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五年级的文言文课外阅读.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使:__________执: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喜欢派拿着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6.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7.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第一篇: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小古文15篇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打完小麦。

有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散落的麦粒。

几个小孩站在门前,拍手叫喊着驱赶麻雀。

麻雀听到小孩们的叫喊声,四散逃去树林中。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瓶子里有果子,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声,两只猫的毛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只猫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乘胜追击,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

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

走进了一看,母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玩耍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

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①俄而:一会儿。

②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差:勉强。

④未若:不如。

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回答问题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①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②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③,自是一段奇景。

顷焉④,风色陡寒,海门⑤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

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 。

信哉!注释:①鲜xiǎn:少。

②焚修:焚香修行。

③蟾光:月光。

④顷焉:不一会儿。

⑤海门:二山相对,扼钱塘江入海口,称之为“海门”。

4.(2分)短文选自明代文学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文中作者身处的地点是() A.舟中B.寺中C.山中D.军中5.(2分)你认为以下哪个小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A.月夜盼潮B.月夜听潮C.月夜观潮D.月夜叹潮6.(2分)联系选文内容猜测,结尾句“信哉!”理解正确的一项()A.确实如此啊!B.真是诚信啊!C.赶紧写信啊!D.不能听信啊!7.(1分)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这句采用了描写,让人感觉二、文言文阅读(共53题;共244分)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1. 古文中的关于读书的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 文言名言10条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流逝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像这河水!昼夜不停的奔流向前。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说:“天大冷以后,才能知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威势武力不能挫我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致知在格物。

充实的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道理。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面颊同牙床骨相互依存,没有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解释加点字词。

恒:_________ 耻:_________知:_________ 识:_________厌:_________ 漫浪:_________[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1.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

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注释]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

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完整)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书籍

(完整)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书籍

(完整)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书籍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书籍本文档旨在列举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课外书籍。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 《三字经》- 作者:王官汉- 简介:《三字经》是一本常用于启蒙教育的经典书籍,以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2. 《百家姓》- 作者:无名氏- 简介:《百家姓》是一本以字母排列的百家姓字表,每个姓氏都配有相应的典故和故事。

这本书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扩展姓氏知识,了解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3. 《唐诗三百首》- 作者:无名氏- 简介:《唐诗三百首》是一本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的诗集。

这些诗歌以简洁优美的文言文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诗歌,不仅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4. 《古文观止》- 作者:清·吴楚材- 简介:《古文观止》是一本选编了许多优秀古文的书籍。

其中收录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理论文化等多个领域。

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进一步熟悉不同时期的文言文风格,拓宽阅读范围。

5. 《红楼梦》(少儿版)- 作者:曹雪芹-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而著名。

为了适应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选择相应的少儿版《红楼梦》。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领略到大家闺秀贾宝玉的成长经历,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

以上是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课外书籍的推荐。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 破瓮救人” 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
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 解释下列词语。

A. 嬉:() B.贾人:()
2.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
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
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 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
实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注】昃:zè,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
2.解释加点字
既长.:再适.长山:
五年未尝.解衣:
知其.世家:
日昃始.食:
3.翻译下面句子
或夜昏怠: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文正。

官至副宰相。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
5. 说说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哪几件事?
小学五年级现代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威廉 ?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

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
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
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
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
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
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
伸给了格里辛格。

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 玻璃碎片。

”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 何时?” “ 昨天早晨。


“ 已处理过?”“ 碘酒。


“ 还痛吗?” “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
分钟。

“费用?” 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不用付钱夫人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
是一种享受
1、给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加上标点( 3 分)
2、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

()------()(2分)3.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是;“ 他们”
指的是。

“ 添油加醋”是指。

(3 分)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2 分)
5、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 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2分)
6、段文字加一个合适的。

(1 分)

是一个生在西藏 (z àng c áng)的故事。

去,藏北有一个老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的一小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篷里出来,突然看面不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赶 (zhuǎn zhu àn)身拿来,瞄准了那只藏羚羊。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 ( 乞求求 ) 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人的心一,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 乞求求 ) 命。

但是,打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得冷冰冰的。

他双眼一,扣了扳
机。

随着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两行
泪痕也清晰可。

那天,老人并没有像往常一当即把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呈)
着那只藏羚羊死的子。

是他几十年狩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

夜里,他久久以
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抖⋯⋯
第二天,老人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

突然,他
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
静地卧着一只已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了求人留下自己
孩子的一条命啊!老人的心抖了,他自己的行懊悔不已。

后来,老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本文加上一个。

(2 分)
2、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和音,打“√”。

(2分)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 一来概括。

(1分)
4、写出下面的近和反。

(4 分)
近:抖()懊悔()反:清晰()消失() 5 、你篇短文主要了一件什么事?( 2 分)
6、句子,“夜里,他久久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抖⋯⋯第二天,老人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

”想一想当:老人当想什么?( 2 分)
7 、藏羚羊什么向老人下跪?( 1 分)
8、“老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句你是怎理解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 2 分)
9、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