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复习)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 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 面的压力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受到的重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0、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
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D )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上C.
人握旗杆所用的力越大,所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所受的
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5、如图所示,木块沿竖直墙下落,木块的受力情况是 ( A ) A、只
受重力
B、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C、受到重力、摩
擦力和弹力
D、受到重力和弹力
6.(多选)如图,A、B两长方体物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复习课件
一、知知识识梳清理单
力是物体间的__相__互___作__用
力的概念 力是 矢 量(填“矢”或“标”)
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相 互 作
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 摩擦力
等
力的分类 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用
产生原因: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力
力学中 常见的 三种力
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物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地面对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A 对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7D、.A如、图B间所没示有,摩质擦量力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的木板上滑
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
1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一个斜上的拉力F,这 个力与水平方向成θ角,在此力作用下,物体水平向右匀速滑动,求: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题型复习

第三章题型补充一.典型受力分析题目(一).水平面上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A.F f<μmg B.F f=μmg C.F f>μmg 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斜面上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已知推力大小为F,斜面倾角为α,求:⑴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⑵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⑶斜面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一个重20N的=30物体在斜面上静(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三)竖直墙面上1.重为30N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F=50N托住物体。
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
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2.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二.判断受力个数1.如图,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不等于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个个个个2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相连,P与斜放在其上的固定档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的外力的个数有可能是()A、2个B.3个C.4个D、5个4.如图所示,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两杆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B都受三个力作用(B)A、B都受四个力作用(C)A受三个力,B受四个力(D)A受四个力,B受三个力三.力的多解问题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一水平恒力F 的作用,要使物体在水平面上沿OA 方向做加速运动,就必须同时再对物体施加一个力F ’,则F’的最小值应是……( ) A F B FsinC FcosD Ftan2.如图7-2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0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等于( )A .mg 3B .mg 23 C .mg 21D .mg 333.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 ( )A .只有唯一组解B .一定有两组解C.可能有无数组解 D.可能有两组解4.对一个已知的力F进行分解,已知下面哪一个条件,它的解肯定是惟一的()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四.能承受最大的力的判断1.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2.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 N的细线OA与竖解直方向成45°角,能承受最大拉力为5 N的细线OB水平,细线OC能承受足够大的拉力,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下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ABOC3.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细绳AB与竖直墙夹角为60°,轻杆BC与竖直墙夹角为30°,杆可绕C自由转动,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转杆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00N,则在B点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Array4.定在竖直放置的圆环的环上,O点为圆环的圆心,AO绳与竖直方向的37,BO绳的B点可在环上滑动,已知每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夹角为大拉力均为12N,则在B点沿环顺时针缓慢滑到N的过程中()A. 两根绳均不断 B. 两根绳同时断C. AO绳先断D. BO绳先断5.轻绳AB总长l,用轻滑轮悬挂重G的物体。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卷 (1)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卷一、单选题1.关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 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都要发生改变C. 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形状都要发生改变D.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灯挂在电线下面,绳子有形变,电灯没有形变B. 绳对物体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3.一根弹簧,下端不挂重物时长8cm,挂上2 N的物体且静止时弹簧长10cm,则当弹簧下端再挂0.5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A. 0.5 cmB. 2.5cmC. 10.5 cmD. 8.5cm4.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摩擦因素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 动摩擦因素μ与正压力N成反比,N越大,μ越小C. 动摩擦因素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N成反比D. 动摩擦因素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5.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则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A. FB.C.D.6.一物体受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面4组力的组合中,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F1=9N、F2=1N、F3=5NB. F1=8N、F2=3N、F3=15NC. F1=4N、F2=2N、F3=10ND. F1=6N、F2=10N、F3=10N7.两个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为30N,那么另一个力的大小可能是()A. 10NB. 15NC. 80ND. 85N8.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图中F 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B. 物体受到mg、F1、F2、F N共四个力的作用C. F2是物体对斜面的力D. 力F1、F2、F N这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 N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9.如图所示,将一个大小为6N的力F沿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分解.已知力F与x轴的夹角θ=60°,则力F在x轴上的分力F x的大小为()A. 2 NB. 3 NC. 6 ND. 12 N10.如图所示,分解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F=6N,已知一个分力F1=4N和另一个分力F2与F的夹角为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唯一解B. 一定有两组解C. 可能有无数解D. 可能有两组解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吊车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和OB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铁板匀速吊离地面。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PPT课件

3、大小
F = N
叫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两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 两个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与接触的面积无19关
二、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 0 F ≤ Fmax 4、最大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刚要运动的静摩擦力, 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等效作用点:重心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
形变程度决定 弹力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
27
例 2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上,放着物体m, 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8
例 3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 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29
[例4]在以下各图中物体A、B均保持静止,试分 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
30
力的正交分解法一:
[例5]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而斜面又静止于水平桌面, 试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作用点。
7
【力的图示】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 示。
50N
F=150N
8
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 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N)
9
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重力。
大小: G=mg g就是前面学过 的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g在地球上不同位移变化规律是什么?
4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
•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题

相互作用复习专题卓双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共48分,每题3分,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者得2分,错选或多选者不得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E.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F.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G.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H.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I.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J.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2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不是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B .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与万有引力有关C .目前我们知道的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D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3.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关于重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可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压紧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力B.重力可分解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沿斜面下滑的力C.重力可分解为对斜面的压力和沿斜面下滑的力D.重力可分解为支持力和摩擦力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小木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F≠0)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是()A.竖直向上B.斜向右上C.斜向右下D.斜向左上5.用以下方法可以粗略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右图所示,将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将木板的左端固定,而将其右端缓慢地抬高,会发现木块先相对静止在木板上,后来开始相对于木板向下滑动,测得当木块刚好开始沿木板滑动时木板和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开始滑动前,其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B.全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C.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sinθD.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6.一条轻绳承受的拉力达到1000N时就会拉断,若用此绳进行拔河比赛,两边的拉力大小都是600N时,则绳子()A.一定会断 B.一定不会断 C.可能断,也可能不断D.只要绳子两边的拉力相等,不管拉力多大,合力总为0,绳子永远不会断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 .大小可能等于零D .大小可能等于F8.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B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下滑力C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D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9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 =1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 、B 两个物体上,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A 物体对B 物体、B 物体对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 .1N 、2N 、1NB .1N 、0、1NC .0、1N 、0D .1N 、1N 、0N 10 .向南踩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和向南推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分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 .向北、向南;向北、向南B .向南、向北;向南、向南C .向南、向北;向北、向南D .向北、向南;向北、向北11 .一个物体质量为m ,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则下面关于此受力分析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G X 为下滑力,施力物体是斜面B .G Y 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C .N 和G 的合力等于G XD .若物体匀速下滑,则没有摩擦力12.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
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复习

F 第三章 相互作用拓展案
班级 姓名
【试金石】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B 轻绳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产生弹力时未必发生形变
C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2.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22b a + B.222b
a + C.
b a + D.2b
a +
3.如图所示,已知力F 和一个分力F 1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按要求和说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
(2)
5、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 cm ,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 cm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200 N/m
B (A 静止) A 沿着墙向上运动
(g=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
(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6、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
(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多大?
(2)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多大?
(3)如果物体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4)如果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让物体下滑,在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sin37°=0.6 cos37°=0.8)
【我的疑惑】
【差距归因】。
高一复习题(第三章相互作用)

2018年度石泉中学高一复习题(第三章相互作用)B. 0, 1NC. 0.5N, 0.5ND. 1N, 1N5、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 、一,劲度系数皆为' ,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 mi = 2 切和.若不计弹簧质量,取 取10」'■,则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 )A.5、10B.10、5C.15以爾 h 10心側D.10Q 油 S 、15媳正诵教課甲圈匕罔阳A.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是甲、乙、丙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中A. D.2、 如下图所示,一小球用两根轻绳挂于天花板上 好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3、 如下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为 4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4炉,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2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4》:孑,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4炉,方向竖直向对小球的弹力( A. 大小为 B. 大小为 C. 大小为 D. 大小为S0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G=1N 则弹簧测力计 A 和B数分别为( )的C A.立30°的斜面上,杆 ,弹性杆 ,球静止,绳1倾斜,绳2恰 上细 物 示 1N,6、四个图中,AB 、BC 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 C 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 处 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是(B.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是甲、丙、丁C. 图中的'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是乙、丙、图中的’ 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是甲、乙、丁7、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滑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90 ,已知滑块重为3 ,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0.1B.0.3C.2.0D.3.08、如下图甲所示,小孩用80「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此时木箱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如下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的水平推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如下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 ,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贝U 的大小分别为()A.80 、80 、90恥C.80 、100 、90養B.80 、80阴、45 D.80綁、100呻、45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翼卩管,在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11上的拉力.’作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A..,向右B. . ^ ,向左C.:逆跆,向右D.:萸",向左10、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1和摩擦力,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 •";「、= ;「',若撤去…,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A. . '■,方向向左B. '',方向向右C._. •,方向向右D.11、如图所示,两块木板紧紧夹住木块,一直保持静止,木块重为30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若左右两端的压力F都是100N,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30N,方向向上B.20N, 方向向上C.40N,方向向D.100N, 方向向上12、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上,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D.F1向上,F2向下,且F1=F213、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板静止,它的质量为k 一‘用、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则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A. B. 「■ C•…■ D. ■■14、如下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 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较大时方向向左,:旳较小时方向向右15、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上放有一物体,当皮带不动时,要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当皮带向左运动时,要使物体仍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则()AA \ B.f. <C A ' -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訂mm誓軒16、 两个共点力 "、1,其中,..=W ; A',—=卞;芒,它 们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 80 B.50 C.30 D.10 17、 大小分别为 >•和.的三个力合成,其合力的大小的范围是()A 2X < F C 2山丫B 3A' < F < 2LV c D<F< 20A' D D< F < 2LV18、 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 角•若此人所受重力为■,则椅子各个部分对他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A.・ B.?乜诂名C.(:、::;打D.19、 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 连接点;在'、〔和•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相互作用(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重点
三种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力 重力
①大小:G=mg ,g =9.8N/kg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等效作用点:重心
弹力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N F F μ=;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大小,m F F <<0;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121F F F F F +≤≤= 一个常用方法:正交分解法
Ⅰ 物理思维方法
l 、具体——抽象思维方法
从大量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这种抽象具体形象化――用有向线段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法,把对力的计算转化为几何问题来处理。
2、等效替代方法
合力和分力可以等效替代,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这是物理学中研究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Ⅱ 基本解题思路
1、认清研究对象: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取不锈钢电热管有关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出发点。
2、正确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受哪些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做到不多力,不少力。
3、列方程求解:据物理规律先用字母列方程,整理出待求量的表达式,统一单位,代入数据求解。
(三)知识要点追踪
关于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所受到的链轮其他物体的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要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都施加了哪些作用。
3、按一定顺序分析: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应先分析;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的条件认真分析。
4、画好受力分析图。
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四)本章专题剖析
[例1]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F 1、F 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53N 、5N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于F 1、F 2相互垂直,所以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对角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2
22
2
2
15)35(+=+=
F F F N=10 N
合力的方向与F 1的夹角θ为:
3
33
551
2=
=
=
F F tg θ θ=30°
点评:今后我们遇到的求合力的问题,多数都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例2] 如左图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
320030cos 21== F F N=346 N 合力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
小结:(1)求矢量时要注意不仅要求出其大小,还要求出其方向,其方向通常用它与已知矢量的夹角表示.
(2)要学好物理,除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注意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3]如图(甲),半圆形支架BAO ,两细绳OA 与OB 结于圆心O ,下悬重为G 的物体,使OA 绳固定不动,在将OB 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 的过程中,分析OA 绳与OB 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解析: 因为绳结O 受到重物的拉力T ,所以才使OA 绳和OB 绳受力,因此将拉力T 分解为A T 和B T ,如图(乙),OA 绳固定,则A T 的方向不变,在OB 绳向上靠近OC 的过程中,在1B 、2B 、3B 三个位置,两绳受的力分别为A1T 和B1T ,A2T 和B2T ,A3T 和B3T ,从图形上看出A T 一直减小,而B T 却是先变小后增大,当OB 与OA 垂直时B T 最小.
点评:(1)这类平衡问题,是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或可等效为三个力)而平衡,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如重力)而另一个力的方向始终不变,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改变.问第三个力取什么方向这个力有最小值.当第三个力的方向跟第二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这一规律搞清楚后,运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就比较方便了。
(2)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关系或变化情况,做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图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称为图解法。
(五)课堂练习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不为零的两个分力,下列哪些分解结果是不可能的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等
D.一个分力与F相等
2、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于天花板上的A、
B两点,已知两绳所能经受的最大拉力均为F T,则每根轻绳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3、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
时,弹簧伸长了3 cm,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 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200 N/m (g=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
(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4、如图所示,物重30 N,用O C绳悬挂在O点,O C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3N,再用一绳系O 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 A绳
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参考答案: 1、D 2、l ≥
2
2
2
4g
m F AB F T T -
3、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F=k x ,当弹簧伸长3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6 N ;弹簧伸长2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4 N.再由平衡的知识,可得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 (2)滑动摩擦力为F f =4 N ,正压力F N =G =20 N ,所以动摩擦因数μ=F f /F N =0.2
4、解析:当OA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时,OA 和BA 绳中的拉力都逐渐增大.其中某一根的拉力达到它本身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时,就不能再增大角度了.显然,OA 绳中的拉力先达到这一要求.
所以有cos θ=2
3320
30=
=
OA
T G
所以θ=30° ★课余作业
复习本章内容,准备章节过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