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中磷含量的检测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油茶磷元素含量测定

油茶磷元素含量测定

油茶磷元素含量测定
油茶是杜鹃植物科油茶属油茶种。

油茶种子中磷是一种重要的矿质元素,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测定油茶磷元素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酸溶法测定:将油茶种子样品取出,经过干燥处理后,加入硝酸和盐酸等酸性溶液进行酸溶,然后用钼酸铵溶液做为指示剂进行滴定,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磷元素含量。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将油茶种子样品提取,制备成适合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溶液,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测定溶液中磷元素的吸收峰值,根据吸收峰值的大小计算出磷元素的含量。

3. 磷酸酶测定法:利用磷酸酶催化磷酸盐转化为无机磷酸盐的特性,制备油茶种子样品提取液,加入酶促反应底物,并测定底物消耗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的变化,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磷元素的含量。

这些方法都是常用的测定油茶磷元素含量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测定讲课讲稿

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测定讲课讲稿

操作步骤
2. 制备被测液:用坩埚称取试样约10 g(准确至0.001 g),加氧化锌0.5 g(氧化锌在灰化中能和磷形成磷酸锌 防止磷以氧化物的形式挥发造成损失),先在电炉上加热 炭化,然后送入55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灰化(白 色),灼烧时间约1 h,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用热盐酸 (1∶1)10 ml溶解灰分,并加热微沸5 min,将溶解液过 滤注入100 ml容量瓶中,用热水冲洗坩埚和滤纸,待滤液 冷却至室温后,用50%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出现混浊,缓 慢滴加盐酸使氧化锌沉淀全部溶解后,再滴2滴,最后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操作步骤
3. 比色:用移液管吸取被测液10 ml注入50 ml比色管中, 加入0.015%硫酸联氨8.0 ml,加2.0 ml钼酸钠稀硫酸溶液, 加塞,摇匀。去塞,将比色管置于正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 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50 ml,充分摇匀, 静置10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0 nm下,用1cm液 槽,用水调整零点,测定吸光度值。
1. 50%氢氧化钾溶液; 2. 盐酸、硫酸、氧化锌、滤纸; 3. 0.015%硫酸联氨溶液; 4. 2.5%钼酸钠稀硫酸溶液:量取140 ml硫酸注入 300 ml水中,摇匀,冷却至室温,加入 12.5 g钼酸 钠,溶解后加水至500 ml,摇匀,静置24 h备用。 5. 磷标准溶液:称取无水的磷酸二氢钾0.4391 g 溶于1000 ml水中,作为1号液,含磷0.1 mg/ml,吸 取1号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含磷0.01 mg/ml,作为2号液,比色用。
结果计算
根据被测液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查得磷量(P),按公式(1)计算磷脂含量:
式中: P─
标准曲线查得的磷量,mg;

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磷脂测定的试剂
1. 50%氢氧化钾溶液; 2. 盐酸、硫酸、氧化锌、滤纸; 3. 0.015%硫酸联氨溶液; 4. 2.5%钼酸钠稀硫酸溶液:量取140 ml硫酸注入 300 ml水中,摇匀,冷却至室温,加入 12.5 g钼酸 钠,溶解后加水至500 ml,摇匀,静置24 h备用。 5. 磷标准溶液:称取无水的磷酸二氢钾0.4391 g 溶于1000 ml水中,作为1号液,含磷0.1 mg/ml,吸 取1号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含磷0.01 mg/ml,作为2号液,比色用。
结果计算
根据被测液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查得磷量(P),按公式(1)计算磷脂含量:
式中: 标准曲线查得的磷量,mg; P─ V1── 样品灰化后稀释的体积,ml; V2── 比色时所取的被测液体积,ml; 26.31─ 每毫克磷相当于磷脂的毫克数; W── 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 小数点后第二位。 大豆油中磷脂含量在1.1%-3.5%
项目五植物油中磷脂含量的测定
食品分院刘深勇ຫໍສະໝຸດ 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 掌握用油脂中磷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吸收曲线的制作和结果计算。 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磷脂的定义
实验原理
•植物油脂中的磷脂经灼烧成五氧化二磷,被热盐 酸变成磷酸,遇钼酸钠生成磷钼酸钠,用硫酸联氨 还原形成钼蓝,在680nm,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 量。
操作步骤
3. 比色:用移液管吸取被测液10 ml注入50 ml比色管中, 加入0.015%硫酸联氨8.0 ml,加2.0 ml钼酸钠稀硫酸溶液, 加塞,摇匀。去塞,将比色管置于正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 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50 ml,充分摇匀, 静置10 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0 nm下,用1cm液 槽,用水调整零点,测定吸光度值。

MMFSCNJ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

MMFSCNJ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

M M F S C N J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MM_FS_CNJ_0297出口植物油含磷量分光光度法MM_FS_CNJ_0297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测定。

2.主要试剂和仪器.主要试剂盐酸:分析纯;硫酸:分析纯;氧化锌:化学纯;钼酸钠溶液:称取钼酸钠于500ml容量瓶中,以200ml蒸馏水溶解,小心加入140ml硫酸,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24h后备用;%硫酸肼溶液:称取硫酸肼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混匀;50%氢氧化钾溶液:50g氢氧化钾溶于50ml蒸馏水中,混匀;磷标准贮备液:称取在101℃干燥2h的基准磷酸二氢钾,精确至,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净小烧杯,并入容量瓶内,稀释到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磷1mg;磷标准工作液:用移液管吸取5ml磷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磷。

.仪器瓷坩埚:50ml;表面皿:直径约75mm;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移液管:1ml、2ml、5ml、10ml;高温炉;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

3.过程简述.试验样品按照ZB X 04007-86《出口植物油取样方法》取得平均样品,混匀后供检验用。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磷标准工作液0,,,,,,于七只编号为1、2、3、4、5、6、7的50ml容量瓶中,再分别按编号顺序加蒸馏水,,,,,,0ml(以上各管含磷0,,,,,,),向各管依次加入硫酸肼及钼酸钠溶液。

加塞摇匀,放松塞子,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取出,立即用流水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液或调节零点,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50μm处测定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

从菜子油中提取磷脂的研究

从菜子油中提取磷脂的研究
第 14 卷 第 1 期 四 川 轻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Vol.14 No.1 JOURNAL OF SICHUAN INSTITUTE OF
2001 年 3 月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Mar.2001
50
不 溶
40
物 30
20
加水量0.45% 加水量0.85% 加水量1.0%
10

4温0 度 50 55 60 65 70 粗磷脂量的影响
%
分 别 以 浓 缩 磷 脂 和 菜 子 油 水 化 粗 磷 脂为原料制取去油磷脂其结果见表 1 第 2 3 次和第 4 次萃取时 产物中丙酮不 溶物量 粗磷脂中多于浓缩磷脂中 由
电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 光学读数分析天平 湘仪天平仪器厂 远红外辐射电子恒温干燥箱 成都电烘箱厂 离心机 北京医疗仪器修理厂
比 粗磷脂含水量和萃取时 间 为此设三因素 三水平 进行 L9 33 正交试验 同 时 以萃取产物所含丙酮不 溶物量为指标值 其统计结 果和计算结果如表 6
据正交表中极差分析
表 3 丙酮量对含水量 40 的粗磷脂的影响
丙酮量:粗磷脂 2:1 7:1 9:1 10:1 5:1
丙酮不溶物 -- --
文章编号 1008-438X 2001 01-0058-05
从菜子油中提取磷脂的研究
田心健 李光辉 陈 琪
四川轻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四川 自贡 643033
摘 要 进行了从菜子油中提取磷脂方法的研究 试验证明 菜子油水化脱磷的加 水量为 0.85 1 水化温度为 70 80 水化时间 60min 搅 拌 速 度 80r/min 第 一次萃取加丙酮为 10 1 萃 取 时 间 为 30min 制取磷脂得率较高 试验还证明 以直接 用含 50 水分的粗磷脂加丙酮萃取效果较好 去油磷脂得率较高

植物磷含量测定(艾老师)【范本模板】

植物磷含量测定(艾老师)【范本模板】

植物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游离态磷)1.试剂配制(1)配100 ml l0%(w/v)的高氯酸,取7。

874 ml 72%的高氯酸溶液。

(高氯酸:分子量100.46,相对密度1.764)。

配800 ml 5%(w/v)的高氯酸,取31.494 ml 72%的高氯酸溶液。

(2)配制硫酸-钼酸铵溶液(溶液A):即0.5N H2SO4中含有0。

4%(w/v)的钼酸铵。

①溶解0.8g钼酸铵(NH4)6Mo7O24·4H2O于100ml水中。

②然后徐徐加入5 ml的浓H2SO4(98%).③充分混匀,冷却后加水至200 ml。

(3)配制10%(w/v)抗坏血酸溶液(溶液B):溶解2 g抗坏血酸于水中,最后加水至20 ml中,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保存。

(4)工作溶液:按体积比6:1混合溶液A和溶液B.注:工作溶液需要每天配制,配好后放置2小时后再使用。

2。

操作步骤(1)取0。

5克鲜样用液氮研磨成粉末,在4℃放置(冰上或者冰箱)至样品冻融,加入1ml 10%(w/v)的高氯酸(PCA)研磨均匀。

(2)匀浆液用5%(w/v)的高氯酸(PCA)稀释10倍,于冰上放置30分钟。

(3)于4℃,10000 g离心10分钟,上清液用于有效磷含量的测定(钼蓝法)。

(4)取2 ml工作溶液与1 ml样品上清液混合,于40℃温育20分钟。

(5)反应液在冰上冷却后,于820 nm可见光波长下测定吸收值。

如样品浓度过高,应适当稀释,使其OD值落在标线的线性范围内。

3.磷标准曲线的制作(1)磷标准溶液配制(60 ppm P):溶解0。

230 g磷酸二氢铵(NH4H2PO4)于100 ml蒸馏水中,即得600 ppm P的磷标准溶液,再将600 ppm P的磷标准溶液用提取剂稀释10倍,得60 ppm P的磷标准溶液.(2)标准曲线绘制:将60 ppm P的标准磷溶液用提取剂稀释,分别制成0。

6、1.2、2。

4、3.6、4。

MMFSCNJ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

MMFSCNJ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

MM_FS_CNJ_0297出口植物油含磷量分光光度法MM_FS_CNJ_0297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检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植物油含磷量的测定。

2.主要试剂和仪器.主要试剂盐酸:分析纯;硫酸:分析纯;氧化锌:化学纯;钼酸钠溶液:称取钼酸钠于500ml容量瓶中,以200ml蒸馏水溶解,小心加入140ml硫酸,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24h后备用;%硫酸肼溶液:称取硫酸肼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混匀;50%氢氧化钾溶液:50g氢氧化钾溶于50ml蒸馏水中,混匀;磷标准贮备液:称取在101℃干燥2h的基准磷酸二氢钾,精确至,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净小烧杯,并入容量瓶内,稀释到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磷1mg;磷标准工作液:用移液管吸取5ml磷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磷。

.仪器瓷坩埚:50ml;表面皿:直径约75mm;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移液管:1ml、2ml、5ml、10ml;高温炉;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

3.过程简述.试验样品按照ZB X 04007-86《出口植物油取样方法》取得平均样品,混匀后供检验用。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磷标准工作液0,,,,,,于七只编号为1、2、3、4、5、6、7的50ml容量瓶中,再分别按编号顺序加蒸馏水,,,,,,0ml(以上各管含磷0,,,,,,),向各管依次加入硫酸肼及钼酸钠溶液。

加塞摇匀,放松塞子,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取出,立即用流水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液或调节零点,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50μm处测定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称取混匀的试样~,精确至,置于瓷坩埚中,加入氧化锌,于电炉上缓慢加热至炭化完全。

然后将坩埚置于温度为55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2h,取出,放冷至室温,加入5ml蒸馏水及5ml盐酸,盖以表面皿,在电炉上加热微沸5min,取下后将溶液滤入100ml容量瓶中,以5ml热蒸馏水洗涤表面皿及坩埚,再以每次5ml热蒸馏水洗涤滤纸五次。

微波消化——ICP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磷

微波消化——ICP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磷
的吸 收 , 获得 了较 好 的检 出限和精 密度
美 键词 : 波消化 ; P植 物 油 ; 微 I ; C 磷 磷脂 广泛 存在 于各种 油料 中 , 油 时 不 同程 度 制 地进入油 中 由于磷 脂 的 特殊 性 质 . 的存 在对 油 它 脂 的质量 有着 重 要 的影 响 。 由于 它 的胶 体 作 用 , 会 把酶 、 生物 和其 他 杂 质 与水 带 人油 脂 中 。这些 杂 微 质都会 促使甘 油三 酯更容 易水解 . 油脂 酸值升 高 . 使 对油脂 的 保 藏 、 质 的 保持 , 起 了非 常 不 利 的 影 品 都 响 目前 , 含磷量 的测定 方法 主要是 钼 蓝 比色法 , 该 方法受 温度 、 酸度 、 原 剂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还 而且 步 骤 多 . 时费力 , 费 给实 际应用 带来诸 多不 便 本文 采用 微 波 消 船 技 术 , 择 HN 3 , 酸 选 0 一H 12 1 电 子天平 : . 感量 0(0 及 00 L tz Ig )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2 卷第 1 7 期 中国 Nhomakorabea油

文章 编号 :0 3 7 ∞ (0 2O _( —衄 lo— 9 2o )卜 o
中囤分 类号 :Q 4 . T 6 64 -
文献标 识码 : A
微波 消化—— I P法测 定 植 物 油 中的磷 C
2. 样 品 测 定 3
液 . 出每 个浓 度下磷 元 素 的光强度 , 测 以光强 对浓度 绘制 标准 曲线 一所得标 准 曲线 相关 系数 为 1of] .0x 。
14 实验 方 法 .
取 二级 菜 籽 油 、 级大 豆 油 和大 豆 毛油 样 品按 二 实验 方 法进行测 定 . 得 的结 果 与 国标 方 法测 定所 所 得 到 的结果相 吻 合 具体 数据 见表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油中磷含量的检测分析——文献综述XXX(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指导教师:XXX)油脂中的磷含量是衡量油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在我国国家标准中[1],对植物油中磷脂控制指标采用钼蓝比色法和重量法,钼蓝比色法法简单、快速,这种方法已经较为成熟;重量法利用磷脂吸水膨胀,密度增大,易于与油分离的特性,可粗略定量磷脂含量(包含不溶于丙酮的类脂)[2]。

国标钼蓝比色法虽可定量检测,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可准确检测精炼油中的磷含量,而对磷脂含量高的油脂,尤其是毛油,则会随着称样量的不同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别。

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国际通用的AOCS方法中对于称样量的规定也存在很大差别[3],这就给贸易和企业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

为此国内外研究者在检测方法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

1 研究背景及动态1.1 磷脂在植物油中的分布及其对油品的影响磷脂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分别由甘油和鞘氨醇构成。

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

因此,磷脂分子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4]。

植物磷脂主要存在于油料种子,且大部分存在于胶体相内,并与蛋白质、糖类、脂肪酸、菌醇、维生素等物质以结合状态存在,是一类重要的油脂伴随物[5]。

磷脂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如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约为0.1%-1.8%。

植物油中磷脂的含量从加工工艺上来讲,会增加脱酸环节中性油的损失及脱色白土的用量,而且还容易引起加氢催化剂的中毒。

精炼油中磷脂含量过高容易氧化影响产品色泽。

所以这是不利的。

在植物油储藏的方面,磷脂是导致油脂反色的原因之一;也会导致有些油脂(比如大豆油)的回味;所以磷脂不易于植物油的储藏[6]。

在烹饪方面,在煎炸食品的过程中会形成泡沫,若煎炸的食品水分含量较高,则会使泡沫迅速上升,引起溢锅,极易造成烫伤事故与火灾。

磷脂的不饱和性及易被氧化等性质,起着载运氧气的作用,使得油的耐煎炸程度大幅度降低,油很快变深、变黑。

此外,磷脂还会降低成品油的烟点,其具体表现为油脂在煎炸、爆炒时稍微受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油烟[7]。

由此可见,磷脂对植物油的烹饪方面也有不利影响。

1.2 磷脂检测的方法从以上磷脂对植物油的加工储藏烹饪这三个方面来看,磷脂的含量对于植物油有不小的影响的,所以对于磷含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对磷脂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浊度法、TLC、HPLC,红外检测法等。

1.2.1 比色法比色法测定油脂中磷含量的原理是含有磷脂的试样与金属氧化物灰化时,试样中的磷成为磷酸盐,再加酸溶解而得磷酸根,在加入钼酸盐后生成磷钼酸盐。

磷钼酸盐被还原成蓝色的络合物钼蓝。

产生蓝色的深度与磷的含量成正比。

将被测液与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比色定量,即可测得磷的含量。

将磷的含量再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即得磷脂的含量[8]。

在研究比色法实验中,Enzo A.Tosi等[9]用抗坏血酸代替有致癌性的硫酸肼做还原剂,并用吐酒石做催化剂。

并且比较了有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钼蓝络合物形成的速度。

显色后的溶液在888nm下测定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3。

反观国内的研究,例如辛凤鲜等[10]对GB5537-85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在电炉上炭化,改为用明火直接燃烧,使炭化时间从几小时缩短为10-15分钟。

其次将灰化2小时改为灰化1小时。

再者将50ml 定容步骤取消,改为直接定容到100ml,比色。

改进方法的测定结果和国标有很好的一致性,测定上限是含磷量500 ppm,但其耗时只有国标方法的一半,为2 -2.5小时。

此外还有朱振中等[11]认为国标中的钼蓝比色法受到温度、酸度、还原剂等因素影响,存在灵敏度和选择性不足的情况。

他们在有聚乙烯醇存在的情况下,用孔雀绿一钼酸按溶液和经过灰化的油脂显色,得到一种稳定的杂多酸缔合物。

该缔合物至少可以稳定24小时,在OugP/25ml一12ugp/25ml范围内,635nm下符合比耳定律,得到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9。

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法测定精炼油脂中微量磷脂的含量,其方法简单,设备投资较小,易于推广;并且该法测量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油厂进行精炼油脂中微量磷脂含量测定的操作方法。

然而此法操作步骤烦多、复杂,化验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检测时必须严格按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

并且本方法是以测定油脂中的磷含量来推定磷脂含量的,容易受油脂中非磷脂的其他有机或无机含磷物的影响,例如油脂中若含有磷酸等残留物,最终检测的结果会把磷酸误以磷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这一点正如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结果把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等含氮物也作为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来一样。

1.2.2 浊度法此种试验方法是用浊度仪快速、较准确的测定大豆油和玉米油中磷脂含量的方法。

根据油中磷脂含量的不同,其浊度也不同的原理。

Roger等[12]根据油中磷脂含量的不同,其浊度也不同的原理,用浊度仪建立了一种快速、较准确的测定大豆油和玉米油中磷脂含量的方法。

浊度法测定油中磷脂含量的相对误差较大,但是快速,一般测定一个样品只要15-30分钟。

适于生产时及时监控。

但油中其他杂质如:白土、金属微粒、高水分含量(>0.5%),高含皂量(>500ppm)会使浊度(NTu)升高。

但此方法得到AOCS统一方法委员会的推荐,许多大型企业也采用此法。

1.2.3 薄层色谱法不论是TLC(薄层色谱)还是HPL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磷脂的组成,都是利用正相的硅胶对磷脂各部分进行吸附,再用展开剂(流动相)对吸附的样品洗脱解吸。

根据各组成部分的极性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J.M.Nazi等[13]用TLC一显影光密度分析法,测定大豆油中磷脂含量及组成。

他先用2%水水化大豆油,离心分离油脚,再用丙酮去除油脚中的水分和油脂。

干燥后得到的粗磷脂通过硅胶柱用氯仿洗脱中性油,用甲醇洗脱回收其中的磷脂。

得到的磷脂用氯仿一甲醇一水(75:25:3V/V/V)展开,用钼酸铵和高氯酸显色。

显色的薄板用显影光密度分析仪扫描,分析各组分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中用来定量分析更容易受到误差的影响,薄层色谱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该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另外,薄层色谱的重现性较差,不同厂家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活化温度时间,饱和度,展开剂的极性等对实验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薄层扫描法准确度及重复性相对于HPLC 等也较低,对分析技巧要求很高。

1.2.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是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油脂中磷脂含量及组成的方法,一般的柱固定相为硅胶,但流动相种类繁多,检测器有紫外,荧光,折光指数和红外等。

T.L.Mounts等[14]用HPLC分析毛油中磷脂含量及组成的变化以评估大豆的变质情况,毛油中磷脂用固相萃取方法得到。

磷脂样品用异丙醇一正己烷一水从42:56:2(V/V/V)到51:38:11(V/V/V)梯度洗脱,在206nm下检测含量,破坏的大豆制取油的磷脂含量降低,不同的磷脂受磷脂酶破坏程度不同,按磷脂酶破坏的难易顺序依次是PE、PI、PS、PE和PA[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快速、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但是所用色谱柱价格昂贵而且性能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所用紫外检测器对磷脂的灵敏度偏低,特别是对粗磷脂提取物中的中性磷脂无法准确定量。

新进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虽然检测效果良好,但是价格偏高,仍有待进一步被普及。

而且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检测磷脂需要样品就有一定的纯度,尤其是被测样品中磷脂的含量很低并且样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时就会显现出它的劣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1.2.5 红外检测法红外光谱[16]是一种分子振动光谱,通过对红外光谱谱图的解析可以获得分子结构的大量信息,任何气体、液体、固态样品均可进行红外光谱测定。

因为红外可以被任何一种化合物吸收,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红外光谱通常能够显示结构信息,从而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i等[17]用傅立叶转换红外检测器(FTIR)测定植物油中磷脂含量,先用标准磷脂混合样品(含39%PC、22%Pl、27%PE)溶解在正己烷中,配成各种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确定磷脂的各种化学键振动的波数,并绘制标准曲线。

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磷脂的含量具有简单,方便,迅捷的优点。

不需要对样品进行过多的处理,可以实现实时检测。

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诸多优点,它的谱带较多,选择余地大,因此,对多组分或者单一组分样品能够用这种方法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此外,样品的状态不能限制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对液体、气体和固体标本进行分析,所以,红外光谱在样品的定量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红外光谱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在定量分析时灵敏度较低,尚不适用于微量组分的确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展[18]。

1.2.6 煅烧法王肇慈[19]研究了一种能替代280℃加热试验的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的新方法。

用甲醇、冰乙酸溶液提取油脂样品中的磷脂,然后用硫、过氧化氢消化提取液,使磷脂中的磷转化为磷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显色剂作用,生成钼蓝,在波长68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消化时间只需15分钟,整个测定时间1小时。

在大豆油、菜籽油中加入0.04~0.20%磷脂,回收范围89.9~96.4%。

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条件下,各测定5次,测定结果:变异系数≦8.3%,t<t0.05。

油脂样品中磷脂的最低检出含量为0.005%。

煅烧法测出来的是油的总磷量,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所以并不适合测定磷脂含量。

2 评述现在的主流检验方法有:比色法,浊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检测法以及煅烧法。

这其中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限制多,想到的到好的效果实验的成本颇高,而且过程繁琐,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尚未完善但前景十分好的方法,薄层色谱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知名度,统一薄层板的参数,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是提高灵敏度,以及降低其以其成本方面。

浊度法和红外检测法,这两种检测方法差不多,都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浊度法相对误差大,所受影响多,想要提升精度要去除油中的杂质;反观虽然磷脂含量低的时候灵敏度较低,但是比浊度法有跟多的提升空间,主要是提升仪器的灵敏度。

比色法灵敏度高,精度也高,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检测方法,但是操作比较复杂,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减少实验所需时间以及减少油中无机磷对其检测结果产生的干扰减少失真的可能性上。

3 结论目前对于研究植物油含磷量检测方法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缩短检测所需的时间以及提高检测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