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教案 第一章旅游景区与景区管理概述 第二节 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稿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稿《旅游景区管理》授课讲稿第一章导论技能目标:具备识别我国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等级体系和部门的技能能力目标:具备分析旅游景区性质及其管理特性的能力具备动态把握旅游景区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第一节旅游景区概述一、旅游景区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旅游景区的产生(二)近代旅游景区的发展1.旅游景区类型以传统的自然旅游景区和人文旅游景区为主2.国家公园理念初步形成,并在一些国家得到推广3.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低,缺乏主动营销意识(三)现代旅游景区的综合发展1.主题公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推动了旅游景区向戏剧化、舞台化发展2.大量旅游景区的出现,推动了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发展3.旅游景区管理越来越注重采用企业化运营机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四)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1. 类型多样化2. 内容综合化3. 规模大型化4. 主题特色化二、旅游景区的概念与性质(一)旅游景区的概念(二)旅游景区的性质三、旅游景区的功能四、旅游景区的类型(一)按照旅游景区景观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二)按照旅游景区的主导功能和的特征进行分类(三)按照旅游景区的等级划分进行分类知识补充:2003年,我国推出了旅游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标准,采用1A级、2A级、3A级、4A级、5A级。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的规定,从旅游交通(145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0分)、资源与环境保护(155分)等8个方面,对旅游区进行平分。
全部项目满分为1000分。
其中1A级需要达到950分,2A级需要达到850分,3A级需要达到750分,4A级需要达到600分,5A级需要达到500分。
(四)按照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进行分类(五)按照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进行分类第二节旅游景区管理的内容体系一、旅游景区的产生二、旅游景区管理的概念三、旅游景区管理的特点(一)旅游景区管理注重培育特色,创造独特体验(二)旅游景区管理重视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旅游景区管理重视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的统一(四)旅游景区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和现场管理四、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任务(一)吸引游客(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三)实现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五、旅游景区管理的内容体系(一)不同层次的管理(二)各项专业管理1、旅游景区战略管理2、旅游景区规划管理3、旅游景区营销管理4、旅游景区环境管理5、旅游景区设施管理6、旅游景区质量管理7、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8、旅游景区财务管理9、旅游景区安全管理10、旅游景区信息管理第二章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技能目标:能够对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能够对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能够对旅游景区形象进行定位能够对旅游景区项目进行策划能力目标:具备撰写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能力具备评价旅游景区规划文本的基本能力第一节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与程序一、旅游景区开发的含义与类型二、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三、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程序(一)策划与规划阶段1. 开发项目策划与论证2. 总体规划编制3. 详细规划编制(二)决策阶段1. 项目建议书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开发实施阶段第二节旅游景区开发策划一、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的含义二、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的基本内容(一)旅游景区环境分析(二)旅游景区市场分析(三)旅游景区资源分析(四)旅游景区定位分析1. 旅游景区定位的层次(1)功能定位(2)市场定位(3)主题和形象定位2. 旅游景区定位的原则(1)资源特色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2)易识别性和难替代性相结合的原则(3)弹性原则(4)写意原则(五)旅游项目策划(1)旅游项目名称(2)旅游项目风格(3)旅游项目所占土地面积以及地理位置(4)旅游项目的产品体系三、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的原则(一)创新性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三)全局性原则(四)综合设计原则(五)现实性原则(六)一致性原则(七)三大效益统一原则四、旅游景区策划书的内容(一)旅游景区策划书的内容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包括以下内容:1、策划的名称(主题);2、策划者的姓名(小组名、成员名);3、策划完成的时间;4、策划的目的及内容概要;5、策划的内容及详细说明;6、策划的进度表(时间表);7、策划的预算和计划(人力、费用、物力);8、策划的相关资料;9、如果有第二、第三方案,写出其概要;10、策划实施需要注意的事项。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一章 旅游景区管理概论 第一节 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工商系雷艳第一章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管理一、你觉得景区管理最重要的是管什么?二、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1.2013.10年九寨沟游客滞留在山上事件2.水洗三孔事件3.2012.10——2013.10海南三亚大东海滩垃圾事件2012年10月1日早晨,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长达2.8公里的海岸线长,遍布5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均是昨夜市民及游客赏月留下的,严重的污染了海洋环境。
10月1日一大早,三亚河东环卫局、大东海管理公司等单位出动600多人对沙滩垃圾进行清理,用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清除各类垃圾共计85吨。
第一章旅游景区管理概论学习目的:1.了解旅游景区的发展历史,对旅游景区和旅游景区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熟悉旅游景区的概念和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掌握旅游景区的等级划分和类型划分。
案例导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问题:丽江古城为什么收广大旅游者的欢迎?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引入丽江现状丽江古城仅仅3.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
门市林立、人声嘈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而且70%以上的店铺或客栈,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
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
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带着留恋与无奈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可是随着旅游的开发,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
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他们在心里竖起了一道墙,把自己和游客隔开。
三年前的游客可以任意走进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赏主人的园艺,跟主人攀谈,而现在居民对这样的交往已经不感兴趣,很多人家为了安全和不被打扰的需要,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不关门的习惯,用禁闭的大门把自己和外界隔开。
旅游景区管理教案 第二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碑林反应一个国家雕刻艺术、书法艺术和思想文化。
3.石窟
石窟大多与宗教联系,同时,也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
4.楼台亭阁
这种建筑在中国极为普遍,他们的造型极为精巧独特,往往使观赏者流连忘返。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原则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P45常
一、旅游资源管理方法
(一)法制性管理方法
(二)规划性管理方法
(三)技术性管理方法
技术性管理方法的步骤可分为“三步曲”:
1.背景基础调研
2.环境监测研究
中国现知最长的溶洞是湖北利川县腾龙洞,长约40千米;最深的为贵州水城吴家大洞。深430米。
插入织金洞、连州地下河、连州地下河、连州地下河图片
(三)气候风景资源
北方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季,许多地方气候凉快,是南方人避暑胜地。
南方的冬季气候温和、花草树木繁茂、是北方人避寒的到地方。
四大避暑胜地:河北北戴河、河南鸡公山、浙江莫干山、江西庐山
不同的生活地域、气候条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形成各地、各民族不同的建筑形式。
4.节庆活动
如藏族的浴佛节、苗族的赶秋、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五)城镇风貌和纪念地
1.城镇风貌
(1)古城
中国七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安阳、洛阳、开封、杭州;郑州(八大)
各国的国都,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埃及开罗、中国北京。
(一)建筑类
对每一个小点举例说明,并插入相关图片。
旅游景区管理讲稿 第一章 旅游景区管理概论 第二节 旅游景区的管理概述

第二节旅游景区的管理概述案例导入:从景区南门买票上庐山,门票180元。
没走多远,想要到三叠泉看瀑布,还得买64元的门票。
石门涧山上山下都有售票点,票价50元。
一座庐山,一路上山,一路买门票。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这座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荣誉称号的世界级名山,并不是一家在管。
整个山体面积为282平方公里的庐山,曾经同时有六个机构或地方政府在管理。
有利益处,“人人都在管”;出事时,“处处无人管”。
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模糊、政企不分、利益纷争、门票价格节节上涨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不仅仅是庐山,景区管理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出现,一些景区管理单位面对破坏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束手无策;一些景区管理机构掣肘于当地居民的生活现实,景区保护工作流于形式。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面临着过度城市化、商业化与人工化的挑战,作为保护地而设立的风景名胜区越来越像“旅游开发区”。
一山六治2011年11月的一天,星子县辖区内的庐山的一个景点发生火灾,县政府却无动于衷。
火势越来越严重,最后,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带领下,大火被成功扑灭。
事后,管理局的一位领导向星子县政府抛下一句话,“我们灰头土脸的,你们却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星子县政府“隔岸观火”事出有因。
根据1996年江西省人大通过的《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下称“《管理条例》”),防火护林的责任归庐山管理局。
事实上,庐山管理局对山体外的管理根本无法指导和监督,庐山早已陷入“多头管理”的困局。
一直以来,庐山整个山体面积为282平方公里,分别归属管理局、庐山自然保护区、庐山垦殖场,以及九江市的星子县、庐山区、九江县管辖。
“一山六治”是当地人对庐山管理的描述。
多方争利2012年12月21日,庞星和几位朋友到庐山游玩,他们由庐山景区南门买票上山,每张门票180元。
然而没过多久,等他们去往三叠泉景区看瀑布时,却被一道大门拦下,还得买票,每位64元。
旅游景区管理全

24
02
2
3 /
旅游景区财务分析的方法
1 2
比较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
1
2
趋势分析法
旅游景区财务分析的依据
24
03
2
3 /
旅游景区财务指标分析
1 2
比率分析法
/
构成比率 结构比率
1
2
相关比率
24
04
2
3
趋势分析法
/ 1
发展速度
2
/
1
2
增长速度
24
05
2
3
/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
流动比率
2
扩大了景区的融资能力 有利于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有益于更好地保护景区资源,优化景区的环境 有利于扩大景区的影响力 有利于吸引各方面的人才
21
07
2
3
/
1
2
/
1
2
存在的问题
对于某些景区而言会不经济 景区上市的经营风险大 过度开发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1
08
2
3
/
1 2
课堂 讨论
/
旅游景区管理全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2 0 2 3 / 1 2 / 1 2
第一章 旅游景区与景区管理概述
23
0
2
3
/
1
2 /
学习目标
1
2
了解旅游景区的定义和特征
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管理模式
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目标、任务和管理资源
1 2
社会公众影响力度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教案

2.旅游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 质 量 等 级 的 划 分 与 评 定 》 ( GB / 71 7775 一 1999 )规定,旅游区为“经县级以上(含县级) 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 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 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 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 博物馆、美术馆等”。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电子教案
第一章 景区概述
[学习目标]
• • • • 1.了解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和景区的区别 2.掌握景区的概念和特征 3.了解景区等级评定标准和基本类型 4.了解景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景区的概念与特征
一、景区的概念
(一)相关概念
1、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于1985年6月7日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 暂行条例》中对风景名胜区概括为“凡具有观 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 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 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 区”。
(二)旅游景区概念
1、旅游景区内容
首先,旅游景区一般是将旅游资源经过人为 开发,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各种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的载体; 第三,只要是能够萌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和需 求,并能提供给人们游览、休息和科研的区域, 都应该是旅游景区。
举例:
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①山地型风景名胜区; ②特殊地质地貌型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川 西黄龙寺、贵州织金洞(洞穴型); ③陆地水体型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太湖; ④陆地生态型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 ⑤海滨海岛型风景名胜区:三亚、秦皇岛北戴 河、福建海坛
第二章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管理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二、旅游景区管理的内涵
市场为导向
外部 因素
执行 管理 职能
市场为导向
内部 因素
第二节
1游客管理
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2当地居民管理
3管理者的管理
4景区环境管理 5经营管理
6安全管理
1、游客管理
1)旅游景区内游客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 2)游客的特征: 陌生 戒备 兴奋 自豪感
(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 National Park”, 据说最早 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
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
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 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 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 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 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景区所面临的客 观条件
理论基础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 标志
科学管理理论
A
行为科学理论
B
理论基础
C
管理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D
E
可持续发展理论
理论基础
产生于著名的“霍桑实 验” 代表人物:梅奥
科学管理理论
B
行为科学理论
A
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础
C
管理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E
D
可持续发展理论
理论基础
区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执行景区管理职
旅游景区管理教案

旅游景区管理教案教案标题:旅游景区管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景区管理的核心概念、原则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景区规划、运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日后从事旅游景区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和职责;2. 掌握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技巧;4. 熟悉景区市场推广的策略和方法;5. 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安排:课时 1: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介绍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分析旅游景区管理的职责和挑战;- 探讨旅游景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时 2:景区规划与设计- 解读景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分析景区规划中的环境评估和资源调查;- 探讨景区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
课时 3:景区运营管理- 研究景区运营管理的要素和流程;- 分析景区运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 探讨景区安全管理和危机应对。
课时 4:景区市场推广- 理解景区市场推广的基本概念和策略;- 探讨景区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 分析景区推广渠道和宣传活动。
课时 5: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实际旅游景区管理案例;- 进行团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总结并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和思维碰撞;-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提供相关文献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表现;- 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相关案例和研究报告;- 互联网资源和学术期刊。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 互联网和电子资源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是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贡献的过程,领导工作包括先行、沟通、指导、浇灌和奖惩等内容。
5.控制
控制是景区管理者识别当初所计划的结果与实际取得结果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偏行动的过程。
6.创新
景区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环境创新等。
四、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题 目
第二节 旅游景区管理概述
学时
4
教学目标
与要求
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内涵;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及旅游景区管理的机构设置。
重 点
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难 点
旅游景区管理的机构设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二)景区管理客体
景区管理客体即景区管理的对象,是景区管理主体可以支配并需要调用的一切资源,主要由人、财、物组成。
(三)景区管理职能
按照管理学的管理理论,景区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以六大职能
1.决策
景区管理的决策是为了实现景区管理的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分为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三种类型。
1.景区管理以市场为依据
2.景区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
3.景区管理的目的是三重效益
三、旅游景区管理要素
景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职能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景区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指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权威和职责,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通常由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参谋者组成。
2.计划
计划是景区制定目标的行动过程。
(1)景区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
(2)景区计划按性质可分为环境保护计划、产品开发计划、市场促销计划、财务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等。
3.组织
景区的组织管理主要涉及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整合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等。
课后
小结
本节首先对景区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景区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及管理职能,并对景区的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六、旅游景区管理的管理机构设置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设置的现状 P21胡
1.多头管理、多重目标
2.机构设置不完善、职能部门缺失
3.职责划分不明确、权、责、利模糊
(二)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设置
1.垂直型管理模式2.职能管理模式
3.参谋型管理模式4.事业部型管理模式
5.我国目前常见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七、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
(一)旅游景区的五级管理
(二)旅游景区的四级管理
1.世界级旅游景区2.国家级旅游景区
3.省级旅游景区4.县市级旅游景区
(三)旅游景区的三级管理
(四)旅游景区的二级管理
八、旅游景区管理的方法
1.法律方法2.行政方法
3.经济方法4.宣传教育方法5.技术方法
作业
布置
假如你是一位景区管理人员,你认为旅游景区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学内容
及过程
【导入新课】
案例——庐山景区管理
【旧课复习】
1.旅游景区的定义
2.与旅游景区相关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旅游景区管理的概念
旅游景区管理是指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二、景区管理的内涵
3.规范旅游经营的行为
4.建立经营监督机制
(六)安全管理
从旅游运行的环节和旅游活动的特点来看,旅游安全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六个大环节,可相应分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娱乐安全六大类。
五、旅游景区管理的目标
1.保护旅游景区资源,培育资源生态环境
2.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3.达到经济目标,取得经济效益
3.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及监督体系
(四)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主要包括:
1.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进 Nhomakorabea环保规划
3.增大对员工及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教育力度
4.处理好环境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主要包括:
1.制定经营管理及景区资源开发政策法规
2.协调各类经营着的利益关系
(一)游客管理
1.游客的基本特征
(1)陌生、戒备(2)兴奋(3)自豪感
2.游客管理的基本内容
(1)正确引导游客行为
(2)与游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3)服务性管理与控制性管理相结合
(二)当地居民管理
(三)管理者的管理
管理者管理的主要任务:
1.制定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
2.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