)临界角:光线从密介质射向疏介质,存在一临界点,使得折射光线消失(折射角为90°),当入射角大于等于这一临界角时,就没有折射光线;(此时只有反射光线)。

【例题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下列关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C.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增大 D.折射角不可能小于入射角【变式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A.小于30° B.大于30° C.等于30° D.0°【例题2】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变式2】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例题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变式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B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2020年新高考名校物理50热点模拟试题分项解析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原卷word版)

2020年新高考名校物理50热点模拟试题分项解析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原卷word版)

热点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高考真题1. (2020年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波长为a λ和b λ的两种单色光射人三棱镜,经折射后射出两束单色光a 和b ,则这两束光A.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a >E KbB.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其干涉条纹间距a x ∆>b x ∆C.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 <v bD.光子动量p a <p b2.(2019全国理综III 卷34)(2)(10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 =90°,∠B =30°。

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 射到AB 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 边射出。

(i )求棱镜的折射率;(ii )保持AB 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 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

求此时AB 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3.(5分)(2018高考全国理综I )如图,△ABC 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 边射入,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 点射出时的折射射角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4.(2017天津)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长小于b光C.a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光不能发生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5.(2018全国理综II)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 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

2020年高考名校物理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热点49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解析版)

2020年高考名校物理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热点49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解析版)

热点49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高考真题1.(2017海南高考)如图,空气中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平行放置;一细光束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θ(0<θ<90°)入射到第一块玻璃板的上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入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A.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B.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没有出射光C.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光方向平行D.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E.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线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右侧【答案】A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折射定律,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选项A正确B错误;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光方向平行,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选项CD正确E错误。

2.(2017北京)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

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下图所示,a 光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a 光的频率应高于b 光,故选项D 正确。

最新模拟题1.(2020年1月北京丰台期末)如图3所示,一束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 B .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D .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答案】C【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选项C 错误;根据光的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可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选项A 正确;由光子能量与频率关系(光子能量公式)可知,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选项B 正确;由n=c/v ,可知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选项D 正确。

光的折射现象在棱镜实验中的观察

光的折射现象在棱镜实验中的观察

光的折射现象在棱镜实验中的观察光是一种电磁波,而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这个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在棱镜实验中,更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效应。

棱镜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实验,通过将光线通过三棱镜来产生折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透明的介质可以看作是一束定向的光线传播,如果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则会发生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用一个光源和一个透明的三棱镜来进行这个实验。

首先,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其与三棱镜的边缘对齐。

当光线穿过三棱镜时,会因为光线由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玻璃)而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观察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束光线在进入三棱镜之后发生偏折,并在三棱镜内部发生多次反射。

这些反射导致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传播,并最终以不同的方向离开三棱镜。

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光线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

色散是指在光的折射过程中,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因为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产生的偏折效应。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与原子或分子发生的相互作用不同,所以在折射过程中会有所差异。

在棱镜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束白光在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这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和能量,所以它们在介质中的相互作用也会不同,最终导致颜色的分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现象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它会导致光线方向的改变和颜色的分离。

这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现象,也是我们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

除了在棱镜实验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还在许多其他的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眼镜、摄影镜头等光学器件中,折射现象被用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焦距,从而实现图像的放大和清晰。

此外,光的折射现象还可以用于分光、全息术等领域。

分光是通过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来研究物体的组成和性质,而全息术则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干涉现象来实现图像的三维重建。

专题02 光现象(讲义)(解析版)

专题02  光现象(讲义)(解析版)

专题02 光现象(讲义)(解析版)目录 (1) (2) (3)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4) (4) (7)考向01 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7)考向02 小孔成像 (8)考点二光的反射 (10) (10) (13)考向01 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13)考向02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5)考向0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6)考向04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9)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20) (20) (24)考向01 平面镜成像特点 (24)考向02 平面镜成像作图 (25)考向03 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7)考向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8)考点四光的折射 (30) (30) (32)考向0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三种光现象辨析) (32)考向02 光的折射作图 (34)考向03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考点五光的色散 (38) (38) (40)考向01 光的色散及其色散现象 (40)考向02 三原色与物体的颜色 (41)考向03 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42)一、课标考点分析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属于常考热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

考查题型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作图题。

主要命题点有: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生活中常见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等光的反射通过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是最重要的光的传播规律,也是常考热点,在光现象类型的辨析中,属于常考内容。

考查题型较多,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

命题点主要集中在: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利用光的反射作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平面镜成像属于常考热点,也是光现象考题中考点集中的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作图题,有时也会出现选择题。

色散和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

色散和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

色散和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光,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和研究。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常数,即299,792,458米/秒。

然而,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其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一现象称为折射。

而当光通过某些特定介质时,还会出现色散现象,即光的不同波长会被分散开来。

本文将重点介绍色散和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

色散现象色散是光在通过某些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被分散开来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之比的物理量,其与光的波长有关。

当光通过介质时,波长较长的光速度较快,波长较短的光速度较慢,因此光会发生偏折,从而使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开来。

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彩虹、夕阳和光谱等。

彩虹是由于阳光在雨滴中发生色散,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夕阳则是由于太阳光在大气中发生色散,使得天空呈现出绚丽的橙红色;光谱则是将光通过光谱仪进行分光,得到的光谱中包含了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可以研究光的组成和物质的性质。

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棱镜是一种具有透明介质截面的几何光学元件,其对光的分光作用主要是基于色散现象。

当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发生色散,使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棱镜对光的分光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1.入射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入棱镜时,由于棱镜的形状和折射率,光线会发生折射,并在棱镜内部发生一次全反射。

2.色散现象:当折射后的光线在棱镜内部传播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的不同颜色会被分散开来。

3.出射光谱:色散后的光线从棱镜的另一侧射出,形成一条光谱,其颜色顺序通常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棱镜类型棱镜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prism 和 rhomboid prism**。

•Prism:这是一种具有固定形状和折射率的棱镜。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中学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中学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中学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等容变化到状态B,再等压变化到D,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温度TA=600 K,则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A.150 K B.300KC.600 K D.1200K参考答案:B2. (单选)质量不等的两星体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构成双星系统.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L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星系统的平均密度为B.D点离质量较大的星体较远C.双星系统的总质量为D.若在D点放一物体,则物体受两星体的万有引力合力为零参考答案:C3. 圆柱形气缸固定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用硬杆连接的两个活塞在气缸的左右两侧分别封闭了两部分气体A、B,活塞可自由移动。

两侧的横截面积S A<S B,两活塞间的C部分可通过阀门K实现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

开始时两边气体温度相同,活塞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两边气体缓慢升高相同的温度,重新平衡后两边气体压强的增量分别为△p A和△p 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C部分是真空,则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活塞始终不动(B)若C部分是真空,则最终平衡时△p A=△p B(C)若C部分与外界大气连通,则活塞向右移(D)若C部分与外界大气连通,则最终平衡时△p A>△p B参考答案:答案:AD4. 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之间有一个很强的磁场,将一束含有大量正、负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沿图中所示方向喷入磁场。

图中虚线框部分相当于发电机。

把两个极板与用电器相连,则A.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B.用电器中的电流方向从B到AC.若只增强磁场,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D.若只增大喷入粒子的速度,发电机的电动势增大参考答案:ACD5.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 A从离地为H的A点抛出,当它落到距离地面高为h 的B点时,速度为v B,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是(取地面为零势能面)()A.物体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是.物体在B点具有的机械能是.物体着地时具有的机械能是.物体着地时具有的机械能是参考答案:ABD解:取地面为零势能面.A、B物体在B点具有的机械能是,而物体抛出后物体机械能守恒,物体经过A、B两点时机械能相等,则物体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也是.故B正确.C、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知,物体着地时具有的机械能等于物体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即为E=mgH+.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 g=30Ω,满偏电流I g=5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并联(填“串”或者“并”)一个0.05Ω的电阻.参考答案: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应给电流表并联一个电阻,阻值R并=,I为量程.解:改装成电流表是要扩大电流的量程,使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要并联的阻值为:R并===0.05Ω;故答案为:并,0.05.丸以5.9km/s的高速发射获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高考真题1. (2020年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波长为a λ和b λ的两种单色光射人三棱镜,经折射后射出两束单色光a 和b ,则这两束光A.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a >E KbB.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其干涉条纹间距a x ∆>b x ∆C.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 <v bD.光子动量p a <p b 【答案】.BD【命题意图】 本题以复色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为情景,考查光电效应、光的干涉、光的传播速度、光子动量及其相关知识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

【解题思路】由题给的两种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图可知,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可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这两束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由于νa <νb ,所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a <E k b ,选项A 错误;这两束光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隔公式△x=L λ/d ,由于λa >λb ,其干涉条纹间距,△x a >△x b ,选项B 正确;由n=c/v ,n a <n b ,可知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 <v b ,选项C 错误;光子动量p=h/λ,由于λa >λb ,所以p a <p b ,选项D 正确。

2.(2019全国理综III 卷34)(2)(10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 =90°,∠B =30°。

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 射到AB 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 边射出。

(i )求棱镜的折射率;(ii )保持AB 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 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

求此时AB 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解析】.(1)(2)(i )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

光束在AB 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sin sin in α= ① 式中n 是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 α+β=60° ② 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B ββ'+∠ ③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i =60°得④(ii )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α',由折射定律得sin sin i α''=n ⑤ 依题意,光束在BC 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c θ,且 sin c θ=1n⑥ 由几何关系得 c θ=α'+30°⑦ 由④⑤⑥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sin i ' ⑧ 3.(5分)(2018高考全国理综I )如图,△ABC 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 边射入,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 点射出时的折射射角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大于【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光的色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题述和图示可知,i=60°,r=30°,由折射定律,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sin sin ir。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由于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则光线在D 点射出时的折射角大于60°。

4.(2017天津)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增大入射角i ,则b 光先消失B .在该三棱镜中a 光波长小于b 光C .a 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 光不能发生D .若a 、b 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 光的遏止电压低 【答案】D【解析】设光在左界面的折射角为α,在右界面的入射角为β,根据几何关系有:α+β=A ,根据折射定律,n=sin sin i。

增大入射角i ,折射角α增大,在右侧面的入射角β减小。

而β增大才可能使b 光发生全反射,所以选项A 错误;由光路图可知,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a 光频率小于b 光,a 光波长大于b 光,选项B 错误;光波是横波,横波都有偏振现象,a 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 光也能发生偏振现象,选项C 错误;光是横波,横波可以发生偏振现象,选项C 错误;由于a 光频率小于b 光,若a 、b 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a 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小,所以a 光的的遏止电压低,选项D 正确。

5.(2018全国理综II )如图,△ABC 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 边的D 点折射后,射到AC 边的E 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 边的F 点射出。

EG 垂直于AC 交BC 于G ,D 恰好是CG 的中点。

不计多次反射。

(i )求出射光相对于D 点的入射光的偏角;(ii )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答案】【解题思路】(ⅰ)光线在BC 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11sin sin i n r =①式中,n 为棱镜的折射率,i 1和r 1分别是该光线在BC 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线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i 2=r 2②式中i 2和r 2分别是该光线在AC 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光线在AB 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33sin sin n i r =③1.43n =≈式中i 3和r 3分别是该光线在AB 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由几何关系得i 2=r 2=60°,r 1=i 3=30°④F 点的出射光相对于D 点的入射光的偏角为δ=(r 1–i 1)+(180°–i 2–r 2)+(r 3–i 3)⑤由①②③④⑤式得δ=60° ⑥(ⅰ)光线在AC 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在AB 面上不发生全反射,有23sin sin sin n i n C n i ≥>⑦式中C 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sin 1n C =⑧由④⑦⑧式知,棱镜的折射率n 的取值范围应为23n ≤≤⑨ 6.(2018高考全国理综III )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 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 边上。

D 位于AB 边上,过D 点做AC 边的垂线交AC 于F 。

该同学在D 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 的方向观察。

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 点做AB 边的垂线交直线DF 于E ;DE =2 cm ,EF =1 cm 。

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光在三棱镜中传播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过D 点作AB 边的发现NN ',连接OD ,则ODN α∠=为O 点发出的光纤在D 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 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sin n αβ①式中n 为三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 =60β∠︒② 30EOF ∠=︒③在OEF ∆中有 sin EF OE EOF =∠④由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2cm OE =⑤根据题给条件可知,△OED 为等腰三角形,有30α=︒⑥由①②⑥式得n =最新模拟题1.(2020四川泸州市泸县一中月考)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等腰棱镜ABC ,顶角∠C =120°,一束单色光从AB 边上的P 点射入棱镜,入射光线与AC 边平行,又从AB 边Q 点射出,且射出的光线与CB 边平行。

已知AC 长为2L ,AP 长为√32L .求(i )该棱镜的折射率;(ii )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求光在棱镜中运动的时间。

【解析】(i )光路图如图所示。

因为△ABC 是等腰三角形,顶角∠=120°,可知底角∠A=∠B=30° 由几何关系可知:从P 点的入射光线与AB 边的夹角 θ=30° 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BPM=∠AQN ,可知∠PMA=∠QNB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PMA=∠CMN ,∠QNB=∠MNC ,∠C=120°综上可得∠PMA=∠CMN=∠QNB=∠MNC=∠A=30°,∠BPM=∠AQN=60° 由光的折射定律得:n=sin(90°−θ)sin(90∘−∠BPM)=sin60°sin30∘=√3 (ii )由几何关系可得: PM =AP =BQ =NQ =√32LAM =2AP cosθ=32LMN =2CM sin ∠C2=√32L所以光在棱镜中的光程S=PM +MN +NQ =3√32L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cn =√33c光在棱镜中传播时间t=S v =9L2c 答:(i )该棱镜的折射率是√3;(ii )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光在棱镜中运动的时间是9L2c 。

2.(2020四川教考联盟第一次联考)折射率为3的二棱镜ABC 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 =90°,∠B =30°,AC 边长为2a ,将单色光从AB 边上的某点射入棱镜,其折射光在AC 中点发生全反射并垂直于BC 面射出棱镜,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 ,求:①画出单色光从进入到离开三棱镜的光路图并标出进入棱镜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②计算单色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

【解析】:①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进入棱镜时的入射角为:r=30°由折射定律n=得:s i ni=所以入射角:i=60°②单色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为:v=单色光在棱镜中传播的路程为:s=cos30°+联立解得:t=答:①画出单色光从进入到离开三棱镜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②单色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是。

3.(2019·四川省成都市模拟)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光束自O点以角度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

已知∠ABC=45°,AC=AB =L,透明介质的折射率n=2,真空中的光速为c。

求:(可能用到062sin15-=,062cos15+=(i)入射角的正弦值sin i;(ii)光束从O点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

【答案】(1)62- (2)23L【解析】(i )光路如图所示:由临界角公式:1sin C n=可得:3'0PO O C ∠==︒由几何关系可知10'''5COO OBO BO O ∠=∠+∠=︒ 折射角:9015''r POO COO =∠=∠-︒=︒ 由折射定律:sin sin in r=解得:62sin sin i n r -=⨯=(ii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BO OO BO O OBO =∠∠光在介质中通过的路程为:sin ''sin 'BO OBO s OO BO O∠==∠ 代入数据可得22322'33L L s OO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c v n=所用时间:s tv =代入数据解得:233L tc =4.(2019湖北黄冈三模)如图所示,一个三棱镜的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A=30°,∠C=90°,一束与BC面成θ=30°角的光线射向BC面的中点O处,经AC面发生全反射后,最后从AB面射出光线平行于AC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