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能在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核能的发展历程、全球核能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对核能的发展与展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

随后,美国于1951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化的核电站,并开始了核能的商业化利用。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核能的研究与开发中,核能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

二、全球核能行业的现状目前,全球共有31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核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2.4 GWe,核能发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是核能发展的领头羊。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核能发电国家,核能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20%左右。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发电国家,核能发电占比超过70%。

中国是全球最快发展的核能市场之一,核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俄罗斯作为核能技术领域的重要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电站。

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后暂停了核能发电,但近年来逐渐恢复并加强核能安全管理。

三、核能的优势与挑战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能源:核能发电的能源密度远高于传统能源,一小部分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

2. 低碳排放: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独立性:核能发电不受天气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稳定供应电力。

然而,核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1. 安全风险:核能事故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核能安全一直是核能发展的重要议题。

2. 废弃物处理:核能发电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需要妥善处理和储存,这对核能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公众接受度:核能发展受到公众的关注和争议,一些人对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持怀疑态度。

核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核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核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核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全球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核能源的危险性,其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并引起广泛争议。

本文将探讨核能源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核能源技术的现状1. 核能源的应用范围核能源主要应用于电力供给、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其中,电力供给是核能源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将核能转化为电能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

2. 核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核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50年代,第一个商业化核反应堆在英国建成,标志着核能源技术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拥有核能技术,并建立了大量的核电站,成为其主要的能源供给方式。

3. 核能源技术的特点核能源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核裂变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很高,一吨铀矿的能量相当于180吨煤。

(2)稳定:相比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核能源的供应更加稳定。

(3)清洁:核能源的发电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相比化石燃料更加环保。

二、核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1. 核能源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核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将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核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1)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传统核电站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破坏生态环境。

而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第四代核能技术第四代核能技术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可以将核废料转化为更安全的且具有较短半衰期的材料,减少核废料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核聚变技术核聚变技术可以产生更多的电能,并且核聚变反应所使用的星际丰富,完全没有核裂变反应那么危险。

此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废物更少,更易处理。

三、总结核能源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关注热点之一。

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核能作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措施的不断加强,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1. 核能技术简介核能是指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将原子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目前,核能主要应用于电力生产以及科学研究领域。

可以说,核能在现代科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核能技术的发展历程核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当时,美国通过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此后,核能的应用逐渐扩大,包括核燃料的利用和反应堆的研制等。

然而,在核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人们对核能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导致核辐射泄漏;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导致许多人受到辐射污染。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国际社会开始加强对核能技术的监管,同时在技术上加强安全措施。

3. 核能技术的应用和前景目前,核能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电力生产、医学领域、科学研究、太空探测等。

其中,核能在电力生产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核电站是目前最常见的核能应用,它通过核裂变反应产生热能,从而驱动涡轮机发电。

核电站具有稳定、高效、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发电方式。

目前,全球总共有439台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93.3 GW,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0%。

未来,核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核电有低碳排放的优势,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基于现有的技术和设备,采用核电的生产成本也比使用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更低。

4. 核能技术的挑战和前景虽然核能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安全问题,核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是核废料处理问题,目前处理核废料的技术尚不够成熟,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同时,在核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恐怖主义和非法使用核材料等安全问题。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一、引言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核能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核能的发展历程1. 核能的发现和研究核能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科学家发现的。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放射性的现象,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核能的本质。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核能的应用,为核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核能的应用初期20世纪40年代,核能首次应用于军事领域,被用于创造原子弹。

随后,核能开始应用于电力生产,第一座商业核电站于1954年在苏联建成。

核能的应用初期主要集中在军事和能源领域。

3. 核能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核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设核电站,核能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核能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核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三、核能的应用现状1. 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目前,核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

许多国家都建设了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核能发电具有稳定、高效、低碳排放等优势,能够满足大量电力需求。

2. 核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电力生产,核能还在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核技术被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业生产、食品辐照等领域。

核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好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核能的展望1. 可持续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核能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同时,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 技术创新核能技术的创新将推动核能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开辟更安全、高效的核反应堆技术,以及核废料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3. 国际合作核能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分为五个部份,分别为: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1.1 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2 能源安全与战略需求: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向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核电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能源形式,能够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展核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提升核能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2.1 发展规模与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为了一批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2.2 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3 运营安全与环境保护:我国核电站的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核电站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3.1 安全风险与公众关切:核能的安全问题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3.2 废弃物处理与放射性废料:核电站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3.3 技术瓶颈与人材培养:核电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何推动核电技术的突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核电人材是当前的挑战。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4.1 供给侧改革与能源转型: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能发电的前景

核能发电的前景

核能发电的前景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能裂变或者核聚变的方式来产生电能。

以其高效、低排放、稳定等特点,核能发电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本文将就核能发电的前景展开论述。

一、环境友好的能源选择核能发电相比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核能发电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有着显著的减缓作用。

相比燃煤发电站,核能发电不会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因此,核能发电被视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效稳定的能源产能核能发电的能源密度高,一小段核燃料可以提供大量的电能。

相比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具有更高的发电密度和更稳定的产能。

核能发电延长了供电时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并稳定能源供应。

三、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选择核能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且核燃料资源相对丰富。

虽然目前使用的主要是铀和钍等稀有矿产,但通过核聚变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氢等广泛存在的元素作为燃料。

此外,核废料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减少核废料储存风险和环境影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核能发电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技术进步与安全保障随着技术的发展,核能发电在安全性能上有了更多的保障。

先进的核电技术和控制措施使核电站运行更加可靠和安全。

例如,采用钚和铀混合燃料、硅基燃料和钇钍燃料等,在提高效率和减少核废料的同时,降低了辐射风险。

同时,核电站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有严格的安全规范和控制标准,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五、挑战与发展方向虽然核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核能发电存在辐射风险,需要加强核安全措施,严密监管和规范管理。

其次,核电站建设和核废料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此外,公众对于核能发电存在较大的安全担忧和舆论压力,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和公众参与机制。

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核能发电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完善核能法规和管理体系,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合作。

核能经济的利弊与应用前景

核能经济的利弊与应用前景

核能经济的利弊与应用前景核能是指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来供应电力和其他能源需求。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核能一直被视为人类解决能源短缺和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方案之一。

然而,核能经济也存在一些利弊,并且其应用前景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本文将从经济角度探讨核能的利弊,并分析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核能经济的利益1. 减少碳排放:相比化石燃料,核能的碳排放量较低。

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并不依赖于燃烧矿物燃料,因此不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使得核能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2. 能源供应可靠性:核能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

相比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核能发电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可以稳定地提供连续不断的电力。

这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经济效益: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一旦建成,核电站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核能的燃料成本相对稳定,且燃料供应也相对可靠。

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能的生命周期成本可能更低,从长远来看可以为国家节省能源开支。

二、核能经济的劣势1. 安全风险:核能的劣势主要集中在安全方面。

核反应的失控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核能技术要求高度严密的控制和管理,在核电站的运营、废料处理和核废料贮存等方面都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2. 废物处理:核能的核废料处理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处理和贮存,才能保证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来解决核废料贮存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的核废料管理计划。

3. 公众接受度:由于核能与核武器的关联,以及核事故的风险,公众对核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这使得核能的发展和扩大应用在一些地区面临着来自公众和政府的反对。

公众的接受度对于核能的应用前景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核能经济的应用前景尽管核能经济存在一些劣势和限制,但它仍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解决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核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并探讨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一、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2年,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成功创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核能开始应用于和平利用领域。

1954年,美国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在俄亥俄州启用,标志着核能的商业化阶段的开始。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资建设核电站,核能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核能的现状目前,核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份。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443座商业核电站,核能发电容量达到396.7吉瓦。

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核能占比约为10%。

此外,核能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1. 核能的优势核能相比传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能源:核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燃料,一颗核燃料颗粒的能量相当于数吨煤炭的能量。

(2)低碳排放: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3)稳定供应:核燃料储备充足,能够提供长期的稳定能源供应。

(4)经济效益:核能发电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核电站寿命周期长,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2. 核能的挑战核能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1)安全风险:核能事故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

(2)核废料处理:核能发电会产生高放射性废料,需要安全储存和处理。

(3)公众接受度:核能发展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接受度。

三、核能的展望核能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以下是核能未来发展的几个方面展望: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能领域也将迎来一系列创新技术。

例如,第四代核能技术(Generation IV)的研发,将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和效率,并解决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核能在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第六组摘要: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但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饱受争议。

本文主要阐述核能如今的现状及其未来在发电行业中的地位,并对未来其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核能发展;核能未来;核能发电一、核能的发展历史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核能。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7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而我国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

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之后开始大力发展核能。

二、核能的现状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持续增加的电量。

据统计,全球能源消耗四成是用来发电。

因此,世界需要更多的电力为发展和崛起提供动力。

各国必须权衡二者的危害何者为轻。

中国有丰富的水电、火电资源,大陆核电起步较晚。

之后,又在自主或引入的发展道路之间摇摆不定。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三、核能发电与其他形式发电有何优缺点核能发电的优点: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核能发电的缺点: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四、核能发电现如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改进1核能的安全性:虽然核能具有高效,清洁,经济的优点,但是核能的安全性问题饱受争议。

一方认为核能是不安全的,强调核电历史上发生过的对此核事故,最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以及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此外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也是存在着核辐射,对核电站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发展核能存在着扩散风险,有些国家借发展核能的借口暗中发展核武器从而导致核战争的风险。

如何改进: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事情都存在着风险的,不能因为核电站曾经出现的问题与事故就不发展核能,比如飞机时常出事故但是我们就为此不发展飞机了吗?何况核安全事故只是个例不能代表真个核能行业,同时第三代反应堆技术安全标准更高,发生核事故的风险更小。

据统计,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能发电单位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是最低的。

2核废料:核废料(nuclear waste material),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

也专指核反应堆用过的乏燃料,经后处理回收钚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后,余下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

核废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3种;按比活度又可分为高水平(高放)、中水平(中放)和低水平(低放)3种。

核废料的特征是:①放射性。

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

②射线危害。

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③热能释放。

核废料中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能量,当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时,释放的热能会导致核废料的温度不断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腾,固体自行熔融。

如何改进:首先我们要明白核废料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与无解,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核废料并非无法处理。

核废料是核物质在核反应堆(原子炉)内燃烧后余留下来的核灰烬,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长达数千年、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也就是说,在几十万年后,这些核废料还能伤害人类和环境。

安全、永久地处理核废料有两个必需条件:首先要安全、永久地将核废料封闭在一个容器里,并保证数万年内不泄露出放射性。

科学家们为达到这个目的,曾经设想将核废料封在陶瓷容器里面,或者封在厚厚的玻璃容器里面。

但科学实验证明,这些容器存入核废料在100年以内效果还是很理想。

但100年以后,容器就经受不住放射线的猛烈轰击而发生爆裂,到那时,放射线就会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皇家科学院发现一种新型水晶可以经受得住放射线的强烈攻击,用它来生产贮藏核废料的容器,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安全。

然而,要寻找到一种能够在几万年内,都忍受得住放射线辐射的物质,仍然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寻找一处安全、永久存放核废料的地点。

这个地点要求物理环境特别稳定,长久地不受水和空气的侵蚀,并能经受住地震、火山、爆炸的冲击。

科学家们实验证明,在花岗岩层、岩盐层以及粘土层可以有效地保证核废料容器数百年内不遭破坏。

但数百年后,这些存放地点会不会发生破坏是无法预料的,最好的方法是先在这样一个稳定地点挖一个数百米深的坑道存放核废料。

3政治问题:2001年3月26日,法国4年之后重新开始将核废料运回德国。

在数千群众抗议声中,拖着6节装有核废料车厢的火车,在500多名警察沿途护送和押运下,徐徐进入德国。

在德国,场面更为壮观。

从法国边境到戈莱本核废料倾倒场,沿途有多达3万名警察警戒,数万群众举旗抗议核废料重回德国,有些地方群众还和警察发生冲突。

1997年,法国在将核废料运回德国境内时,也曾发生反核群众和警方激烈的冲突,迫使德国政府下令暂停将核废料运回德国。

然而,由于德国境内的近百座核电站每年都要产生不少核废料,这些核废料在经过法国阿格核废料处理厂处理后,按协议需运到德国的戈莱本核废料倾倒场永久性埋藏。

所以,在西欧各国的压力下,德国政府不得不同意核废料再次运回德国埋藏。

大的有核国家,比如美国、俄罗斯在他们的国家都找到了暂存核废料的地点。

2010年美国国会已通过立法,决定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沙漠地区存放美国的核废料。

俄罗斯也决定在西伯利亚无人区建立核废料存放地,并欢迎其他国家付费存放。

只有像德法日这些人口密集有核国家,核废料存放成为伤脑筋的大事。

德国甚至宣布今后不再建设核电站。

身为福岛危机的罪魁祸首的日本在2013年9月之后也进入“零核电”状态。

在“后福岛时代”,风口浪尖的日本遭遇到民众的质疑及阻力,重新开启核电发展道路面临不小的挑战。

由于公众对核能的强势反对,许多核电站已经在过去的两年中被关闭,日本正在走向脱离核能发电的道路。

解决方法: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消除人们的对核的恐慌心理,让人们充分了解核能,明白核能的优点与其安全性,普及科学知识消除人们的抵制心理,这样才能让核能更加广泛的推广来4运输问题:由于建设在东南沿海的核电站与位于西北的核废料处置库之间相隔数千公里,核废料的运输过程需耗时一周左右,沿途还要经过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核废料的运输安全问题引起了群众的关注。

解决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核能措施都是有严格的安全措施的。

中国核废料主要通过陆路运输,长途使用火车运输,短途使用汽车运输,这也是世界各国核废料运输的主要方式。

这种运输方式经过几十年发展,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这种方式有着长期的安全记录。

中国在核废料的运输方面也有一套严格的运输程序和保障体系。

核废料将被装入特殊的罐状运输容器,这种容器可以有效屏蔽辐射,运输核废料的火车车厢和汽车也必须经过特殊改装。

其次,在选择运输路线时,有关部门将对沿途的道路、桥梁和沿线的地形、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比较,选择出最安全的线路。

在运送过程中,武警部队将对运输核废料的车队进行全程武装押运,车队还配备有专门的导引车、保卫车以及其他一些保障车辆。

先进的设备可以确保前后方通讯顺畅,有关部门还将通过卫星全程监控运输车队,随时掌握车队位置。

车队启程前还要通知沿途各地公安、交通部门做好各项配合工作,所有这些措施将保证核废料的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五、核能发展的未来及建议2007年10月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我国《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

根据规划,在未来的13年中,我国将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核电站。

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

发展核电对推进我国能源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政府已经核准《京都议定书》。

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我们努力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划生产的清洁能源,在中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将成为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选择。

目前,在“适度发展核电”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核电发展规划,统一协调我国核电的发展。

中国的核电建设将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国产化”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朝着“自主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大型核电机组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在保证核电站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造价,降低核电运行成本,增强核电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