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检验,以确定其质量、安全性和合格性等指标。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有助于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对食品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毒物质检测、食品质量标志检测等。

食品成分分析是探究食品中各类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比例;食品添加剂检测是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监测;食品中毒物质检测是针对常见的致病菌、重金属等毒性物质进行检测;食品质量标志检测是对食品的品质等级、地理标志等进行鉴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管、检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等。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管对后续的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样品的采样要均匀、代表性,避免受到外界污染或变质。

样品的保管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等情况,否则样品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检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也对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仪器有着不同的原理和检测范围,选择适合的仪器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和效率。

仪器的操作要规范,操作人员要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免操作不当造成误差。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对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优化和改进检验技术、加强样品采集和保管,提高检验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标准化和规范化检测方法,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及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性质、品质等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安全性、卫生指标和品质标准的一种检验及评价方法。

它是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确保食品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力。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食品理化检验包括各种理化分析方法和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成分分析、理化性质分析、物理性状检验、色泽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等。

1. 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食品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测定,然后得到该成分的含量或种类。

2. 理化性质分析:理化性质分析是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主要包括pH值、折光度、比重、水分、灰分、酸度、酸碱度、氧化还原性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酸碱度、保质期、稳定性等特性。

3. 物理性状检验:物理性状检验是指对食品的物理性状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质地、脆度、软化度、粘稠度、流变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口感、储存特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特性。

4. 色泽检验:色泽检验是指对食品的颜色和外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色度、亮度、透明度、颜色均匀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外观特性、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5. 气味和味道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是指对食品的气味和味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气味强度、气味品质、味道强度、味道品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风味特性、食用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1. 水分检验:水分是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对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分检验主要包括干燥法、水分仪法、滴定法等几种方法,是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脂肪及脂肪酸检验: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对脂肪的检验主要包括脂肪酸成分测定、脂肪酸氧化反应测定、脂肪酸酯化度测定等。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绪论1、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促进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2、食品与卫生学研究内容: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卫生监督管理3、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4、PPM ——(10-6) PPB ——(10-9) PPT ——(10-12)5、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按使用范围分五种: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

(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在国际间通用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设27个国际组织,与食品有关的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CAC——食品法典联合委员会,CCPR——国际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

(2)国家标准—一般由国家标准局颁布,各个国家标准有自己的代号。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样品:从被检测的对象中,按照规定的方法及使用适当的工具,采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整体质量供分析检验用的部分。

2、检样:是指按规定的方法,使用适当的工具,由整批被检对象的各部分采取的少量被检对象。

3、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按规定所取的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合在一起,叫做原始样品4、平均样品由于各检样之间可能不均匀,原始样品要按照规定方法混合均匀,再从这均匀的原始样品中按规定方法分出一部分样品,这部分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5、试验样品:平均样品经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用于分析测定的样品叫做试验样品。

6、采样的过程便是由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样的过程。

7、采样的原则:(1)样品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食品的组成、质量、安全。

(2)采样的过程中要确保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损失、易散或带入杂质,防止样品污染。

(3)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的目的保持一致(4)样品的处理要简单易行8、样品保存原则:稳定待测成分;防止污染;稳定水分;防止腐败、变质9、(一)干法灰化:是以氧为氧化剂,在高温下使样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即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氧化变成气体而逸散掉,从而排除有机物的干扰,并使与有机物结合的无机元素释放出来。

752#——食品理化检验

752#——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专科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食品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是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科学。

它是依据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2.感官检查: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3.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4.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简述题1.简述分光光度法测保健食品中总皂苷的原理保健食品中的总皂苷用水经超声波提取,Amberlite-XAD-2大孔树脂柱分离净化,提取物中总皂苷在酸性条件下与香草醛生成有色化合物,以人参皂苷Re为标准,于560nm波长处比色测定。

2.怎样进行食品样品的制备?湿消化法常用的试剂是什么?干灰化法加助灰剂的目的是什么?答:食品样品制备时,必须先去除果核、蛋壳、骨和鱼鳞等非可食部分,然后再进行样品的处理。

一般固体食品,可用粉碎机将样品粉碎,过20~40目筛;高脂肪固体样品(如花生、大豆等)需冷冻后立即粉碎,再过20~40目筛;高水分食品(如蔬莱、水果等)多用匀浆法;肉类用绞碎或磨碎法;能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样品成分,则用溶解法处理;蛋类去壳后用打蛋器打匀;液体或浆体食品:如牛奶、饮料、植物油及各种液体调味品等,可用玻璃棒或电动搅拌器将样品充分搅拌均匀。

湿消化法常用的酸是硝酸,高氯酸,两种酸用量比一般为10:1。

干灰化法加助灰剂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有机物的氧化,防止某些组分的挥发损失和坩埚吸留,在干灰化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助灰化剂。

3.简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铝的原理,怎样提高测定的灵敏度?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将试样(液体或固体)置于石墨管中,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此时石墨管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三个升温程序将试样加热至高温使试样原子化。

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3.1 称取: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如称取20.0g表示称量的精度为±0.1g。

3.2 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3.3 恒量: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4 量取: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5 吸取: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6 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7 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中所用试剂为分析纯,。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资料作者:李媛媛选择50*1'名解5*4' 简答1*20' 问答1*10'名词解释:1、恒量:就是指在规定得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得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得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得分析步骤、试剂与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得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得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与计算检验方法得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得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与环境中得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与杂质得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得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就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得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得杂质得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得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与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得均为食品中得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得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得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得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就是指利用人体得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得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等对食品得色、香、味、形与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得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得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得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与有害成分得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ﻫ一般嗅觉得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ﻫ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得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得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得测定:液态食品得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得浓度与纯度。

食品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食品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食品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你知道啥是“食品理化检验”不?听我给你讲讲哈。

有一回啊,我去超市买吃的。

看着货架上各种各样的食品,我就想,这些东西到底安不安全呢?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呢,就是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检测食品的成分和质量。

比如说,看看食品里有没有有害物质啊,营养成分够不够啊啥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新闻,说有个地方的食品出了问题,好多人吃了都生病了。

后来一调查,原来是食品理化检验没做好,里面有一些不该有的东西。

在生活中啊,食品理化检验可重要了。

要是没有这个,我们吃的东西都不知道安不安全。

比如说,你买了一瓶饮料,要是没有经过食品理化检验,你怎么知道里面有没有对身体不好的东西呢?
所以啊,食品理化检验就是给我们的食品把关的小卫士。

嘿嘿。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以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介绍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意义、常见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等内容。

一、概念与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对食品中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见的检测项目1. 脂肪含量检测:脂肪是食品中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也是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之一。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检测可以通过重量法、容积法或气相色谱法等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

2. 蛋白质含量检测: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检测可以通过测定氮含量或采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

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食品。

3. 糖含量检测:糖是食品中常见的营养成分之一,对人体提供能量。

食品中的糖含量检测可以通过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中的糖含量,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和健康体重。

4. 酸碱度检测:食品的酸碱度会影响其口感和保鲜性。

食品中的酸碱度检测可以通过酸碱度计等仪器进行。

合理控制食品的酸碱度,可以增强其口感和延长其保质期。

5. 重金属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重金属检测项目包括铅、镉、汞等。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进行。

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三、检测方法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仪器分析三种。

1. 物理检测: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外观、颜色、形状、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测定,如外观检查、质地测定、粒度分析等。

物理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但对于某些成分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氧化还原滴定、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1.感官检查:以人的感觉为依据,以文字描述为表达方式,着重描述食品的外
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反应。

2.相对密度:20℃时,某物质质量与同体积20℃纯水质量比值,以d表示。

3.比旋光度:20℃时,以纳光D线作为光源,在一根100nm长的样品,浓度为
1g/ml旋光活性物质中所产生的旋光度,表示。

=100α/lc “+”
右旋“-”左旋
4.重量分析(重量法):通过称重计算含量的分析方法。

5.容量分析(滴定法):通过读取体积计算含量的分析方法。

6.食品样品前处理:在食品样品测定前,将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转变成适于测定
的形式,同时去除共存的干扰成分,必要时浓缩待测成分,使样品能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操作过程。

7.无机化处理:是指将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剂作用,使有机物分子结合
彻底破坏。

8.灰化:将样品先小火炭化后,再以高温灰化或氧化剂加热共熔,使有机质彻
底分解。

9.瓷效应:高温条件下,重金属离子在瓷或石英表面不光滑处与硅酸盐发生牢
固结合的现象。

10.乳化现象:由一种液相分散在另一种液相中形成乳浊液使两相不易分层的现
象。

11.食品标签: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12.转化糖:蔗糖水解后生成的单糖混合物总称为转化糖。

13.灰分:是食品在550-660℃灼烧恒重后的残渣,是标示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
的一项指标。

14.抗氧化剂:可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延长食品储
存期的一类物质。

15.兽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或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功能并规定
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16.兽药残留:食品动物用药后或长期喂养含药物饲料后,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的
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及与兽药有关的杂志的残留。

17.食盐:以NaCl为主要成分,指的是海盐、地下矿盐或以天然卤水制得的盐,
不包括其他资源生产的盐,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副产品除外。

18.油脂酸败:即高温劣变,油脂由于含有杂质或在不适宜条件下久藏而发生一
系列化学变化和感官性状恶化。

19.过氧化值(POV):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的过氧化物含量成为过氧
化值,一般以100g油脂能使碘化钾析出碘的克数表示。

20.酸价(AV):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1.极性分子(PC):在食品煎炸工艺条件下,食用油脂发生劣变,产生比正常
油脂分子极性更大的一些成分的总称。

22.碘价:100g油脂吸收的卤化碘换算为碘的克数,是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度。

23.皂化价:指1g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充分水解形成脂肪酸盐所需要的KOH。

24.不皂化物:指油脂皂化后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