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中医外科学范围病名术语PPT培训课件

医学中医外科学范围病名术语PPT培训课件
判断预后好坏,须两者合参。善恶顺逆可以互 相转化。
外科教研室制作
16
五善:
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 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肾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已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
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
收口——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
难敛,疮面不知痛痒。
外科教研室制作
17
七恶:
心恶: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脾恶: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肺恶: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肾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
狭义: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外科教研室制作
7
外科文献专有术语(疮疡类1) 痈(壅塞):气血被毒邪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 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病,范 围在69cm 。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病。
外科教研室制作
形态特征:瘰疬、蝼蛄疖,蛇头疔、岩、红 丝疔、托盘疔、烂疔、流痰
病变特点:烂疔、流注、湿疮、蛇头疔、鹅 掌风 范围大小:疖、痈、发 颜色变化:白驳风、丹毒 病程长短:七日风、千日疮
外科教研室制作
6
外科文献专有术语 疡:又称外疡 ,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外科;疡医:外科医生 疮疡:广义: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

中医外科学__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__培训课件
中医外科学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第二节 中医疾病的命名原则 第三节 外科基本术语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致病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理
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 第一节 辨病 第二节 阴阳辩证 第三节 部位辨证 第四节 经络辨证(略) 第五节 局部辨证 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发展简史
停滞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此时的中 医外科著作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但 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阐述、探 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微观 机制开创了先河。
发展简史
主要代表: 中西医汇通派,以张锡纯为代表,用赭 遂攻结汤治机械性肠梗阻,葱白熨法治 动力性肠梗阻。 张山雷《疡科纲要》结合中西医理论阐 述中医脓疡不痛的机制,指出“内已成 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神经已死。”
发展简史
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海藻治瘿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载40多种皮肤病病因病机。 如:疥虫“可用针头挑得” 唐· 孙思邈《千金方》: 葱管导尿
发展简史
宋·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五善七恶” 金元时期名著: 陈自明—《外科精要》 齐德之—《外科精义》注重脉诊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伤科专著)
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


发展简史
形成 战国~汉代
是疮疡类疾病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①〈灵枢〉奠定了中医外科特别
寒气客于经络
血泣不通
痈肿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②载外科病近30种:丁、痤、痔…
③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发展简史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芎、桃仁、红花、地龙)加减。
9
3、祛寒活血法:适用于寒凝血淤证,其除 血说淤证外,局部或全身还有寒象(局 部苍白、怕冷发凉、症状得温则缓等); 方用阳和汤(肉桂、炮姜、麻黄、熟地、 鹿角胶、白芥子、炙甘草)合当归四逆 汤(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甘草、 细辛、通草)加减。
4、清热活血法:适用于热蕴血淤证,其除
脉或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区),也可见于 胸壁静脉。 二、局部表现:病变静脉处疼痛明显,呈 条索状红肿,按之较硬,压痛明显。经 治疗后,红肿减弱或消失,但仍有一硬 索条,经治疗2~3月后才能消散。 三、全身表现:急性期可有发热等症状。
18
青 蛇 毒
19
【治疗】 一、内治:同股肿。 二、外用药:基本同股肿。 【预防与护理】 注意静脉注射的护理。
(四)气血两虚证:主要见于三期久治不
愈伴有溃疡久不收口及一般气血两虚证
候者;治宜补养气血,活血通络,方用
十全大补汤加减,常规加用丹参、鸡血
藤、川牛膝等。
48
二、外用药 (一)一、二期: (二)三期: 三、针刺: 四、手术:
三、全身表现:坏死溃疡部位发生感染时, 可有高热等表现。
38
四、特殊检查 (一)肢体血流图:可了解血流通畅程度,
搏动性血流量的多少,血管壁本身状态 及神经对血管的作用等。其除可作为诊 断指标外,还能观察疗效。 (二)肢体多普勒超声检查: (三)动脉造影: (四)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鉴别诊断】
冷发凉为辨证要点;治宜温阳散寒,活 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当 归、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细辛、 通草)加减。 (二)血淤证:主要见于二期,以持续性 静息痛为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淤,通 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ppt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ppt
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导致临床应用和学术交流不便。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给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扰。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现状
突出疾病特点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应突出疾病的特点,以便准确表达疾病的本质和特征。
遵循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应符合中医理论体系,依据中医病因、病机、脏腑经络等理论进行命名。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的未来发展趋势
规范化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将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努力与现代医学接轨,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疾病命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科学化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要点三
xx年xx月xx日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ppt
中医外科概述中医外科疾病的范围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原则和方法中医外科疾病命名规范建议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contents
目录
中医外科概述
01
中医外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中药和手术等手段,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皮肤、肛肠和乳房等外科疾病的学科。
学术成果评价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为学术成果的评价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促进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中医外科的科研和学术研究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06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主要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和小范围共识,导致同病异名、异病同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现状的问题和不足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ppt课件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基本术语
10、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 按压时有波动感。
11、护场 “护”有保护的意思,“场”为斗争场 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 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 局部作脓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精选ppt课件最新Leabharlann 4外科疾病命名原则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从含义来看, 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是依 据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 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 围大小、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 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外科疾病命名原则
命名依据 以部位命名 以穴位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病因命名 以症状命名
疾病举例 如颈痈、背疽、手发背、对口疽 如人中疔、委中毒 如肠痈、肺痈。 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 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基本术语
16、结核 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泛 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非指西医之结核病。如形容瘰疬肿大之淋 巴结为“结核累累,有如串珠”,描述乳 房内肿块性疾病之“乳中结核,形如梅李” 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基本术语
17、毒 凡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 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中医外科以毒取名的疾病 很多,包括范围很广,通常指:
心恶 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肝恶 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脾恶 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肺恶 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肾恶 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脏腑败坏 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气血衰竭(阳脱) 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二、瘡瘍類
發 —— 癰之大者為發。特點:發生於皮下組織 疏鬆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疼 痛,35日皮膚濕爛,隨即色黑腐潰, 或中軟不潰。
癤 —— 生於皮膚表淺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局部 有紅腫熱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範 圍3cm左右,易膿易潰,出膿即愈。
中醫外科範圍和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
二、瘡瘍類
、 三、 外來傷害
致 病 因 素
跌僕損傷、火焰沸水燒燙傷,凍傷; 外傷後再感毒邪 → 破傷風、手足疔瘡; 損傷後致筋脈瘀阻,氣血運行失常 → 脫疽。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
、 四、情志內傷
致 病 由情志內傷所致的外科疾病,其患部 因 大多在乳房、胸脅、頸的兩側等肝經 素 循行部位。
常見病如瘰鬁、乳癰、乳癖、癭瘤等。
腫瘍 — 一切體表外科疾病尚未潰破的腫塊。 潰瘍 — 一切外科疾病潰破的瘡面。
中醫外科範圍和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
二、瘡瘍類
癰 —— 外癰:生於體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
炎症,範圍在69cm 。 內癰:生於臟腑的膿腫。
有頭疽 —— 初起既有粟粒狀膿頭,紅腫熱痛, 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潰破後狀如 蜂窩,範圍930cm。
流痰 —— 是發於骨關節間的疾病。起病緩慢,
化膿亦遲,潰後膿水清稀,或夾有敗絮狀物質, 不易癒合,每多損傷筋骨而形成殘疾。 ——骨關節結核。 發於膝關節部 —鶴膝流痰; 發於髖關節部 — 環跳流痰。
中醫外科範圍和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
二、瘡瘍類
疫疔 —— 瘡形中黑凹陷,形如臍狀的一種急性 傳染病,多見於畜牧業或皮毛制革工作者。 古稱魚臍疔,現稱疫疔。—— 皮膚炭疽
病統稱瘡。(黃水瘡、疥瘡) 疳 —— 粘膜發生淺表潰瘍,呈凹形有腐肉而膿
液不多的疾病。(口疳、牙疳、下疳) 斑 —— 凡皮膚色素改變稱為斑。“有色點而無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一)疾病命名原则外科疾病的命名繁多,但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二)基本术语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粟粒状脓头、如钉丁之状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感觉内有波动感。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脏腔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命名及基本术语

瘤:瘤者留也,畜也。凡瘀血、浊气、痰滞停留于人体组织之 中,聚而成形结成块物者称为瘤。本病随处可生,多发于皮肉筋 骨之内,古代文献中分有六瘤,即气瘤、肉瘤、筋瘤、骨瘤、血 瘤、脂瘤。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 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岩与癌相同。
痰:外科之痰多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 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临证中以痰取 名的疾病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疮痔性病变,如流痰、子 痰等;另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等。还有一些疾病虽 不以痰命名,但其病因与痰有关,如气瘿、肉瘿等。
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统称为毒。中医外科以毒取名的疾病很多,包括范围较广,通常 是指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时毒;或火热症状明显、发病迅速的一 类疾病,如丹毒、委中毒;或某些疾病尚难以定出确切病名者, 如无名肿毒等。
风:外科以风命名的疾病很多,病种广泛,缘由“风为百病之 长”,包括疮疡、皮肤、口腔、肛门等疾病。如破伤风、骨槽风 (下颌骨骨髓炎)、麻风、白驳风、鹅掌风、赤白游风、喉风、 唇风(剥脱性唇炎)、肠风等。这些以风取名的疾病的共同特点 就是发病多与风邪有关,多为起病较急、发展较快的急性疾患。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
一、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
中医外科历史悠久,历代在医事制度上的分科变革较多, 加之外科专著所收载的疾病范围亦有差异,因此传统外科 的范围划分界限并不明确。
周代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在《周礼天官》中有疡医的记载, 主治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肿疡与溃疡是指痈、疽、疔、疳 等病,金疡是指被刀、釜、剑、矢等利物所伤,折疡是指击仆、 坠跌等所致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基本术语
17、毒 凡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 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中医外科以毒取名的疾病 很多,包括范围很广,通常指:
①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时毒; ②或火毒症状明显,发病迅速的一类疾病,如丹毒; ③或某些疾病尚难以定出病名者,如无名肿毒等。 18、岩 凡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
19
顺证
“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 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按着顺序出 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
初起 由小渐大,疮顶高突,焮红疼痛,根脚不散。 已成 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 溃后 脓液稠厚黄白,色鲜不臭,腐肉易脱,肿消 痛减。 收口 疮面红活鲜润,新肉易生,疮口易敛,感觉 正常。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 基本术语
.
1
古代中医外科的范围
中医外科的范围是包括疾病生 于人的体表,能够用肉眼可以直 接诊察到的,有局部症状可凭的, 如痈、疽、疖、疔、发、流注、 流痰、瘰疬、乳房病、瘿瘤、岩、 皮肤病、肛肠病、虫兽咬伤、水 火烫伤、眼、耳、鼻、咽喉(包 括舌、唇、齿)等。
2
中医外科的发展
4
外科疾病命名原则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从含义来看, 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是 依据部位、穴位、脏腑、病因、 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 范围大小、传染性等分别加以 命名的。
5
外科疾病命名原则
命名依据 以部位命名 以穴位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病因命名 以症状命名
疾病举例 如颈痈、背疽、手发背、对口疽 如人中疔、委中毒 如肠痈、肺痈。 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 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
①一类是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 ②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等。 ③还有一些疾病虽不以痰命名,但其病
因与痰有关,如气瘿、肉瘿等。
15
基本术语
16、结核 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泛 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非指西医之结核病。如形容瘰疬肿大之淋 巴结为“结核累累,有如串珠”,描述乳 房内肿块性疾病之“乳中结核,形如梅李” 等。
6
外科疾病命名原则
命名依据
疾病举例
以形态命名 如岩、蛇头疔、鹅掌风。
以颜色命名 如白癜风、丹毒。
以疾病特征命名 如烂疔、流注、湿疮。
以范围大小命名 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 为 疽,更大的为发。
以传染性命名 如疫疔。
7
8
基本术语
1、疡 有时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外科称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2、疮疡 广义:是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在《周礼·天官篇》有疡医的记载, 是指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 金创和折疡; 元代将外科称为金疮肿科; 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
3
现代中医外科的范围
中医外科学属于中医学的二级学科,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述外科疾病 证治规律和预防保健的一门主干学科。 其范围除了疮疡、乳房、瘿、瘤岩、皮 肤、肛肠、男性前阴、周围血管及其他 外伤性疾病外,还应包括内痈、急腹症、 疝、泌尿生殖和性传播疾病等。
不移,状似岩突,破溃后疮口中间凹陷很深,形如 岩穴,故名岩。岩与癌相同。
17
五善
“善”就是好的象征,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良 好。
心善 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肝善 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 脾善 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 肺善 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肾善 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11、护场 “护”有保护的意思,“场”为斗争场 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 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 局部作脓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12、袋脓 疮疡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 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 袋底,即为袋脓。
②内痈指生于脏腑的脓肿,如肝痈、 肺痈、肠痈。
10
基本术语
7、疽 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 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①有头疽为发生在肌肉较丰厚处的急性化脓 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开始即有多个 粟粒样脓头,局部红肿、焮热、胀痛,脓 液不宜畅泄,易向深部及四周组织扩散, 溃后状如蜂窝,范围较大。
②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髓关节间等深部组织 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 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13
基本术语
13、痔 痔有峙突的意思,凡肛门和 耳、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 都可称为痔。有鼻痔,耳痔;发病以肛 门部多见,故归属在肛门病类。 14、漏 凡溃口处脓水经久淋漓不止, 好像滴漏一样,故名为漏。病理改变一 为瘘管,二为窦道。中医窦、瘘不分, 统称为漏。
14
基本术语
15、痰 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 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 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临证 以痰取名的疾病,归纳起来大致有两 类:
18
七恶
“恶”就是坏的象征,在病程中出现坏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 心恶 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肝恶 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脾恶 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肺恶 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肾恶 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脏腑败坏 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气血衰竭(阳脱) 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 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 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9
基本术语
6、痈 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 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①外痈指生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 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范 围6~9cm,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相当于西医的浅表脓肿或急性化脓 性淋巴结炎。
11
基本术语
8、根盘 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 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9、根脚 指肿疡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 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部的描述。根脚收束者多为阳 证,根脚软陷为成脓,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 生走黄。
12
基本术语
10、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 按压时有波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