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斜坡油气藏形成分布与精细勘探 以冀中拗陷及二连盆地为例(赵贤正,金凤鸣等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赵文智;方杰【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7(034)002【摘要】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大型断陷湖盆,二连盆地则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小型断陷湖盆群.二者尽管构造演化特点相似,但湖盆规模、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差异很大,导致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不同.对比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近几年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总结归纳出5方面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特征:①断陷湖盆大小决定凹陷油气资源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规模.②成熟烃源岩厚度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分布范围.③主洼槽(生油中心)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平面分布形态,例如,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沿主洼槽带周缘呈"槽缘多环型"分布形态,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在主洼槽内呈"槽内半环型"分布形态.④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决定油气运移主方向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格局.⑤断陷湖盆成藏组合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图5参11【总页数】6页(P129-134)【作者】赵文智;方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部,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断陷盆地前积地震相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规律——以彰武断陷九佛堂组为例[J], 吕栋;戴胜群;李斐;宋燕2.陆相压性浅水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J], 沈武显;樊太亮;宫雪;毛治国;牛新生3."岩性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与勘探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J], 袁选俊4.断陷湖盆缓坡带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及勘探实践——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蠡县斜坡为例 [J], 田建章;李先平;崔永谦;周从安;辛玮江;吴晓龙;赵伟森5.“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课题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J], 邹才能;袁选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

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

渤中凹陷斜坡类型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史盼盼;周园园【摘要】渤海海域新近系是最重要的勘探层系,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深层汇聚脊、基底形态、斜坡产状等共同控制了浅层的油气富集.本文主要依据洼中隆起型汇聚脊特征及其与斜坡产状的关系,结合基底形态将渤中凹陷区斜坡划分为14个二级斜坡带.不同类型斜坡带的浅层成藏模式、成藏特征分化性较大,其中顺脊斜坡区运移条件好,油气在高凸起区大规模聚集成藏,斜坡区难以大规模成藏,但是在切脊断裂强发育区可以形成中小型商业聚集;横向脊宽缓斜坡区是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具有多个交叉脊成排成带富集的特征;挠曲坡折晚期断裂相对不发育,深层沉积砂体发育,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一部分可以侧向运移在斜坡高部位馆陶组成藏,但规模相对较小.勘探实践表明,斜坡类型及其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渤海海域斜坡区勘探,指明下步方向,并为类似的断陷盆地浅层勘探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10页(P9-18)【关键词】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斜坡类型;新近系;油气成藏特征;汇聚脊【作者】王德英;薛永安;于海波;黄江波;张宏国;史盼盼;周园园【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区主要指从深部洼陷带向凸起区的缓慢过渡带,其分布面积占凹陷总面积的50%~70%,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一直是勘探的重要领域[1-4]。

近年来已相继在渤海海域临近陆区的辽河坳陷西斜坡、济阳坳陷东营南斜坡、岐口凹陷斜坡、冀中坳陷文安和蠡县斜坡等获得大规模发现,地质储量超15×108t油当量[5-6],但多集中在古近系,特别是沙河街组。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PetroChina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
Abstract: In view of complex buried-hil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unknow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Shulu sag in Jizhong depression,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buried hil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ccumulating models were studied using petroleum geology and sedimentary petrology. After analyzing the buried hill types, reservoirs and transport system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g has the foundation for forming diverse buried hill reservoirs.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reservoir-cap assemblage and reservoir model. Finally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various buried hill reservoirs were identif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floor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op-cut wedge-like buried hill reservoir, the basement oil source fault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the uplifted fault block, and the lateral seal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ault terrac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ult terrace and gully erosion buried hills in the slope area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ypes and zone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The study is a useful reference to identification of buried hill targets and well location in the Shulu sag, and helpful to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to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华北束鹿凹陷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藏分布规律与区带成藏模式

华北束鹿凹陷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藏分布规律与区带成藏模式

华北束鹿凹陷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藏分布规律与区带成藏模式梁星如;张峰;李胜利;黄杰;梁官忠;孙婷婷;于仁江;曹斌【摘要】在系统阐述冀中坳陷南部束鹿凹陷斜坡带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不同区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斜坡带主要发育4种类型油气藏,斜坡北、中、南段成藏条件与模式不同;斜坡内外两带成藏规律与油气藏类型不同,其中斜坡中部西曹固构造带具有连片成藏的优良条件,而沟通油源的深大断裂形成的断块是优先成藏的有利区带.【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10页(P66-75)【关键词】束鹿凹陷;沙河街组;油藏分布;成藏模式【作者】梁星如;张峰;李胜利;黄杰;梁官忠;孙婷婷;于仁江;曹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束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南部边缘,是长期稳定发育的,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石炭-二叠的海陆交互相和煤系地层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北北东向、简单箕状凹陷,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的特征。

束鹿凹陷北起衡水断裂,西至宁晋凸起,南到小刘村凸起,东部以新河断裂为界,面积约为700 km2(见图1)。

束鹿斜坡带位于束鹿凹陷的西部,其东部为束鹿洼槽区,向西逐渐超覆于宁晋凸起,东西宽6~11 km,南北长约41 km,总面积约346 km2,呈北东向展布[1]。

截至2014年,束鹿西斜坡估算油气聚集量为0.5×108t,但目前找到的油气仅为油气聚集量的30%左右,应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河北省冀中坳陷是一个深厚的凹陷,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和东部,是中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
一。

据统计,冀中坳陷的地表面积约为平方公里,落差达1000米,深度达到4000米。

冀中坳陷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特点是影响其丰富的油气资源的重要因素。

冀中坳陷的凹陷形态极具特色,呈双曲率凹陷,由东部的东翼和西部的西翼组成,其中东翼较浅,西翼更深。

油气成藏特点主要为砂体层成藏,油气分布较密集,有利于勘探开发。

冀中坳陷深厚,凹陷形态复杂,构造特征多样,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油气资源。

构造复杂的冀中坳陷,在不同的深度有着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如深层层系的堆积、构造褶皱和活动断裂等,以及油气的聚集、分散和渗流等。

冀中坳陷的油气资源丰富,但仍需进一步开发利用,以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必须综合分析冀中坳陷的构造特征,准确掌握油气成藏特征,以及油气聚集分布情况,以便有效利用油气资源。

总之,冀中坳陷深厚,构造特征多样,油气成藏特点复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油气勘探开发地。

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冀中坳
陷的油气资源,将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3)002【摘要】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 依据沉积演化、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储集体分布特点、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评价和有利构造岩相带预测. 结果表明,冀中古近纪断陷盆地划分为斜坡外带-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砂等8类35个构造岩相带,其中6个Ⅰ类构造岩相带及洼中带、陡翼反转带和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总页数】7页(P10-15,47)【作者】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 [J], 张玮;漆家福;雷刚林;魏巍;曾详洲2.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断陷层构造岩相带划分及其控藏作用——以营城组为例 [J], 安天下3.从冀中拗陷勘探历程和经济看临清拗陷勘探方向 [J], 杨克绳4.冀中拗陷北部潜山带隔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J], 王新龙;苏敏;刘宁静;许菲5.冀中拗陷北部伸展构造样式 [J], 谭试典;王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_彭先焰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_彭先焰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彭先焰 王 权 高吉宏 张晓龙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冀中坳陷第三系以断块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通过深化复杂断裂带成藏规律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与应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勘探技术。

该技术已在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勘探中成功应用。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难点;技术对策;冀中坳陷中图分类号:TE132.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03(2001)05-0040-031 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难点断块油气藏是指油气在断块圈闭中的聚集,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主要受断层形成与油气形成运移时间匹配和断层遮挡条件控制[1]。

冀中坳陷断裂异常发育,虽经多年勘探,仍有较大的剩余资源,但勘探对象却日益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复杂的勘探潜力区多集中在复杂断裂构造带上,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¹断层发育,但断距不大,断裂组合复杂,构造解释难度大;º圈闭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断鼻、阶状断块、/屋脊0式断块、/墙角0式断块、地堑式断块、地垒式断块、反向断块、顺向断块圈闭等,对应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含油层系多,纵向上,各个油藏沿断层呈/牙刷状0叠合分布,平面上,多套含油层系叠合连片,多为复式油气聚集区;¼油藏数目多,规模小,油(气)水关系复杂;½断块之间砂体横向变化大,沉积相研究、储集层预测难度大;¾有丰富的油源,畅通的油气运移通道,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越的大构造背景。

2 勘探技术针对复杂断块存在的以上特点,加大了研究和勘探力度。

在勘探程度高,剩余潜力大,油气富集的老油区按照/立足富油凹陷、着眼有利构造,油田上下找油田,油田周边找油田,扩边、扩层、扩块,高部位出油低部位扩,低部位见显示追高点,中间见油层上下扩0的立体勘探思路¹,勇于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断块油气勘探综合配套技术(图1)。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赵贤正;金强;张亮;梁宏斌;金凤鸣【摘要】苏桥-文安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的地方,近期仍有新的发现.为查明研究区源于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等成藏背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3种成藏模式:石炭-二叠系自生自储、上古生下古储潜山以及古生新储第三系混源.3 500~5 000 m的石炭-二叠系生油窗是自生自储型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断距超过300 m,造成奥陶系与石炭-二叠系烃源灶对接,是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活动性断层沟通煤系源灶,是第三系混源成藏的条件.还指出了3个有利前景区,明确了进一步勘探方向.【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6页(P459-464)【关键词】二次生烃灶;油气成藏模式;控制因素;勘探方向;石炭-二叠系;冀中坳陷;渤海湾盆地【作者】赵贤正;金强;张亮;梁宏斌;金凤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黄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黄岛,266555;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华北地台广泛发育含煤建造的石炭—二叠系[1],受印支—燕山运动影响,不少地方抬升遭受剥蚀,但是在渤海湾盆地(包括研究区)仍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保存下来,并且在第三纪发生了二次生烃和油气聚集,形成有利油气勘探地区[2-6]。

例如,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斜坡[7]、黄骅坳陷的南皮凹陷和歧口凹陷[8]、临清坳陷东部[9]、济阳坳陷孤北潜山[10-11]、渤中坳陷渤南缓坡[12]以及东濮凹陷文留构造[13-14]均发现煤成油气藏。

冀中坳陷苏桥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和产出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的地区[1],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为150.64×108m3,估计资源量为536.5×108m3[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