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中间站站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题目: 中间站设计专业: 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 ( 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3.6 道岔数量确定3.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 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 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 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 信号机的布置, 警冲标的布置, 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 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 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铁路站场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站场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确定站型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确定道岔辙叉号数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确定设计线间距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坐标计算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道岔数量确定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设计资料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1. 基本要求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和铁路交通需求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2. 站场布局(1)站场规模站场规模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物流需求以及火车经过站点的频率等因素加以考虑。

一个较小的站点可能只需要一条月台和一条侧线,而较大的站点可能需要多条月台和多条侧线。

(2)站台设施站台通常为长方形,其长度应当足够满足旅客乘降车的需求。

站台的高度应根据停靠的火车的高度确定。

另外,站台还应设置旅客候车室、候车座椅、垃圾箱、洗手间等设施。

(3)道岔设计道岔是站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将列车引入站场并将列车从站场送出。

道岔应安装在站场的尽头,以便列车在进站和出站时能够方便地切换。

此外,道岔应设置在站台和侧线之间,以允许列车停靠在侧线上。

(4)侧线设计侧线是单线铁路站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用于让列车停靠,以便让其他列车通过站场。

侧线数量应根据列车交通流量和工作负荷而定。

(5)列车驶入和驶出站场的程序列车进入站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减速、切换到侧线、停车等步骤。

出站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包括加速、切换到主线、离开站场等步骤。

3. 安全措施(1)信号设备站场中必须安装信号设备,以指示列车行进的路线和速度。

信号设备应尽可能地保证安全,并且要注意维护和更新。

(2)道岔控制器道岔控制器用于控制道岔的切换,它必须安装在站场中心。

(3)信号平台信号平台用于监控站场内列车的行驶情况。

它应一直保持通畅,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

4.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站场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了解新站点可能对附近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影响。

评估应包括噪声、震动、气味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需求并保证安全、高效的铁路交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划和实施。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31
设置几条停车线优点
形成了不同公交线路的专用候车区 减少了公交停靠时乘客换乘的盲目流动 减少了公交靠站时间
.
32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乘客相对集中的站点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公交车站
专用车棚
专用的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
41
1、基本类型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 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 (Near-side bus stops,NS) ➢ 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 路段公交停靠站 (Mid-block Stops, MS)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设置原则
站点位置、换乘衔接、线路配载、站点港湾及渠化
公交停靠站的功能?
方便车辆停靠 方便乘客上下车 方便乘客换乘 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提供可靠的公交信息
.
3
换乘
公交换乘的环节
家-公交车站
步行
自行车 :存放
汽车 :停放
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以就地换乘最好
例如对于路口出口加宽的站台有l0条线路公 交车停靠上下乘客,则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 离≥100m。
.
18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100m?
要通过该站点发车高峰调查来确定实际站点 长度,以进站排队不排到路口为原则。
出现排队停车进入路口现象,则公交车站还要远移。
因此乘客换乘距离远近,实际上是受公交站 点来车数影响的,即公交也存在饱和问题。公交来 车越多,则换乘距离就越远。

中间站课程设计

中间站课程设计

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交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及其功能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中间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中间站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中间站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中间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通过学习中间站相关知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旨在通过中间站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中间站的概念与功能- 介绍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 分析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如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及其功能特点。

2. 中间站的地理位置与布局- 讲解中间站在地理位置选择的重要性。

- 探讨中间站布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 中间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中间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举例说明中间站对城市交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4. 中间站规划与设计- 学习中间站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5. 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我国典型中间站的规划与建设案例。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中间站_精品文档

中间站_精品文档

中间站第一节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一、中间站的作业1. 列车的通过、会让、越行、运行调整2. 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客运业务3. 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货运业务4. 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5. 其它二、中间站的设备1. 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线2. 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3. 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及货运办公房屋4. 信号及通信设备5. 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6. 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第二节中间站布置图一、不设牵出线中间站一般都采用横列式布置。

当在山区修建单线铁路时, 遇地形陡峻狭窄, 设置横列式中间站其站房或站台需设在桥上、隧道内等困难条件下, 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

中间站的货场布置(一)决定因素:①货源货流方向②车站未来发展③便于车站管理④便于摘挂列车调车作业: 顺运转方向前端⑤环境、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⑥工业企业线、支线接轨(二)货场方案布置1、站同左、站同右(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a、便于管理和联系, 货场离站房近, 联系方便;b、货主方便, 城镇侧为货流、货源地;c、有利于车站在对侧发展。

缺点:a、上行摘挂列车切割正线;b、货场发展受限制。

适用:a、上行摘挂作业量不大, 干扰小;b、货源在站房同侧。

2.站对右、站对左(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避免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作业与正线交叉, 货场发展不受城镇限制。

缺点:地方货源货流在站房同侧时, 增加了收发货人搬运距离, 且需横越铁路, 很不方便。

需设置跨越铁路线的专门通道, 以便利地方搬运。

车站向对侧发展受限。

(3)适用:a、货源主要在站房对侧;b、同侧受地形限制, 无法设置货场;c、上行摘挂作业量大。

(三)货场位置选择一般, 由于站房设于城镇一侧, 主要客流也多集中城镇侧, 为使小搬运不跨越铁路, 危机车辆和人身安全, 可将小型货场设站同侧;当货运量大, 为避免摘挂列车与停站旅客列车的作业干扰, 货场宜设站对侧, 此时应妥善处理货源地与货场间的道路连接问题;当货物集散地在站房对侧, 不论货运量大小, 货场均应设站房对侧的合适位置当货场有粉尘、异味等货物影响周围环境时, 则要将货场远离站房和居民区或建于其下风方向。

红梅站中间站课程设计

红梅站中间站课程设计

红梅站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红梅花的特征、生长习性和文化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通过观察、描述和表达红梅花美感的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红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技巧创作以红梅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创作关于红梅花的短文或诗歌,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红梅花的精神品质,培养坚强、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融入教学活动。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红梅花的生物学特征:介绍红梅花的种类、生长环境、花期等基本知识,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红梅花的特点。

2. 红梅花的观赏价值:通过图片、实物观察,让学生感受红梅花的美丽,学习如何欣赏红梅花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红梅花的文化意义:讲解红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纯洁、奋进等,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红梅花在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4. 创作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红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5. 小组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红梅花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红梅花的生物学特征和文化意义,观察红梅花实物,进行简单描述。

第二课时:红梅花的观赏价值,学习欣赏红梅花的美,分析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布局和运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铁路站场及枢纽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站场及枢纽的特点。

3. 学生能够了解铁路站场及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站场及枢纽设施的配置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铁路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铁路站场及枢纽进行初步规划设计,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 通过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铁路运输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站场及枢纽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铁路站场及枢纽相关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铁路站场及枢纽概述- 章节内容:铁路站场及枢纽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进度安排:2课时2. 铁路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 章节内容:站场及枢纽的运输组织原理、作业流程和调度方法- 进度安排:4课时3. 铁路站场及枢纽规划设计- 章节内容:规划设计原则、设施配置要求、站场及枢纽布局方法- 进度安排:4课时4. 铁路站场及枢纽案例分析- 章节内容:国内外典型铁路站场及枢纽案例介绍与分析- 进度安排:2课时5. 铁路站场及枢纽实践操作- 章节内容:站场及枢纽设施认识、模拟操作、规划设计实践- 进度安排:4课时6. 小组讨论与汇报- 章节内容:分组讨论、规划设计方案、成果汇报与评价- 进度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间站站场设计专业:
年级:
姓名: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2010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辅导教师
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教研室主任
一、课程设计题目
中间站站场设计
二、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3、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4、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三、原始资料
某新建单线Ⅱ级干线,在红梅镇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如下图所示。

1、限制坡度6‰;
2、内燃牵引,东风型机车;
3、到发线有效长750m;
4、轨道为次重型,正线及站线皆用50 kg/m钢轨;
5、运输要求:每天直通货物列车15对,摘挂列车1对,零摘列车1对,旅客列车2对;本站货物装卸量较小,且以下行方向为主;
6、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形一机构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
7、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8、货物线满足一次可装卸5辆车;
9、正线外轨超高h为150mm,站线无外轨超高。

四、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布置站型及确定各项主要设备(0.5周)
(1)确定站型;
(2)确定客运设备;
(3)确定到发线数量及布置位置;
(4)确定货运设备;
(5)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6)绘制车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7)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平面计算(1.5周)
(1)确定设计线间距;
(2)曲线要素计算;
(3)货场平面计算;
(4)确定车站信号机、警冲标位置;
(5)坐标计算;
(6)有效长计算;
(7)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铺轨长度及道岔数量计算(0.5周)
(1)确定铺轨长度
(2)确定道岔数量
4、绘制红梅站车站布置详图(0.5周)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中间站设计理论与方法准确确定各项设备位置
2、曲线线间距要进行适当加宽并考虑缓和曲线的设置
3、考虑钢轨绝缘、信号机、警冲标的相互位置确定
4、根据示意图进行详细坐标计算
5、画出1:1000的平面图,并在图上标注:
(1)线路、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到发线进路,通行超限货物的股道,辙叉号数;
(2)信号机、警冲标、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以及ZY、ZH、YZ、HZ点的坐标;
(3)线间距,连接曲线要素,站台几何尺寸;
(4)在线路终端连接的斜边上标明道岔中心至曲线切点的距离;
(5)进站信号机、进站道岔、车站中心线里程。

6、按照《铁路线路图例符号》中的规定作图
六、参考文献
1、张全良.铁路设计基础.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2、刘其斌马桂贞. 铁路站场及枢纽. 北方交通大学. 中国铁道出版社.
3、郝瀛. 铁路选线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铁道出版社.
4、姜希圣. 铁路设计. 天津铁路工程学校.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七、交付文件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中间站平面布置详图一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