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提纲(填空)doc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约三 万年
氏 族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 生产工具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特 点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旧石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器时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 新 家禽为主 石器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时代 开始使用陶器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 征。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 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 血缘关系来区分尊卑等 禅让制。商周时期统治者以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 级。妇好 妇好是中国第一位 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 妇好 第一位 领。夏商墓葬中的骨架说明当时出现的人殉和人 祭。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 《汉谟拉比法典》 最早 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 奴隶主意 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 具。
1、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 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国家的出现 标志。 标志 2、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产生 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 产生 域,都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 3、世界上第一长河是---尼罗河 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 尼罗河 米。 4、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小 公元前3500 公元前3500年 国,这是最早国家的出现。公元前3000年前后,初 公元前3 公元前 00年 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5世纪 公元前15世纪,埃 公元前15世纪 及成为一个在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 公元前6 亚 公元前 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僧侣、掌管祭司大权 国王、武士和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部编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第二单元《中世纪的欧亚国家》

部编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第二单元《中世纪的欧亚国家》
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 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
“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 天文仪器 拉齐斯《医学集成》 伊本·西那《医典》 清真寺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文学
阿拉伯国家发展的线索
阿拉伯的分裂→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繁荣→阿拉伯 帝国的衰落 建立者: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促进作用
D
• 6、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把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 出来的措施是( ) A.公地公民制度 B. 班田收授法 A C.租庸调制 D. 改革统治机构
当堂练
背景
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过程、内容 影响、意义
大 化 ④ 改 ⑤ 新
时间

② ⑥


①成为天皇制中 央集权国家
①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③646年,大化改新 ④社会矛盾尖锐 ⑤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 ⑥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 ⑦土地收归国有
伊斯兰教创立: 时间:7世纪初
地点: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穆罕默德
伊 斯 兰 教
教义: 放弃其他信仰,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经典:《古兰经》 教徒: 穆斯林 伊斯兰教具有其他宗教没有的特点: 政教合一 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622年,出走麦地那
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特点: 与伊斯兰教创立、传播同步
位置: 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最强大的是: 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加冕: 查理曼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 三分查理曼帝国:法兰西 意大利 德意志 日耳曼人的另一支: 英吉利王国 基督教: 时间:1世纪 地点: 巴勒斯坦 教义: 耶稣是救世主,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中世纪占统治思想:基督教 文化教育: 被教会控制 基督教经典是《圣经》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doc

2、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根据什么变化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III 石器时代以打制冇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3、 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育立行走4、 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丁•具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有二三百力年的历史。

5、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I 力年。

6、 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70…・2()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使用天然火。

7、 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三刀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人工取火。

8、 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大约在一力年以前。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九T •年)10、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是哪一部? 古代两亚《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

11、 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功绩是什么?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水?炎帝的功劳: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劳: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服、教人打井。

禹,他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

12、 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 合定居屮原后,共同开发黄河屮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3、什么叫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

14、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不用背,读熟即可。

)9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提纲(解读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提纲(解读

班级:姓名: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指到世纪。

是西欧的社会时期2、发展历程:5世纪末,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了王国。

八世纪中叶,宫相丕平把土先给教会,史称“”,为的产生奠定基础。

年,接受教皇的加冕,标志着的诞生843年,在签订条约,帝国一分为三,、、。

还有一个封建国家是。

3、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条件:A、农民变成,依附于封建主。

B、封建主之间,形成和的主从关系)封建庄园:庄园有什么特点?(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只有几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需从外部购买。

)4.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义务。

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基督教:A王国与教会之间为什么能建立合作关系?国王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

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国王的势力。

B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政治权利经济控制,收思想文化教育。

6.中世纪城市A兴起的时间(从世纪起)著名的城市有(和——政治、商业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佛罗伦萨—)B行会目的(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C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形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崇拜的神灵和信徒的名称是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时间和事件:(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穆罕默德宣扬一神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半岛统一2.从起,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帝国衰落时间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A内容:建筑;文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B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a传播桥梁作用) b继承、保存世界文明c独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丰富世界文明三、日本的大化改新1. 世纪前后,日本出现早期国家,世纪,统一了日本本岛。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4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4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第一单元内容列表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3、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4、告别野蛮---文化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希腊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罗马文明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亚平宁半岛兴起;公元前700年-前500年,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特点:先进性(P63第二段)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国范围内东西方不同文化)成就: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等。

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也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东周西周秦 西汉 东汉 魏蜀吴三国 西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 元2、 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填空(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填空(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写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所在的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3100年,______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古埃及国王称为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古埃及的文字是________,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是创立人类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

古代埃及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医学技术。

古代埃及在时国力强盛,成为地跨的帝国,世纪被灭亡,到7世纪,成为的一部分。

3、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____________》。

它是世界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该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________文字,腓尼基人发明___________文字。

4、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在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的,从上到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和,掌握;第二等级由组成,把持;第三等级是,他们要;第四等级是,他们。

5、伴随着社会矛盾激化,佛教产生于世纪的,创始人是。

古印度的佛教在__________统治时期得到兴盛并外传。

北传佛教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年,禹建立_____,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后来他的儿子启继位,_______代替了_______。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残暴无度,被部落的首领于年灭亡,并建立。

商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施酷刑,失去民心,被于年经过之战消灭,并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年,西周灭亡,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

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多远发展的早期文明-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多远发展的早期文明-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复习

古代印度
• 1、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一些小国。 • 2、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工 作。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 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人称为释迦摩尼。佛教宣扬 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 • 4、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 5、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 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 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中华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76-公元前 221) • 2、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五霸)p13-14 • A、地理位置,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包围封锁;临近 大海,物产丰富。 • B、个人因看,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善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 3、战国七雄:齐楚秦赵魏韩。P14地图上位置 • 4、春秋五霸目的是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战国七雄的目的灭掉其他各国 ,自己统一天下。 • 5、战国时的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法目 的“富国强兵” • 6、商鞅变法的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3)奖励军功 (4)建立县制。 • 7、商鞅变法的意义: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 8、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 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 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指从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 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00 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843 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分别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封建领主之间一团乱麻般的关系,权利义务不清,不断发生战争)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丕平献土,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 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

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

基督教产生了。

(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政治原因:随着罗马帝国加强对内压迫、对外侵略,阶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便于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开始对基督教采用控制、利用政策,加以扶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指到世纪。

是西欧的社会时期
2、发展历程:5世纪末,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了王国。

八世纪中叶,宫相丕平把土先给教会,史称“”,为
的产生奠定基础。

年,接受教皇的加冕,标志着的诞生
843年,在签订条约,帝国一分为三,、
、。

还有一个封建国家是。

3、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条件:A、农民变成,依附于封建主。

B、封建主之间,形成和的主从关系)
封建庄园:庄园有什么特点?(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只有几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需从外部购买。


4.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义务。

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基督教:
A王国与教会之间为什么能建立合作关系?
国王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

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国王的势力。

B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政治权利
经济控制,收
思想文化教育。

6.中世纪城市
A兴起的时间(从世纪起)著名的城市有(和——政治、商业中心;威尼斯和热那亚——;佛罗伦萨—)
B行会目的(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
C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形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崇拜的神灵和信徒的名称是
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时间和事件:(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穆罕默德宣扬一神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促进半岛统一
2.从起,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帝国衰落时间
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A内容:建筑;文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
B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传播桥梁作用) b继承、保存世界文明
c独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丰富世界文明
三、日本的大化改新
1. 世纪前后,日本出现早期国家,世纪,统一了日本本岛。

2.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1)内因:十分尖锐,贵族势大,皇权旁落,政局混乱。

(2)外因:日本周边国家唐朝强大;留学生大力提倡改革
3..大化改新时间、主要人物
内容:(1)政治上:改革政制度,实行
(2)经济上:收归,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律令:参照中国律令,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2)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4..日本武士阶层如何形成的?
(10世纪时,日本豪强贵族占有大片土地,建立起庄园。

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
统治,蓄养了一批武士,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对以后日本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5.日本与中国时候开始交流的?依据:日本18世纪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

6 .日本与中国在哪些领域存在着广泛的交流?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
受汉文化影响的具体方面:(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佛学从中国传入日本;
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建筑,奈良时代仿造长安城建设新都平城京;生活方面,
效仿汉唐服饰设计和服,茶道、棋道等)
7.日本人自觉地大量引进先进的文化,这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四、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三大宗教区别一览表
2.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的差异是什么?
(1)基督教建筑一般高耸入云,以显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2)伊斯兰教上面的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3)佛教建筑用类似皇宫的建筑来表现它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