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水资源利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对当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利用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和国家面临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2 水资源浪费严重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农业灌溉方式低效、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浪费、居民生活中的浪费行为等。

1.3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

1.4 水资源跨界争端增多一些河流和湖泊跨越多个国家,因此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争端。

这些跨界争端给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2.1 不平衡的地区水资源配置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贫乏。

因此,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平衡配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高耗能、高排放的开发利用方式目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工程的运维成本。

2.3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仍然较为滞后,需要加强改革和创新。

2.4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些过度开发水资源的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需要寻找更为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我国水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问题分析1. 水资源总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的7%,而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2%,因此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2. 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地区水资源富足,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3. 水污染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水利设施老化:许多地区的水利设施已经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

5. 水利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水利法律法规体系,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查处。

三、应对措施1. 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2. 推进水资源整合:通过跨流域调水、水资源调配等方式,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3. 加强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4.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老化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现代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

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结论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教育、推进水资源整合、加强污水治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1.水资源产权管理混乱按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水资源归国家、全民所有。

这种安排在传统体制下必将会演化为国家拥有归属权,国家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拥有使用权的结果。

现实情况下国家这个所有者代表经常缺位从而导致对水资源使用者的管理不完善,表现在使用者无偿占有或使用水资源,对破坏、严重浪费水资源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在存有水资源产权转让市场的情况下,水资源的使用权数量是根据使用水资源的效率原则来配置的。

不过在其不健全或根本不存有的情况下,水资源使用权数量的配置则难以体现效率原则。

因为现行水资源产权关系缺乏灵活有效的转让方式,导致谁占用水资源谁就控制水资源的使用权,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弊端主要是以条条为主,块块为辅条块分割严重,块块利益诱导大于条条约束;部门林立,缺乏综合管理,管理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排除或基本排除市场的作用。

能够想象这样的管理必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经济合理性依据,难以实现其配置,难以有效地调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

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理解,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来说,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在相对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

在相对应的价格运行机制下,因价格制定主体理解的偏差所确定的价格也不会通过其自身运动而得以纠正。

所以即使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的供应价格大幅度上升,但因为水资源价格机制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得以改变,故而水价仍然不合理。

3.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第一,工业布局的偏差。

首先,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如企业过度集中,企业类型和规模未能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实行调整和控制。

其次,工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如将一些对水资源危害严重的工业项目设在城市水源上游。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一.中国水资源及水保护的现状(一)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①降水量小。

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012 m3,平均降水深648毫米,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度798毫米和亚洲平均降水深度741毫米。

②人均水资源量小。

全国现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③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分布的水资源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缩小,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南部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以上,而北部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约80%。

④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内径流量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夏多冬少的现象非常普遍。

1河流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在中国水资源量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有1 / 3的工业废水和9 / 10的污水未处理之前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

46.5%的河流被污染。

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可达445×108m3 不包括在县和乡镇企业污水,约80%是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高水污染导致水环境恶化。

在国家七个流域,太湖,黄河,淮河流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污染。

海河流域的污染,松辽流域也相当严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河流。

水的使用价值在不断损失。

根据七条主要河流和内河的110条重点河流的统计资料,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的河流占到了32%,第Ⅲ类的比重为29%,IV、V类占比为39%。

超过1/4的人口在中国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2地下水开采过度由于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工业和农业的正常运转,导致地下水的严重开采。

据统计,中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64,漏斗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矿区严重面积达*****平方公里。

过度抽水造成海水对地下水的入侵,水污染等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而对岩溶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给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碍。

3水土流失严重此外,中国是一个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尤为严峻。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针对不同地域的情况,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水的问题仍旧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问题;改善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
96-0127-02
自1990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水资源评价以来,水资源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对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已迫在眉睫,我们要据此制定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用水,以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需要。

1 我国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利用状况分析
1.1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

我国水资源具有如下特点:1)南方地区和山区较多,北方地区和平原地区较少;2)水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土地每亩占有量较少;3)水资源随季节变化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他时间降水稀少,导致我国河流往往出现连续丰水年或
枯水年;4)气候的无规律变化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而且极端的灾害天气也带来更多的水资源问题。

1.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首先,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每年都在飞快增长,而可用水资源总量却在下降;其次,用水的结构性正在改变,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量正逐步增加;第三,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北方远远优于南方;第四,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额开采。

1.3我国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性,地形地貌条件不同,气候条件具有季风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了很多问题。

1)水资源污染严重,尚未得到合理和有效控制。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造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急速增加,造成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虽然我国在水资源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花费很大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处理水平和水处理达标率不高;第二,水体本身污染严重,采水区水质达标率需要提高;第三,湖泊水比河流水水质差、河流水比水库水水质差,同水域中下游人口密集地区河段比上游地区水质差;第四,调查数据表明,约有1/4水质监测站的水质呈恶化趋势,水质日趋硬化;
2)地下水超额开采情况严重。

超额开采地下水最主要的影响就是造成地表水资源出现污染和短缺,由于地表水严重污染和短缺,许多地区不得不通过进一步过度开采,以维持经济发展。

3)我国工业生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先进水平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仍高达169m3,而发达国家为50m3,日本为
18m3,美国为15m3,差距可见一斑。

4)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生态出现退化现象。

我国江河湖泊数量众多,水生态类型丰富多样,但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了众多不同的水生态问题。

例如:河流出现断流,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等情况。

2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水资源问题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常出现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逐步恶化的问题。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关部委联合发文,提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并且把水资源列为国家发展中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2.1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
现阶段,我国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文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规章也相
继出台,各地方政府应针对本地情况,依据上述法律法规制定地方可行性实施办法。

逐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核心,从国家到地方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建立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

可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科学判断和正确决断,能够体现了政府部门应对水资源形势的立场和态度,能够体现了社会大众对解决水资源存在问题的期盼。

2.2将用水安全作为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点
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体民众高度重视的大事,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安全保障工作,将水资源安全保障列为民生水利问题并积极推进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们要摸清了我国全国各城市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对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了分级分类评价,并提出该地区水源地安全建设和治理措施。

2.3推动水资源规划管理和水体保护工作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手段来实现,规划是这些手段的基础。

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水利方面工作方针,制定政策,做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总结我国历年治水经验和教训,培养从传统水资源管理向现代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转变的治水思路,积极做好民生水利工作,推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分析研究现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逐步完善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外界形势的变化,研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可能带来的新的要求和变化。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工作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做到依法治水论证调水规模以及对调出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制定调水工程的外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配以及建设和管理机制。

3结论
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求我们基本摸清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与地下水资源量、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

我们要逐步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水资源信息平台,便于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水资源基本状况,面临当前的水危机,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新治水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世杰,王燕.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安全对策.东北水利水电,2002(9).
[2]息海疆.大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浅析.地下水,2003(2).
[3]乔平林.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
[4]王德潜,等.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利用.第四纪研究,2000(6).
[5]张肆红,等.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测绘与空间地
理信息,2010(6).
[6]喻孟良,等.基于组件技术的中国西部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