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
和谐的蓝白之美——浅谈南通“老蓝花布”图案设计及其艺术特色

Arts circle艺术设计2012/09++和谐的蓝白之美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其格调古朴大方、清新秀丽,至今仍焕发出特有的迷人魅力。
南通地区作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和主要产地之一,其生产的蓝印花布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因而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明末清初,人们将蓝印花布称为“老蓝花布”,“老蓝花布”经过南通历代民间染坊和艺人数百年不断挖掘、切磋、丰富,产生了不少手工精湛、设计新颖的优秀之作,我们称它为精品,本文试就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图案设计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研探。
一、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匹料图案设计南通“老蓝花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而民间艺人在蓝印花布匹料图案设计时,又能设计出众多的花样,有的以单独一种题材来设计图案,如单纯的植物花卉图案设计的就比较多,梅、兰、竹、菊是常常单独出现的题材。
有的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图案为一体的混合型图案,如“喜鹊登梅”图案是由植物花卉图案与动物图案两种类型结合为一体的混合型图案,“鲤鱼跳龙门”则是由两种以上类型图案组成,这种混合型图案在日常用品的蓝印花布中也普遍存在。
在广泛的设计题材中,民间艺人创作一般以植物花卉和动物图案为主,是因为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案素材,而且有些植物花卉和某些动物形象优美、风格独特以及含有吉祥之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在蓝印花布匹料中,也有简洁的几何图案,民间艺人以造型要素中的点、线为基本元素,采用自然现象中不同形体,例如波浪形、回旋形、日月形,并运用生活中常见的鱼鳞及手工纺织纹,以变化的手法组成多种几何图形图案,这种形象生动,结构简洁的形体,反映着民间艺人创作智慧的结晶。
二、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日常生活用品图案设计对于蓝印花布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图案设计,包括被面、包袱布、帐檐、门帘、头巾、枕巾、肚兜、围涎兜等设计。
其中被面设计在南通民间特别多,而且设计有一定标准要求,被面呈长方形,有双幅(民间称“独幅”被面)、三幅(民间称“七幅头”被面)、四幅(民间称“九幅头”被面)三种,由手缝拼接而成。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和色彩特点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和色彩特点清代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手工艺作品的代表,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由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清代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色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享誉全国,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印花织物的佼佼者.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用途非常广泛,常被应用于枕套、包袱、被套等日常生活物品上.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类型多种多样,纹样风格朴素典雅,纹样题材也多取自于大自然或生活情景,在色彩运用上,只选用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因而南通蓝印花布又可分为蓝底白花与白底蓝花两种.然而,在这种朴实不华的色彩运用之中,却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一、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题材往往涉及动物、植物和人物,单纯的文字图形、几何图形或者多种图案相结合的综合纹样也较为常见,这些来源于不同题材的纹样造型基本上可以纳入到具象纹样造型、抽象纹样造型和具象抽象综合纹样造型这三种纹样造型类型之中.(一)具象纹样具象纹样造型,是指在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中,纹样造型图案通过刻画动物、植物、人物等题材的具体形象来传达所表达的内涵.绝大多数蓝印花布的纹样属于这种具象纹样造型,因为南通蓝印花布中的素材要么来自大自然,要么来自生活经验,因而大部分传统蓝印花布手工艺人从自然界或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对具象形象的刻画,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往往也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将具象纹样表现得更加富有视觉观赏性.具体而言,南通蓝印花布具象纹样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所刻画的内容,但由于受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限制,纹样装饰必须要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使得形象更加符合美的造型法则.例如,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蝙蝠纹样造型就是具象纹样造型的典型代表,从图中可以十分直观得看出图案印制的是四只蝙蝠,蝙蝠展翅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具象表现蝙蝠形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印花技术的限制,对具象题材的造型进行适度修饰、夸张或概括是十分必要的,适度的修饰使造型特点更加突出,赋予蓝印花布平面造型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生动活泼、装饰性更佳的效果,增加蓝印花布的视觉观赏性.(二)抽象纹样抽象纹样造型也是南通蓝印花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图案一般由高度抽象、符号化的几何图形或者文字构成,体现出对形式美的执着追求以及直观的视觉美感.抽象纹样造型是相对于具象纹样而言的,二者所表现的内容正好相反,具象纹样造型注重刻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而抽象纹样则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多以文字或者抽象图形、符号的形象出现,使得蓝印花布视觉效果绚丽多彩、变化无穷.抽象纹样造型主要包括文字纹样造型和几何图形纹样造型.第一,文字纹样造型.南通蓝印花布文字纹样中,最为常见的有福禄寿禧等含有吉祥寓意的文字,而且文字的字体多采用篆书.由于中国汉字字形结构富有可塑性,而且往往含有很多的美妙寓意,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象征性,因而在蓝印花布造型中深受欢迎.第二,几何图形纹样造型.这种纹样通过规律的几何图案或者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形成简洁明快的视觉美感.其中回纹(如图2所示)是应用最多的,回纹的特点是简洁大方、典雅规整,它是由雷纹线条组成的几何形体,寓意安宁吉祥、绵延不绝,这种抽象的符号化图形具有简洁明快的视觉特点.(三)综合纹样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在通常情况下,二者在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中并非是非此即彼的,二者常常融会贯通地运用在同一个蓝印花布图案之中.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综合纹样在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中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同构,即以具象纹样刻画为主体纹样,结合抽象纹样的外在形式.在常见的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狮子滚绣球被面图案中,其主体纹样就由狮子滚绣球与梅兰竹菊的具象画面组成,而抽象纹样则是作为背景的格子纹样和万字纹,这两种抽象纹样作衬托、装饰,使得整个图案纹样结构层次感分明,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融合,显现出密而不乱、多而不杂的风格.第二,具象纹样在中心,轮廓外围配上抽象纹样.这种具象和抽象结合的图案在南通蓝印花布中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在常见的包袱布福寿双全图案中,具象的蝙蝠纹样的轮廓外围用大小不同的点进行点缀,中心纹样中抽象的寿字纹样,则是经过高度概括、抽象化、符号化的艺术加工提炼而出.整个纹样结构看起来简洁明了,图案造型生动有趣,不仅在视觉造型上更加富有观赏性,二者的相得益彰也完美烘托出福寿双全的寓意.二、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特征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素朴雅致,不追求奢华炫目,它的色彩只包含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但是在这两种简单的颜色背后所隐藏的不仅是传统手工艺者朴实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而且也包含了古人的和谐自然观念.(一)色彩只用蓝色和白色搭配清代南通蓝印花布只采用了蓝色、白色两种颜色,两种色彩简明轻快、一动一静、各有所长,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美感.首先,蓝色作为深色系的代表,可以带来朴素和低调的视觉效果,用单纯的靛蓝染色,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朴素、低调,完全不同于五颜六色或金碧辉煌的喧嚣浮躁或奢侈华丽;而且从色彩所蕴含的情感特征来看,蓝色代表冷静、深沉、清静、含蓄、沉稳等特质,能够很好地代表劳动人民淳朴敦厚的性格和朴实不华的审美特点;其次,白色单纯透明,和蓝色一起搭配,既能够表达蓝天白云的自然意境,又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使得图案更加醒目,完整地衬托出蓝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二)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清代南通蓝印花布色彩的运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蕴义.中国古代是长幼尊卑分明的等级社会,服饰制度也是等级分明的,青色是平民阶层的代表色,这就使得南通蓝印花布这种民间手工艺品长盛不衰,因而,蓝色的运用背后是一种平民历史文化,而在当代,蓝印花布则已经不再代表等级文化,而是走向了一种简约、朴素的审美趣味.第二,深厚的南通民俗文化.南通人民把蓝印花布也称作青花布,在民俗文化中,蓝印花布在充当生活常用品的同时,也被寄予一些民俗文化寓意.人们用青、白色寓意清白,希望为人处世一尘不染、清清白白,而文人墨客则用青色服装来显现自己清高的风骨.在清代,南通民间婚俗中也用青与亲的谐音来表达情感,使得婚礼喜庆气氛更加浓郁.由此可见,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靛蓝色彩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而且饱含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三)色彩运用和谐自然.除色彩种类有限、文化内涵深厚之外,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运用还显现出和谐自然的鲜明特征.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较为单一,它没有绫罗绸缎色彩的鲜艳和丰富,但是蓝白的协调搭配,却和蓝天白云、旷远翠绿的自然界景象相得益彰,展现出自然和谐的色彩运用观念.如图3的龙凤戏珠蓝印花布,白色和蓝色的简单搭配却格外显现出蓝天白云的美妙风景,龙凤呈祥的场面更是表现出了手工艺人对和谐境界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见,蓝白二色的搭配深刻体现出传统手工艺人对和谐自然的追求:蓝色是苍天碧海的颜色,代表宁静、宽厚、深遂、稳重、智慧和包容的特征;而白色则使人联想到白云、白雪,代表纯洁、光明、神圣的特征,这两种颜色的巧妙运用,不仅产生一种明快、朴素的美学特点,更具视觉冲击力.此外,南通蓝印花布色泽单一却不失光彩,凝重而不失自信,产生一种自然、质朴、宁静、和谐的境界美.三、结语清代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手工艺作品的代表,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题材丰富,纹样类型也多种多样,在精美的造型之上,再加上对蓝色和白色独到运用,使得蓝印花布呈现出朴实、自然、和谐的风格特点.如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参考文献:【1】沈雯哗.《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振兴研究》.江南大学,2007.【2】王旭娟.《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探析》.苏州大学,2007.。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家居环境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更追求的是个性化、有品质、有文化内涵的家居体验。
而南通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具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手工工艺技艺,在家居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受欢迎。
南通蓝印花布是指采用蓝色墨汁在白色棉布上手工印染出的图案,因其布面蓝色清晰,色泽饱满,质地柔软耐用,兼有极高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家居室内设计中,南通蓝印花布通过生动鲜明的色彩和清晰的图案,为室内空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一、南通蓝印花布与家居软装搭配南通蓝印花布作为一种手工印染艺术,具有明显的手工痕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家居室内设计中搭配软装,可以增加空间文化内涵,提高空间的美感价值。
比如,在卧室里,用南通蓝印花布作为床单、被褥、靠垫,或是地毯、门帘,都可以在不过于夸张的方式下,为卧室空间带来一份中国式的文化之美。
同时,南通蓝印花布的宜人的蓝色涵义也适合用于卧室这一私密空间中,既可以温柔缤纷,又可以热情洋溢。
而在客厅中,则更适合用南通蓝印花布做为沙发座垫、靠垫、窗帘、抱枕等等软装饰品。
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有了更好的呼应,更在客厅的文化传承上有了更深刻的体现。
另外在家里摆放南通蓝印花布成品作为装饰品,比如桌布、墙挂、吊扇罩等,也可以起到不错的点缀效果,更是会让这些空间呈现出更好的文化性和氛围感。
二、南通蓝印花布与灯光搭配当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被照射在特定的灯光下,它就能释放出更为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在家居室内设计中,南通蓝印花布与灯光的搭配,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光影和空间感,增强房间整体的美感,也能够使得空间的魅力更加动人。
在南通蓝印花布与灯光的搭配中,可以选用比较自然柔和的灯光,如黄光或者是白色的柔和光线。
在南通蓝印花布面前,选用柔和的灯光,可以达到一种更好的渲染效果,从视觉上令人更加愉悦、安宁和舒心的感受。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包括其历史渊源、设计风格、艺术表现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
一、历史渊源蓝印花布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最早的蓝印花布制作技术是由宋代的手工技艺演变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蓝印花布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民间流行的纺织品之一,甚至被皇室贵族所喜爱。
二、设计风格蓝印花布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每一款花纹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常见的设计图案包括花鸟鱼虫、山水田园以及各种吉祥纹样等。
这些花纹既能展示自然风光,又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印花布的设计不仅注重细节和纹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富有创意的构图和配色,传递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三、艺术表现蓝印花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过程包括纹样设计、制版、蘸布、印花、晾晒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手艺的传承和创新,将普通的布料变成了艺术品,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其中。
四、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蓝印花布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图案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相联系,如中国画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儒家思想中的吉祥图案等。
通过蓝印花布,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设计风格,更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探索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扬开来。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以其鲜艳的蓝色、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在其精细的图案设计上,还表现在它与服装设计的创新结合中。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设计丰富多样,通常以花卉、鸟兽、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其图案线条流畅、简洁明快,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同时,南通蓝印花布采用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其制作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版、印染、晾晒等。
这种制作方式赋予了南通蓝印花布独特的质感和纹理,使其在视觉上更具立体感和艺术感。
在服装设计中,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为服装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魅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将南通蓝印花布与其他面料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服装款式。
例如,在夏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成轻薄透气的衬衫、连衣裙等,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同时,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进行调整和变化,使得服装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此外,南通蓝印花布还可以应用于配饰设计中,为服装搭配增添亮点。
设计师可以将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成领带、围巾、手提包等配饰,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协调和精致。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与服装的颜色、款式相互呼应,起到了提升整体设计感和艺术性的作用。
总之,南通蓝印花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服装设计中展现出了无穷的创新潜力。
它不仅丰富了服装的样式和图案,还为服装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魅力。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与服装设计的创新应用相得益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而富有江南风情的服装画卷。
探究南通民间蓝印花布 - 东南文化

可按市场需求, 制成服饰、 床上用品、 迹。 纹样的题材和内容, 一般根据民间传说故事, 花纹的吻合。
!"
探究南通民间蓝印花布
之悦目、 听之悦耳。 这些纹样大都是图必有意, 意 “和合二仙” “龙凤呈祥” “凤戏牡 必吉祥。 如: 、 、 “狮子戏球 ” “麒麟送子 ” “连年有余 ” “富贵 丹” 、 、 、 、 在简单的蓝白两色中, 充分表现出喜庆、 和睦、 富 贵、 团圆等变化迥异的风姿风韵, 创造出千变万化 的艺术造型, 给人以蓝白之美的享受。 民间蓝印花 布可谓是中华民族工艺史上的瑰宝。 四 走进南通 民间蓝印花布在南通的经历也是曲折的。 “ 洋布 ” 民国以来, 随着外来 进入国内市场和 国外的染料、 先进印染技术的不断引进 ! 传承了几 百年的民间蓝印花布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 世 纪 $、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民间蓝印花布作 %# 年代, 坊, 已处于瘫痪或基本停业状态。 江苏南通因交通 较闭塞, 受到外来的冲击和影响相对小一些, 有些 乡镇还相继保留着一部分民间蓝印作坊, 但生产 量却日趋减少。 据初步调查, 目前南通地区民间蓝 除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外, 大 印花布作坊有 & 家, 因民间蓝印花布的销路不 从业人员不到 *## 人。 畅, 生产很不正常, 往往是干 " 个月歇 ’ 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有了极大的提高, 久违了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又逐 步出现在国内市场上。 同样, 南通的民间蓝印花布 也有了新的转机。 有所不同的是, 南通人不是仅仅 满足于恢复民间蓝印花布的生产和销售, 而是充 分利用民间蓝印花布这一特有的地方资源, 做优、 做大、 做强。 他们始终认为, 民间蓝印花布不是纯 商品, 它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 正由于南通人把 民间蓝印花布作为民间工艺进行保护和宣传, 做 了大量的收集、 挖掘、 整理、 研究、 展示、 开发等有益 的工作, 所以, 南通对民间蓝印花布的保护工作做 出了成绩, 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 几点思考 现在, 国家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十分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视, 即将出台 护法 》 。 民间蓝印花布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 它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长, 普及面之 大, 影响之深, 是其他染织艺术无法相比的。 南通 市虽然对民间蓝印花布做了一些保护和开发、 研 制、 生产工作, 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就 拿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来说, 蓝印花布工艺流程 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处于青黄不接。 如设计师仅有 刻板工 * 人, 染色工 * 人, 刮灰工 * 人, 刮浆 * 人,
非遗文化为背景的IP形象设计与研究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

参考内容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 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品面临着许多挑 战,如何在其传承和发扬中寻求创新和振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演示以南通传统蓝印花布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旨 在为传统蓝印花布的振兴提供策略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强对南通传统蓝印花布 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和意义,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多的 灵感和支持。其次,可以从图案、色彩、材料等多个方面入手,运用现代设计 手法和理念,对传统蓝印花布进行再设计,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生命力。
最后,可以加强与传统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的合作与交流,让更多的设计师和 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技艺,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慧支持。
南通蓝印花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历史角度看,它记录了古代中国染织业 的发展历程。从文化角度看,它融合了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此外,南通蓝印花布还具有地域特色和民 俗风情,是研究南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南通蓝印花布的IP形象设计
在当今社会,IP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对南通蓝 印花布的IP形象设计,我们可以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传达给更多的 人,增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针对南通传统蓝印花布面临的困境,本研究从设计学的角度入手,采用文献资 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传统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 对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和再设计,以期为其传承和发扬提供新的 思路。
南通民俗文化蓝印花布

南通民俗文化蓝印花布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
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
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
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
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
在南通地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在明清时期,由于南通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和"蓝草"的生长,并且"蓝草"和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
故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在众多印染蓝印花布艺人中南通的吴元新是其中一位,他从小对美术兴趣浓厚,17岁进印染厂做学徒,工作后于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深造。
为继承和发展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吴元新为了收集图案文样,走遍了江浙一带乡间的田园农舍。
除了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蓝白世界内苦苦钻研,他就是走路也不会放过有用的"目标"。
2000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个人蓝印花布艺术馆,并收藏了近千件民间的蓝印花布图案。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
《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明清时期,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老百姓又称之为浇花布,在这基础上发展至今。
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
这种蓝白底相交的传统工艺有着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
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
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第一道就是镂刻花版,在牛皮纸上勾出大体的图案,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笔,进行镂刻,镂刻中有分刻面、刻线、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刀法,来表现大块图案,这也是蓝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蓝印花布图案中的线又分阴线、阳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
目录:
1.基本信息
2.产品概况
3.文化演变
4.设计理念
前言: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
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
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
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蓝色印花布是传统文化的精美的展现与传承。
基本信息:
产品概况:
历史文化: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经普遍流行于民间,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
明清一代的作品。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
设计理念:
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
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
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
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
可见在当时蓝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