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复习中溶液混合的几个规律以及其应用(郑州一中 刘善超 450006)一、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转化规律C=1000ρW/M其中ρ代表溶液的密度,单位g/cm3,w代表溶液的质量百分数。
二、物质的量浓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换算关系C=1000ρS/(100+S)M其中S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三、一定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混合1. 小规律对于ρ>1 g/cm3(如NaCl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等)的溶液,溶液的质量百分数w越大,则ρ越大;对于ρ<1 g/cm3(如氨水溶液、酒精溶液)的溶液,溶液的质量百分数w越大,则ρ越小。
2. 质量百分数为w1和w2的两种溶液⑴若等质量混合,混合后质量百分数⑵若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百分数要考虑溶液密度的大小当ρ>1 g/cm3,混合后质量百分数满足当ρ>1 g/cm3,混合后质量百分数满足四、稀释定律 c浓V浓=c稀V稀五、典型试题解析1.把70%的HNO3(ρ=1.4 g/cm3)加入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的硝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数是()A 35%B <35%C >35% D≤35%解析: 对于ρ>1 g/cm3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此C正确。
注意:水可以认为是0%的该溶液(硝酸溶液)。
2.已知98%的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则49%的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9.2 mol/LB <9.2 mol/LC >9.2 mol/L D不能确定解析:设98%的浓H2SO4的密度为ρ1,49%的H2SO4的密度为ρ2则 ρ1>ρ2(ρ>1 g/cm3的溶液,w越大,则ρ越大)根据有 18.4=1000ρ1×98%/Mc2=1000ρ2×49%/M两式相比得:c2=9.2ρ2/ρ1<9.2(∵ρ1>ρ2),因此选项B正确。
3.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后为b%;浓度不等的两种氨水溶液等质量混合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而等体积混合后为c%,则a、b、c间的关系为()A. a>b>cB. b>a>cC. c>b>aD.无法确定解析:设两种硫酸的质量百分数为w1,w2;两种氨水的质量百分数为w3,w4。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需浓硫酸的体积:
n 500mL 1mol/L V( 浓 硫 酸 ) 27.2mL c 18.4mol/L
② 溶质相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浓度的计算
a) 等质量混合: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混合液中溶
1 2
2
质的质量分数( 混
),与溶液密度无关。
例如: (1) 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30%的盐酸等质量
容器中的气体
注意: ①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了另一种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 例:CaO 溶于水后溶质是Ca(OH)2。 Na2O 溶于水后溶质是NaOH。
②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 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 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例如:a克 CuSO4· 5H2O 作为溶质,则溶质 “物质的量”的求法为:
3 300 mL 1 . 18 g cm 5.1% 2 n( Mg ) 0.75mol 1 24g mol
n(Cl ) 2 0.75mol 1.5mol
(5)溶液稀释或混合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① 溶液稀释定律
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质量、浓度 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了变化,但溶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
1000 1000S c c M M (100 S )
注意:用溶解度与质量分数换算时,必须是饱和溶液。
例. 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体积为 V mL, 溶液密度为 d g· cm-3,溶解度为 S。
S ω 100% 100 S (1)用 S 表示NaCl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
a、在0.1 mol/L 的H2SO4 中 H2SO4= 2H+ + SO42c(SO42-) = c(H2SO4) = 0.1 mol/L c(H+) = 0.2 mol/L b、在c(OH-)均为0.1 mol/L的NaOH、Ba(OH)2溶液 NaOH = Na+ + OHc(NaOH) = c(Na+) = c(OH-) = 0.1 mol/L Ba(OH )2= Ba2+ + 2OH-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S m(溶质) m(溶质)×100 (1)溶解度 :100 = →S=
m(溶剂)
m(溶剂 )
(2)溶质的质量分数ω 与物质的量浓度: m ×ω /M 质 1 000ρ 液ω n m (质)÷M(质) c:c= = = 液 = m ( 液 ) ÷ ρ ÷ 1000 V m 液/ 1 000ρ 液 M质 ω:c mol/L=Fra bibliotekc mol
1L
→ ω=
1000ρ
c× M
×100% 1 000ρ液 S 100+S M 质
(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 S ω= ×100% , 100+S S÷M 质 c= (100+S)÷ρ 液÷1000 =
(4)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V÷22.4 c= (V÷22.4×M+V(H O)×1000)÷ρ÷1000 = =
2
1 000ρ V MV + 22 400V H 2O
第一章 第 2讲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例 1]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 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 2SO 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 3 质量分数:98%
1 000 ρω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可得 c= M 1 000 mL×1.84 g/cm3×98% = =18.4 mol/L,A 不正确;由 1 L×98 g/mol 于该酸是浓硫酸,所以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而应生成二 氧 化 硫 气 体 , B 不 正 确 ; 根 据 稀 释 公 式 c( 浓 )· V( 浓 ) = c(稀)· V(稀),18.4 mol/L×V(浓)=4.6 mol/L×0.2 L,V(浓) =0.05 L,即 50 mL,C 正确;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 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9%, 而密度减小, 则所得硫酸的物质 的量浓度必小于 9.2 mol/L,D 不正确。
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溶解度曲线和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溶解度曲线和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溶解度曲线和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和浓度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浓度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和浓度的计算方法,并探讨溶解度曲线和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一、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最大溶解量。
它可以用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来表示。
1. 质量分数计算法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例如,若某溶液的溶剂质量为50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10g,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质量分数 = (10g / 50g) × 100% = 20%2. 物质的量分数计算法物质的量分数是指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总物质的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分数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物质的量) × 100%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计算。
假设某溶液的溶剂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物质的量分数 = (0.1 mol / 0.5 mol) × 100% = 20%二、溶解度曲线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溶解度曲线。
1. 饱和溶解度实验法首先,准备一系列装有不同浓度溶液的容器,在相同的温度下,将溶质加入溶剂中,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
接下来,分别测量每种溶液的溶解度,记录所需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横坐标表示溶液的浓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进而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2. 活度法活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之比。
活度法通过活度系数来描述溶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量浓度例题讲解范文

物质的量浓度【考试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涵义及与物质的量、溶液密度、质量分数、等物理量换算和相关计算;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知识回顾】: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2、计算式: ①②已知密度和质量分数[思考1]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1 mol/LB 0.1mol/LC 0.001 mol/L D10 mol/L[思考2]标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水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Vd/(MV+2240)B、1000Vd/(MV+2240)C、100Vd(MV + 22400)D、1000VdM/(MV+2240)[思考3]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A 2ω1=ω2B 2ω2=ω1C ω2>2ω1D ω1<ω2<2ω1[练习]1、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 g Al3+,取出V/4 ml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25a/72V mol/lB.125a/36V mol/lC.125a/48V mol/lD.125a/54V mol/l2、在标况下,n L NH3溶于m ml水中,得到ρg/cm3的R 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n/22.4R mol/lB.1000nρ/(17n+22.4m) mol/lC.n/22.4 mol/lD.1000ρ/(17n+22.4m) mol/l3、密度为0.97g/cm3的氨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水稀释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0.125B.大于0.125C.小于0.125D.无法确定4、将质量分数为98%,18.4 mol/L的浓硫酸用水稀释至49%.则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9.2 mol/L(填“大于”“小于”“等于”).3、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解度

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液性质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分析摩尔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溶液的摩尔浓度溶液的摩尔浓度是指在一个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摩尔浓度的单位是mol/L或M(molar)。
计算摩尔浓度的公式为:C = 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可以理解为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稀密程度,可以用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称取溶质,加入足够的溶剂并搅拌均匀,然后用试剂瓶等容器进行稀释,最后取适量的溶液用比色计或滴定等方法测定溶液的摩尔浓度。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成溶液的最大量。
溶解度通常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L。
溶解度的值与溶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就越大;反之,相互作用力越弱,溶质的溶解度就越小。
三、摩尔浓度和溶解度的关系摩尔浓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摩尔浓度越高,溶质的溶解度也就越大。
根据摩尔浓度和溶解度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n = C * V (摩尔浓度与体积的关系)m = S * V (溶解度与体积的关系)其中,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m表示溶质的质量,C表示摩尔浓度,V表示溶液的体积,S表示溶解度。
由上述关系式可以得出:m = S * C * V即溶质的质量等于溶解度、摩尔浓度和溶液体积的乘积。
这个关系式可以在实验中使用,通过测量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溶质的溶解度。
四、摩尔浓度和溶解度的应用摩尔浓度和溶解度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在化学实验中,摩尔浓度可以帮助确定反应物的计量比例,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和反应条件的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知识整合】一、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依据(1)定义式——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n/V,由此可知,欲求c。
应先分别求出n及V。
(2)溶液中微粒遵守“守恒”——○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即c1V1=c2V2(其中c1、c2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1、V2是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2溶液中“微粒之间电荷守恒”,即溶液呈电中性。
○3质量守恒。
(3)重视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公式为:c=,其中ρ为溶液的密度(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由上述公式可知,已知ρ、w%、M,就可以求出c。
注意:(1)稀释定律: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溶液体积不等于溶剂体积,是溶质和溶剂混合溶解后的实际体积。
(2)“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指离子。
(3) 对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论取用体积是多少,虽然在不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不同,但浓度是不变的。
(4) 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5)溶液在稀释或混合时,溶液的总体积不一定是二者混合的体积之和。
如给出溶液混合后的密度,应根据质量和密度求体积。
(6)溶液为稀溶液且未给出溶液的密度时,一般表明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二、气体溶于水后溶液浓度的计算三、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浓度判断(1)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时,(即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3)时,将等体积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2)当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时,(即溶液的密度小于1 g·cm-3)时,将等体积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3)浓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当浓溶液的密度小于1 g·cm-3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的一半(4)浓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当浓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3时,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的一半【典例分析】例1、配制250ml,1mol/L 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例2、取100ml,0.3mol/L和300ml 0.25mol/L的硫酸溶液依次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求混合溶液中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例3、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A.小于100 mLB.等于100 mLC.大于100 mLD.等于100ρ mL例4、已知98%的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试判断49%的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9.2 mol·L-1(填“>”“<”或“=”)例5、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得到盐酸的密度为1.20g/ml,求盐酸中HCl物质的量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补充练习1.100mL0.3mol/L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LB、0.25mol/LC、0.40mol/LD、0.50mol/L2.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100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ml,则该饱和的溶液的物特的量浓度是( )A、mol/LB、mol/LC、mol/LD、mol/L3.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的稀H2So4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则c1和c2的关系是( )A、 c2=2c1B、c2<2c1C、c2>2c1D、c1=2c24.300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g 溶质,现欲配制1mol/L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 、1∶4B 、1∶5C 、2∶1D 、2∶35.有k 2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 ,则此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1mol/LB 、0.15mol/LC 、0.2mol/LD 、0.25mol/L6.某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CuSO4粉末撒入n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8≤n≤128 B.36<n<180 C.18<n<128 D.36≤n≤1807.将标准状况下的nLHCl(气)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B 、mol/L C 、mol/L D 、mol/L 8.今有0.1 mol·L -1 Na 2SO 4溶液300 mL,0.1 mol·L -1 MgSO 4溶液200 mL 和0.1 mol·L -1Al 2(SO 4)3溶液100 mL ,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1∶1∶1B.3∶2∶2C.3∶2∶3D.1∶1∶39.在无土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 4Cl 、16 mol KCl 和24 mol K 2SO 4的营养液。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2)实验步骤:以配置 100mL 1.0mol/L NaCl 溶液为例
。
用分析天平称量(5.8500±0.0001)g氯化
称量
钠纯固体;或用托盘天平称量5.9 g氯化 钠纯固体。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
新型数显称电量时能将NaCl固体直接放置于托盘上吗? 子分析天平
要用称量纸,如果是NaOH等具有腐蚀性的 药品要用表面皿或者烧杯。
化学式中离子的数目 (下标) 之比。
例如:0.1mol/L H2SO4 溶液中 c(H+)=0.2mol/L,c(SO42-)=0.1mol/L。
课堂练习:
1.从100mL 5mol/L H2SO4溶液取出了10mL,所得硫酸根的物
√ 质的量为0.05mol。( )
(在浓度一定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NaCl 1.0mol/L
9.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3)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药匙 ______
(浓溶液配稀溶液不用天平和药匙)
9.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3)实验步骤:浓溶液配稀溶液
H2SO4
课堂练习
1、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六项中的( A )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
容量瓶,并不轻轻摇匀;
⑥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____1__~_2__c__m_________处, 改用__胶___头___滴____管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⑦把④所得溶液小心转入 __5__0__0_m___L___容___量____瓶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专题练习
1.今有0.1 mol·L -1 Na 2SO 4溶液300 mL,0.1 mol·L -1 MgSO 4溶液200 mL 和0.1 mol·L -1 Al 2(SO 4)3溶液100 mL ,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
A.1∶1∶1
B.3∶2∶2
C.3∶2∶3
D.1∶1∶3
2.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 -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
积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3.在100 g 浓度为18 mol·L -1、密度为ρ(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9 mol·L
-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ρ
100mL 4.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5.用10 mL 的0.1 mol·L -1 BaCl 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
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3∶2∶2
B.1∶2∶3
C.1∶3∶3
D.3∶1∶1
6.100 mL 0.3 mol·L -1 Na 2SO 4溶液和50 mL 0.2 mol·L -1 Al 2(SO 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 -2
4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0 mol·L -1
B.0.25 mol·L -1
C.0.40 mol·L -1
D.0.50 mol·L -1
7.下列关于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100 g 饱和食盐溶液里约有26.5 g 食盐,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6.5 g
B. 某温度时,饱和食盐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D .对饱和石灰水,若降低它的温度一定有固体析出
8. 1 mol·L -1的 Na 2SO 4溶液( )
A.溶液中含有1 mol Na 2SO 4 B 1升水中加入142g Na 2SO 4
C.1 mol Na 2SO 4 溶于1升水
D.将322 g Na 2SO 4·10H 2O 溶于少量水中再稀释成1000ml
9. 现有某浓度的氯化钠溶液50Kg ,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浓度,取出70g 该溶液进行实验,得
A. 室温时,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蒸发了30 g 水再冷却到室温,该溶液达到了饱
和状态
C. 蒸发了40 g 水再冷却到室温,该溶液达到了饱
和状态
D. 室温时,1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3.6 g 氯化钠固体
10. 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A 、B 、C 三种物质中A 的溶解度最大
B. 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将C 从不饱和溶液变
成饱和溶液
C. 20℃时,100 g 水中溶解20g A 可达到饱和
D. 80℃时, 100 g 水不能将50g B 溶解完全,而能完全溶解50g C
11. 已知:t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
溶液a g 中含溶质m g 。
若该溶液蒸发b g 水并恢复到t ℃时,析出溶质m 1 g 。
若原溶液蒸发c g 水并恢复到t ℃时,则析出溶质m 2 g 。
用S 表示该物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
A.S =
m
a m -100 B.S =c m 2100 C.S =c
b m m --)(10021 D.S =b a m m --)(1001 12. 100mL0.2mol·L -1的NaOH 溶液与50mL0.5mol·L -1的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浓
度是( )
A.0.3mol·L -1
B.0.35mol·L -1
C. 0.7mol·L -1
D. 0.4mol·L -1
13. 将某温度下的KNO 3溶液200 g 蒸发掉10 g 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 g KNO 3
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
试计算:
(1)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
(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80℃时NaNO 3饱和溶液200g ,加热蒸发掉20g 水再冷却到10℃,析出晶体多少克?(已知NaNO 3的溶解度10℃时为80g,80℃时为150g )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由于18 mol·L -1硫酸的密度约等于1.8 g·cm -3,大于水的密度,所以100 g
18 mol·L -1硫酸的体积一定小于100 mL ,要把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一半,则加入水的体积大约等于原溶液的体积,即小于100 mL 。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一:0.3 mol·L -1 Na 2SO 4溶液中c (SO -24)=0.3 mol·L -1,0.2 mol·L -
1 Al 2(SO 4)3溶液中c (SO -24)=0.
2 mol·L -1×3=0.6 mol·L -1,混合后溶液中c (SO -24)介于0.
3 mol·
L -
1 和0.6 mol·L -1之间。
又因Na 2SO 4体积大,所以平均值接近0.3 mol·L -1,所以选C 。
解析二:混合后溶液c (SO -2
4)=
解析三:由电荷守恒法计算
c (Na +)×1+c (Al 3+
)×3=c (SO -24)×2
c (SO -2
4)=0.4 mol·L -1
7--12答案C D B B C B
11解析:已知某饱和溶液蒸发a g 水,析出b g 溶质时恢复到原温度,则有a
b S =100成立。
现为不饱和溶液,两次蒸发都有溶质析出即都变为饱和,设第一次蒸发的水多,则析出溶质也一定多。
然后把第一次蒸发分作两步,即先完成第二步,这时蒸发了
c g 水,析出m 2 g 溶质,溶液一定为饱和。
在此基础上多蒸发了(b -c ) g 水,多析出溶质为(m 1-m 2) g ,所以有c
b m m S --=21
100,对照选项得解。
12.解析:将100 g 60 ℃时的CuSO 4饱和溶液冷却至20℃时要析出CuSO 4·5H 2O 晶体。
这个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少;溶液为20℃的饱和溶液,与60℃相比浓度减小;有晶体析出,同时带出水,溶剂质量减少。
对照选项B 正确。
13.答案:(1)100 g (2)47.5%
解析:(1)由题意知,相当于10 g KNO 3加入10 g H 2O 即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00 g 。
(2)蒸发掉10 g H 2O 得到190 g 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知其溶质为95 g 。
故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0
95×100%=47.5%。
(或加10 g KNO 3得到210 g 饱和溶液,其溶质为105 g 。
故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为95 g ,质量分数为200
95×100%=47.5%) 14. 7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